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优质选修课程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4-07-30李兰香
摘 要 为了促进开放大学优质选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与持续优化,如何构建优质选修课程教学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优质教学资源评价机制,然后从专家评价指标体系和使用者评价指标体系两个角度入手,探讨构建优质教学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开放学历教育选修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短视频;优质教学资源;评价机制;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8.013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 Quality Elective
Course Resources in Open University
LI Lanxiang
(Hunan Ope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high-quality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resources in open universities,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high-quality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resources. The article first briefly elaborates o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n explores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a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per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us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open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 resourc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hort video;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evaluation mechanism; index system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国家开放大学在满足社会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为广大学员提供优质、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的使命。课程建设是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对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开放学历教育选修课程资源建设质量,推动优质选修课程资源共享应用,国家开放大学于2023 年12月开启了优质选修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的要求,近三年全国平均选课人数超过 10000 人的70门选修课程进入了申报范围,采用个人申报、省级分部专家评审、国家开放大学专家评审三个环节完成立项,专家评审验收。然而,课程资源的消费者是开放大学的学生和各个省级分部、市级分校、县级教学点及工作站的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专家、教师和学生看待教学资源的角度是不同的,对学习资源的要求自然也不同,所以,课程不同的价值主体会持有不同的质量观。那么,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快节奏生活中的各类学习者,就需要重塑教学资源的评价机制,重构优质教学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1 优质教学资源评价机制
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但是由于课程内容变化快,格式不通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教学资源重数量而不重质量,因此,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调节系统,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更新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才能使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成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因此,评价问题是教学资源建设者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外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有指标体系式、专家分析式、实验研究法、跟踪评定式、自发反馈式,其中指标体系是目前国内外评价组织使用最多的评价方式,它操作简单,便于操作,但目前这种方法过于注重专家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和青年教师的评价和反馈,而优质教学资源真正的使用者却是课程辅导教师和学生。由于专家考虑的是应该教什么,而学习者考虑的需要学什么,为了使供需吻合、教与学不脱节,因此应该采取专家、同行和学习者三者联动机制,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改进。
2 优质教学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优质的教学资源一般是指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负责制作,采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予以设计,并将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知识,配合各种类型的现代科技手段,根据求学者的现实需求形成的专业性教学资源。因此,对教学资源的评价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专家评价和使用者评价,其中专家评价占60%,使用者评价占40%。先分别针对专家和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进行加权平均,90分(含90分)以上者方可被认定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2.1 专家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评价教学资源的四个重要维度分别是: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其中,教育性是所有教学资源的共性要求,良好的教育性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必须符合教学规律,顺应新时代教学的特点。科学性是教学资源的基础,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内容上,即教学资源应当具备可靠的理论基础、可行的实践指导、可操作的实用工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点、理论知识,以及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艺术性是要关注教学资源能否引起学习者的共鸣,需要精心设置悬念,使学生自觉地产生解开这个“谜”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播系主任于丹曾经说过,“悬念永远都是电视的基础卖点,我们看电视剧,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命运的未卜,悬念链的生成。” 层层设置悬念,又一个个解开,在后期制作上配以扣人心弦的音乐,让学习者兴致高涨。技术性是确保课程顺利运行的基础,即教学资源在运行时不出现技术性的故障。从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角度来看,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科学性,即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基于专业的教育原则,并符合数据分析的标准。②可操作性,即实用性和可行性,指标要具体,方法要简便。③多元化,主要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④共享性,即课程资源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经验分享等方面可以跨平台部署和使用,实现全部或部分共享,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因此,优质的教学资源应该具有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更新及时、查询快捷、共享性强等特质。本指标体系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学习效果和共享程度五个方面(13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表1)。
2.2 使用者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资源是否实用、好用,使用者的评价最具说服力。教学资源的使用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可结合专业知识对资源内容进行评价。一般认为使用者最为关心的是资源内容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资源使用者评价表中,资源内容这一项指标赋值最高;其次为可获得性和影响力;最后是更新程度。其中资源内容丰富、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制作较为精细决定了资源的质量。可获得性反映了使用者学到教学资源的难易程度,主要考虑资源的知晓率、知晓渠道、查询速度、获取方式、获取条件等方面。影响力指标反映资源库中资源的使用效果和质量。更新是否及时反映了教学团队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关注度,有没有及时跟进和更新,以免课程做好之后就搁置起来。
因此,使用者对教学资源的评价由资源内容、可获得性、影响力及更新情况四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组成(表2)。
3 结语
当前,对于数字教学资源的评价,基本都是采用专家评审。专家关注的多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前瞻性等,学习者关注的多为实用性和趣味性;专家、同行和学习者看问题的角度显然是不同的,而学习者是优质教学资源真正的需求者,因此本文更加关注使用者评价指标对于教学资源的改进与提高。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于技术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本科学历+技能证书”的求职配置,以及我国中考的普职分流,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一方面未来的课程建设应更加注重多元化,例如,推出更多与职业发展、技能证书、生活技能、兴趣爱好等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建设小颗粒度的微资源(图片、图表、文字、微视频、小动画、小测试等),使同一知识点有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呈现形式的多个资源,形成基础版本的课程素材资源仓库,从而有利于学习者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有利于任课教师依据学情和教学目标,使用课程素材资源仓库组建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课堂教学资源。同时,还应该鼓励短视频学习资源建设,可以利用公众号、建立用户社区、与其他平台合作等,增强学习者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同时也能为资源建设提供反馈和创意,提高开放大学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罗宝涓.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下短视频营销课程建设的思考[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2,37(4):64-68.
[2] 李爽,李梦蕾,赵宏.在线课程质量观和质量要素的质性研究——基于专家、实践者和学习者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20(3):42-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