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校本教研实践路径

2024-07-25蒋承国

中国教师 2024年7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经成为普通高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的实践,总结了“三跨”“四维”“五度”高中校本教研实践路径,旨在通过“跨学科、跨学校、跨时空”的合作,以及在“市教育局教研室—基地校—联合校—联系校”四个维度上的全面发展,实现教研“广度、宽度、高度、深度和温度”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校本教研 三跨 四维 五度

校本教研作为学校统领、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构建起学校系统内部各主体交互的平台[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跨学科交叉的趋势,传统的学科独立教研模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局限于单一学科、单一学校和有限的时空范围,难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教研需求,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得知识碎片化严重,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教研成果。新课程改革呼唤高中校本教研创新。笔者基于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的实践,总结了“三跨”“四维”“五度”高中校本教研实践路径,即通过“跨学科、跨学校、跨时空”的合作,以及在“市教育局教研室—基地校—联合校—联系校”四个维度上的全面发展,实现教研“广度、宽度、高度、深度和温度”的全面提升。

一、“跨学科、跨学校、跨时空”的“三跨”校本教研实践路径

“三跨”校本教研强调了个人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辅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术手段,为教师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教研成果的共享和推广,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 “跨学科、跨学校、跨时空”的“三跨”校本教研内涵

跨学科校本教研:这种校本教研方式致力于打破学科局限,通过跨越学科边界,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自身学科领域,而是积极融合不同学科的优势,推动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审视问题,引入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与解决方案。

跨学校校本教研: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局限于单一学校,导致资源分散、效率低下。跨学校校本教研方式突破了地域和机构的束缚,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展教研项目,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以校带团队、以团队带个人”的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

跨时空校本教研:这种教研方式借助技术手段,实现教研活动的无限延伸。教师可以在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实时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经验与资源。

2. “跨学科、跨学校、跨时空”的“三跨”校本教研实施路径

学校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问题。这样的团队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互相借鉴,激发新的教学灵感,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会议,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知识和提高教研水平,此外,还开展教师间的互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成长;认真关注教研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优化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建立健全的教研机制,明确教研目标与任务,确定教研团队的职责分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构建教研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互动。教师通过在线论坛、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随时随地交流经验,激发更多灵感,实现教研成果的及时推广;联合不同学校的教师组成联合教研团队,共同挑战教育难题,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市教育局教研室—基地校—联合校—联系校” 的“四维”校本教研实践路径

“市教育局教研室—基地校—联合校—联系校”的“四维”校本教研是一种创新性的教研组织架构。市教育局教研室作为顶层设计者和指导者,负责制订教研政策和方向,确保教研活动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基地校在这一体系中扮演核心角色,不仅是教研活动的实施者,还是教研成果的示范者和推广者。联合校通过与基地校的合作,共享资源,参与教研项目,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联系校则通过与基地校和联合校的互动,获取支持和指导,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1. 基地校、联合校与市教育局教研室的互动关系

基地校在教研活动中扮演着领导和示范的角色,是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质量高、影响力大的高水平学校,能够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成果。基地校通过定期的公开课、研讨会和教师培训,向联合校展示其成功的教研模式和教研成果,从而引领教研方向,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联合校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学习到新的教研方法,还能就实际教研中遇到的问题与基地校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市教育局教研室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负责协调基地校与联合校之间的教研活动,确保信息的有效流通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市教育局教研室还定期组织教研成果的评估和反馈,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2. 联群互补效应的作用

第一,通过建立跨校的教研合作平台,不同学校可以共享资源,交流教研经验,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基地校可以提供先进的教研方法和丰富的教研资源,而联合校则可以分享其在特定领域的教研实践和教师反馈,双方通过这种互补合作,共同提升教研水平。第二,联群互补效应还体现在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和合作上。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和研讨会,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教学问题,这种深度的交流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此外,联群互补效应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通过联合校和联系校的参与,可以确保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到各个学校,减少教育不平等现象。

三、“广度、宽度、高度、深度和温度”的“五度”校本教研实践路径

1. 教研的广度

教研的广度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基石,强调全员参与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研不再仅仅是专家或资深教师的专利,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全员参与教研能够确保教育实践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每位教师都能带来独特的视角和经验,从而丰富教研的内容和深度。集体智慧的运用则是通过团队合作,汇集不同教师的知识和创意,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教研成果。这种集体智慧不仅能够解决个别教师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够促进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实践的不断进步。因此,建立一个鼓励全员参与和集体智慧的教研机制,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策略之一。

2. 教研的宽度

教研的宽度不仅限于传统的学科教学研究,而且应拓展至教育技术、心理健康、跨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研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例如,通过引入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研究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促进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通过这些方式,教研的宽度得以拓展,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升了教育的整体质量。

3. 教研的高度

教研的高度体现在教研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变与价值取向上。传统的教研往往侧重于实践经验的积累,而现代教研则更加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不仅能够为实践提供方向,而且能够深化对教育现象的理解,提升教研的层次。教研人员应当学会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提炼理论,将零散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从而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研成果。此外,教研的价值取向应当与时俱进,关注教育公平、学生全面发展等现代教育理念,确保教研活动不仅提升教学质量,也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4. 教研的深度

教研的深度是确保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关键。持续研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而且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服务教学是校本教研的根本任务[2]。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深入探讨教学中的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高质量的实践研究是教研深度的另一重要方面。这种研究不仅要求教师进行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还要求他们能够将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为了深化教研的深度,学校教研中心和市教育局教研室鼓励教师参与长期的研究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研究资金、时间安排和专业指导,同时,建立一个评价和反馈机制,确保研究的质量和实用性,也是提升教研深度不可或缺的一环。

5. 教研的温度

教研的温度是指在教研活动中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与特长,构建和谐研究环境。教研不仅是知识的交流,而且是情感的沟通。通过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鼓励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研究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研究热情。同时,教研文化的厚植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维护,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和情感交流,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相互支持的研究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宝庆,李淑斌.“五育融合”视域下校本教研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27-32.

[2] 水菊芳,张阳.新时期校本教研创新的六个维度——以数学学科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13):61-67.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校本教研(湛江)基地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系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