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
2024-07-30杨曦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模拟导游”课程为例,探索在线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重构、信息化教学优化等路径,以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育人目标,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导游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模拟导游课程;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8.009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Path and Practice of Online Premium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Simulated Tour Guide" Course as an Example
YANG Xi
(Qiandong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Kaili, Guizhou 556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online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adapt to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imulated Tour Guide"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online high-quality courses, as well as the path of market-oriented teaching content reco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optimiz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versatile technical skilled tour guide talent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online premium courses; simulated tour guide course; construction path
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做大做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1]。本文旨在以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为标准,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依托,提升导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教学内容方面,将导游知识和实践方法整合到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对专业的自豪感[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互动协作等多种方式,并广泛利用导游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最终目标是创建一门具备综合科学知识和地域特色的在线精品课程,以期培养德技双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导游人才。
1 模拟导游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1.1 建设历程
课程自2004年开设,历经2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前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于2018年在超星平台开设在线课,开启了在线课程的研究探索;2019年作为院级精品开放课程进行系统建设,2020年获评贵州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021年上线智慧职教、腾讯课堂平台,从校内教学推广到校外应用,课程访问量突破五十万。
1.2 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了基于导游服务流程的情景化学习资源,建成适用于多元化学习者集模块化辅教、辅学、终身学习、技术技能提升培训于一体的课程教学资源,现已建成学习指南1个、教学设计27个、课程PPT27个、题库资源1000道、动画10个、微课27个。引入智能化的学练测评体系,实现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3 校企合作
学院引入优质的企业资源,建成校园研学旅游景区及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牵头成立贵州文化旅游职业教育联盟。校企共同组织各项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行业专家入校进行教学,共同商讨教学标准,将行业规范及导游人精神传递到育人各环节。
1.4 示范推广
课程已在智慧职教在线平台运行3期,面向全网开放,学员涵盖54所院校。同时还向黔东南7所中职院校、黔东南州导游协会以及合作企业推荐使用课程资源及网络平台。2022年,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 模拟导游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路径与实践
2.1 科学设定课程定位及目标
2.1.1 课程定位
课程立足贵州区域旅游特点,依托行业背景,紧贴导游岗位,理论联系实践,以导游服务流程为载体,有效融合导游带团理论和技能,在前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后修课程的学习开拓更广阔的应用视野。通过整合导游技巧与艺术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搭建坚实的学习平台,为联系各实际领域搭建桥梁[4]。
2.1.2 课程目标
结合文旅融合发展时代需求,围绕“国际水准·苗侗民族文化素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导游服务三大硬实力即“语言―知识―服务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和职业拓展延伸的终身学习理念为动力,按照直面就业、对接行业、服务为本、能力为主、素养为据、家乡为重、衔接考证、兼顾拓展的学习目标,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格有机整合,切实将岗、课、赛、证、创有机融合,设定课程学习目标,教学团队以“宣传美丽贵州,讲好历史故事,厚植爱国情怀”为育人主线,确定课程的素质培养目标[5]。课程教学目标见表1。
2.2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按照“对标职业标准,校企共同开发”的思路,遵循课程开发与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衔接、与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相衔接、与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相衔接、与导游资格考证相衔接、与技能大赛内容相衔接、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衔接。为满足包括中高职学生、社会从业人员、考证人员等多样化受众的特定需求,课程对导游带团的全面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深度剖析,细致规划课程内容。在教学设计方面,强调教学目标的清晰性以及教学评估的全方位性。课程内容经过精细的碎片化和细粒化处理,以便实现更优的教学成效[6]。
教学团队从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个维度提炼育人内容,充分挖掘服务精神、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等,按照导游工作任务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开展基于工作情境任务导向的课程内容重构,让学习者能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导游带团方法和技能a6e63ad598fb71752544e8411045747cdfce81222e1c2b3b8f20a598ab618aa7,教学内容分为导游讲解技能、导游服务程序、导游素质拓展,形成10个教学项目,25个教学任务,根据行业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更新[7],内容如表2(p29)所示。
2.3 创新育人模式
根据导游带团工作实际,在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采用学校与企业共同推动的方式,并通过实际的项目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坚持“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贯穿融合、教学资源构建与思政建设体系生态融合”的理念,达到育人目标。
2.3.1 教学组织安排
对本校学生,课程依托立体化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将一个真实导游带团情景引入教学模块,将学生带入情景进行讨论,完成课前测试。课中:学习专业知识、操练技能,教师现场展示并点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多方位巩固学生的导游讲解技能,依托“黔旅阳光”第二课堂品牌,开展课外教育活动。对校外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实施线上自主学习模式,发布通知公告及专题讨论,推送模块化资源,以导游服务流程为主线,理论讲解和实操示范微课相结合,设置闯关模式引导学习者按步骤学习。教师参与答疑,定期发布考试任务,学习完成者可获得结业证书[8]。
2.3.2 教学活动过程
构建“导、观、学、做、评、练、考”七步教学模式。课前引导学生利用平台资源进行理论学习,预习新知、完成课前测试,教师采集后台数据,优化教学方案。课中依托立体化教学资源,通过情景导入、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完成课中探究,在VR实训室、3D环幕实训室等教学场所通过3D虚拟软件对景区进行虚拟踩线考察,将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实现立体化的教学引导。课后利用平台进行复习拓展,提交作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巩固学习难点,培养匠心精神。教师设置诊断要素,实时采集学生的课堂互动、学习效果等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预警,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2.4 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第一课堂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企业评价和系统智能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体系,围绕导游服务工作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服务技能”和“个人魅力+个性化服务”需要的多个软实力维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参加第二课堂体系中的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企业实践等表现以及实践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累计评分。
2.5 合理整合课程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和补充教学资源。例如,“模拟导游”课程团队构建了充裕丰富的“四库”课程资源库。标准库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服务规范(GB/T 15971)》及校企共同制订的课程标准。网络课程资源库包含教学案例、实训手册、学习指南、学习测评、微课、动画等。专题资源库包含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并将各种文本图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数字素材纳入专题资源库。培训包资源库包含联动线上、线下、培训配套资源,校企政行研还可共同组建专家团队共同开发“1+X”证书培训包、技能竞赛培训包、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包、企业培训包,为校内外各种培训提供高质量服务。
2.6 科学组建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团队核心授课教师对课程建设应有着精准的把握,需要有在计算机等领域有专长的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开发,并对平台上的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需要有助教能够迅速地在平台上与学生建立联系,开展沟通与交互;需要思政领域的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合作共同对思政元素进行提炼。与此同时,教学团队必须与企业紧密合作,以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核心任务的方向始终与岗位的实际需求相吻合。
例如,“模拟导游”课程打造了包含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教师在内的结构化师资队伍,建立了“筑梦黔行”课程教研团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同时聘请国家级导游大师为现代产业导师,成立金牌导游工作室,面向学生收徒,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职业能力和实操技能,传承导游大师的工匠精神。校内教学团队与导游大师合作开发《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案例库》,实施导游大师进课堂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实践。在景区景点现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爱国情操、家国情怀和理想追求,培养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在非物质文化学习模块,教师带领学生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制作银饰作品,导游大师现场解说示范,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学开展小组合作创作导游词,并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导游讲解学习。
2.7 确定技术支持
为了模拟真实的导游工作环境,可以采用VR技术创建虚拟景点与场景,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对于在线平台的开发与选择,要先确保基本的安全性、稳定性、便捷性,并设置专项功能模块,满足一些特殊的教学需求。在学习支持方面,要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在线答疑、作业提交与批改、在线测试与评估等服务,满足其学习需求。
2.8 积极推广交流
在完成课程建设后,还应进行推广应用,以扩大影响范围和应用价值。可以和相关的行业协会、企业、教育机构等进行合作。例如“模拟导游”课程团队就聚焦地方产业,和行业共建国家金牌导游黔东南工作站,且成员深入当地多个县区进行乡村旅游培训,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借助各平台,发布课程信息、宣传课程特色和优势,吸引校外其他学生和教师关注、使用。
3 结语
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课程建设需要持续推进,课程团队今后将对现有的课程资源做进一步更新和优化,扩充教学案例,体现最新行业标准,依托模拟导游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继续在开放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课程资源,力争使课程建设成果辐射至各专业院校及相关行业企业,起到示范、共享作用,并将进一步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度,建立长效校企合作机制,提升课程的育人成效,切实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2022年度黔东南州科技计划(自筹资金)项目“黔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黔东南科合J字〔2022〕78号)。
参考文献
[1] 张月,吴兆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课程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23):87-94.
[2] 韩焱.高等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2):291-293.
[3] 钟艳.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建设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3(10):191-193.
[4] 孙敬.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践应用——以国家级“幼儿园游戏”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中小学电教,2023(10):11-14.
[5] 李君,陈贺璋,梁金凤.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8):66-68.
[6] 汪玉霞.高职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与运用的问题及策略——以“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3):79-83.
[7] 李礼.职业教育在线课程助推数字文化产业消费升级研究[J].鹿城学刊,2023,35(2):31-34.
[8] 杨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多元融合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音乐欣赏》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3(1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