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太阳系的“小不点”
2024-07-29谦君
环球慈善 2024年4期
在太阳系中,木星与火星轨道之间有一大群小行星,它们与内行星(即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同根同源,都是“萌芽时期”的行星,但由于木星强大吸引力的“扰动”,使得它们无缘形成大行星,而成为太阳系的“小字辈”,又叫小行星。小行星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小不点”有什么科学价值?我国开展近地小行星防御相关研究和最新成果有哪些?
4月27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深空探测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地球保卫计划”探索小行星主题科普活动,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办。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领域专家、青年科研工作者及由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组织邀请的30余名青少年参加此次活动。
中国科学院大学空间科学系统工程教研室主任李明涛作《调皮的小行星》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小行星的形成演化、科学价值等知识及我国开展近地小行星防御的相关研究和最新成果。
嘉宾对话环节,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副主任周炳红及青年科研工作者代表围绕小行星防御、国际科研合作、科学研究与科幻创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现场青少年拓展了探索未来的无限想象空间。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畅想了各式各样的“小行星防御方案”,提出了不少角度新颖却引人深思的问题,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专家们表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对未来科研是具有启发性的,他们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视野格局令人称赞,相信未来一定会成为更优秀的“地球守门人”。
来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