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自觉:教育家型校长的精神特质
2024-07-25李洪波
【摘 要】教育自觉是基于文化自觉提出的概念,是教育者有意识地自觉发展并持续实践超越的体悟过程。校长作为教育自觉者,应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教育家精神内涵为核心把握学校治理进程,通过觉的理念、觉的路径、觉的内容,最终将教育自觉落实到对“人”的思考,具体表现为知行合一的榜样引领、止于至善的终身学习以及以人为本的智慧启迪,从而实现教育家型校长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教育自觉 教育家精神 校长
教育自觉的概念发端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的概念,取“自知之明”之意[1],“明”即对教育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自知”即教育者在自知的基础上自我觉察体悟的认知及行为状态,教育自觉指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有意识地自觉发展并持续实践超越的体悟过程。教育自觉是教育家型校长的必备素养,可通过“觉的理念”“觉的路径”“觉的内容”实现。
一、觉的理念:知行合一的榜样引领
“觉”指一种不一定非由他人提醒、指点和要求之下的自我觉察、觉悟、觉解、觉知和觉省的认知及行为状态。自觉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先决主观条件。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在其名著《传习录》中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足见自觉之于行动的重要性。因此,未行时而知因何而行、如何而行,行后而知行之妥当否,即能够时时处处理性地观照行的理由、方向、过程、方法和结果,这是一种追求知行合一境界的自觉。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教育的传播者、实践者和领导者,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校长能否自觉做到“知行合一”的榜样引领是学校理念落实的逻辑基石。在教育自觉的实践中,校长应作为榜样引领,用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教育决策影响学校师生,以自身理想信念的“知行合一”为师生树立榜样,将理想信念的“知”与理念落实的“行”紧密结合,成为教育实践的一体两面,将自己与师生牢牢地“系”在一起,并以价值认同为桥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1. 坚定理想信念
在学校治理中,校长的教育价值取向体现了自古以来我国对于师德的要求,教育家精神中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均是对师德方面的要求,校长在理念与实践中,以自身师德为示例,利用无穷的榜样力量,激励和感染身边教师,持续带领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职业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乡村试验师范,在国难当头和民族存亡之际使用大量笔墨记录当时的艰难岁月,通过作品春风化雨的精神润泽,引导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理想,也寄托了自己对于国家富强的热烈期盼。他提出“小孩子用心读书,用心体操,学做好人,就是爱国”,呼吁师生对国家的奉献与牺牲精神时讲到“爱国的心与利己的心互为消长”。陶行知先生始终怀有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身体力行,投身到爱国报国的行动中,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以自身行动教育、调动、激励身边的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核心,肩负着时代教育使命,承担国家与社会教育责任。校长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立场,以自身的行为示范落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育人全过程中,为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2. 践行教育改革
我们既需要类似于漪、张桂梅、吴蓉瑾等这样的“教育楷模”,也需要校长这个离师生最近的榜样,将觉的理念和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传递给身边的师生。校长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改革是极其重要的有效手段,因为没有思想的行动就是盲动,没有行动的认知就是空谈。这对校长的治理水平提出了挑战性的创新要求,需要校长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在理念与实践中通过反思问题,寻求突破,调整策略,用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践行教育改革,辐射整个教师队伍。
二、觉的路径:止于至善的终身学习
“欲明人者先自明”,实现教育自觉的基础是“自知之明”。要想实现“自知之明”这一目标,其路径即意味着持之以恒的终身学习,不断实践与超越。校长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才能调动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进而调动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1. 加强提质增效的教师培训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校长更应勇攀高峰,永无止境,止于至善。校长作为教育自觉者,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持续学习,通过培训积累卓越办学经验与价值引领,促进自我反思与同伴之间的共同成长[2],以自身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影响教师队伍,推动各层各级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解决现实困惑,坚定变革信心,生成实践智慧。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由校长带队,积极参加“明远教育思想者研修项目”,与行业专家深入探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实践方略,带领教师团队学习中外教育前沿思想、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与教育管理方式,激发教师团队挖掘和提炼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
2. 培养受益终生的阅读习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终身学习的前提是源源不断的阅读输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创办了校内学刊《共同学习者》,鼓励教师和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发表刊登,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学校通过阅读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校内举办“一粒粟阅读行动”,在课间课后等闲暇时间,师生均可到公共阅读空间读书,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晴读空间”与“雨读空间”两个阅读区域遥相呼应,为师生的耕读人生种下梦想的种子。学校定期组织阅读沙龙,师生共同阅读经典,同步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校长为分享阅读体会的师生颁发鼓励证书。
三、觉的内容:以人为本的智慧启迪
校长以教育家精神内涵为核心把握学校治理进程,最终还是要将教育自觉落实到对“人”的思考之上,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立场,体现学校治理者对人性的尊重、对人本身的信任与关怀以及对人实现健康发展的美好愿景。在教育实践中,校长应具备以人为本的智慧启迪手段,将人视作教育目的,而非教育手段,将人视作“具体的人”和“能动的人”,尊重每一个人的思想并引导其完成个性化成长过程。
1. 激发学生自我发现的热情
校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引领者,要具备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并将这些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治理中,辐射整个教师队伍,将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看待,尊重并珍惜学生的差异,探索个性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激励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鼓励每一个学生探索专属于自己的独特旅程。校园文化墙上书写着一句话:“每一滴雨滴都有奇妙的旅程。”这寓意着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是个性化的,成长之路也是不同的。教师不但要看到且允许这种不同,还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发现自我。在学校这个社会型场域中让学生不断体验,对学生的参与体验持续赋予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自我意识,建立基于自我意识的自信。例如,校园文化日、艺术节、篮球赛等活动原来由教师主导,现在变成了学生自由创造和发现自我的场域,学生提出奇思妙想,撰写活动方案,成功举办了“虚拟银行”“TED演讲社”“教育三字经”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发现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2. 关注学生“人均受教育量”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一直致力于构建儿童友好型学校,提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提出创新教育理念—关注“人均受教育量”。大规模的学校往往容易注重集体效果而忽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将学生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打破这种缺陷的核心方法即关注“人均受教育量”,不要表面的“热闹”,而是关注个体的“收获”。因其强调关注个体,所以“人均受教育量”本身具有教育公平和平等的意蕴,是提高学生人均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保障“人均受教育量”均衡,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不再组织大规模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而是组织小规模、个性化的活动,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例如,原来篮球比赛大部分由喜爱篮球的高年级男生参加,现在增设女子组和低年级组,给予每个群体参与的机会,关注过程公平,确保每个群体都在教育视线内。除此之外,运动会由大规模的看台式观看改为小规模近距离观看比赛,激发学生鲜活迸发的生命力,增强学生作为个体的体验感,同时获得自主发展。
个性化的小规模活动有利于学生处理好人我关系,做到爱己及人。除此之外,学校要求教师关注每一顿饭、每一堂课、每一个项目、每个学生的情绪表达,始终将尊重和爱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回应大规模学校因材施教的时代之问,推动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体魄。
校长是学校的掌舵人,其影响力能够辐射带动全校师生素质能力提升。校长应将教育自觉贯穿学校治理始终,充分发挥师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以教育家精神内涵为核心把握学校治理进程,并不断反思、超越,不断提升成长路径的丰富度,最终将教育自觉落实到对“人”的思考,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立场,体现学校治理者对人性的尊重、对人本身的信任与关怀以及对人实现健康发展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陆琦,肖龙海.“成”自觉之人,“全”生命价值——当代教育自觉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新征程[J].现代教育管理,2022(2):48-55.
[2] 代蕊华,阙粤红.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家型校长成长[J].人民教育,2023(23):43-45.
(作者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