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重构
2024-07-30高军波陈亮
摘 要 文章基于新文科内涵与数字化的耦合逻辑,从培养目标重设、课程体系重组、教学体系重构、实践体系重建、考核体系重置五个维度探讨数字化重构的路径和方法,并从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动态支持等方面给出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重构的保障措施,以期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启示。
关键词 新文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8.018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Tourism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Liberal Arts Guidance
GAO Junbo, CHEN Liang
(College of Tourism,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oupling logic between the connot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digitalization, and explores the path and methods of digital reconstruction from five dimensions: resetting training objectives, restructuring curriculum system, restructuring teaching system, restructuring practice system, and resetting assessment system. It also provides measures for the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resource guarantee, and dynamic suppor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inspir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China.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l; digital reconstruction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旅游业也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作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着培养信息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重任[1]。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成为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2]。新文科发展理念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3],新文科导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4]、特色培育路径[5]、人才培养体系构建[6]、人才培养方案优化[7]等受到广泛关注。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导向型专业,数字技术为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丰富教学内容和优化育人方法提供了平台[8]。因此,新文科导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重构路径和保障体系亟须系统梳理和研究。
1 新文科与数字化的耦合逻辑
新文科强调文科与科技的融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创新、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9]。它要求文科教育不仅要有深厚的文科底蕴,还要具备跨学科、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新文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活质量。数字化具有跨界、互联、智能、个性化的特征,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新文科与数字化的耦合逻辑在于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交叉融合,以实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数字化为新文科技术赋能、教学实践内容延伸、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服务社会功能强化、国际化视野拓展等六个方面(见图1)。新文科与数字化的耦合关系促进了新文科教学改革,同时也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场景。新文科与数字化耦合的路径包括:创新教育模式,如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文科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如社会热点问题、国家战略需求等;加强文科与科技领域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新文科导向下,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考核体系等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数字化重构,可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培养真正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2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重构
2.1 培养目标重设
培养目标重设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变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信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19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与专业领域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此培养目标存在与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所共有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对新技术和新趋势的关注、缺乏明确的职业导向、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要求等诸多问题[10-11],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职业发展受限。
2023年,在2019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学校对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调整为基于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以新文科理念为统领,依据学校“扎根河南,立足大别山,服务中原,面向全国”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旅游学院“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适应现代文旅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专业领域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素养、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各类文化和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培训、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相较于2019版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2023版培养方案在适应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强调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强化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增加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扩大就业领域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2.2 课程体系重组
重组课程体系,可以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更加贴近现实需求,培养出具备信息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旅游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以信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23版的毕业学分由2019版的155提升为158,必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由2019版的67.10%微降至64.56%,在总学分增加的基础上,提升了选修课的学分比例,给了学生更大的课程选择自由度。并且将限制性选修课细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拓展平台课程,任意性选修课也细化为专业拓展平台课程和素质拓展平台课程。从整体上对课程结构和学分构成进行了优化。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2023版培养方案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及应用文写作”课程,以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选修课中新增了“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国家公园与旅游”“旅游新业态案例解析”“Python程序设计”“旅游规划制图”“旅游景观设计”“数据挖掘与旅游大数据运用”“智慧旅游”“旅游电子商务”等与当前旅游业发展热点和趋势相关的课程,淘汰了“旅游计调与外联”“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公共关系学”“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茶文化节实训”“信阳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等与当前旅游业发展需求不匹配或理论化的课程。通过重组课程体系,可以解决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设置陈旧、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交叉不足、职业素养培养不足等诸多问题及弊端[12],使学生在面对旅游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时能够脱颖而出。
2.3 教学体系重构
通过数字化重构教学体系,可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出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可从4个阶段,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估―行业合作重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见图2)。首先,教学内容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基础,决定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重构过程中,需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和前沿性的内容,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教学内容应涵盖理论、实践、案例、技能等多个方面,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其次,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重构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采用多元化、互动式、情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再次,学生评估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培养成果的重要途径。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重构中,应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学生评估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考试成绩、实践成果、竞赛成绩、课堂表现、综合素质等,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最后,行业合作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重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师资培训、项目合作等多方面的支持。在重构过程中,学校应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加强与产业的对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4 实践体系重建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体系重建是指在新文科导向下,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和企业要求。一是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案例分析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丰富实践经验、掌握先进数字化技术的教师。同时,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了解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三是与企业、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技术研发等,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四是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字化能力的评价,确保培养出具备实际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2.5 考核体系重置
旅游管理专业考核体系数字化重置,是指在原有考核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平台,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系统性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考核体系重置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考核目标,即通过考核来评估学生是否已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其职业素养是否达到行业和企业的要求;二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在线测试、项目报告、模拟操作、小组讨论、日志记录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是合理的考核频率,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需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例如,每学期末进行综合性考核,同时每月进行阶段性考核,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
3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重构保障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重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等多个层面。在此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是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与数字化教学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教学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其次是教学资源保障。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线上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线教学平台等。同时,保证这些资源的更新和维护,确保资源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最后是动态支持。构建包括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动态支持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校企合作、行业反馈等方式,形成良性互动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4 结语
新文科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重构无疑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旅游行业需求及旅游专业教育的关键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新文科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重构为切入点,从数字化为新文科技术赋能、教学实践内容延伸、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服务社会功能强化、国际化视野拓展等6个方面梳理了新文科与数字化的耦合逻辑;随后,从培养目标重设、课程体系重组、教学体系重构、实践体系重建、考核体系重置五个维度探索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重构路径;最后,从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动态支持三个角度给出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重构的保障措施。总体上看,这一模式的实施和推广仍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以期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积极贡献。
*通信作者:陈亮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444);河南省2022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22-JSJYYB-037);2023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治理提升工程项目(YJS2023AL079)。
参考文献
[1] 田里,刘亮.新文科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旅游学刊,2022,37(8):3-5.
[2] 田冬雨.数智化时代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究[J].西部旅游,2023(12):76-78.
[3] 邱汉琴,杜莹莹.新文科背景下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旅游学刊,2022,37(8):1-3.
[4] 马勇,余楚凤.新文科视域下旅游管理类“金课”建设的思考——以“旅游规划与开发”为例[J].旅游论坛,2021,14(2):105-112.
[5] 屈小爽.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培育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121-124.
[6] 付丽娜,刘海英.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方向为例[J].旅游纵览,2022(18):24-26.
[7] 王晖,熊礼明.新文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以长沙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49):62-65.
[8] 黄铭,韩志强.教育数字化赋能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3(6):46-49.
[9] 姜晓萍,张伟科.新文科理念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10):75-81.
[10] 肖洪根,王敏.“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专题讨论”概要[J].旅游学刊,2009,24(7):96.
[11] 赵志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研究述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3):50-53.
[12] 李柏文.响应社会需求的旅游动态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科学,2009,23(4):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