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赛克方法在混龄项目活动评价中的应用

2024-07-25黄司殷

中国教师 2024年7期

相较于其他学段的项目化学习,幼儿园项目活动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声音,侧重培育幼儿的学习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反思和反馈[1]。在幼儿园项目活动的实践中,如果能保障不同年龄幼儿的全程参与,混龄将会是深入开展项目活动的自然支架,这也是个体差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的契机。如何以学习共同体为支架,帮助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体验指向高阶思维的项目化学习?马赛克方法为高质量的混龄项目活动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个体差异明显的幼儿学习实践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马赛克方法在混龄项目活动评价应用的意蕴

1. 马赛克方法的含义

马赛克方法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又名镶嵌法[2]。将传统的访谈法、观察法和儿童摄影、儿童绘画表征、儿童引导旅行、地图制作等方法组合在一起获取的资料就如同一片片马赛克,拼成一个丰富画面,反映了儿童对特定事物的观点与看法[3]。“传统+N”为马赛克方法应用在混龄项目活动评价中的具体方法。其中,教师观察、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属于传统的研究方法,“N”意指儿童直接参与的其他研究方法。

2. 混龄项目活动评价的关键要素

幼儿园项目活动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基础,以真实的问题驱动为导向,以持续性探究为中心,以整合性学习为特点,以可展示的成果为旨归的一种活动实施方式[4]。混龄项目活动是指由不同年龄幼儿针对某个主题所做的项目探究活动,主要有项目的开始、项目的发展和项目的结束三个阶段[5]。项目的开始阶段主要是通过“催化事件”或“入项探索”形成共同经验,进而确定驱动性问题和项目计划,也可称为计划与启动阶段;项目的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请教专家等方式收集数据和获得新的信息,通过持续探究解决驱动性问题,形成项目成果,也可称为调查与探究阶段;项目的结束阶段主要是混龄合作完成项目成果的展示,在共同回顾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可称为展示与回顾阶段。

混龄项目活动评价是指对混龄项目活动效果的反馈,以培养幼儿学习的核心素养为取向,促进师幼反思的学习性评价,属于一种嵌入式的、贯穿教与学全过程的非正式互动[6]。项目式学习的本源特征是它的真实性,其要素为真实问题、真实情境、真实学习和真实评价[7]。教师应依据评价项目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八大黄金标准”[8]设计混龄项目活动,通过表现性评价,即真实性评价形成对幼儿的关键支持(见表1)。要促进混龄项目活动中真实学习的发生,关键在于尽可能提高所有幼儿的参与程度,依据不同幼儿的需要确定提供信息和支持程度。例如,在调查与探究阶段,高年龄幼儿更能通过假设、验证等方式围绕驱动性问题进行持续探究,低年龄幼儿更多是通过观察和动手体验等方式进行“随机式探究”。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大带小”促进低年龄幼儿发现和理解暗含“驱动性问题解决思路”的现象,还需要弱化对高年龄幼儿知识经验的直接教导,优化探究能力较强的幼儿在调查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马赛克方法与混龄项目活动评价的关联

马赛克方法凭借独特的参与性特点与重视表现性评价的项目活动相辅相成。马赛克方法多元的倾听方式能为不同年龄幼儿搭建自由表达的支架,有利于在混龄的学习环境里达到“全龄参与、全员反思、共同行动”的效果。如表2所示,马赛克方法作为项目活动评价的手段和工具,可贯穿于混龄项目活动的各个阶段,推动“作为学习的评价”。这有利于在保障幼儿参与度和主体性的前提下,帮助教师对项目活动进行真实、全面的全程评估。一方面,幼儿通过评价的反馈对项目活动学习和发展过程进行自我认知,从而提升自己的元认知以及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9];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应用马赛克方法的评价结果,在了解不同幼儿需要的基础上顺应幼儿的发展[10]。

二、马赛克方法在混龄项目活动评价中的应用

1. 生成与采集,主动倾听幼儿的多元表达

生成与采集是指依据项目活动中不同阶段和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选择多种评价工具,以生成和采集有关评价的马赛克碎片。在混龄项目活动评价中引入马赛克方法,是为了改变“儿童失语”的现象,尊重儿童自由表达的权利,鼓励儿童主动思考和参与决策。因此,教师应当尊重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幼儿的表达方式,以平等的姿态主动与幼儿对话,以适宜的方式倾听幼儿的想法,相信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在项目活动中的参与能力。

例如,为了解决家长会中向家长介绍班级环境的问题,混龄三班,即OK班幼儿决定拍摄一段班级环境介绍视频,形成了“咔嚓,OK班”活动。在进行充分的项目探究后,形成了初步的班级环境介绍视频。为了优化项目成果,教师主要选择了“传统(教师观察)+儿童访谈+儿童摄影+幼儿绘画表征”的工具倾听幼儿的评价,生成并采集对视频的评价数据。

2.对话与解释,提炼儿童视角的评价

对话与解释是指基于第一阶段的数据将有关项目活动评价内容与对象的马赛克碎片组合起来。单一工具所产生的马赛克碎片容易受到信息收集、幼儿表达水平和教师现场观察解读等因素的影响;而多种工具,即马赛克图景的组合能更为全面地展现幼儿的想法,有利于教师做出儿童视角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除了教师的专业视角,还需要基于儿童视角理解儿童独特的表达方式,从不同维度和视角解读儿童真正的想法和发展需求。“追随儿童”不是“跟随儿童”,教师需要坚持儿童立场,围绕项目活动目标对儿童想法进行多元解读,以期为混龄项目活动的深入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3.基于评价,共同实践改造

基于评价进行实践改造主要是指基于结论,依据项目阶段推进项目活动中的行动,以发挥项目活动评价反馈于项目实践的作用。教师需要借助马赛克方法在评价中建构图景,采用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和传递儿童的声音和需求,为建构混龄项目活动中的行动共同体而努力。无论是展示项目成果,还是呈现幼儿项目经验,目的都在于推动由幼儿、教师、家长及其他参与者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发挥作用,适宜地改造实践,使幼儿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学习与发展。

在“咔嚓,OK班”活动中,得出幼儿有关项目初步成果的评价后,教师与幼儿重新制订了第二次拍摄计划,针对视频画面光线暗、拍摄不稳定和介绍班级环境人员太多的问题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灯光和三脚架等道具,完成了项目最终成果的拍摄。

应用马赛克方法有利于通过多元的、真实的项目活动评价推动混龄项目活动的深入发展,破除项目活动的功利化倾向。笔者期待在马赛克方法本土化的背景下,中国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得以不断呈现,高质量的幼儿园项目化学习也将不断赋能中国儿童,展现绚烂缤纷的中国儿童教育图景。

参考文献

[1]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83,96.

[2] CLARK A. Transforming Children’ s Spaces: Children’ s and Adults’ Participation in Design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M]. 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0:32.

[3] 艾莉森·克拉克.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M].刘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24.

[4] 方姜慧,王春燕.幼儿园项目活动:特征、误区与建议[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2(3):36-38.

[5] 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G.凯兹.培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M]. 原晋霞,陈晓红,宋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21-23.

[6] 萨拉·列夫,阿曼达·克拉克,艾琳·斯塔基.如何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实施项目学习:消除误解 走向成功[M].李敏谊,张语麟,许婧怡,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210-213.

[7] 胡佳怡.真实性:项目式学习的本源[J]. 中国教师,2019(7):77-79.

[8]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115.

[9] 瓦西里奥斯·伊曼努埃尔·费纳科斯.德国学前儿童档案袋工具[M].陆颖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15.

[10] 王景芝,王红飞.学前教育“儿童视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1):7-19.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基于绘本的幼儿园STEAM项目活动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419734)、广州教育学会2022年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儿童视角的混龄项目活动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2215616)、2023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绘”活.悦生.共长—基于绘本的生活化课程建构与实施》(项目编号:202312849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山幼儿园)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