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的管理措施
2024-08-01史凯
国有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保障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其财务风险管控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市场化改革。然而,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财务资金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意识有待提升、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使用计划缺乏规范、业务复杂导致回款难度大、财务人员资金管理能力有所欠缺等。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树立良好的财务资金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健全财务资金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强化财务资金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旨在解决国有企业在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更高效和规范的财务资金管理。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发展,同时兼顾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在财务资金的管理方面,更是需要国有企业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然而,面对市场化改革的新要求和复杂的业务环境,国有企业在财务资金管理上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本研究旨在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对国有企业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优化措施,希望能为国有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国有企业加强财务资金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保障国有企业在新的环境下实现长远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强化财务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保障国有企业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财务资金内控管理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财务风险,保持企业资金流动的稳定性,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持续、健康地运营。此外,强化财务资金的内控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财务成本,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良好的财务资金内控管理还会推动企业在决策过程中更加重视数据和事实,促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财务资金内控管理是保障国有企业在新的环境下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加强财务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能够提前进行预防,或是在风险出现后及时进行应对。通过对财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和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企业可以避免财务欺诈和误报,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健康。此外,财务资金内控管理还能促进企业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各个环节,有助于提升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全面管理能力。
(三)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进行市场化改革
财务资金内控管理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通过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而且还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同时,财务资金内控管理也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决策更加符合市场规则和经济法则,避免因决策失误带来风险。此外,财务资金内控管理还有助于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使国有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资金管理意识有待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不高
有些国有企业对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财务管理意识,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经常出现资金闲置甚至损失等现象,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资金,导致其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资金周转效率不高也是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资金周转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由于财务管理体制中的资金使用、调度和周转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不高,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
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通常表现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框架不完整,制度的内容不够详细,或者制度的规定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运营需求。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缺乏规范,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导致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引发财务风险。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使国有企业制定了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如果这些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那么制度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三)资金使用计划缺乏规范
在许多国有企业中,资金使用计划的制定不够明确,甚至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状况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浪费和滥用,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企业效益。资金使用计划缺乏规范性,也会导致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或市场变化时,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没有明确和规范的资金使用计划,企业在资金调度和使用方面就会出现混乱,无法确保国有企业在关键时刻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运营和投资。这不仅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日常运营,也会威胁到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另外,资金使用计划缺乏规范性,还会增加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业务复杂,回款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国有企业的业务通常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涉及领域广泛。这种复杂性使得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动性管理面临一定的挑战,其中回款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业务的复杂性,需要与大量的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进行交易,这就使得国有企业面临大量的资金收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可能会遇到客户拖欠货款、合作伙伴延迟付款等问题,这就给国有企业的回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的业务通常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市场和行业,这就使得企业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市场风险。例如,市场环境的变化、经济周期的波动、政策的调整等都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业务运行,从而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回款率。再者,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通常较大,业务链条较长,这就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更加复杂,管理难度更大。
(五)相关人员资金管理能力有所欠缺
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要求较高,但现实情况是,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相关人员的资金管理能力欠缺也会影响到国有企业决策的制定。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分析和预测方面的能力不够,那么就会导致企业的决策偏离实际,进而影响到国有企业的运营和长期发展。同时,财务人员资金管理能力的不足也会导致国有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应对财务风险,增加国有企业的运营难度,使得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漏洞,进而影响企业的安全运营。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树立良好的财务资金管理意识,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良好的财务资金管理意识不仅涉及到日常的财务操作,更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只有当这样的意识渗透到国有企业的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环节,才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理。提升资金周转效率是优化财务资金管理的具体举措。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对自身的财务流程进行深度剖析,找出可能拖慢资金流动的环节,并加以改进。无论是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还是合理调配资金的使用,都能有效提升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二)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强化执行与落实
对国有企业而言,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并强化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是优化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措施。国有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是对财务行为进行规定、确保资金安全,以及提升资金使用效能的关键工具。该制度体系应包含清晰的财务管理目标、明确的财务职责分配,以及规范的财务操作流程等内容。通过这个体系,企业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管理资金,避免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但是,仅仅建立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化制度的执行与落实。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对财务活动进行定期的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真正发挥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的效用,优化财务资金管理。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计划的规范化
对于财务预算企业需要明确预算目标,合理预测收支,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合理的财务预算是国有企业资金使用的指南,它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掌握财务状况,防范财务风险,从而实现财务的健康运营。同时,为了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国有企业还应建立健全预算实施和监督流程,周期性地对预算实施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对于审查出的问题即时进行修正,从而保障预算实施的效率和精确度。此外,规范的资金使用也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的滥用和浪费。因此,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既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应收账款管理是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和财务健康。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一方面要明确应收账款的确认、计量、回收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要明确经办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义务。同时,国有企业需要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和评估,建立相关台账,以便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发现潜在的回款难点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明确收款条件和期限,以此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通过这些措施,国有企业可以有效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降低回款风险,从而优化财务资金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建立健全财务资金风险评估机制
一个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对国有企业运营的影响。这一机制应包括定期的风险评估、风险等级的确定,以及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外部的市场环境,全面、准确地评估资金风险。同时,国有企业需要根据风险等级及时调整资金管理策略,优化资金配置,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通过建立健全财务资金风险评估机制,国有企业不仅能够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强化财务资金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人才是企业进行有效资金管理的重要支撑,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和安全。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在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在人才选拔上,企业应重视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双重考量,以确保选出的人才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上,企业应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财务管理人才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人才激励上,企业应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以激发财务管理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措施,国有企业可以构建一支高效、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为优化财务资金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时,更需要强化财务资金的管理,以确保其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无论是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还是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或是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资金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强化财务资金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国有企业进行深入改革和不断创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安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史凯,男,1989年11月出生,汉族,山东平度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