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社区图书馆的音像资源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2024-07-23赵琨

新世纪图书馆 2024年6期

摘 要 音像资源作为馆藏非书资料之一,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区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基础节点,承担着向居民个体提供均等化服务的重要职责。论文指出了音像资源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导向,诠释了其在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价值体现,结合调研揭示了推广问题症结,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广策略。通过建立需求调研机制、塑造适合的阅读空间、加强音像资源配置、开通自助借还服务、打造线下活动品牌、搭建网络阅读推广平台六项可行性、有效性的实践举措,发挥音像资源在基础公共文化空间引领居民文化自信的作用。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音像资源;阅读推广

分类号 G251.5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6.008

Research o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y of Audiovisual Rresources for Community Libraries: Taking Beijing Commun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Zhao Kun

Abstract As one of the non-book materials in library collection, audiovisual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As the foundation node of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mmunity library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providing equal service to individual resid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audiovisual resource reading promotion in community library, interprets its value in community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reveals the crux of the promotion problem combined with research, and then puts forward targeted promotion strategies. Through establishing a demand research mechanism, shaping a suitable reading space, strengthening audiovisual resource allocation, opening self-service borrowing and returning services, creating offline activity brands, and building an online reading promotion platform, these six practical measures ar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audiovisual resources in guiding resi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basic public cultural space.

Keywords Community library. Audio visual resources. Reading promotion.

0 引言

音像资源是图书馆收藏的非文本文献之一,对形象信息的囊括力客观地将文字资料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以表现力丰富的视听影像诠释出来,使抽象、枯燥的示意得以直观、生动的表达。尽管音像资源的传统价值在新兴的业态模式映衬下略有失色,但信息科技的自主性、便捷性和大众视听审美的回归推动着音像资源的服务朝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网络时代改变了公众的阅读习惯,但无论是传统音像资源还是网络音视频资源,皆因其感官浸染的体验式影音价值而具备了广泛的粘性群体,成为公众随时随地便捷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和审美娱乐的重要载体。纵观我国历次全民阅读法和各地方“全民阅读促进”方法的内容,音像资源及其相关载体在全民阅读中发挥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音像视频服务仍是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抓手。为充分发挥音像资源在基础公共文化空间引领居民的文化消费,本文结合社区图书馆音像资源阅读推广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性的推广策略,以供广大图书馆借鉴。

1 音像资源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导向

音像资源集图、文、声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以光盘、唱片为主要载体,介于超越传统文本出版和面向数字出版的过渡状态。音像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真实记录和反映,践行着积淀历史、记录实践的传承价值。该资源形象直观地承载着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立体映射着不同文化下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拉近了自身与受众的美学距离,差异层次的文化需求在技术介质带来的滋养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因此,相对于文化传播,音像资源所复制、留存、凝固在介质里的文化属性将更易被人仌所文化传承,其中因技术性而凝结科技价值、因使用性而具备欣赏价值、因商品性而创造经济价值、因社教性而赋予传承性,不仅不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更会在信息繁多的时代绽放出更艳的光茫。

1.1 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现实选择导向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亦称“接受与效果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罗伯特·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一批美学理论家创立的一个新型美学派别。作为一种方法论,接受美学开创了以读者为研究中心的思维定式,赋予了读者在接受实践中至高无上的能动地位。在图书馆领域,读者是各种类型的,没有读者的参与,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和社会认同感也将不复存在[1]。目前,无论是公共大型图书馆还是社区小型图书馆,实体音像资源基本上是“重藏轻用”,缺乏读者参与。具体到音像资源社区阅读推广,由于资源、经费等问题困扰,就更是捉襟见肘了。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可以从两个维度解读改进这一现实。

一方面,重视接受者的“第二文本”。接受美学认为,未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仅为第一文本,经读者阅读、融入了读者主观选择的作品被称为“第二文本”。“第二文本”因读者个体改造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但这才是有真情实感的文本存在。虽然音像资源相对纸质资源在载体触摸、设备读取等方面较为繁琐,却不能因此将其束之高阁,否则严重违背为读者服务的宗旨,资源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

另一方面,把握读者的期待视界。读者基于个人经验、意向、审美等综合构成的先在思维定式,在阅读活动中会表现出潜在的心理倾向,进而影响自身的阅读倾向与接受效果,这种习惯性的定向期待往往会不自觉地影响读者对接受对象的基本取舍。音像资源讲究影音还原的视听效果,音画的艺术再造刺激着受众的感官享受,优质的视听资源本身就是接受者的阅读选择,符合其期待视界。社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更强调“人”的空间,在当今快节奏生活节奏下,社区成员趋向于寻找符合个人视界的作品进行消遣性的阅读。馆方可以根据各类型人群的接受特点给予指点性的阅读供给。

1.2 基于场所精神的阅读空间塑造导向

“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源自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的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场所不仅仅是机能性的物质空间,更是被赋予某种地域氛围、历史生态、社会人文等意义的空间,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或可意象性,往往又被赋予某种特定的个性与情感。而人需要象征性的东西,人的基本需求在于有意义的体验其生活情境,于是场所便成了人“表达生活情境”并传达意义的“艺术作品”。这种人与场所的情感连带就成了场所的灵魂与象征,即为场所精神。场所精神给人以场所上的立足点,让人通过场所展现出的特质感化人的本我,进而在物境与情境的共融秩序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追求。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居民公益性的文化客厅,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每位社区成员享有的基本文化权利,那么阅读权利就被包含在内。社区图书馆的音像资源阅读推广应精准把握场所精神的内涵,打造适合所在社区音像阅读的空间场所,在时空秩序的共鸣中实现资源价值利用的最大化。如在北京市范围内的“市馆、区总馆、街镇分馆及社区服务点”中,西城区图书馆所设的音乐资料室、集体视听室中的音像资源总量达2436千小时,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总量达到233.255TB [2]。除了这些馆藏数字资源,图书馆还开通了诸如QQ阅读、云图有声数字图书馆、博看朗读小程序、走遍中国特色数据库资源、“书香西城”公共阅读空间、中华数字书苑、库客音乐等平台,让读者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快乐。此外,图书馆还采取了直播讲座与录播讲座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开展线上讲座、视障读者口述电影活动。如海淀区图书馆收藏有音像资源5万集,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16.5TB,打造了“海图讲坛”“书海扬帆”等多个活动品牌[3]。

2 音像资源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价值体现

音像资源几乎可承载任何的艺术形式,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传统音像资源因高保真音质和高清晰度画面的再现,更适合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网络音视频资源则以网络音乐、短视频等数字文化方式为大众带来了省时省力的便捷之需。作为图书馆的重要文献资源之一,音像资源以不同于传统文本文献的优势在数智时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进程中对社会个体提供着均等化的价值服务。

2.1 见证音像技术变迁,发挥时代记忆价值

作为记录原始声音或图像信息的非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在其存储媒介技术迭代中经历了磁存储、胶质存储、光存储和互联网时期。磁存储技术时期的典藏载体主要是录像带、录音带,胶质存储技术时期的典藏载体是密纹唱片、立体声唱片,光存储技术时期的典藏载体主要有CD、LD、MD、VCD、DVD和BD,互联网时期则突出的是网络音视频资源。无论载体技术如何更新,载体功能怎样更迭,从哲学对立统一的二元观点看,无非就是“技术的替代与文化的存留”之间的辩证。从这个意义上讲,音像资源自身的载体属性便能艺术性地再现时代的印记,更能敞开心扉地弥合文化载体与民众因表现手段不同而产生的沟壑。

对图书馆传统音像资源而言,它首先是一种信息资源,但在数字化时代,更多的是以档案视角将其作为馆藏,是保存和继承的文化财富。历史是时间的礼物,精神是文化的传承。传统音像资源不仅仅是馆藏实体资源之一,更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的重要举措。以黑胶唱片为例,它虽然是“那个时代的经典”,但其饱满温柔的音质和元老级别的历史地位是当前CD光盘所无法企及的。鉴于资源特性,目前只能在馆区借助特定设备观看。高保真音质与高清晰度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得馆藏实体音像资源经典永流传,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也因此而常青。

以国家图书馆视听服务为例,2023年11月,国家图书馆举办“视听服务到西城”活动,以“馆藏合唱主题精选资源欣赏会”为主题,邀请演员以音像类实体馆藏和设备为依托,为读者提供专题馆藏资源欣赏和讲解。馆员对馆藏进行导读推荐,带领读者赏析馆藏经典合唱曲目,并由老年读者合唱团演唱,专家进行点评。另外,读者在馆员辅助下试听了馆藏黑胶唱片,高清的音质与丰富的内容深受读者喜爱。此次活动充分结合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和读者活动品牌影响力,是丰富“为老”视听服务形式的全新尝试,有效提升了视听服务效能[4]。

2.2 培育居民文化自觉,发挥以文化人价值

当下社区缺乏一种同一区域内群体之间的心理联结,职场的压力、家庭的琐事以及生活中不可预知的焦虑,让人们难以拿出有效的时间去理会一切的繁琐。视听资料作为语言与文字联络的替代手段,因其特有的声像形式对舒缓情绪、激发活力大有裨益[5]。生动直观的载体读物可以优化人际网络,无需复杂的大脑理解,便可消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从这个意义上讲,音像资源社区阅读推广就显得颇为重要,视听享受舒缓心理的功能恰恰凸显了该资源的阅读优势。

社区阅读文化愈是繁荣,居民的文化自觉就可能愈强。社区图书馆延伸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地点和内容,扩大了其服务范围,是社区个体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为社区居民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之一,服务中心应定期播放经典影片和健康专题片以及当地非遗传承宣传片、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录像等内容[6]。社区成员童叟妇孺皆有需求,从茶道养生到武术太极,从手工非遗到农林养殖,无所不具,而这正是音像资源所涵盖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十余年的音像一线采编阅历发现,诸如此类需求正是展示音像资源使用价值的机会,因为无论是案例演示,还是理论讲解,都是与需求者最亲近的,即使文盲老人也可以通过影音画面找到自己的快乐,由此也体现了音像资源的价值所在。

2.3 创建音画空间氛围,发挥沉浸式学习价值

个体获取知识、产生思考是在多种资源形式并存的多维度阅读的正和博弈间,实现阅读收益的最大化。从本质上讲,音像资源是大众传播的载体,它以其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观赏性等多功能特点将大量信息通过表现力丰富的视听语言在同一时间内喷涌而出,感召和塑造受众的多维感官,引发其情感共鸣。其丰富的阅读内容、互动的阅读过程、立体的阅读方式等,都将改变着人们对阅读的理解。人们在图文声色沉浸的场景中观察世界、了解社会,由此音像资源阅读已经成为当下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其社群推广大有裨益。

配合专业化的音响设备和屏幕,音像资源可以创设出具有沉浸式氛围的虚拟场景,运用视觉特效渲染技术,呈现出4D或5D视觉效果,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动感完美融合,产生立体环绕等多种特效,实现观众与屏幕虚拟角色的实时互动,让观众身临其境,“触碰”场景中的音画世界,满足众多读者的好奇心。另外,在馆藏实体音像资源中,常有书配光盘、光盘配书的现象,无论是哪一种现象,光盘与书融合为一体,对于读者在操作训练、技能演示等知识学习方面大有裨益。以大连图书馆为例,多媒体阅览区、音乐图书馆向读者提供音乐文献阅览、发烧音响体验、4K高清家庭影院体验、虚拟现实(VR)制作与体验、网上冲浪、以及音乐知识普及讲座、VR 创客培训、数字资源数据库推广与使用、视频讲堂等多项服务[7]。

3 社区图书馆音像资源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社区图书馆音像资源阅读推广现状,笔者在北京市八角街道、史各庄街道所属社区,对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者基本覆盖各个年龄段和各个职业领域,离退休人员最多。调研中,认为社区图书馆音像资源阅读服务有必要的占64.2%,占比较高,其中认为很有必要的占30.7%,有一定必要的占33.5%,这表明多数居民希望社区图书馆提供音像服务。此外,认为社区图书馆音像资源阅读服务好的比例为28.6%,其中认为非常好的占3.2%,比较好的占23.4%,总体满意率比较低。社区图书馆由于受到社区规模、资金、人才、管理、宣传等复杂因素影响,常常导致音像资源阅读服务缺位,居民知晓率和满意率偏低,其阅读推广问题大致如图1所示。

3.1 缺少对社区居民需求的调研

社区居民有着不同的情感个性和认知水平,对音像资源类型、内容及播放场景的需求各异。社区图书馆缺乏对居民需求意愿的调研分析,导致图书馆相关部门尚未形成定期调研机制,偶尔为一时之需所进行的调研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疏于对社区居民阅读需求和阅读特征的调查,致使音像资源采访和阅读推广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其在内容设计、使用方式和场景空间布设上与居民的阅读意愿难以有效对接,最终弱化音像资源的利用率。调查中,认为音像资源内容缺乏吸引力的居民占43.3%,超过四成,比例偏高。

3.2 缺少适合的阅读场所

当下,受网络环境影响,社区图书馆和绝大多数家庭已经淘汰了DVD机、录像机等音像播放设备,或者设备陈旧老化被束之高阁,加之电脑配置中也逐步取消光驱而代之以优盘接口,光盘使用的范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调查发现,认为缺少适合的阅读场所的居民占62.7%,比例最高。这说明居民渴望拥有互动交流的平台,那么出门即到的社区图书馆便成为居民重要的交流场所和文化纽带。社区图书馆具有独特的优势,人流较少,环境安静,居民在工作生活之余,可以陶醉于影音,补充知识,愉悦身心,打造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调研中,认为缺少先进的音像播放设备的居民占38.1%,占有一定比例。音像播放设备使用率偏低,有的设备因市场淘汰已经停产,有的是年久失修的僵尸设备,导致社区图书馆普遍缺乏音像播放设备,居民无法欣赏高品质的音像资源。

3.3 音像资源配置欠佳

在网络资源的强力冲击下,音像资源出版量逐年下降,公共图书馆的音像资源采访量也呈现下滑趋势,加之公共图书馆缺乏足够的经费,过于注重音像资源的保存而忽视使用,分配给社区图书馆的音像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有限,引发社区图书馆音像资源的匮乏或空缺,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调查发现,认为音像资源数量不足的居民占55.6%,超过半数,比例较高。另外,由于区级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缺乏沟通交流机制,缺乏对区级图书馆的约束考核机制,音像资源的配送轮换周期过长,导致音像资源过于陈旧,鲜有人问津。调查中,认为音像资源更新比较滞后的居民占40.1%,这严重影响了居民观看的积极性。

3.4 阅读推广活动不到位

音像资源的阅读推广,需要塑造影音阅读空间,渲染沉浸式虚拟氛围,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逼真体验,使其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又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调查发现,认为缺少阅读活动的居民占47.2%,接近半数,比例较高。许多社区图书馆对音像阅读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主动通过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平台推送音像阅读服务内容,也未积极组织各类音像讲座、音像沙龙、影视节等音像阅读活动,致使影音空间的渲染力不足,居民缺乏对音像阅读的认知,缺少参与音像阅读活动的契机。而且,社区图书馆过于依赖政府的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比较有限,却忽视与社会力量的沟通协作,没能构建起社会化运行机制,缺乏社会组织的参与和企业、个人的赞助,未能建立起社区音像公益基金。

4 音像资源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构建

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分支机构,社区图书馆承担着普及居民个体知识素质、提升社区凝聚力的重要职责。倡导全民阅读,必然要求将阅读面向基层,让阅读走入居民的日常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化业态的传播,传统的社区阅读需要与时俱进,社区图书馆的阅读边界与内涵亦随之拓展。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推进,社区图书馆音像资源的阅读推广也因其表现力丰富、受众易于接受等特点显示出一定的发展潜力。据此,本文在调查问题症结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居民需求调研机制、塑造适合的阅读空间、加强音像资源配置、融合阅读推广模式、搭建阅读推广载体五项可行性、有效性的实践举措,以便推进音像资源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进程。具体策略构建如图2所示。

4.1 建立居民需求调研机制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社区图书馆应结合社区居民的群体与个体需求,做好居民的调查需求分析,提升居民的视听享受,以此提升音像资源的使用价值。公共图书馆要在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上出台相应政策与措施,给予社区图书馆资源、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保证音像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基于社区成员差异化的期待视界,图书馆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引。少年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游走在感性思维中,图书馆可引领小读者听有声读物、观视频图像,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朋友在图文声并茂的生动氛围中直观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从音视频、绘本阅读逐步过渡到纯文字阅读。中老年读者尤其是老年读者,从生理上讲,老人听力视力退化,社区馆应适当增加无障碍视听资源的分量,用特有的声像形式慰藉本已脆弱的心灵。加大 “红色资源”的整合利用,包括红色电影、革命样板戏、红歌红舞等经典音像资源,让社区居民享受视听所乐的同时,又能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从而激发更高爱国热情。

具体操作上,一方面,要增强社区图书馆对居民需求调研的重视程度,形成科学规范的需求调研机制,使需求调研成为社区图书馆的规定性动作。图书馆可通过入户调查、集体座谈、发放问卷、微信群等形式广泛收集居民对音像资源种类、内容以及推广方式等方面的需求,把握居民的需求倾向,对居民进行精准画像,并实现音像资源的精准推送。另一方面,上级图书馆要及时总结社区图书馆的推广经验,对决策施用和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统计,为后续资源建设与推广规划提供参考,以不断优化音像资源社区阅读推广体系。

4.2 塑造适合的阅读空间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社区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基层节点,有权利更有义务在精准把握场所精神内涵的前提下,为社区居民塑造适合的阅读空间,以实现音像资源社区服务的最大价值。首先,在尊重外部环境和音像资源自身属性的前题下,进行物质阅读空间的营建,馆区不必求大,资源不必求全,但求独具视听特色,让居民自感“我愿意来这里”。其次,加强音像资源的宣传推介,并定期举办以视听为主题的主题展览,并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配发视听阅读设备,从点滴的细节关怀中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进而促使居民在影音的润化中找到幸福的方向感。最后,如果图书馆是一座治疗情绪心智的药房,那么音像资源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药物,因为直观生动的载体形式与震撼感官的影音特质产生了最简单、也最具效果性的情感激荡,折射到现实来,也是最具情感价值的依托,最能体现居民自我存在的归属感。

不同于网络音视频资源,传统实体音像资源需要借助专业设备和物理空间传达信息,因此这里简述两点。一是硬件设施方面,及时增添网络电视、VOD视频点播一体机、数字留声机等音像播放设备,以满足居民享受音视频服务和社交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功能划分方面,积极与社会机构协作,打造社区图书馆视听中心样板,探索建设传统视听阅览区、VOD自助点播区、音乐吧或高保真音乐欣赏室、3D 影院等高效便捷的视听空间,配备音像专业馆员为读者服务,以降低资料损坏率。三是建立经典音像资源目录,参照权威网站的老电影,根据馆藏匹配,可按年份整理出重点视听资源目录,尤其构建知名度高的代表性资源目录,标注关注指数或影响力指数,并定期更新完善,以便居民自由选择欣赏。

4.3 加强音像资源配置

根据音像资源的特征和民众的接受效果,音像资源阅读推广进程可分为逐步递进的四个阶段,即推广初始期、形象形成期、形象优化期、品牌塑造期。推广初始期激活潜在读者,形象形成期吸引普通读者,形象优化期培养活跃读者,品牌塑造期培育粉丝读者,环环相扣,最后形成稳固的视听粘性读者。无论哪一个阶段,居民的需求都是根本。因此,应本着服务社区居民的原则,结合市场调研、流通统计和专家意见等进行资源采访,重点收集关注度高、实用性强、内容新颖、特色突出的音像资源,并据实调整采集重点,坚持采购广度与深度相结合,走采购精品化路线。同时,要完善馆际沟通机制,尤其要加强区级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的交流互动,赋予社区图书馆对上级图书馆考核评价的权力,以调动上级图书馆支持基层图书馆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缩短音像资源的配送轮换周期,保持音像资源内容的与时俱进,从而增强视听资源的实效性与吸引力,以扩大和稳固更多的读者。

4.4 开通自助借还服务

从发展趋势看,影像阅读推广正在从馆内走向馆外,从独立走向联合,采用合作模式与独立运作模式的图书馆规模已然不相上下[8]。而智慧技术的发展拓展了阅读推广的立体式传播思路,为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可开启视、听、唱、读、评、享纵深式“影·音”立体式视听活动。除了必备的放映环节,影像阅读推广的流程大体分为映前宣传、映后交流、拓展活动三个阶段[9]。要将欣赏和借还服务有机融合,以提升音像资源阅读推广的传播效果。深圳图书馆、杭州图书馆不仅提供了声像资料的馆内欣赏和光盘外借服务,还实现了共享服务[10]。参照以上图书馆的做法,社区图书馆应不断扩大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在版权允许的前提下,提供音像资源免费借阅及有偿复制的服务,从而提高资源流通率。为了提高资源检索效率,可将音像资源按照时政类、讲座类、影视类及综合类等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设置个性专架。探索将社区图书馆作为网借送盘上门服务终端的方式,居民可通过社区馆接收区级馆的音像制品。

4.5 打造线下活动品牌

构建“影·音”立体式阅读品牌,组织影音雅集、视听沙龙,组织古琴类等雅集、沙龙活动,开启听、唱、读、评、享纵深式阅读模式,引导居民由欣赏影音延伸至精彩点评,探访影音背后的故事。图书馆在音像资源的阅读推广中,可以将同一主题的影视文献、纸质文献和网络文献整合起来,打造立体化、多层次的阅读资源平台,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需求[11]。例如召开影视音乐节活动,开设“黑胶音乐鉴赏会”“影音文学沙龙”或“影音分享会”,邀请艺人分享艺术创作经验,并与读者互动交流。设计经典影音栏目,探索影视展播、成果展览、公益讲座等活动方式,展示不同时期的留声机、黑胶唱片、老电影等充满怀旧特色的音像物件,并组织发烧友分享活动,参照“真人图书馆”形式,请音乐、影视方面的老师,和读者分享某部电影或某张专辑,唤起大众重拾历史经典影音的魅力,以激发对当下视听资源的价值最追求。此外,设计主题影音赏析栏目,包括“留声时光——黑胶音乐鉴赏会”和“影音沙龙”等,根据时下影展做相应主题展播,如做奥斯卡内容展板,提供获奖作品或最佳男女主角演过的其他作品。开展读书读剧展板活动,将馆藏图书和根据图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做成展板,提升居民读书之后期待影像的欲望或观影像之后追寻原著的好奇心,进而吸引更多的读者。

4.6 搭建网络阅读推广平台

当今居民的阅读方式日益多样化,而手机阅读和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因此应重视线上视听阅读内容及活动的开发设计。在社区图书馆可在馆里电脑端链接首都图书馆市民学习空间网站(http://shoutu.xuexi365.com/),该网站囊括丰富的音像资源,设置大学课堂、每日一讲、首图讲坛、北京记忆、少儿天地、周末课堂等栏目,其中,视频资源按照人群、知识体系、学科进行分类,便于居民观看学习。“市民学习空间”是首都图书馆为首都市民搭建的学习平台,包含大量高等院校的专业课、公开课、讲座、访谈等视频,并实现资源整合检索。另外还提供了课程收藏、互动讨论、学习计划等功能。另外。可与网络平台合作,将数字化的音像经典片段上传至网络平台,供民众“悦读阅美”。开通网络电台服务,在喜马拉雅 FM 或荔枝FM 等平台开通“社区音像”网络电台,居民可通过手机、iPad 随时随地收听,并能以志愿主播身份发布声音。组织网络音乐比赛,进行腾讯 QQ在线直播,开展以“悦读阅美”为主题的抖音大赛,分享视听资源。

社区图书馆可通过公告栏、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读者QQ 群等途径向居民宣传推介音像资源。一是开通微信公众号“社区图书馆音像中心”,发布阅读主题音视频,推送主题活动和精品资源。二是在区级图书馆主页增加社区图书馆链接,在网页制作宣传海报,发布放映场次,挂出推荐光盘,开展信息导读。配合每周的大讲堂安排相关的光盘资料,供读者借阅参考。三是建立社区有声图书馆,由“一面墙+若干有声二维码”组成,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包括生活科普、经典名著、健康养生等各类别的有声资料。四是在抖音、快手、视频号、西瓜视频、好看视频、腾讯微视、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媒体发布网络音像资源,扩大受众的数量和范围。发起“抖音图书馆”系列活动,借助抖音平台发布知识类、影音类短视频,借助短视频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号召居民学习,并邀请“影音明星”为居民推荐影音,号召粉丝多参与,上线特效贴纸,鼓励居民参与短视频创作。

5 结语

数字时代的阅读绝非意味着对传统阅读的颠覆,反而是各类载体阅读的并存,以获取阅读价值的最大化。音像资源阅读作为非文本阅读,其阅读推广方式要与新媒体阅读方式并行使用,既要满足新时代年轻人的阅读需求,也要兼顾视听退化的老年群体的阅读需求。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社区图书馆为居民的社会参与提供了近距离的空间纽带,承担着提供居民最基本的阅读服务的重要使命。社区图书馆的音像资源阅读推广应立足社区,结合资源本身的属性价值,并不断注入新元素,并注重与文本阅读有机结合,让文本阅读成为音像阅读最好的注解,而读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本文系国家图书馆2020年项目“融媒体视域下国家图书馆音像电子资源建设和视听服务研究”(项目编号:NLC-KY-2020-0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赵琨,金胜勇.接受美学视域下图书馆工作思

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9(6):151-153.

西城区图书馆.馆情介绍[EB/OL].[2023-12-02].

http://www.xcdl.com.cn/about/index.html?lang=zh#.

海淀区图书馆.图书馆简介[EB/OL].[2023-12-02]. http://www.hdlib.net/gqjs/tsgjj/.

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视听服务到西城”活

动成功举办 [EB/OL].[2023-12-02]. https://mp.

weixin.qq.com/s/piLMK3GP_WTSKOWuL5AcZw.

赵琨.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城市社区图书馆漂族老人服务策略研究:以北京市社区为例[J].

图书馆,2023(7):105-111.

李延贵,陈玉凤.基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社区阅读推广[J].兰台世界,2020(3):105-108.

赵兵.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音像馆藏资源多视角

服务探析:以大连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区·音乐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 2018, 40(12):

93-97.

张丞然,王锴.高校图书馆影像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基于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3):

83-90.

张丞然,王锴.高校图书馆影像阅读推广模式研究:基于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图书馆的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3):

83-90.

曹锐.公共图书馆声像资料服务方式研究:以湖北省图书馆为例[J].山西科技,2017,33(3):47-49.

陶敏娟.音像资源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角色和策略探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5):67-73.

Zhao Kun :Research o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y of Audiovisual Rresources for Community Libraries:Taking Beijing Commun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收稿日期:2024-02-01 编校: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