APP下载

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兴起、传播与规范化发展

2024-08-01张波

电影评介 2024年9期

【摘 要】 近年来,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兴起,促进了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大量涌现并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兴起,具有文化、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其传播逻辑在于以精准化定位吸引用户、以强情节内容留存用户以及以多维度互动维系用户。针对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长远发展,未来应解决版权争议,构建产业共赢机制;提升作品质量,营造良好创作导向;加强算法优化,避免形成信息茧房。

【关键词】 电影解说; 短视频; 混剪视频; 二次创作视频; 传播逻辑

近年来,打着“五分钟带你看完电影XX”“一口气看完高分电影XX”“XX10分钟超燃解说全程无尿点”等文案标签的电影解说类短视频风靡网络。它是一种短视频博主通过自身对原影视作品的理解,以解说词为主,配以原影视作品的画面,按照一定的叙事逻辑进行剪辑制作并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进行播放的内容产品,目前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新型观影方式。这类短视频在电影解说博主、电影作品版权方、短视频平台和用户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互动,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聚焦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并拟从兴起原因、传播逻辑和发展路径三个层面对这种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新型观影现象加以剖析。

一、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兴起成因

从电影史的角度来看,“电影解说”并不是全新的事物,在电影发展初期,不论是欧美还是东亚地区,“电影解说”都是作为电影艺术的伴生品而存在,其艺术魅力甚至一度超越了电影内容本身。随着影像技术的变革,“电影解说”逐渐淹没在时代的洪潮中,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又将“电影解说”以全新的形式带回大众视野。[1]在短视频这一特定平台上,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兴起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电影解说能满足用户的快餐化观影需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加速。在德国理论家哈尔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看来,“一切都越来越快”在现代化各阶段都被作为基本体验,他指出因为人们“要尽可能多地实现可能性,尽可能快地不断穿过一个个阶段、片段或事件,因此加速毫无疑问是使世界时间和生活时间相互接近的最有前途的、唯一的策略了”[2]。今天的人们在时间上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感,人们总是想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于是快餐文化应时而生,一切都以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和简单轻松为主,在效率至上的行动逻辑指挥下,人们服从于标准化与规模化的消费模式,注重形式、忽视内涵,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这种文化投射在电影消费领域,则是快餐化观影需求的上涨。在当下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这种充分加速了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的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许多人可能没有足够时间去电影院观看一部长时间的电影,他们更愿意选择观看那些时长较短、内容紧凑、节奏明快的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作品,借以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能够规避掉一些无意义的影视作品,既可以节约自己的时间,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犯错”所消耗的成本。此外,随着娱乐内容的不断增加,海量的影音资源让人们难以抉择,到处都是观影推荐指南,到处都是必看电影清单,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出现使用户能够以较少的时间成本获得一定的观看数量,各种类型的电影作品被大量接触后,用户对多样化娱乐的需求也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二)电影解说具有技术实现上的可能性

用户有了快餐化观影意向后,还得有相应的内容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短视频平台刚好为电影解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早在长视频时代,电影解说就已经存在,但之后并没有成为一种爆发性存在;随着各种移动终端成为主流网络的接入设备,短视频这种融合了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各种传播形态的新型视听技术形式得到井喷式发展,并涌现出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它的存在使电影解说在融媒体时代获得爆发式发展。短视频平台从如下两个方面为电影解说提供技术支撑。从生产层面来看,新媒体赋能整个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动,“公众借助新媒体工具将创造力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活动领域,开展探索未知的文化创新劳动,从而产生新的、有社会意义的文化产物”[3],短视频应用连同其它各项新媒体技术,将影视生产的权力真正地下放到普通用户手中,各种功能齐全、资源丰富的软件如剪映、快影等软件有效地降低了视频剪辑门槛,使得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创作主体大大泛化;从消费层面来看,发轫于中小城市市场的快手是较早带火短视频的短视频平台之一,随着抖音逐渐渗透进一线和二线城市,因其海量有趣的内容、针对细分场景的个性化推荐和多样化的视频社交玩法,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应用。与电视机和电影院的消费场景不同,短视频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它在用户当中拥有更好的可触及性。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网民规模的稳步增长,不少用户的日常观影行为更多发生在短视频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构成了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市场接受基础。

(三)电影解说对自媒体博主来说有利可图

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之所以蓬勃兴起,离不开经济逻辑的驱动。对于很多电影解说博主来说,他们的身份与其说是迷影者,倒不如用内容创业者来称呼更为合适。内容创业是以优质内容制作为核心、以内容为载体同用户产生深度连接、以流量为基础进行商业变现的创业方式,短视频平台是无数自媒体博主一夜成名的梦想跳板,为内容创业活动提供了可能。相比原创视频生产,电影解说的制作门槛较低,它们创作简单,博主只需要根据近期社会热点、用户观影需求和自身账号定位选好特定电影作品,根据电影剧情创作出相应的解说文案,经过视频剪辑以及配音,然后配上视频封面和文案标签,就可以上线投放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从整个过程来看,电影解说的成本投入较低,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创收模式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依赖于平台补贴、广告收益分成等各种收入来维持生存和运营,不同平台提供的补贴或分成可能会有一定差异;第二种是电影解说博主在具备一定粉丝基础后,通过与品牌合作或接受品牌赞助来获取经济收益,例如在视频中进行品牌推广或植入广告,或者选择开通网络店铺来售卖相关商品进行变现;第三种是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电影发行方意识到短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纷纷找到一些知名电影解说博主进行宣发合作。一些电影解说博主便在解说视频下方挂出电影购票链接,给影视作品冲击票房“引流”,进而获得相应收益。总之,精彩的影视解说作品能吸引大量用户观看视频,市场收益反哺电影解说博主进行更多短视频创作,慢慢形成一个商业闭环。

二、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传播逻辑

近年来,爱奇艺、优酷、腾讯等长视频平台与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围绕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产生争议,从双方不时挑起的论争可以看出,二次创作视频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上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内容类型。那么,大量的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是如何在快手、抖音等平台上迅速传播的,它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精准化定位吸引用户

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怎样才能吸引用户?这离不开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从宏观层面来说,电影解说博主大多意识到要走大众化解说路线,他们对电影主要是进行剧情解读和评论,而创作思路、镜头语言、音乐音效、拍摄技巧等专业内容则较少在解说之列。有研究者认为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是一种以视频方式表达的网络影评,但无论称其为“视频类网络影评”[4]“短视频影评”[5]还是“网络影评类短视频”[6],都不太准确,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并不是传统影评的延伸拓展。影评一词专业性较强,除了剧情解读分析还会涉及电影创作美学层面的述评,电影解说则是面向大众群体的通俗化创作。当然,提“创作”也不一定准确,短视频平台上的电影解说作品“创作”程度并不高,更多的是对影视素材的简单搬运和初级加工。无论是“二次创作/剪辑视频”[7]“戏仿作品”[8]还是“电影改编短片”[9],它们大概率产自于迷影者群体,并体现出一定的主体建构性,但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并不能轻易地被这些标签所定义,它通过争夺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按照工业化逻辑进行大批量生产、满足用户的快餐化观影需求等层面完成自身的精准化定位,进而实现对用户心智的占领。

从微观层面来看,许多电影解说自媒体账号都有自己的内容运营定位,通过差异化区隔和精准化定位,它们力求最大程度地吸引用户。例如用户定位,许多电影解说博主明确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范围,针对年轻大学生、都市白领、家庭主妇或特定类型电影粉丝等不同用户群体,选择不同的电影类型作品和解说风格,以更好地匹配用户偏好和趣味。为了更好地洞察用户需求,许多博主还会借助大数据赋能内容运营,在算法推荐主导的短视频平台中,人的数据化生存决定了其或主动或被动地生产着各种数据,这些数据沉淀有助于解说博主进行预测和决策,从而开展更精准的选片和解说工作。在这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悬疑片、犯罪片、恐怖片、喜剧片等电影类型脱颖而出,备受创作者青睐,这些影片包含足够的刺激性画面和曲折情节,更容易抓住各类用户的注意力;此外,那些网络评分较高的、得到大众广泛认可的影史经典电影,也更容易进入创作者的视野。再如风格定位,许多电影解说博主在吸引到不同类型的用户后,会根据对自身专业领域和知识储备的认识,选择在擅长或者感兴趣的电影类型上进行解说,或专攻科幻电影,或聚焦动漫电影,或紧盯恐怖电影,不一而足;并通过在内容风格和创作特点上进行差异化定位,来考虑是走幽默风趣路线,还是主打严肃深刻风,抑或是立文艺清新格调,进而建立自己的独特“人设”,以此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内容赛道中享有一席之地。

(二)以强情节内容留存用户

完播率对于电影解说博主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运营指标。完播率是指“视频播放完成的概率”,计算公式为“某一时间段观看完成人数/总接收人数*100%”,一般来说完播率越高,系统对该条视频推荐的概率也就越大,也意味着视频更有机会进入到下一个流量池中,获得更多曝光率。[10]那么如何提升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完播率呢?许多电影解说博主以强情节内容留存用户,具体做法就是开展以解说为驱动的故事化叙事。由于有原作故事基础的存在,电影解说博主讲故事的基本流程比较简单,他们往往游走在同一电影作品的不同画面之中,并利用原电影作品中的精彩画面进行二次剪辑,此时的画面顺序并不一定是按照原作叙事结构进行,而是按照解说博主解说词的需要来进行重新调整。为了吸引用户注意,很多解说博主的解说词特别注意凸显故事情节,它是对剧情的一种浓缩,经常会保留原作的主要情节,而将次要情节删繁就简,很多故事性不那么强的剧情内容就会被舍弃。可将这类剧情类短视频视为一种“强故事”的情节电影,其特征是“影片节奏紧凑,透明的叙事方式使观众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产生共鸣,并从故事中体验出某种情绪,或是价值观念的认同,或是从猜测判断中获取某种智力上的自信,或是将自身置换为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全然沉浸在角色的演绎中,认同故事幻象而‘身陷囹圄’无暇思考,或无需过多深度思考”[11]。作为一种快餐化的观影方式,电影解说类短视频通过故事化叙事的手段吸引用户更持久地消费,并沉浸其中。

在内容叙事之外,电影解说博主也会运用作品形式来锁住用户。从形式上来看,快手、抖音平台上的电影解说类短视频都具有一个相同特色:即将一张完整的电影主题图片裁剪为三个部分,然后三张切图分别被用作为三集短视频的内容截图,最后组合成一个电影解说作品的完整封面。相较于单集解说,将解说视频分为三集,不仅仅可以增加账号的作品量和播放量,也提升了用户点开解说博主账户主页的概率,为账户关注人数的提升以及账号其它解说作品的浏览带来了更多可能。因此,快手、抖音平台上的大多数解说博主,一般会把原影视作品切割为上中下三集进行解说,每集短视频的封面往往会配以鲜艳的色彩画面或显眼的影视作品标题,给用户以直观明确的视觉冲击,时长上则不超过5分钟。三集短视频在叙事上前后相继、互相补充和首尾呼应,共同撑起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骨架。这种三段切割式的视频处理手法较好地契合了用户碎片化的观看习惯,同时某一集电影混剪类短视频中的画面冲击、叙事悬念或剧情反转所带来的观看热度都能够为剩下两集短视频带去流量,三集短视频之间呈现出一种互相引流的关系,使用户“刷了又刷”,并在短视频的不断跳转和互相引流中锁定用户,进而实现电影介绍评论之外的功能延展,比如情感激发、意义启迪和价值引领。

(三)以多维度互动维系用户

电影解说类短视频虽然被创作出来了,但很可能淹没在短视频内容的汪洋大海中,它走红的前提是既能生产出来还能传播出去。而大量的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之所以能实现有效传播,不仅仅是帮助用户了解影视作品相关信息,也是因为其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要。短视频是一种“完全基于大众创造,又完全基于大众共享的媒介平台。生产和消费的最大动力来自社交需求,社交的属性被置顶”[12]。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也不例外,它在生产过程中以社交为导向,无论是影片选择、解说风格、内容更新方式还是解说结束语。比如,许多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在结尾处会有一个哲理式的总结,它们常围绕人性来设计,在视频结尾处放一句能引起受众的情绪波动、产生正向共鸣或者反向共鸣的话,包括激起怀念、向往美好生活,以及痛点和嫉妒等,让用户一看就觉得“说得特别对”讲出了他们的心声,或者带来争论,引发集体的吐槽和调侃。[13]不管是出于人设经营的商业考虑,还是纯粹有感而发的评论分享,解说博主希望凭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引发用户更多思考并对短视频中所复述的电影故事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成功鼓励用户进行点赞、评论和转发,而这些用户交互数据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裂变,进而使短视频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除了内容生产外,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内容传播也在以各种互动形式维系用户,毕竟刷短视频的连接行动本质就是交往实践。短视频的社交应用拓展了用户与媒介人物进行“准社会交往”的渠道,满足用户的社交亲近性需求。[14]评论区是一个解说博主和用户之间不断互动的开放文本,在每集解说短视频的评论区里,解说博主可能自行评论对短视频进行补充解说,或者动员用户发表自己评论见解,或者回复、点赞用户的评论。在“作者评论”“作者回复”“作者赞过”等传播标记中,用户可以感受到一个真切的主体形象,不知不觉间完成与电影解说博主的准社会交往。此外,短视频评论区也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虚拟共情空间,在这个空间内,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围绕电影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看法,他们以对影视作品内容的了解作为话题线索,进行线上交流讨论,进而建构起以趣缘为基础的新社交圈层。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空间建构过程中,一些短视频应用提供了弹幕评论的功能,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播放时伴随出现的弹幕评论营造了共同观看的氛围,评论区里的评论、回复和点赞等互动行为,给用户提供了人际交往中的陪伴感。虽然从视觉层面来说,弹幕遮挡了部分画面信息,但心理层面提供的情感满足,是一般观影方式所提供不了的。可以说,虚拟空间中的多维度互动成为电影解说博主维系用户的关键,实现传播裂变的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作品往往也从更大层面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

三、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规范化发展

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流行不仅影响了用户选择电影作品的观看方式,也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它通过解说在电影作品和观众之间起到一个中介作用,使得新上映电影作品的宣发环节充满了变数和想象空间。同时对于那些已经下映的电影旧作来说,它提高了特定电影作品的曝光度和可见性,吸引用户去注意那些早先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作品,甚至可能会刺激经典老片的版权开发和再次利用。当然,电影解说类短视频面临的争议也不少,有法律层面的纠纷,有艺术层面的批判,也有商业层面的质疑;如果想在未来得到更好发展,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解决版权争议,构建产业共赢机制

电影解说作为伴随短视频平台才赢得瞩目的一种媒介文化现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版权争议始终是如影随形,未来应尽可能地做到知识产权保护和二次创作自由之间的平衡。这需要法律立足于移动新媒体的特殊环境,制定更为严格明细的引用条例,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合理使用”的界定[15],准确把握著作权的界定以及合理使用的边界,这样才能既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也不会挫伤解说博主的创作积极性。此外,电影作品版权拥有者和解说博主尽管有利益的不尽一致之处,但双方仍然存在着合作空间,版权方有扩大作品影响力的宣传需求,而解说博主则希望免受版权困扰,两者可经过协商沟通签订合作协议,在确认版权归属前提下实现知识共享,进而推动解说类短视频赋能电影行业健康发展。

(二)提升作品质量,营造良好创作导向

电影解说类短视频迎合的是一种快餐化消费,剧情的极致压缩、故事细节的缺失乃至叙事语境的剥离,都使得这类短视频变得空洞而无营养。用户不仅有结构化消费的需要,也有碎片化消费的需求,我们不能期待解说类短视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能呈现电影作品的艺术完整性,且真正值得注意的是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在内容创作上出现的低俗化倾向和雷同化倾向。鉴于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之争”非常激烈,为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暴力、血腥、情爱等极具视觉冲击性的画面镜头成为新的引流方式,这种过度娱乐和无底线迎合用户消费心理的解说,不利于形成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良好风气。此外,一些解说博主未能充分消化电影原作内容,生搬同行解说风格,失去个人创作特色,制作出大量雷同化的短视频。因此电影解说博主应努力提升作品质量,短视频平台也应大力营造良好的创作导向,鼓励电影解说博主走差异化、精品化发展方向。

(三)加强算法优化,避免形成信息茧房

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发展离不开快手、抖音这些建立在信息个性化分发基础上的社交网络平台。正如有研究者提到:“由于短视频本体的强真实表达、短情感传播,以及短视频之间的弱事件关联等传播特征的出现,短视频不断刷新着受众的‘疲劳阈值’”[16];但在大多数智能化网络平台的现行算法规则下,为了用户能够以更为沉浸的姿态卷入到平台的无限信息流中,算法给用户推送的都是高度同质化的电影解说内容,在大量单一信息的长期推送中,用户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信息茧房,进而造成视野褊狭、认知固化和观点极化等弊端。为此,短视频平台应加强算法优化,在“内容—用户”的匹配中引入更多维度的考量,增加用户接触各种风格电影解说博主的可能性,并给予用户主动选择逃离当下信息消费模式的权利。

结语

电影解说类短视频是短视频平台上重要的内容形态之一,在短视频这一传播渠道的限定下,它在叙事特征上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并形成以满足用户的快餐化观影需求为导向、促成电影解说博主的传播实践为基础和激活观影用户的参与式互动为核心的扩散机制。尽管目前饱受版权困扰,且被诟病有低俗化和雷同化之趋势,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一方面面临着诱导用户成瘾等质疑,但另一方面仍较好地体现了互联网的参与文化和分享精神,因此它依然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总之,只要在解说博主、电影作品版权拥有者、短视频平台和用户之间构建起良好的沟通机制,电影解说类短视频就可以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马腾飞.融媒体时代电影的快餐化消费与影像传播——以“电影解说”现象为例[ J ].电影新作,2020(04):

116-120.

[2][德]哈尔特穆特·罗萨.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M].董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16.

[3]王欢妮.短视频的媒介时空对公众文化创造影响研究[ J ].中国电视,2022(02):68-71.

[4]王林蕃.社交网络文化视角下视频类网络影评的戏谑化现象解读[ J ].当代电影,2019(04):118-122.

[5]王紫研.数字化时代视频影评的发展及转型[ J ].传媒,2022(04):73-75.

[6]梁振华,何庆平.“在场”的言说:新媒体时代影视评论刍议[ J ].中国文艺评论,2021(06):32-40.

[7]董天策,邵铄岚.关于平衡保护二次创作和著作权的思考——从电影解说短视频博主谷阿莫被告侵权案谈起[ J ].出版发行研究,2018(10):75-78.

[8]王骁,谢离江.从“X分钟带你看完电影”系列看戏仿作品和合理使用[ J ].新闻界,2017(08):95-100.

[9]邱代东.信息理论视野下电影改编短片的接受原理分析——以“X分钟带你看完电影”为样本[ J ].电影评介,

2018(01):110-112.

[10]程瑶.媒介融合背景下文旅短视频“完播率”提升研究[ J ].媒体融合新观察,2022(06):47-49.

[11]谢婉若.情节性叙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大众化叙事策略[ J ].当代电影,2015(06):144-147.

[12]郑宜庸.移动短视频的影像表征和文化革新意义[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4):29-33.

[13]谢敏.抖音算法与爆款短视频打造研究[ J ].传媒,2022(24):52-54.

[14]陈龙,陈小燕.刷短视频何以成为一种媒介实践——基于短视频用户群体的民族志研究[ J ].新闻与写作,

2022(04):33-45.

[15]李佳妮.论著作权合理使用中的“适当引用”——以谷阿莫二次创作短视频为例[ 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S1):53-57.

[16]李天语.短视频新传播特征及策略探究[ J ].中国出版,2021(19):46-49.

【作者简介】 张 波,男,湖北黄冈人,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媒体融合与视听传播

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州大学“影视解说类短视频的叙事逻辑及其批判研究”(编号:GDYB2023018)阶段

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