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4-07-23曹宁欣焦翔
摘 要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背景之下,论文通过对相关经典案例的梳理归纳,分类探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基于金陵图书馆的创新实践经验,给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 社会力量;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社会合作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6.003
Research o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Social Force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Librar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Experience of Jinling Library
Cao Ningxin, Jiao Xiang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forces wid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nd classifies the specific forms of social forces’ participation in library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lassic case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Jinling Library, it gives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social forces participating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y construction.
Keywords Social forces. Public libra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ocial cooperation.
0 引言
“全民阅读”连续11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到“深化”,随着全民阅读工作的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对文化和阅读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营造书香社会的过程中,由于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与财政支持薄弱带来的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不足,图书馆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出现了更多社会力量的身影。近年来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也都明确提到了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也多次将此列为评估指标之一,对该项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优秀实践样本,本研究将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讨论,并给出相关优化方案,以期为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提供参考。
1 研究回顾
本部分主要对社会力量的界定及其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形式这两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回顾,并明确本文后续探讨的参考依据。
关于社会力量在此议题中的定义,张靖、廖嘉琦认为社会力量指政府机构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以外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1],满宗萍与之持相同意见,并进一步将其分为自然人与法人组织两类[2];黄莺也指出不能将社会力量简单地理解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并对社会组织进行了分类:一是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二是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三是其他公益单位,包括除政府机关和文化事业单位外的公益单位[3];王兆辉等人则认为社会力量是指政府组织以外的能够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个体与社会组织,包括公民个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非营利机构等自然人与法人单位[4],综上,笔者将本文所讨论的“社会力量”定义为政府组织及图书馆自身以外的个人与各类社会机构,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在合作形式方面,马祥涛根据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或民间团体、个人等不同力量分别讨论了他们各自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情况[5],柯平等人提出图书馆与公共服务机构的合作方式有资源共建共享、人员培训、业务指导、读者服务、项目合作五种[6],彭秋平、唐琼则根据广州地区代表性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协议合作式”“政府购买式”“专业改造式”“社会众筹式”等4种建设模式[7]。
此外,近年来还有不少文章以某个图书馆或某个具体的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深入介绍单个案例来探讨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或阅读推广服务等。但这一类研究往往局限于项目本身经验的总结,而未能对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合作发展趋势进行把握,从而提供契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参考。本文将以此为突破,重点研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2 不同类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
本研究参照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的相关指标,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运营的情况分为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社会合作和志愿服务三大类。下文将通过对国内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案例的梳理分析,重点讨论图书馆社会合作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创新举措。
2.1 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公共图书馆法》等行业相关法规中明确提出,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并吸纳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管理。理事会的构成和运行情况是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重要指标[8],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了“社会理事”的概念,具体包括文体、科教、法商等专业人士,以及以读者身份参与其中的社会公众代表。区别于政府部门与图书馆自身派出的代表,“社会理事”在发挥基本理事职能之余,更有机会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社会资源与合作支持,进而丰富图书馆服务与活动样态,合力助推全民阅读。例如,首都图书馆社会理事阎崇年、蒙曼等发挥“名人效应”,通过赠书充实馆藏、担任阅读推广大使等个人行为积极参与图书馆建设和阅读公益事业[9];温州市图书馆理事会则发起成立了“温州市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广泛吸引社会捐赠,用于开展阅读宣传、研究项目等图书馆文化公益事业活动[10]。
2.2 社会合作
在这一类型当中,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相同,功能互补、战略互惠,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以下分别论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资源、空间、服务、运营等四个方面的建设情况。
(1)资源建设。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社会捐赠一直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最为传统和直接的方式,公民个人与各类社会组织惠赠的各类文献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来自社会捐赠的文献和设施设备等资源购置经费也支持着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此外,社会力量还可以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专业的馆藏资源建设服务,例如日本图书馆流通中心(TRC)作为专门服务图书馆的企业,其书目数据制作及图书加工交付系统能够支持从选书、订购到配送的图书馆全流程业务[11]。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数字资源建设进一步成为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选择与数字出版企业合作,采购数字资源或共建馆藏特色文献数据库等。国家图书馆则在此基础上纵深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保存工作,先后与新浪、阅文集团等社会机构深度合作,使得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重要互联网资源和优秀原创网络文学作品成为国图馆藏,在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与服务领域展开积极探索[12]。
(2)空间合作。从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立健全,到城市书房“遍地开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当下,各类新型阅读空间的打造是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的典型代表。前文提到的温州市图书馆就是以政府主导、众筹共建方式打造百余家城市书房,其中90%以上由社会力量无偿提供或筹建场地、参与运营;宁波鄞州区图书馆则结合当地特色,以“图书馆+社会组织”“图书馆+政府”“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商业”等创新形式,与酒店、商场等合作推出多家“堇”系列公共阅读空间。这些“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间不仅成为公共图书馆遍布街头巷尾的分馆、服务点,为市民读者阅读学习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了一张张“城市名片”,共同营造和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书香氛围[13]。2022年,我国首部以城市书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正式实施,理顺了公共图书馆与负责管理运营城市书房的社会力量之间的法律关系,推动了城市书房工作进入法治化新时代[14]。
(3)服务创新。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服务提供便利、提升效率。其中,阅读推广活动是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阵地,一般由社会机构直接负责活动主体的策划实施,图书馆方则主要保障场地、设备和宣传平台并对活动内容、质量等进行把关。在此过程中双方相互成就,第三方社会机构可以从中赢利并推广自身品牌,公共图书馆则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能。英国著名的阅读推广项目“图书起步”就是在英格兰艺术委员会资助下,由公共图书馆和医疗健康机构、幼教机构、食品银行(foodbanks)及社区组织等多方协作实施的全国性婴幼儿阅读干预项目[15],这个发起于1992年的阅读推广项目为该国后期大热的“暑期阅读挑战”和“世界图书之夜”两项重要阅读活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并且直至今日仍在坚持开展。据统计,“图书起步”项目在2020—2021年向婴幼儿家庭发放阅读包超55万份[16]。与此同时,此类社会合作还从多维度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我国国家图书馆与百度在图书馆智能问答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就是通过共享优质资源和技术,创新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助推图书馆资源更广泛、便捷地服务社会[17]。
(4)运营管理。服务外包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常见形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图书整理上架,读者服务等。此类合作一般通过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实现,外包公司得以与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图书馆则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事业发展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由于基层文化单位人手紧缺,也有部分图书馆将其馆舍运营整体外包,政府编制人员仅负责行政管理工作,这种情况常见于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全面推进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广州图书馆除了将总馆图书理架等服务外包,还向部分分馆派驻辅助馆员,使其作为外派馆长负责参考咨询、阅读推广等工作,以提升分馆服务质量,这些外派馆长的岗位也由外包公司承接[18]。广州图书馆此举区别于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运营的案例,是由总馆直接向分馆委派辅助管理人员,强调了公共图书馆在合作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外包单位则是扮演“服务提供方”的角色。
2.3 志愿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单位,是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文化志愿服务已成为社会公众直接参与全民阅读推广最普遍的方式。志愿者队伍的专业背景多样、年龄层次丰富,作为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有益补充,能够更大限度、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阅读服务,与此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调动广大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图书馆建设的方方面面,从而不断扩大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效应[19]。2014年,深圳图书馆正式成立“深圳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队”,长期与深圳市义工联合会、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以及一些高校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合作,共同开展公益领读、家庭小课堂等系列活动[20]。南京金陵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同样始于1994年,多年来持续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志愿者的帮助和支持,从全市联动的“南京18法律咨询广场”公益性普法服务到获评多个全国先进的“朗读者”公益助盲行动,在特色项目的引领下金图不断壮大“阅美”志愿服务队,并专门打造志愿者服务平台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化建设。
3 金陵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实践
近年来,金陵图书馆创新打造了一批融合开放、共享共赢的现象级项目。从“八九零空间”到“益书来”新型图书捐换项目,从“云几书房”到“锦创分馆”,从“书服到家”全市统一网借平台打造到全市102家少儿阅读空间建设,金陵图书馆基于阵地升级服务,立足馆内走向社会,这些仅仅依靠图书馆自身是难以实现的,进一步显示出社会力量参与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3.1 立足阵地:馆内服务场景转型升级
金陵图书馆是南京市立图书馆,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重要窗口,一直秉持“开门办馆”的理念,致力于为市民读者提供开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此过程中,金陵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与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合作,于馆舍内部镶嵌打造集阅读、交流、创作、休闲为一体的“八九零空间”。一方面,为到馆读者就近开辟了区别于阅览室和一般自修区的文化交流功能区域,并提供了咖啡、简餐等配套供应;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合作方文化产业公司广泛的文艺资源,举办更贴近读者的小型展览、名家沙龙、创作工坊等互动性较强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读者到馆“打卡”。“空间+活动”的双重文化供给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也进一步增强读者的用户粘度。
在成功尝试了场馆社会化运营模式之余,2024年“4·23世界读书日”期间,金陵图书馆秉持绿色阅读理念,创意推出新型图书捐换项目“益书来”,在馆内打造“南京市民图书交换中心”,邀请全市读者到馆参与图书交换、促进资源流通,探索“常态化阵地服务+创意换书文化游”的全新模式。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与高效运营,金陵图书馆与第三方机构展开深度合作,该机构负责建设维护图书交换平台、整合补充图书资源以及换书流程的具体执行;金陵图书馆则做好整体项目策划、宣传营销、技术支持与阵地管理,同时建立相应评估机制对第三方服务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和评估,确保服务持续改进和提升。仅项目试运营的半个月内,项目总计接待读者1558人,换出旧书3866册,总码洋近20万元,有效促进图书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3.2 多元融合:总分馆体系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
完善的总分馆体系与公共图书馆馆内服务互为补充,同时也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金陵图书馆积极寻求与社会各界合作,注重社会力量的多元融合,在强化总分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兼顾空间、服务、资源的“三位一体”,最大限度满足市民读者的阅读文化需求。
在空间建设方面,通过借助社会力量,完善分馆服务网络,提升阅读服务水平。截至2024年4月,金陵图书馆共有分馆23家,其中与南京地铁、锦创书城、云几书房等企业合作建设企业分馆8家,与市工人文化宫、南钢、中国邮政南京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8家,服务点遍布城市各行各业。值得一提的是,“金陵图书馆·云几书房”由图书馆与两家文化公司联合打造,先后在文化街区、商业体、旅游景区等地建成开放3家新型阅读空间,构建了多个集借阅、文创、餐饮、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阅读场景。
在服务提供方面,除作为金陵图书馆服务点提供图书借阅外,“云几书房”常年举办拓印、剪纸、木刻等传统文化活动及换书市集、读书会、诵读交流等阅读活动,年举办活动逾20场,接待读者近50万人次。此外,由金陵图书馆与书店联建的南京市首家家庭主题图书馆“锦创分馆”,年均开展各类主题阅读推广活动数十余场,建立起“少儿—家庭”阅读生态圈,为读者提供阅读新体验。
在资源建设方面,所有服务点的馆藏图书全部纳入到南京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通借通还。其中,锦创分馆馆藏主题图书3000余册,包括家庭教育、少儿绘本、人物传记、畅销图书,同时融入极具特色的创意设计文创产品。该馆开馆的前4个月到访49 086人次,借还图书3367册,办证300余张,通过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及多元文化服务空间的融合,有效实现了图书馆和书店双方读者群体的相互引流和转化。
3.3 精筑体系:全市共享社会合作成果
从建立特色分馆、服务点,到实现通借通还一卡通,金陵图书馆探索构建南京市公共图书馆市区联动共建共享服务体系这一过程始终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2018年,“书服到家——南京共享图书馆”上线运行,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市统一的集约化信用网借平台。该项目与网络科技公司深度合作,以智能信用网借柜网点建设为抓手,在文旅融合、入驻地铁、服务政企等方面,延伸了公共图书馆业务范围,发挥了市区联动共建共享的合力作用。此后,金陵图书馆带领各区图书馆在业务培训、业务统计、阅读推广活动以及数字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借力第三方信息公司搭建的学时系统、继续教育平台,与数字资源供应商的活动赞助,充分发挥了市馆引领基层、服务基层的积极作用。
南京市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项目自2021年建成运营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亲子图书馆等社会机构进行合作,在全市百余个服务点大规模、分批次开展了系列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截至2023年底,金陵图书馆总体策划、统筹布局,与第三方少儿阅读指导机构共同策划了科学普及、艺术素养、博物通识等共计十余个主题超过500场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并对相关机构的活动与服务进行严格考核评估。此举让全市少儿读者在家门口即可畅享优质阅读资源,推动了更多优秀阅读推广活动朝着一体化、多样性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了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
4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
虽然社会力量参与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政策机制不健全、活动项目同质化、队伍建设待加强、社会效益需提升等等,直接影响到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合作效能的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现象,本文将从需求分析、制度建设、队伍提升、宣传营销、绿色发展等方面给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优化方案。
4.1 聚焦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联合社会力量开展服务时切忌“闭门造车”,要事先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和项目策划,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各项服务的用户体验。如金陵图书馆在“云几书房”、锦创分馆等阅读空间建设之初,就专门面向市民进行调研,并针对读者想要免费自习和文创餐饮消费等不同需求,优化了书房内部的功能分区设计,兼顾了“公益”与“效益”。在此过程中,协助公共图书馆开展调研分析的第三方调研机构,如调研咨询公司或一些高校从事相关研究的团队,同时也成为了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社会力量之一。
此外,在个性化服务过程中,还应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与要求,注意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力量进行多元化协作,例如,与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读者提供阅读推广和阅读辅导活动;与养老机构、老年社团或社区合作,打造更多适老化文化服务资源;与科技公司合作,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提升个性化服务的投放率和精准度。
4.2 注重机制建设,提高标准化水平
流程管理与绩效评估有助于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项目的整体运营效果。虽然当前相关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尚无国家统一的标准规范,但部分地区已走在前列,2017年出台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2021年实施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指南》等地方标准,都为当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提供了行动依据和技术保障。
各地政府及公共图书馆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社会合作规范性文件,明晰不同类型社会合作中的服务主体、保障条件与服务内容等,强化图书馆自身与第三方社会力量的运行秩序。与此同时,根据社会力量、合作项目的不同类型,分别设置相应的衡量标准,建立一套多元化评估体系,确保工作按照既定标准和规范进行。金陵图书馆牵头制定的《南京市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建设与服务基本标准》就成为了该项目顺利运行的重要依据,在文件指导下有序开展了全市少儿图书馆星级评定、业务培训等配套工作,还定期发放反馈表回收读者意见。此举不仅有助于对合作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质量监控,还能为合作双方提供反馈和改进的依据,从而不断优化合作模式,以标准化水平提升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精进。
4.3 形成双向驱动,提振馆员积极性
社会力量参与对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不仅包括服务效能的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共享,还体现在社会合作项目对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反向促进作用上。一方面,社会力量的介入解决了公共图书馆预算不足、人手有限等实际问题,正向推动着公共资源的流动与图书馆服务的革新;另一方面,这些合作项目的开展以及第三方运营团队的参与等外部因素也起到一种反向鞭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和提升了图书馆内部尤其是馆员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金陵图书馆牵头南京市12家区级公共图书馆共同推出的“书服到家”信用网借服务为例,早在项目探索阶段,金图就将项目归口在该馆系统技术部,以保证平台的顺利建设与运行。这使得该部门馆员们不得不做出改变、自我加压,纷纷从原先“隐居幕后”的技术岗位走到台前,也开始参与策划并开展一系列网借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逐渐把创新作为一种工作常态,拓展了业务范围的同时也带动了馆员自身的全面发展。
4.4 借力宣传营销,提升“破圈”影响力
当前,许多图书馆开始有意识地将自身打造成为网红IP,凭借各类媒体的互动宣传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广出去。此举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有效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策略之一。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的目的往往兼顾商业盈利和社会责任[21],因此积极且有效的品牌营销不仅有助于扩大合作项目本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还能够实现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进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如金陵图书馆在业界率先推出的“阅美家园”吉祥物创意概念本身就是一个IP营销的典型案例,可爱生动的拟人化形象迅速拉近了馆读距离,有效提升了金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合作的设计公司也因此被更多图书馆关注并寻求合作。在此影响下,金图后续推出的诸多项目都借力宣传营销屡屡“出圈”,甚至自带热度——新型图书捐换项目“益书来”试运行期间,金陵图书馆仅在本馆、合作方及个别文旅相关新媒体账号发布了活动资讯,仍吸引到大批读者前往体验,还有读者在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上自发对“益书来”进行介绍和宣传,完成了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信息的二次传播。
4.5 倡导绿色理念,提速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22]。公共图书馆理应成为倡导与践行绿色理念的一份子,而馆社合作本身就是一种促进资源共享与再利用的良性循环。在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的今天,如何另辟蹊径、做出亮点成为业界聚焦的热点,绿色环保并非“新鲜事物”,但如何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利用、贯彻并宣扬这种理念,这篇绿色文章大有可为。
从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来看,馆舍建筑是否节能环保、生态环境能否自然宜人越来越引发读者的关注,社会力量的介入可以协助馆方更加专业、更大程度实现绿色与效能的相互促进。选址于杭州半山天子岭垃圾处理中心的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不仅用旧杂志搭建沙发,还众筹文献、众筹管理和活动,全方位贯彻环保的主题和概念[23]。与此同时,肩负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也应积极作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倡导绿色理念,前文提到的金陵图书馆最新上线的“益书来”项目走的就是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既增进了馆读交流,加速新旧图书流通,又推动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优化。在此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又能够同时以绿色公益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在某种意义上受到了绿色理念的“反哺”。
5 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人应深刻认识到,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仅是解决当前公共图书馆人手不足、财政预算有限等基本问题,强化双方合作更是多元共赢的理念创新,是未来趋势的同向共赴。正是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图书馆注入新的生机,促进了文化事业的传统变革,也进一步增强了馆员提升的紧迫感,让公共图书馆得以更快更好地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张靖,廖嘉琦.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智慧: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
展学术研讨会(2022)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22(5):12-19,30.
满宗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44(2):32-34.
黄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嘉定区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4):79-83,101.
王兆辉,王宁远,王祝康.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
化服务建设的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6(1):13-17.
马祥涛,王威.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6(3):73-77.
柯平,洪秋兰,孙情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7):8-12.
彭秋平,唐琼.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模式、问题与经验[J].图书馆论坛,2019, 39(5): 79-87.
刘英赫,李丹.公共图书馆理事会的多元构成及其履职情况分析:以京津冀地区16家公共图书馆为例[J/OL].图书馆杂志:1-13[2024-04-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108.g2.20240401.0954.004.html.
高凡,成茂,潘淑荣,等.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中社会理事的构成及其作用研究:基于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第七次评估定级数据的分析[J/OL].图书馆杂志:1-15[2024-04-26].http://kns.cnki.net/
kcms/detail/31.1108.G2.20240401.0954.002.html.
张启林.以法人治理改革推进图书馆社会化管理:温州市图书馆理事会运行实践[J].图书馆杂志,2021,40(9):76-80.
袁冶.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日本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学刊,2023,45(5):109-113.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携手阅文集团共建互
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百部网文佳作典藏入馆
[EB/OL].(2020-09-07)[2024-04-29].https://www.mct.
gov.cn/whzx/whyw/202009/t20200901_874570.htm.
王彬.城市书房:阅读微光映照社会文明[N].中国文化报,2022-11-01(006).
刘建伟,吴生锋,陈洁文.扬州出台全国首部城
市书房地方性法规[N].扬州日报,2022-10-11(001).
Bookturst. A history of Bookstart[EB/OL]. [2023-06-18].https://www.booktrust.org.uk/what-we-do/programmes-and-campaigns/bookstart/practitioners/history.
刘亮.英国大型阅读推广项目多元协作模式解析[J].图书馆,2024(2):93-100,108.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与百度开展战略合作 “文心一言”助力馆藏文化资源活化[EB/OL].(2023-09-25)[2024-04-29].https://www.nlc.cn/web/dsb_zx/gtxw/20230905_2635873.shtml.
邹也静.“图书馆之城”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图书馆公益性阅读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1):15-21.
褚树青.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陆和建,李婷婷.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实践探索: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22(2):13-18.
龚晓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路径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6):111-115.
曹红艳.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N].经济日报,2023-12-08(001).
王杨,黄林英,周宇麟.公共图书馆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探索:以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3):56-59.
曹宁欣 金陵图书馆助理馆员。 江苏南京,210019。
焦 翔 金陵图书馆馆长。 江苏南京,210019。
(收稿日期:2024-05-18 编校:谢艳秋,陈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