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生命教育路径探索

2024-07-24王小兵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3期

[摘要] 高中学生生命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生命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之一。文章通过构建生态化的生命教育系统模型并细化成三条实施路径: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探索生命,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引导学生学会与变化共处,在变化中成长,学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不同的活动体验中成长;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讨论各种社会价值,展望未来方向,使生命得到成长和发展,将生命教育融入校园各个角落,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希望、欣赏、坚韧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生命教育;路径探索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被称为“世界积极心理学之父”。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积极方面,强调人的美德、力量与潜能的开发。因此,学校可通过有机关联个体内在积极的力量及积极的环境,使其相互作用,以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部出台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要求在中小学渗透生命教育。本文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借鉴生态系统观,构建出一个富有内在生命力的生命教育支持系统模型,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内在价值感,形成积极人格。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系统知识体系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段。然而,当下高中生的发展面临着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识增强、价值选择多元、功利主义凸显,高中学校正从单一的升学预备型向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为学生职业与社会生活以及为升学作准备的高中教育双重功能定位转变;另一方面,高中阶段仍未摆脱传统的以升学论英雄、以分数提高为主要追求的状态,这种单维评价以及功利化的教育价值追求为高中生带来莫大的升学压力。为了解决以上矛盾,使高中阶段的教育既能满足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又能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需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本文以“拓展生命宽度,挖掘生命深度”为教育理念,将生命教育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篇——“真我与成长”,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探索生命,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同时调动学生运用积极的方法去应对负面情绪;第二层次为拓展篇——“应变与生存”,引导学生学会与变化共处,在变化中成长,学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不同的活动体验中成长;第三层次为深度篇——“生命与社会”,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讨论各种社会价值,展望未来方向,使生命得到成长和发展。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生命教育,促进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并通过正向反馈加深个体对其性格优势的认识和思考,形成生命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指向积极心理的生命教育实施路径

(一)真我与成长:构建心理健康课程跑道导育生命

真我与成长主题的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主要由同心圆课程体系组成,其核心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会fe684b5ed6f37cf3228c557a749b69ad课和社团课是辅助课程。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常规课程以及团体辅导课程。其中,“真我与成长”课程的主题包括自我探索、学习指导、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挫折教育、生涯启蒙等。其中,“关爱自己”主题下的青春期教育则是通过创设场景让学生讨论月老橱窗中六种不同状态的女性(青春懵懂、年少无知、事业有成、回归平淡、家庭变故、老有所依)眼中理想的爱情应该具备的特质,引导学生从时间的维度看待爱情的变化,讨论爱情在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意义及作用,将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分辨爱情和友情,建立健康的交友观和成熟的择偶观;在“挫折教育”主题下的挫折教育则是通过创设不同人生主题的卡牌,随机分发到各个学生手中,通过是否交换的思考—随机交换的体验—分享讨论的升华,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挫折、变故存在的普遍性,从中学习与变化共处,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生命的曲折性及其意义;另一个挫折主题课程则是基于叙事疗法,通过绘制情绪的形状,将问题外化,通过进一步澄清问题、体会自己的感受、思考自己与问题的关系等引导学生与问题进行对话,增加学生的自主权,引导学生尝试全面看待问题,学习与之相处,书写生命新的可能。通过以上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探索生命、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

2.主题班会及社团课程。主题班会以活动为载体,立足生命教育的理念,从学生内在品质的激发、外在品格的培养入手,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以及关心爱护他人的良好品格。例如,班会课程中所开展的衣服制作比赛、“最美志愿者”比赛、“疫情居家”菠菜面条比赛、爱国教育集体唱红歌比赛等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责任意识。社团实践课程拓展了学生的生命宽度,鼓励学生有所好、有所为。针对我校学生学业成就感较低这一特点,我们在校内大力推广“侧柏计划”,鼓励学生学习一项课外技能,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参与计划的学生均化身为“小柏树”,成为同龄人的“引路人”“小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锐意进取、主动学习。

(二)应变与生存:优选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体验生命

应变与生存主题的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主要由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及校内五育并举系列活动构成。

1.心育活动月。我校每学年开展两次心理健康活动月宣传活动。秋季学期由心理协会牵头,开展校内心育宣传。春季学期则开展规模较大的心理健康活动。在“帆布包涂鸦”艺术治疗系列活动中,通过自由创作、作品展示、作品义卖、自愿捐赠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领导力、交往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学校将心理FM音频制作活动作为心理协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习公众号运营、音频录制、剪辑发布等,同时鼓励学生外出与兄弟学校学生交流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实践中拓展生命的宽度;鼓励学生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件编写成剧本,融入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技巧,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内心独白等方式呈现,让学生从中体验心理的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获得个人的成长。这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也是参与者和观众共同成长的过程。

2.五育并举系列活动。在科技节中鼓励学生创新,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去。例如,在“跳蚤市场”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掘小物件的不同用途;体艺节中通过竞技锻炼学生的竞技精神,通过才艺展示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种植场所,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三)生命与社会:聚焦心理健康主题价值涵养生命

应变与生存主题的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主要由价值教育、生涯规划主题系列活动、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组成。

1.价值教育。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开展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品德素养等内容为主的养成教育,“心理第一课”进行以健康成长、学习规划、能力提升等为主的引导教育,“思政第一课”将课程设置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生涯规划主题系列活动。针对生涯规划主题课程下的大学探索、专业探索、职业访谈,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线上找资料、线下探索、形成报告、小组展示的形式,鼓励学生提前进行大学、专业、职业初探;在“成人礼”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承担自己的生命责任;在社区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在青年志愿队系列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发光发热,让他们保持对生命的热忱。

3.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学校的生命教育离不开多学科的渗透,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讨论个人生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地理学科中讨论“喀斯特地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欣赏不同地貌的自然美,从而热爱自然和生活。同时,让学生关注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使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初步培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物理学科“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将万有引力具象化,为学生播放宇航员在神舟飞船上工作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失重的生命状态,随后引入爱护地球的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对地球环境产生新的认识,从而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保护地球环境。

三、生命教育辅助路径

本文所阐述的生命教育除了以上三种实施路径之外,我们还认为教师、家长对生命教育的投入度和关注度与学生的生命态度有密切联系。我们通过邀请专家到校开展学生问题处理讲座、教师幸福感提升讲座,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在技能比赛中展示自我风采,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学生制定了一系列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措施,通过同理心的激发、幸福感的培育,提升教师的生命能量。在校家社共育方面,除了设立家长委员会,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同时对本班学生进行入户家访,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采用班主任定期电话沟通、填写家访记录表,心理老师定期与家长约谈的方式,加强家校联系。另外,心理教师定期开展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家社心育氛围。

监测生命教育体系的实施也是本文所探究的内容。我校生命教育监测体系以评价、监测、反馈为核心,主要由生命教育增量评价机制及情绪预警机制组成。生命教育增量评测定期监测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并结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对比学生的生命教育增量,及时进行调整。同时,我校在省级课题(课题编号:TSGCKT2022468)的推动下,建立了基于云平台的高中生动态心理档案。在高中三年建立动态的跟踪机制,将心理测评云平台的相关数据及新生入学的心理档案卡中涉及的变量套入拟合模型,对学生的危机情况进行赋值,从而筛选出重点关注对象。最后,根据学生在高中期间的动态变化定期更新数据,重新计算,实现学生心理档案的动态跟踪,形成动态危机预警机制,提升心理工作的实效性。

自生命教育支持系统实施以来,师生的生命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给学生提供了有力的生命教育支持,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也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爱、希望、欣赏、坚忍、好奇心、创造力等积极心理品质有了显著提高。本文所述生命教育策略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运用,使学生对生命有了正确认识,培养了他们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杨振峰.高中生命教育支持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刘玉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20(05).

[3]王雪.浅谈在高中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意义[J].当代家庭教育,2019(21).

[4]王焕贞,江琦,侯璐璐.大学生性格优势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优势运用和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01).

[5]艾春燕,杨钰立,王玲莉,张宛筑.大学生性格优势与心理健康: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06).

[6]段文杰,谢丹,李林,胡卫平.性格优势与美德研究的现状、困境与出路[J].心理科学,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