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信息素养:理论缘起、进展与启示

2024-07-23杨文建邓李君

新世纪图书馆 2024年6期

摘 要 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对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变革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解析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的关联,深入分析批判性信息素养的缘起、内涵,提出通过推进学科融合研究、加大教育模式改革、持续优化教育内容、加强教育方法研究和深化教学效果评价进行创新实践,以期为国内高校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素养;批判性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6.005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oretical Origin, Progress, and Enlightenment

Yang Wenjian, Deng Lijun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to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dels.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ally review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connotation of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It proposes innovative practices by promoting 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research, increasing education model reform, continuously optimizing education content,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method research, and deepen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Critical thinking.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日新月异,使大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加上海量信息中充斥的虚假信息、信息迷雾的影响,是否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衡量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并影响其个人学习、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大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能够促进其创新性的解决问题[1]。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多立足于解决大学生查找、定位、利用信息的技能需求,侧重从技能教育的视角培养大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愈加复杂的信息环境下,这种教育形式已经不利于有效提升大学生认识信息并以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增强国内教育领域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中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更加重视人才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2]。由此可见,学界提出批判性信息素养(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CIL)概念,将批判性思维教育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并发展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批判性信息素养的理论缘起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可以简述为“大胆质疑、谨慎断言”,这符合信息素养对个体评估、利用信息的基本要求。对信息素养教育而言,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批判性思维教育而言,信息素养则是其在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批判性思维能够强化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大学生在面对信息时主动质疑、释疑并确定信息价值的能力。

1.1 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的关联

1988年,Bodi S率先指出,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目标,并倡导将信息素养教育与批判性思维教育相结合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是将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相关联的早期研究成果之一[3]。蔡伟仁等人也注意到了批判性思维教育有利于促进个体结合信息情境主动探寻、思考,并倡导将其引入到信息素养教育领域[4]。Schroeder R通过对馆员、大学生的访谈结果分析发现,信息素养是批判性思维在具体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本质为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处理过程[5]。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信息素养与批判性思维存在共生关系,两者是认识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体两面,其差异在于,信息素养注重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注重方法教育,其共同目标都是提升个体对信息的综合认知、评估、应用能力[6]。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信息评估环节,对信息的明确性、准确性、权威性、相关性、逻辑性和重要性的判断都需要依赖于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将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相结合既是发展信息素养的需要,也是丰富信息素养内涵与实用价值的重要举措[7]。在表现形式上,以技能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提升个体对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鉴于在信息素养养成过程中个体对信息的检索、阐释、分析、评估和利用都涉及到对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将两者进行融合是促进信息素养教育效果的有效举措[8]。

本质上讲,批判性思维是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并结合个体所掌握的信息来评价和判断当前处境,进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信息素养则是个体从环境或数据集中检索、发现、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需要对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真实性、有效性、逻辑性进行思考和判断,两者之间具有在工具和方法上的关联[9]。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的差异在于,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是基于信息的应用技巧,将信息素养简化为技能并注重传授操作信息的工具、方法和技能;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将培养思维方法作为核心,注重引导大学生提升对信息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了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信息素养着力点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质疑信息,培养其客观认识信息的产生、传递、利用与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10]。

1.2 批判性信息素养的缘起

1989年,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ACRL)将信息素养界定为:个体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后,针对个体信息评估、利用能力的技能教育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之后随着科学研究范式的不断发展,这种基于技能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因为忽视思维教育而逐渐受到质疑,同时因其不能在教育过程中保证中立性和客观性成为其主要缺陷[11]。1999年,Luke A等人在调研当时的信息素养教育后指出,彼时的信息素养教育并未涉及批判性思维教育,其主要原因就在于ACRL对信息素养内涵的界定没有明确批判性思维在促进个体知识建构和社会认知能力方面的重要性[12]。2000年,ACRL重新界定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该版明确界定信息素养教育应包含信息意识、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利用等能力教育,其中评估、利用依然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该版虽然已经开始关注批判性思维对培养个体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但却并未明确需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正是由于其并未明确表达信息素养教育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关联,致使其被认定为存在一定缺陷而受到业界的批评[13]。然而在随后的信息素养教育中,这种批评和质疑并未有效改变信息素养教育理念与重点,仍然侧重工具利用的技能教育,阻碍了大学生树立面向信息的客观公正态度和批判思维能力,业界对于培养个体认识信息的产生过程、社会背景、关联情境的重视度仍然不够。针对这种现状,Jacobson等人指出,批判性反思是增强个体对知识和信息的认知和辨识能力核心方法,这一论断也为批判性思维教育融入信息素养教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4]。2006年,Elmborg J正式提出“批判性信息素养”(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CIL)概念,并指出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实施者,应当主动强化对大学生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倡导改进信息素养教育实践[15]。

至此,批判性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业界的持续关注。2015年,ACRL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并明确:信息素养是包含发现信息、反思信息的生产和价值、使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和参与社团学习的一组综合能力[16]。该框架强调了对个体使用信息创造新知识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反思、信息创新和参与学习的价值,展现了引导和培养个体的批判思维能力对提升个体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对个体提出要敢于质疑权威和批判性审视、评估信息并进行自我反思的要求,也促进了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变革,使批判性思维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持续深化融合。

1.3 批判性信息素养的内涵

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Paul R指出,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其内涵与批判性思维具有交叉,信息素养对个体所要求的评估信息的能力源自于利用批判性思维判断信息的清晰度、准确性、相关性、深度、广度、逻辑性和重要性[17]。Elmborg J认为,批判性信息素养不仅仅是一种关于信息检索、获取、评估和利用的综合技能,还是个体对信息、信息系统的整体理解,是批判性评价和认识信息、信息系统的能力[15]。结合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的关联,Tewell E等认为,批判性信息素养是一种图书馆领域的思考方式,其方式是通过教育引导个体审视信息建构过程,以此提升个体的批判思维意识[18]。还有学者认为,批判性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将“批判性教育学”的概念融入信息素养教育中,借此培养个体理性审视信息、知识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信息提出更多反思性问题的能力[19]。

批判性信息素养涉及个体对信息的创建方式、创建过程、访问路径、共享方式及价值的理解,是个体能够以符合伦理道德的方式有效定位、评估、使用并创建信息的关键素养,涵盖对信息的理解、操作信息的技能或实践、对信息的思维习惯三个层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一般具有批判性信息素养的个体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能对自身制定的检索策略、利用的信息源、经过的检索过程、获取的检索结果和相关信息情境进行准确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会质疑信息的有效性并查找确凿的支撑要素;对教师而言,除以上表现外,还应能利用批判性思维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认识,即信息素养并非局限于技能素养,还应能教育大学生在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同时,把握在信息检索、利用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客观性和主动性,通过引发大学生对信息、信息情境、信息系统的权威性、正确性和适用性的深入思考,进而提升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批判性信息素养的研究进展

批判性信息素养的提出与发展,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内容、方式、方法的质疑和改进,更是体现了对早期信息素养教育专注于技能和经验教育、忽视思维教育的纠偏和改正,旨在通过在信息素养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编织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和理念,改变由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创新思维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1 国外研究进展

增强大学生个体的批判思维能力,可以助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继而提高创造力水平[20]。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对提升个体的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批判性思维教育对提升个体创造力有着明显的中介效应。所以,通过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教育提升个体创造力是可行措施。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素养教育应当着眼于指导并培养个体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并理性的认识信息,其核心是培养个体确定“有价值的”而非仅仅是“准确的”信息的能力,重在通过引导大学生对信息进行批判性反思,使大学生能够客观评价信息并在相应信息情境中灵活应用信息[21]。从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业界指出了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并倡导进行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但大多数图书馆主导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是局限于以资源检索为主的技能教育模式,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认识、融合有限,没有突出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和引导[22]。同时多数图书馆的教育资源整合有限,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信息检索”通选课推行,表现出与专业课教师合作不深、批判思维教育开展不够深入、培养时长短等特征,对大学生批判性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有限[23]。2010年,Critical Library Instruction: Theories and Methods和Critical Theory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xploring the Social From Across the Disciplines,这两本批判性

信息素养理论著作的出版,对促进图书情报领域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提升了业界对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随后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Foundations,

Inspiration,and Ideas和Critical Literacy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等著作则进一步对批判性信息素养的专业理论、社会价值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后来,专门针对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指导手册Critical Library Pedagogy Handbook为馆员提供了系列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计划范例,成为指导图书馆员开展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依据和课程设计的重要文献,对发展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

2.2 国内研究进展

早在2002年,刘梦溪就发文阐述了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和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联[24]。但总体上我国高校图书馆主导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是以技能传授为主,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批判意识、反思意识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上还存在不足[25]。只有少数如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将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对带动高等教育领域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发展明显乏力。近年来,随着业界对批判性思维教育研究的不断升温,陆续有学者关注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如王丹丹、张婧、张保芳、李志国等人推介了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刘彩娥、叶颖涵对国内部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教学设计、教学逻辑与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丰富了国内关于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此同时,国家也不断加大对信息素养中的批判性思维教育重视力度。2021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提出:信息素养是个体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整合、管理和评价信息,理解、建构和创造新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思维及修养[26]。其中所提到的创造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都是对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纳入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指示,这种界定和政策性指引将持续优化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并将信息素养教育从单纯的技能教育解放出来,运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创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 批判性信息素养的实践进展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信息素养教育是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关键是将其编织进教育环节并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目前,业界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和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教育等问题基本达成共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有了范围、形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展现了其价值的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制定专门的批判性信息素养课程、嵌入专业核心课程的融合课程以及打造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场景等[27]。

3.1 公共课教育

就当前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而言,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以批判性思维教育为脉络,全面改良现有的“信息检索与利用” “大学计算机”等公共课程是较为常见的方式。具体做法为:一是分年级开设“批判性信息素养”通识课程;二是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论文写作”等通识课程;三是在新生入学教育、研讨与分析、在线公共课程中编织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以上做法是面向问题解决的模块化教育,通过有意识地在公共课程中穿插批判性思维训练内容帮助大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基础,提升其批判性信息素养能力水平。如斯克兰顿大学在其开设的全校性通识写作课中,融合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全面评估信息来源[28]。部分高校图书馆同时注重开发以专业化的批判性信息素养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教育模式,涵盖线上线下的批判性信息素养课程、主题研讨课程、批判性思维方法与能力培训课程等形式。此外,国外部分关于批判性信息素养的研究与教育内容已经超出了图书馆学范畴,倡导在整个教育领域融入批判性思维教育,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打造为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如肯塔基大学图书馆就尝试通过批判性分析和探究等模式来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开设《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专业课程[29]。

在具体的通识教育内容设计上,部分教师着力提升对社会信息内容的利用,比如引导大学生从文化、政治、社会的角度对信息进行批判性认识。如Broidy E等面向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研究生开设的“性别与政治信息”(Gender and the Politics of Information)课程,注重引导大学生从社会、政治等不同角度批判性辨别和思考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和价值,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信息素养[30]。有些教师将时下流行的电影剧本作为信息素养教育材料,培养大学生联系信息情境、社会因素来分析信息的获取、利用及其价值。有些教师以学术热点和经济问题为素材,运用批判性教学法来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并激发起批判性研讨氛围。另有纽约城市技术学院图书馆的Beilin I在其开设的“信息时代的研究和文献”(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for the Information Age)课程中,将信息检索技能、批判性思维训练和信息管理知识等内容编织进课题研究和写作主题,尝试引导大学生通过辨别信息来源与组织方式,引导大学生批判性的评估和使用信息,从而在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31]。还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巴尼分校与帝国州立学院共同推出的MOOC课程,将批判性思维教育和自我反思能力提升作为其教学目标之一,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批判反思能力[32]。

3.2 嵌入式教育

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能有效促进教师教育潜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国外高校图书馆进行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尤其是将批判性信息素养课程与具体的学科专业课程相结合,效果更佳。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境和专业背景,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行,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编织到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中,以此增强学生对本专业信息内容的批判思维能力。如Swanson T A将批判性思维方法中关于如何提问的方法融入莫瑞谷社区学院大一新生的专业课程中,通过分组讨论信源的权威性、真实性、正确性,增强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辨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33]。有些教师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关于外国文化的跨文化教育课程,有些教师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应用于英国文学教学,还有些将批判性信息素养理念融入健康学教育[34]。这些都是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典型实例。有学者通过调研指出,嵌入式批判性信息素养的教育内容设计还包括信息分类、搜索案例、学术规范和访问实践、企业媒体辨别、非主流媒体信息甄别等方面[18]。

3.3 全方位教育

除通识课程、嵌入式课程外,还有一种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为基础、以全方位教育环境建设为依托的批判性信息素养课程教育体系。这一方式以结合信息情境、网络情境系统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和批判性思维为主要特征。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约翰普福图书馆制定的批判性信息素养全方位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一系列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在安排馆员全面嵌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目标融入大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体系,通过全面宣传、在线课程、专题研讨会、在线实验室、个性化教学等5个途径开展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成效良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该馆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馆员、教师的信息权威身份,教导大学生不仅要在面对信息时充分评价信息的采集、生产、传递过程及信息所包含的知识产权,还能结合运用信息可能产生的信息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全体馆员、教师借助在线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情境,共同完成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场景的建构,打造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大环境。同时,为保障教育的深入性,该馆还将嵌入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元素的专业课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模块,让大学生可以分阶段、分模块进行重点学习和针对性训练。全方位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浓厚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主旨特征。结合这种全方位融合模式,高校图书馆也能全面主导面向全校学生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使其更主动、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4 对国内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

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既包含对个体认识信息的产生、组织、传递过程及评估信息价值方法的培养,也是从教育方法的角度将传统信息素养教育从技能教育回转到面向信息和信息情境本身的思维方法中去。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在于鼓励大学生对信息采取批判态度,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对信息的检索、分析、评价、利用等环节,其效用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正如Elmborg J所期望的那样,通过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使其能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学习、研究、生活中的信息,成为能够准确发现、正确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思考者和行动者[15]。纵观国内有关批判性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结合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现状,为持续推动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增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推进学科融合研究

批判性信息素养的教育实践需要建立在对图书情报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融合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大学生学科背景的综合理解上,在研究中重点关注信息素养教育的知识点、教学特征和方式方法。同时,结合嵌入式教育、批判性思维教育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并推动其对批判性信息素养跨学科本质的理解和研究,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核心课程教育、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写作教育等教育内容相衔接,持续推进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多级化、跨学科发展,探索开展批判性信息素养全方位教育环境建设,推进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广泛融合。

4.2 加大教育模式改革

结合馆员和专业课教师对批判性信息素养的认知和理解差异对改革教育模式和整合教学内容的影响,探讨如何弥合馆员与教师对批判性信息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学校级、学科级、专业级三级教育体系,创新打造面向不同专业和信息情境的批判性思维教学训练内容,这能有效提升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效能。同时,积极转变教育模式,应当改变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技能性、程序性、灌输式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约束,调换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在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中将大学生置于主动与中心地位,将教师置于引导与辅助地位,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放下自身的专业权威性,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能动性,开展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与引导,引导大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发散思维进行案例探讨和观点碰撞。

4.3 持续优化教育内容

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是对传统信息素养核心内容教育模式的纠偏,也是重塑和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重要突破口,是信息素养教育从基础的技能教育发展为高阶的思维教育的关键。结合大学生知识和经验累积的现实,在教育内容与情境的构建上,适时适度适量打造面向无差别学术背景的学生教育情境和教学内容,如以学习和生活素材、社会热点、科技创新、流行电影、学术热点、经济问题话题等打造教育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经验或对社会的普遍认知,理解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并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探索将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训练和信息管理理论等内容编织进通识课程教育大纲,通过引导大学生结合对信息来源、组织方式、信息情境的分析与辨别,提升大学生批判性的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其批判性信息素养。

4.4 加强教育方法研究

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融入批判思维教育方法,需要教师将批判性思维分析方法纳入理论阐释、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对大学生而言,批判性思维教育直接表现为教师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产生的情景、传递、利用方法和价值;对教师而言,批判性思维教育在于通过构建信息情境,以发问、自问、研讨和对话等形式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大学生对信息树立客观认识并完成知识建构,使其能更为理性的判断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信息的真实性等问题,更合理的采纳和利用信息。在现有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融于案例的关于信息的反思训练、情境教学、阅读训练、问题剖析、主题讨论、探究式学习等都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结合M·尼尔·布朗提出的十大批判性问题设计思路,或是理查德·保罗等构建的九个评价思维标准,引导大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批判思维方法体系。另外,还可以研究批判性思维与学科专业、学生、教师的适配性,有效提高批判性思维教育方式方法与学科专业的匹配度。

4.5 深化教学效果评价

个体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评价难、波动大、学科差异明显等问题,在进行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时应结合个体对批判性思维的掌握与评价观念、评价体系、训练时长和教育形式的密切关联。一是发展教育评价理念,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为评价理念,推进结果评价向发展评价转型,充分关注大学生在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对批判性思维方式、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二是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根据党的二十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注重创新素养提升,强化批判性思想素养教育对个体正确价值观、客观分析评价能力的提升效果,必要时可结合对个体学术道德、社会认知、创新精神及参与社会实践等能力的评价。三是拓展评价方法,以开展综合测评、观察行为表现、进行对话交流等多种方法,测准个体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水平。四是强化评价针对性。要注重评价个体在信息的产生、采集、传递、利用等不同情境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重点评价个体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23年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大学生数据素养评价体系与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202311B)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刘春晖.大学生信息素养与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61.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3-08-2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105/

t20210531_534367.html.

BODI S.Critical thinking and 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 the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88,14(3):150-153.

蔡伟仁,丁卫东.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

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

16-19.

SCHROEDER R.Merg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outcomes-making meaning or making strategic partnerships[G]//Wilkinson C W,

Bruch C.Transform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Intersecting Frontiers of Self, Library Culture,and Campus Community.Chicago: Association of Collegeand

Research Libraries,2012:131-151.

ALBEITZ R S.The what and who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higher education[J].Portal: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07,7(1):97-109.

PAUL R, ELDER L. 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educators) [M]. Tomales CA:The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Press, 2007.

VEZZOSI M.Critical thinking and reflective practice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D].Newcastle:University of Northumbria, 2004.

CILIP.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EB/OL].[2023-09-01].https://infolit.org.uk/ILdefinitionCILIP2018.pdf.

DOWNEY A.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foundations,

inspiration,and ideas[M].Sacramento,CA: Library Juice Press, 2016.

PAWLEY C.Hegemony’s handmaid?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curriculum from a class perspective[J].The Library Quarterly,1998,68(2):

123-144.

LUKE A, KAPITZKE C. Literacies and libraries: archives and cybraries[J]. Pedagogy Culture & Society,1999,7(3):467-491.

彭立伟.美国信息素养标准的全新修订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5(6):109-111.

张靖,林佳萍,彭秋平,等.批判性信息素养及其教育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7,36(12):54-60.

ELMBORG J.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practice[J].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6,32(2):192-199.

ACRL.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 [EB/OL].[2023-08-20].http://acrl.ala.org/ilstandaRds/?page_id=133.

徐苑琳.批判性信息素养:源起、发展和思考[J].图书馆建设,2020(1):118-125.

TEWELL E C. The practice and promise of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academic librarians’involvement

in critical library instruction[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18,79(1):10-31.

SIMMONS M H. Librarians as disciplinary discourse mediators: using genre theory to move toward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J]. Portal: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 2005,5(3):297-311.

MOHAMMADI S D,MOSLEMI Z,GHOMI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with creativ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tudents qom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J].Education Strategies in Medical Sciences,2016,9(1):79-89.

PAWLEY C. Information literacy: a contradictory

coupling[J]. The Library Quarterly,2003,73(4):422

-452.

杨鹤林.元素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标准前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5-10.

曾粤亮,谈大军.多学科背景下美国高校学生

信息素养标准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0):

11-17.

刘梦溪.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图书馆杂志,2002(10):58-60,68.

罗国锋,陆瑶.面向高校的元素养教育体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2):86-9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EB/OL].[2023-08-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103/t20210322_521675.html.

张妍妍.嵌入课堂学习与教学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述评[J].图书馆论坛,2013(3):175-178.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ject[EB/OL].[2023-08-29].https://www.scranton.edu/academics/wml/infolit/stipends/archives/2015_%20DAriesZera_Final%20Report.

What is information literacy? [EB/OL].[2023-08-31].http://libguides.uky.edu/ICT200.

BROIDY E. Gender and the politics of information: reflections on bringing the library into the classroom[J]. Library Trends,2007,56(2):494-508.

BEILIN I , LEONARD A E. Teaching the skills to

question: a credit-course approach to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J]. Urban Library Journal,2013,

19(1):1-10.

张丹.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元素养教育的进展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03-110.

SWANSON T A. Applying a critical pedagogical

perspective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J].

Community & Junior College Libraries,2005,12(4):

65-77.

DOLD C J.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a model for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behavioral sciences[J].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14, 40(2):

179-184.

杨文建 邓李君:批判性信息素养:理论缘起、进展与启示

Yang Wenjian, Deng Lijun : Critical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oretical Origin, Progress, and Enlightenment

杨文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研究馆员。 重庆,400065。

邓李君 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重庆,400031。

(收稿日期:2023-10-19 编校:谢艳秋,陈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