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挑战与对策

2024-07-30杨莹徐茜林晓燕

科教导刊 2024年18期

摘 要 数字化有机嵌入中国高等教育助力其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开创教育强国新局面。数字化从公平性、人本性、共享性、创新性和协同性五个方面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过程面临教育主体数字素养凸显不足、教育资源数字建设亟须加强、教育评价监测数字化转型亟待强化和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仍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基于此,文章提出培育多方数字素养、拓展教育教学动态评价监测体系、创新数字化协同驱动模式、推动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变等应对路径。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8.002

The Connotati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gital Empowerment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YANG Ying1, XU Qian2, LIN Xiaoyan2

(1. School of Culture Tourism and Geograph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o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digitalization into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elps promote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gital China and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of an education powerhouse. Digitization driv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five aspects: fairness, human nature, sharing,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he empowerment process faces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digital literacy of educational subjects, urgent need to strengthen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urgent need to strengthe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and imperfect educational digital governance system. Based on this, it is proposed to cultivate multi-party digital literacy, expand the dynamic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novate digital collaborative driving models, and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governance response path.

Keywords dig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equity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断涌现,数字化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1]。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政策的实施,教育数字化拉开序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目前中国教育数字化进入“智慧教育”新征程[2],高等教育领域较其他教育阶段,最先面对数字化的冲击与挑战,同时高等教育也迎来数字化转型新机遇[3]。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面临数字鸿沟显著、数字资源建设不足、数字治理不强等现实困境,阻碍中国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进度,亟须从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把握其本质意蕴,提出应对数字化赋能挑战的优化路径,推动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有机融合,顺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题中之义。

1 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1 公平性:弥合高等教育发展差距

“十四五”期间,教育公平仍是高等教育建设的主要方向。虽然中国高等教育水平总体上升,但高等教育学科布局、教育基础设施与教育资源可获得性等方面凸显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4],呈现卓越、中等和起步等不同的阶段类型,高等教育结构重心“东高西低”的现象尚未得到改善[5]。数智技术可有效超越物理时空阻碍,为弥合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新机遇[6],为高等教育公平与普及化提供有效抓手,共绘教育智能平等网络,延伸教育与教学边界,拓展科研领域范围,使学校、企业、政府多方合作发展更高效便捷,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逐渐打造共享共建数字课堂、数字科研平台、数智图书馆等,为学分置换、课程互认、师资互聘等创造更多的合作可能性,弥合数字鸿沟,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

1.2 人本性:夯实以人为本教育核心地位

教育数字化的核心本质是为教育主体(教师与学生)服务,从师生需求出发,通过ChatGPT、数据流、虚拟感知交互等技术,增加智能、交互、体验、模拟内容,减少烦琐重复工作,更多关注个体感知与主观能动性,教师重新审视教育本质,利用数字技术嵌入教学与科研,促进教学任务全方位、多场景模拟仿真交互,使得教学效果更加高效、便捷、生动。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教育数字化推动其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打造虚实结合学习场景,增强学生的沉浸式体验感,提高学习兴趣与热情,提升对专业的认可度,激发学生科研潜能。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数字化个体培养方案落地,因材施教,探索人才培养个性化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1.3 共享性:突破高等教育资源壁垒

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一直存在学校和体制壁垒,数字技术为突破其限制提供了有效途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教育、远程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数字产品和服务实现高速有效分享,扩大了高质量科教资源的覆盖范围,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跨越式进步。同时数字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创造中国文化全面内嵌教育资源的良好契机,推动中国文化全球开放共享的新途径,实现“数字文化+”培养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实践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1.4 创新性:探索高等教育自主发展新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存在自主发展能力薄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随着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拉动教育数字化内容、形式与技术的创新迭代,进而推动高等教育加速自主创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协同教学、翻转课堂、LLM等多种新型教学工具与模式不断涌现,大数据管理平台、数字教学档案、教学动态监测档案等开始用于教育教学分析,有助于推动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新模式。

1.5 协同性:衔接高等教育多场域多场景融通

教育数字化为高等教育实现“科技”“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数字教育市场潜力巨大,数字资源依托学校、市场和公共服务推动数字资源高速流通与传播,通过开发教育数字化核心技术,满足线上线下多教学场景混合运用的需求,促进学科交叉与校际交流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契合国家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场域多场景智能交互,共享共建,互利共赢,实现高等教育质量螺旋式提升。

2 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高等教育主体数字素养凸显不足

高校教师与学生均面临严峻的数字素养挑战。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指挥者,高水平的数字素养是其必备的基本素养,但目前高校教师存在数字理论与技术应用不深、数据获取处理能力不足、数字伦理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7]。学生也表现出数字使用泛化、数字责任感不强、灵活应用能力弱等问题。在数字素养培育上,目前高校对其重视度不够,缺少操作性强、标准统一的数字培育体系,师生提升数字素养的主动性差异显著,造成地域、学科领域的“数字鸿沟”,影响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2.2 高等教育评价监测数字化转型亟待强化

教育评价监测的数字化处于起步阶段,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主体参与缺位、评价功能异化、评价结构“非对称性”、效果“非互惠性”等困境[8],亟须加强数字化融合度。各高校虽然有自己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数据库,但校际交流不足,尚未建立统一的教学评价监测体系,存在信息无法有效共享、数据重复、标准各异、壁垒显著等问题,亟待构建评价指标科学化、评价数据动态化、评价反馈智能化的评价体系。

2.3 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与转化亟须加强

高等教育具有学科众多、科研领域广和知识产权强等特点,其资源数字化面临数据海量颗粒度小、开发设计形式单一、资源整合难度大等挑战。虽然目前高教智慧教育平台汇聚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但仍停留在录课、开放网络课程(MOOC)层面,缺乏差异化、精细化、深度化的专业教学与科研资源,优质资源建设与转化度仍需加强。另外,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先于教育需求,但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场景融合的程度差强人意,数字资源平台搭建与运营未形成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未打造优质的数字教育IP,同时数字应用的全国覆盖率不均衡,无法全面发挥数字资源的共享效能,影响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的进程。

2.4 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仍不完善

数字资源共享、实时、智能、交互等特点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生态环境,同质化、流程化的数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等教育的人文社会价值,裹挟教学科研热情,同时面对数字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法律监管与政策系统仍不完备,多元治理主体缺少整体统筹,网络安全、数据伦理等问题逐渐凸显,亟须完善教育数字治理体系及相关监管机构的顶层设计。

3 应对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挑战的路径

3.1 培育多方数字素养,升级高阶思维与能力

数字需求拉动构建“师、生、校”多方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与数字同生共长实现教育思维由机械重复向高阶智能阶段推进。教师应端正数字技术认知,学习数字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加强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缩小数字鸿沟,形成教育数智高阶思维推动数字技术终身学习的风尚,言传身教带动学生提升数字素养的热情,共同“研学”,设计、引导、监督学生开展情景化数字学习[9],指导学生规范高效筛选、甄别及运用数字资源,利用学生数字敏锐度高、好奇心重与创造力强等特点,推动数字教育模式迭代升级。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及相关教育机构需构建数字素养框架与评估体系,积极开展各类面向师生的数字化专项课程与培训,完善教育数字基建,推动构建教学多场景模拟仿真实验课堂,将提升数字素养能力纳入教育考核与激励的范畴,为师生数智思维的转换提供多维支撑,为高等教育高质量数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拓维教育教学动态评价监测体系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与监测在此前侧重“教”的基础上嵌入对“学”与“用”的实时评价,将学生、家长、企业等教育主体纳入动态评价监测体系维度,协同推动打破教育评价体系的时空限制,推进构建全国统一的教育数字体系,同时智能化技术为动态指标数据的收集、筛选、运算提供了可能,使此前无法衡量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追踪、师生互动体验等具象化落地,根据不同场景制订专业差异化、形式个性化的多元智能评价监测体系,分析数据结果及时、实时反馈,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各监测数据的独立可溯源,削弱人为误差的干扰,构建更完备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评价监督体系,实现教育数字化高质量转型。

3.3 创新“政―产―学―研―用” 数字化协同驱动模式

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多方协同发力,形成政府牵头,产业引领,学校培养,科研助力,社会运用的协同模式,具体由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定调,教育相关行政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以高校为基点,抓住数字机遇,鼓励学校、企业、科研机构联动攻坚克难,引导社会力量、企业力量参与教育数字化开发与运营过程,多场域激活教育市场需求,在国家教育智慧平台内嵌产业与科研相关资源与服务,构建产业需求大数据平台,建立人才培养预测数字模型、提升育人效率,促进技术与产业、商业深度融合,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多方协同发展新驱动。

3.4 推动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变与人本教育价值回归

教育治理能力与方式是实现数字化与高等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抓手,高校应从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出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秉持公平包容的教育理念,融入数字思维,研发数字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型,拓展高等教育治理数字维度,透过数字现象回归教育本质,聚焦高等教育治理核心,关注教育价值理念与文化传承的数字化应用,打造“互联网+教育+文化”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范式。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24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0YGL07)。

参考文献

[1] 陈亮,叶明裕.数字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高质量立德树人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4,44(1):1-14.

[2] 韩筠.数字时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3(12):4-10.

[3] 张志华,孙嘉宝,季凯.“变”与“不变”:高等教育数智转型的趋向、风险与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6):23-31,58.

[4] 严纯华.以数字化助力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24(1):11-14.

[5] 黄榕,顾元媛.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与特征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5):25-41.

[6] 荆鹏,吕立杰.弥合数字鸿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镜鉴与本土应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2):45-56.

[7] 周良发,张梦雪.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现状与培育路径[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2,32(4):1-6.

[8] 冯世昌.拓维与共生:数智时代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2):84-89.

[9] 陈思颖.教学在场:数智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联结[J].教师教育研究,2021,33(6):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