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财融合在市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24-08-01李金雯

今日财富 2024年17期

市政企业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参与主体。受传统管理机制影响,市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较为滞后,实际运行难以适应市场化改革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业财融合,是确保市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提出市政企业应用业财融合的意义基础上,指出业财融合的应用路径,为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业财融合是指在信息化、数字化财务共享体系支撑下,将业务与财务相互融合,以数据共享为实现方式,推动财务部门从全局角度关注企业经营状况,为业务部门输送有效的管理数据,以此推动企业经营决策方式不断优化、决策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型运行模式。对市政企业而言,业财融合的深度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驱动企业内部向心力的提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能够更好地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形象,体现社会效益,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市政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业财融合的意义

市政企业多数是由传统事业单位转型而来,财务管理部门职能建设较为薄弱。在传统运行管理体系中,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监督管理效能无法体现、项目资金管理力量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部分业务亏损严重,甚至出现较大经营风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市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然要适应内外部形势发展的要求。以业财融合的高水平应用为实现路径,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在业务决策与实施中的监督管理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同时,能够以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从市政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快推进业财融合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推动财务管理职能变革。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外负责或向上负责,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辅助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无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精准评估。通过业财融合的深度应用,可以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能够通过内部财务报告为市政项目的决策、实施提供精准的参考依据,实现财务管理的双重职能。

2.能够推动财务管理精细化发展。市政企业的传统财务管理工作较为粗放,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借助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进业财融合,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全面采集和精准分析,能够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为市政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能够推动业务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新时期市政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显著变革,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传统经营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变革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必须切实推动业财融合,以业务运行需求为导向推动财务管理方式变革,有效提升业务经营水平。

二、业财融合在市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路径

(一)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导向

对市政企业而言,业财融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体系变革,驱动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有效达成长期战略目标。就市政企业本身的属性而言,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职责,在战略目标中同样需要体现这两方面。在业财融合的推进过程中,管理层需先采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企业在市政建设市场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将当前发展与未来成长相结合,将局部与全局相结合,明确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明确企业目标与员工成长的关系,为业财融合深入推进设立明确的目标导向。对财务部门而言,应当主动强化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与剖析,明确业财融合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和基本遵循,并以此为基础细化财务管理改革措施,全面深入推动业财融合。

(二)优化成本核算

业财融合在市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降低业务经营成本,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因此,在初步的融合过程中应当从实际出发优化成本核算,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的成本管控体系。在市政建设传统管理体系中,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负责财务核算和审核工作,在物资采购、存储管理等环节介入不足,难以开展真实的成本核算,更难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控。通过搭建成本核算中心,能够得到项目进出库、间接费用等基础数据,将原有的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指导和事中管控,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同时,利用财务数据库信息,能够实现对财务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为后续项目决策管理提供参考。具体而言,成本核算中心应当承担以下方面的职能:

编制企业及项目资金预算,逐渐构建和推进全面预算体系。把控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共享成本数据,为项目决算提供数据支撑。实时获取业务经营信息,完成业财融合报告,便于管理层及时掌握业务发展动态,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三)细化部门工作职责

市政企业项目建设面临的环境较为复杂,需要做好与已建成市政设施及构筑物运营主体的全面沟通。如果在某些方面沟通不到位,必然造成计划外成本增加的问题,导致项目建设成本超出预算。因此,在深入推进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各个部门都应当细化各自的工作职责,确保能够在规范的要求下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针对市政企业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应当设立投标预算中心、法务合约部、安全管理部、技术管理中心、劳务管理部、综合管理部、成本核算中心及财务管理部等部门。通过完善制度,有效地健全各个部门的岗位责任制。还要细化分解部门工作职能,确保各个岗位职责清晰,实现部门之间的高效分工与协同。对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而言,必须要明确自身在具体业务实施中承担的职责,严格依照规范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为业财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四)重构业务评价流程

业务评价是确保各项业务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更为精准的评价,能够实现对工程建设业务效益的精准评估,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依据。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业务评价相对较为粗放,没有考虑到市场环境、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导致业务实施过程中出现资源和资金浪费现象,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深入推进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从业务活动开展的初始环节,财务管理就应深度介入,从财务管理的视角给出业务决策意见和建议,避免扩大业务活动的风险。例如在招投标预算环节,成本核算中心、财务管理部门等都应做好前期的现场实地考察,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利用智能财务分析系统给出准确的财务报告,为业务项目决策、实施提供精准参考。

(五)重构合同和支付审批流程

市政企业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里,财务部门在合同审批中的介入明显不足,导致在合同审批过程中无法实现对条款的有效把控和监督,在项目建设中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同时,在支付审批流程方面,多数市政企业设计的审批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由业务主管人员办理付款审批手续,财务部项目会计人员根据可用余额审核付款手续,再由各个部门审核签字。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应当重构合同审批流程,优化支付审批流程,将传统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例如在合同审批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参与审核发票开具、款项支付等条款,避免在后续的业务运行中出现争议,尽量从源头上实现风险控制。在支付审批方面,应当改变形式化严重的弊端,积极利用信息化财务平台实现同步审批,尽量简化流程,有效提升支付审批效率,为业务活动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构建新型财务体系

在市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应当在优化现有财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强化信息化、智能化财务技术的应用,构建涵盖业务财务、战略财务与共享财务协同运行的新型财务架构,为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基础。对企业管理层面而言,应当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不仅要积极推动业务向财务靠拢,也要强化财务向业务靠拢。在业务财务层面,要通过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变,从财务视角分析评估业务特征。要从业务前端把握动向,分析资金流动态信息。从战略财务视角而言,要利用管理财务报告体现出财务层面的业务把控能力,能够体现出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全局观,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支持。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业财融合成效,便于高层科学决策,还能够推动业务管理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共享财务则是利用财务共享中心实现对企业所有部门和业务层面的信息互通,加快财务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减少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弊端,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业财融合推动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七)重构信息系统

在市政企业运营业务类型复杂,技术应用宽泛的背景下,要切实有效推动业财融合,改变传统台账模式在效率和精细化方面的不足,就必须要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重构信息系统,实现业务与财务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台账数据分析和财务报告,从整体上将业务串联起来,为企业经营提供全方位指导。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原材料价格信息与公共数据平台的有效对接。可以利用大数据采集方式,全面采集与业务相关的原材料价格信息、供求信息;还可以实现与业务管理端口的有效衔接。通过引入BIM平台精准核算工程量,并通过记录项目施工数据,丰富工程数据的数据库;可以利用FRID技术实现对生产资料库存的自动化记录,从源头上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及完整性,避免部分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弄虚作假。

三、业财融合在市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加快推进新型财务团队建设

对市政企业而言,要确保业财融合在财务管理中的高水平应用,必须全方位加强新型团队建设,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悉业财融合新型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征制定完善的推进计划,能够将业财融合措施落实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融合成效。在当前的市政企业项目建设中,新型技术和新型材料不断涌现,推动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不仅要积极学习、吸收新型财务管理技术,还应当加强对企业自身业务活动的理解,摸准业务活动的新型特征,在严格遵循财务管理和会计准则的情况下,推动业财融合体系不断完善,为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业财融合评价监督机制

对市政企业而言,业财融合的实施是层次性、逐渐推进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形式的问题。因此应当从实际出发,构建过程性评价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领导指导下优化改进,不断提升业财融合成效。评价体系建设应当将业财融合目标分解细化,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定期评估财务融合实施情况,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改善对策。财务部门要会同管理层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防止借助业财融合改革损害企业利益,彰显业财融合成效。对于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应当及时处理,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三)推动业财融合与内部控制衔接

对市政企业而言,要在更深层次上推动业财融合。要想充分体现业财融合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将业财融合与内部控制有效衔接,推动市政企业财务管理变革。在业财融合实施过程中,要找准与业务环境优化、业务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开展、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体系完善等各个环节的对接点,不断从整体上优化。利用业财融合推动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升,以内部控制为导向明确实施业财融合的具体要求。通过全方位的衔接构建市政企业新型管理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通过深度衔接促进市政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市政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为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四)解决业财融合的关键性问题

在市政企业业财融合推进过程中,通常受企业自身运行特性影响,在某些环节可能出现关键性问题,影响业财融合的推进,限制业财融合优势作用的发挥。由于不同企业经营范围不同,不同地区的市政建设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异。所以,具体的关键节点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业财融合推进过程中可以采用质量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找出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影响业财融合成效的关键点,切实解决业财融合推进过程中的难题,打通堵点,推动业财融合在市政企业运行体系中的深度落实,全面提升业财融合水平。对领导层而言,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针对关键堵点给出解决办法,推动各个部门协同合作,真正将业财融合与现有管理机制融合,为企业健康运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为新时期市政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业财融合在市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必须全面革新管理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和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推动业财深度融合,革新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为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临沂首创博瑞水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