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新智,开创新局

2024-07-23刘伟成

新世纪图书馆 2024年6期

摘 要 湖北省图书馆大力开展古籍保护工作,重视创意利用实践,形成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制定并严格遵守各项古籍保护工作制度及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开展古籍整理研究、数字化、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等创意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 湖北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创意利用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6.001

Consolidate New Intelligence and Create a New Situation: Practice on the Protection and Creative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in Hubei Provincial Library

Liu Weicheng

Abstract The Hubei Provincial Library has made significant efforts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books, placing great emphasis on innovative utilization practices. They have established a practical operational mechanism, developed and strictly adhered to various systems for safeguarding ancient books based on national and industry standards and norms. Additionally, they have cultivated a team of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 and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tasks such as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ancient books, digitization initiatives, public outreach campaigns, promotion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Keywords Hubei Provincial Library.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Creative utilization.

0 引言

湖北省图书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1904年3月14日,由张之洞筹划创办,湖北巡抚端方具体督办的“鄂省图书馆”开馆,馆址初设于武昌兰陵街武当宫,后迁址博文书院改建,并汇集各书院、学堂进存书籍,分南、北二楼储藏,同时开放阅览,酌取阅览费。其采用的西方近代图书馆的整体营运模式及对外的开放性,一改我国旧时藏书楼面貌[1]。早期图书馆虽发展缓慢,但对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具有开创性的意义。1936年在蛇山抱冰堂下建成新馆,2012年迁入沙湖之滨现址。

湖北省图书馆自1904年创建以来曾接受两湖书院、湖北官书局等机构藏书,并收购名家旧藏,又得到刘传莹、柯逢时、杨守敬、刘卓云、黄侃、张继煦、张国淦、徐行可等鄂籍学者、藏书家及其后人捐赠,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古籍收藏规模基本定型。现馆藏古籍线装书40余万册,以地方志、清人文集、文字学、音韵学等方面为特色[2]。在馆藏珍善本中,有120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80部古籍入选《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2814部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湖北省图书馆大力开展古籍保护传承工作,在基础工作和创意利用实践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设施、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古籍存藏条件明显改善。目前,湖北全省的古籍普查登记基本完成,数字化加速进行,整理研究出版硕果累累,稀见古籍化身千百,专业团队日渐活跃,讲座、展览、现场演示和互动活动层出不穷,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湖北力量。

1 湖北省图书馆古籍古籍保护现状

2008年10月,“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湖北省图书馆揭牌成立[3],随后牵头组织开展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古籍普查工作,着手调查全省古籍保存现状、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加强古籍人才队伍培训和梯队建设,推动湖北省古籍保护和研究工作。湖北省图书馆在2008年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14年被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1.1 工作机制

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为湖北省古籍普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揭牌成立,在湖北省文化厅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湖北省古籍保护厅际联席会议”的指导下,组织、协调全省的古籍保护工作。

2009年,湖北省文化厅组织召开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湖北省发改委、民宗委,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新闻出版局、档案局、文物局等单位参加,形成文化、财政、人事、教育、宗教、档案等多部门协同保障支持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发展的机制。成立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咨询、论证、评审和专业指导。2016年成立湖北省古籍保护协会,为全国第一家省级古籍保护协会。

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5],提出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总方针。随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也印发了《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对全国古籍工作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作出规划部署。在地方层面,湖北省委宣传部也制定了《湖北省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近期(2022—2023年)具体落实措施和中长期工作计划》,对古籍整理研究出版部署了相应举措。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对古籍的活化利用影响深远。

1.2 制度建设

在古籍保护工作中,为了保护古籍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湖北省图书馆一方面严格执行《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古籍著录规则》《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规范,涵盖了古籍整理、保存、修复、数字化等方面的内容,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对于馆藏古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通过制度的规范和落实,保障了古籍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持续性。制定并严格执行《湖北省图书馆古籍管理阅览读者须知》《湖北省图书馆古籍书库管理条例》《湖北省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办法》《湖北省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安全管理办法》《湖北省图书馆缩微及数字化资料阅览规则》《湖北省图书馆缩微文献整理工作制度》《湖北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制度》《湖北省图书馆家谱文献征集工作制度》等制度,制定《湖北省图书馆”十四五”古籍保护工作计划》,构建起集古籍保护、保存、研究于一体的工作体系。

1.3 人才培养

古籍保护工作的实践和成效离不开强大的人才队伍。为了保护和传承古籍文化,需要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湖北省图书馆一直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设立相关专业岗位、开展培训项目以及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从事古籍保护工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湖北省古籍保护从业人员由过去的50多人发展到目前16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20余人。部分青年古籍保护工作者具有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学历。

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每年从各古籍收藏单位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全国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同时坚持每年举办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至2023年,已举办21期,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古籍编目等方面。“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北传习所”设立在湖北省图书馆,举办古籍修复培训班6期,培训修复人员100余人次,是湖北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这些举措,逐渐形成了一支具备深厚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古籍保护人才队伍[6]。

2 古籍保护与创意利用工作实践

2.1 加强古籍整理研究,深度挖掘优秀文化

古籍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古籍的再生性利用,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所用。通过整理,可以系统地梳理古籍的内容和脉络,还原其原貌,以确保其保存和传承的质量。同时,将整理后的古籍进行出版,可以提高其传播的范围和途径,使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和了解到古籍的文化价值。整理出版的古籍不仅可以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也可以帮助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因此,整理研究工作是古籍保护工作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直以来,湖北省图书馆积极承担“中华大典”“中国古籍总目”“荆楚文库”等国家、省部级古籍整理项目,目前成果总数达到280余种,2000余册。编纂《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现存湖北著作总录》《徐行可旧藏善本图录》等古籍专业目录和图录9种;影印出版《荆楚文库·方志编》《崇文书局版刻丛刊》《湖北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古籍290余种;创立”鄂图藏珍”整理出版工程,已影印出版《湖北省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四种》《鄂东王氏未刊稿丛编》等5个系列。

2.1.1 承担《荆楚文库·方志编》编纂项目

方志作为湖北省图书馆的重点收藏之一,现藏有旧志(1949年前)3300余种、5500余部,其中历代湖北方志基本完备。鉴于方志文献的重要性与其纂修方式、内容因革及书版流传使用等方面的复杂性,湖北省图书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将其作为重点补充、整理与研究对象,并陆续推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湖北省)》《湖北省地方志考略》《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湖北省)》《(湖北)艺文志资料选辑》《湖北艺文志附补遗》及单篇论文《武当山志考》《湖北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提要》《湖北省图书馆藏稀见抄稿本方志述略》《以湖北省图书馆经验谈馆藏方志数据库建设》等一批研究成果。

《荆楚文库》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组织的重大古籍整理项目。自湖北省委、省政府主持的《荆楚文库》工程开展以来,湖北省图书馆便策划《荆楚文库·方志编》项目,通过多方途径,积极促成并争取到方志编项目的编纂任务。我馆聘请专家,组织专人,对每一种方志进行整理、编纂,并撰写前言。目前,《荆楚文库·方志编》项目编纂工作基本完成,整理湖北地方旧志374种,撰写影印前言370余篇,预计实际出版377种,目前已出版110余种,130余册。《荆楚文库·方志编》的整理与出版,对于充分展示湖北地域特色,传承优秀荆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2.1.2 实施“鄂图藏珍”影印出版工程

2020年,湖北省图书馆依照抢救保护、合理利用的总原则,启动“鄂图藏珍”整理出版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地对本馆与湖北地区公共馆所藏古籍进行整理并影印出版。“鄂图藏珍”以古籍整理影印为主,兼及民国书刊,立足于抢救保护、学界所需,编辑上或依类型,或按专题,或为短帙,或结鸿篇,重点收录湖北省古籍公藏单位所藏珍贵文献、地方文献;另收专题书目、善本书志及相关古籍研究成果。这一工程旨在促进全省公藏单位馆藏珍稀文献的开发利用,推动整理成果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已整理出版《小学稿本四种》《民国时期预约样本辑存》《湖北省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四种》《鄂东王氏未刊稿丛编》《湖北省图书馆藏稀见明清总集选刊(第一辑)》等数种。其中,《鄂东王氏未刊稿丛编》获得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认定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标志;入选由全国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202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此项工程对促进馆藏古籍保护与数字化建设、古籍人才培养以及提升古籍整理水平、推动全省公藏单位珍稀文献抢救开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1.3 编纂古籍目录、图录

历年来,湖北省图书馆的古籍整理研究团队在加强自身业务建设、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古籍整理研究与目录编纂工作,曾先后主持《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中国丛书广录》《湖北省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湖北官书局版刻图录》《第一批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现存湖北著作总录》《湖北家谱总目》《徐行可旧藏善本图录》等目录类图书的编纂,其中部分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图书,为厘清藏书脉络,考镜学术源流,抢救性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1.4 家谱收集、整理、研究成果

湖北省图书馆是湖北省目前收藏家谱文献最多、保存条件最好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7]。湖北省文化厅于2017年批准在湖北省图书馆成立湖北家谱收藏中心,目前收集的家谱由2011年的200余种增加到2150余种,其中1949年前旧谱由50余种增加到400余种,家谱数字化600余种。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海内外湖北家谱书目数据5363种,编纂出版《湖北家谱总目》,并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国际图联(IFLA)第85届大会上,湖北省图书馆家谱工作者作了《突破困境 创新路径——湖北省图书馆的家谱收藏》的主题发言并现场答疑,其分享的湖北省图书馆通过“晒谱节”活动开展族谱征集举措深得大会主席的称赞。湖北省图书馆组织家谱研究相关研讨会,举办年度晒谱节,扩大了家谱工作的影响力。湖北省图书馆家谱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在全国受到广泛关注,被称为“湖北模式”。

2.2 助力古籍活化,推进数字平台建设

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湖北省图书馆遵循开放共享理念,大力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严格按照古籍数字化相关标准,以有效保护与数字复制相结合,依类、据专题对馆藏珍稀古籍进行数字化扫描。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建设,现积累有100余万拍古籍数字化文件。以此为基础,湖北省图书馆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古籍数字转化工作,并承担多个馆内外的古籍数据库建设任务。

2.2.1 全文影像数据库

湖北省图书馆以特色馆藏为重点,着力建设《湖北方志》和《湖北家谱》两个全文影像资源库。《湖北方志》库收录馆藏1949年以前修纂的湖北地区方志全文书影,包括通志、府志、州志、县志、乡土志、专志;版本涉及刻本、抄稿本、铅印本、石印本、点校本等。按嘉庆《大清一统志》和现行行政区划进行两种分类,详细说明底本来源、补配叶情况,对目录进行规范标引。截至目前,共计上传方志164部,1322册,108 406个筒子叶。《湖北家谱》库提供湖北省图书馆所藏湖北地区家谱全文书影,包括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刻本、活字本、排印本等。该数据库所收家谱内容、体例较为复杂,建设过程中尤其注意各书在分类、标引等方面的准确性。现共计上传家谱256部,2888册,254 915个筒子叶。

2.2.2 《荆楚文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2022年,湖北省图书馆承接湖北省重大文化工程《荆楚文库》的数字化项目,其中针对以古籍为主体的《方志编》部分进行积极探索,期望构建更加智慧化的服务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古籍数字库建设,《荆楚文库》数字化项目拟通过数字载体、数字传播技术和知识服务手段,搭建一套数字化加工系统和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该平台将《荆楚文库》资源、馆藏珍稀古籍资源等进行深度碎片化加工标引与知识关联,最终实现文献全文检索、语义检索、条目检索、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知识查询、底本对照等功能,以构建数字阅读平台和知识服务体系的形式,达到更加便捷、准确查询与检索的需求。

2.3 注重宣传推广,系列活动蓬勃开展

湖北省图书馆积极开展古籍宣传推广活动,通过举办大型专题展览、馆长晒国宝、晒谱节、古籍修复技艺展示等方式,加大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保护知识,展示保护成果,培养公众的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古籍的良好氛围。彰显了古籍保护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拓展人文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2.3.1 古籍专题展览

自湖北典籍博物馆建成以来,湖北省图书馆以此为古籍展览主场地,结合馆内其他展区,陆续推出多场大型古籍专题展。

2018年推出“荆楚宝笈——湖北省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展”,以宋元明清为时代顺序,共展出古籍60部,以刻本为主,辅以写本、钤印本、活字本、套印本、稿抄本等,全方位展示不同版本形态的馆藏珍贵古籍。

2020年推出“鄂图藏珍——湖北省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展”,展出本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47部善本,包括元至大元年(1308)江浙行省儒学刻元明递修本《六书统》;明抄本《古书世学》;清代学者孙星衍之稿本《春秋长编》;清代学者许瀚校并跋的清抄本《湖北金石诗》;清末民初学者黄侃批并跋、章炳麟跋的清抄本《尔雅正名》等在内的数部珍贵古籍均为首次公开亮相。

2021年推出“鄂图藏珍——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60周年精品展”,此次展览是湖北省图书馆和湖北省博物馆首次联合展出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精品,展品52件,包括古籍、画卷、册页、扇面、手札等种类,有纪晓岚批注的《史通训故补》、宋拓本《麓山寺碑》、康熙拓本《李思训碑》、南宋拓本《澄清堂帖》等。

同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国家图书馆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承办,湖北省18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联合协办“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湖北巡展[8]。展览遴选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以及湖北各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61种文献文物,其中3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首次出京展出。展馆现场及同期全省各地巡展参观人数空前,已然成为现象级展览。

2022年推出”鄂图藏珍——鄂东王氏家族文献整理与保护展”。王氏家族是鄂东地区之望族,此次展览遴选40余种该家族珍稀文献,如四库全书底本《梦泽集》,晚清名臣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荃手札等,结合王氏家族世系、家族名人、重要事件,分五个单元进行展示,旨在向大众展示荆楚大地一脉相传的家族文化,以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代代图书馆人为保护和整理乡邦文献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与取得的最新成果。

2023年,湖北省图书馆联合中共黄冈市委宣传部、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立此存照’——麻城市图书馆藏契约文书展”。民间文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重要的古文献发现之一。此次展览共展出百余件发现于麻城的清康熙年间至民国时期的契约文书,这些文书是了解麻城及周边县市家族力量、政府管理、经济活动、山川风貌、土田水利的重要资料。该展览向公众展示了民间文献的重要性和我国古代的契约文化,透过一纸纸契约文书,向观众传达了中华民族和谐诚信的美德。

同年11月,“册府千华——湖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展”开展,该展览由国家图书馆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承办,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北大学图书馆、襄阳市图书馆、宜昌市图书馆、黄冈市图书馆、谷城县图书馆共同协办。此次展览分宋元宝笈、明版珍椠、清代琳琅三部分,在两个展厅分批展出150部湖北省入选国家、省珍贵古籍名录,以及能够反映湖北特色的古籍。包括写本、稿抄本、刻本、套印本、活字本等多种版本类型,官私家坊等刻书机构齐备,可谓是册府千华,异彩纷呈。

系列专题展览的推出,使读者能够近距离看到古籍;同时,展览对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受到了观展者的好评。

2.3.2 湖北晒谱节

湖北省图书馆以每年农历六月六的晒书传统为蓝本,创办“湖北晒谱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家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届晒谱节都有来自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湖南等地的谱牒文化专家、爱好者、民间家谱收藏等数百人参加,并进行晒谱及谱牒文化研讨。2023年“首届华夏晒谱节暨湖北第十四届晒谱节”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由国家图书馆、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北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共同主办,湖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十堰市档案馆、思绥草堂协办。来自各组织单位代表、民间家谱收藏家以及广大读者近千人共聚湖北省图书馆,以“讲家谱故事 弘时代新风”为主题,通过家谱展、专家主旨报告、馆长嘉宾对谈、民间藏家现场晒谱、沉浸式互动活动等五大主题活动,共晒“家珍”,多维一体为广大读者细数谱牒文化[7]。

2.3.3 楹联文化活动

近年来,湖北省图书馆持续开展多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如以楹联文化推广为主题,开展了书香联萃迎新春楹联创作大奖赛、“书香联萃迎新春”新春楹联讲座、书香联萃迎新春写春联送福活动、书香战“疫”楹联征集活动、书香战“疫”对话楹联——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等系列活动。湖北省图书馆联合湖北省楹联学会持续主办了六届书香联萃迎新春楹联创作大奖赛。每届书香联萃迎新春楹联创作大奖赛均有来自全国各地1000余位联家和楹联爱好者参与,每届均收到3000余副楹联作品,涵盖全国29个省市地区,以及海外联家投稿。湖北省图书馆与省楹联学会联合组织专家评审会,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向获奖作者发放奖金,获奖电子证书在揭晓后发布于湖北省图书馆和荆楚联坛微信公众号。该活动调动了楹联爱好者的积极性,宣传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2.4 发力网络平台,寻求传播推广创新

2022年,湖北省图书馆打造“古色悠然”品牌,利用官方视频号、新浪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进行古籍视频宣传推介,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该品牌将古籍知识、荆楚故事与现代化传播手段相结合,打造多样、新颖的古籍宣介模式。现已陆续推出“杨守敬带你了解湖北千年沿革古迹”“入选四库全书的《梦泽集》,你知道什么是方志吗?”“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湖北!”“湖北省图书馆藏张氏无倦斋中国地方志”“湖北省图书馆藏杨守敬珍稀方志”“湖北省图书馆地方志馆藏建设”等系列专题视频。其中,方志知识、方志整理等专题视频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旅之声”公众号同步播出,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肯定,互动反映良好。

2.5 开发文创产品,创意驱动活化

为深入挖掘典籍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湖北省图书馆在相关展览、活动开展的同时,都会推出一批同系列的专题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围绕展览与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创作,让典籍中的历史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2.5.1 永乐大典展览系列

在《永乐大典》湖北巡展之际,由湖北省图书馆设计制作的《永乐大典》系列文创在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直播间首次展出。线装笔记本、精品书签、趣味冰箱贴、纪念币礼盒等9种品类文创产品,承载着《永乐大典》独特的文化符号,以“文化+时尚+流行”的全新组合,彰显出国潮的人文魅力。其中,“永乐之旅”盲盒以《永乐大典》的四个重要阶段——太祖动议、成祖始修、嘉靖重录、回归再造为灵感,以“盲盒”为载体,让古籍“活”起来,诠释了这部旷世奇书600多年间的沧桑浮沉[8]。

2.5.2 册府千华展览系列

围绕册府千华展览中的相关展品,湖北省图书馆设计制作了趣味诗句帆布背包、泥金纹饰鼠标垫、多色套印明信片等多种文创产品。我们的馆员在策展过程中积极思考,激发创意,将古籍展品中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使这些产品既具艺术感,又有实用性。产品随着展览一同推出,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赞赏,展览现场更是成为了盖章集点的打卡地,收获了诸多好评。

3 进一步深化古籍保护与创意利用实践的思考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古籍传播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伴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湖北省图书馆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在古籍的创意利用方面作进一步的内容升级与创新性转化。

3.1 深入整理馆藏文献,揭示更多学术资源

湖北省图书馆正在实施的“鄂图藏珍”古籍整理出版工程规模宏大,所收诸书内容广泛、版本复杂,在选编出版过程中,湖北省图书馆加强与业内及学界专家团队的通力合作,以确保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并寻求有关出版社的专业指导,主动与国家古籍出版规划有机衔接,科学统筹,协作双赢,以确保拟编项目的不断推出。经过数年积累,目前成果初显。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鄂图藏珍”依托,持续深入整理馆藏文献,揭示更多的学术资源;同时,也希望借此项目的实施,与湖北全省各藏书单位携手,促进馆藏珍稀文献的开发利用。

3.2 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打造更开放的数字平台

湖北省图书馆以逐年累积的数字化扫描为基础,尝试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古籍数字转化与建设工作。下一步,在古籍数字化内容规划上,我们将更加重视统筹安排,以“荆楚文库”“鄂图藏珍“等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为抓手,将古籍整理、扫描、影印出版与专题数据库建设进行有效结合,做到“一个专题,一次整理,多种成果”,尽量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在联合建设上,积极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协调作用,鼓励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加快古籍数字化进程,对馆藏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优先将馆藏特色文献和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共同搭建“湖北省古籍数字化平台”,扩大古籍数字资源开放程度,促进资源共享。

3.3 创新宣传推广模式,讲好古籍故事

与其他文物相比,古籍本身并不具备丰富多样的观赏性,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十分深厚,如何将古籍里的内容挖掘出来,让观众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古籍里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在以后的宣传推广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未来,湖北省图书馆将结合自身现有优势,继续着眼于创新展览、视频及文创产品的表现形式,注重内容多样化呈现。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发新的展示视角,创作出让观众更加喜闻乐见的“古籍故事”,不断推出具有品牌化、艺术化、特色化的文化创意产品。融汇古今、交流雅俗,将古籍的文化魅力推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更广泛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结语

湖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荆楚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智力支持。通过古籍保护与创意利用实践,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加强文化强省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汤旭岩,马志立.湖北省图书馆早期历史(1904—1908)之考察[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22(1):

85-92.

海冰,竺佳怡.晒书“斗宝”,让读者了解古籍[N].湖北日报,2020-11-11(015).

小柳. 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正式挂牌[J]. 图书情报论坛,2008(4):22.

赵应云. 从古籍中汲取文化财富[N].人民日报,2022-06-17(00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EB/OL].[2023-12-13].https://www.gov.cn/ zhengce/2022-04/11/content_5684555.htm.

王晶,竺佳怡,王俪颖.湖北古籍修复人才实力雄厚[N].湖北日报,2021-12-20(008).

瞿祥涛.在家谱中追寻历史文脉[N].中国文化报,2023-08-10(008).

竺佳怡,王俪颖.《永乐大典》荆楚行[N].湖北日报,2021-12-09(010).

刘伟成 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研究馆员。湖北武汉,430071。

(收稿日期:2024-02-20 编校: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