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詹春珮:我在“海巡01”轮当船长

2024-07-23梁伟

中华儿女 2024年7期

5000吨级、长达128.6米的“海巡01”轮是中国海事局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的大型巡航救助船,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传输、综合指挥、海事监管、人命救助、遇险船舶拖带、对外消防灭火作业、海面溢油回收能力及夜间搜寻能力。今年2月1日,“90后”姑娘詹春珮正式任职“海巡01”轮船长,成为我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

詹春珮说:“限制女性的不是航海,是观念。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从2014年8月,第一次登上“海巡01”轮,她从见习生、三副、二副、大副,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十年来,詹春珮在“海巡01”轮上,巡东海、穿南海、越赤道,年均航程可绕地球一圈。她经历了马航失联客机MH370搜寻、“桑吉”轮燃爆应急处置等二十多起海上重大搜救,从一晃就晕船的“菜鸟”,转身成为“乘风破浪的詹船长”。

2024年4月,詹春珮获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她说:“十年前我选择了航海,成为船长是一个梦想;如今船长不仅是身份、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

“不是随船航行,而是向梦想靠近”

2024年5月,詹春珮有些忙。除了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她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频繁出席活动,采访络绎不绝。5月17日,她还参加了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的“巾帼说与青年成长”学习交流会暨国际海事妇女日庆祝活动。

“给自己成长的空间,我们无需苛求自己一下做到完美,而要允许自己在成长中进步!”这是詹春珮给学生们的寄语。

1990年,詹春珮出生于浙江诸暨。儿时的她有很多愿望,想过当作家、画家,初一时,她将自己的梦想定格为兽医,而后还想过当军医……但是这所有的梦想和船长似乎都不沾边。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将提前批志愿填满了,最终就读的航海技术专业是当海军的哥哥给她推荐的。

2009年,詹春珮被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录取,全班36名学生,女生只有4名,这却是水上专业女生人数最多的班级。曾任她大一辅导员的周会军表示,她是一位直爽的女孩,对同学热情友好,乐于助人,做事负责、干练。

从入学那天起,詹春珮就全身心投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还有众多实践课程。如何做一名消防员、如何做一名急救医生、如何做一名救生员,都需要了解和学习。詹春珮说:“航海技术专业偏工科。倘若在船上工作生活,那里是封闭空间,不能完全靠陆地补给,很多时候都要学会自救、救人。除了要进行消防救生演习、精通急救培训、船舶模拟器实操,还要学会简单包扎和手术,心理学的学习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目标必须坚定明确,因为磨炼意志一定需要精神目标不断推动你迎难而上。”

课余时间,詹春珮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她是校舞龙队女队龙头、旗语社骨干,还是学院教师助理、年级女生心理委员……

“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对我今后的工作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詹春珮说:“学校的航海教育让我坚定了从事航海的信念。大学里有很多‘机缘’,各种社团、讲座,乃至水上专业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都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准军事化管理和学校舞龙队的训练强化了我的身体素质和集体意识,这也是后来我能被选中参与马航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曾经参与的旗语队和担任心理委员时涉猎的心理学知识,在之后‘海巡01’轮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海上搜救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大三那年,詹春珮进入校船“育锋”轮实习。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总是格外开心的。在詹春珮的记忆中,那时候在船上的生活应该是最轻松,最无忧无虑的,就像一次航海体验。

詹春珮说:“不是随船航行,而是向梦想靠近。虽然比较轻松,在学校里已经学习了相关理论并付诸实践,但是真正上船看到船舶在海上、长江上航行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在长江上,我们会看到船舶处于交通流非常密集的水域,感觉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也非常近。如果有一个舵令或是车钟令偏颇,就可能会给船舶安全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与现在很多学生把詹春珮当成自己的目标和榜样一样,学生时期的詹春珮也有偶像,其中就包括师姐谢洁瑛。在詹春珮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时候,谢洁瑛就作为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第一位女性船舶驾驶员加入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第二年,又参加第四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南北横贯2300海里,东西横跨1100海里,抵达当时“雪龙”号最北航行纬度—88度26分……那时候的詹春珮为师姐的壮举而感到骄傲。

“航海长期远离陆地,艰辛可想而知。哪怕读了这个专业,许多家长也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船。很多女生毕业后会选择去相关公司或留校做老师,选择留在陆地。结合自己的性格和实际情况后,我在大三时决定报考公务员。当然,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有机会,还是想上船。”詹春珮说。

“海上搜救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2013年,詹春珮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专业毕业后,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上海海事局。当年12月,处于培训阶段的詹春珮第一次踏上了“海巡01”轮。当时任船长姜龙介绍,2013年4月16日列编的“海巡01”轮是中国第一艘同时具有海事监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将在国家管辖的海域范围内执行海事巡航、安全监管、海上人命搜寻救助、海事取证调查、海上船舶溢油监测和应急处置等任务时,詹春珮开始好奇,也开始期待自己能在这里工作。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154名血肉同胞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海巡01”轮作为中方舰队指挥船,远赴南印度洋开展海上大搜寻。任务艰巨,航程漫漫,前线急需人员增援。詹春珮多次向上级表达上船意愿,最终作为补充人员,担任见习三副,和其他队员一起在澳大利亚珀斯港上船,加入了马航搜寻任务团队。就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一直工作到了今天。

“海巡01”轮搜索区域处于印度洋的“咆哮西风带”,常年风急浪高,刚开始在搜救遇到风浪的时候,詹春珮一直在吐。“在船上,驾驶台是摇晃幅度最大的地方,每次从那下来,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有点烧胃又挠心的感觉,那种感觉吐又吐不出来,闻到肉味就恶心,哪怕菜里多加一点生蒜头,都会特别难受。”詹春珮说,“吐不出来,又吃不下去,你的体能就会出问题。我索性就想‘来把狠的’,打了很多饭,拌着肉汤,嚼着肉,硬让自己连汤带饭全部塞了下去。特别奇怪,这一顿饭后,我好像就度过了晕船的瓶颈期,整个人一下子就通透了,自此能吃能睡适应得特别快。现在看看,晕船就像打怪升级,主动去挑战,忍受能力就会提高,只要你知道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就詹春珮而言,马航搜救或许就是她航海事业的开端。“其实,当我到达的时候,最艰苦最困难的水面搜寻阶段基本结束,我们在当地主要就是坚守。作为见习三副,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跟着三副开展消防救生设备的保养维护,以及跟着二副三副航行值班,每天定时联络其他中方船舶,搜集有效信息。这两个月的实践,让我对船上的工作有了全方位了解,也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2015年底,渔船“苏赣渔运02886”因为恶劣海况翻扣,船上9人下落不明。当时,詹春珮作为三副在驾驶台协助船长操控船舶。第一次的探测并没有发现生命迹象,在即将撤出之际,所有人都放心不下,水手长冒着极大风险跳上渔船底部反复敲击核查,从船头到船尾一遍又一遍。正是这样的执着,唤醒舱内唯一一名幸存者大声敲击、呼救,所有人都很激动,因为还有人活着!有了这个突破性进展,团队当即请示海上搜救中心协调后续专业力量,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最终从翻扣36小时的渔船救出了幸存渔民。而当人员出水后不久,渔船彻底沉没。

2018年1月6日晚,“桑吉”轮在东海发生碰撞后起火,船上满载11万吨易燃易爆的凝析油。处于休假中的詹春珮正在逛街,接到指令,紧急回船出航。现场火光冲天,难船不时燃爆,空气中弥漫着凝析油燃烧后的有毒浓烟。凝析油在海上运输过程中泄漏燃爆属于首次,应急处置没有先例可循。整个航运界都在持续关注。“海巡01”轮是现场指挥船,经常需要抵近难船就近核查。詹春珮当时担任二副,她回忆:“我们在现场要救人、要控制火势,还要监测溢油。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挑战,尤其是船长,既要保障船舶自身安全,又要协调32个水面和空中救助力量。”经过117天艰难守护,“桑吉”轮燃爆事故被稳妥处置,打破了国外专家关于东海要发生大规模海洋生态灾难的预言,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整个搜救过程中,詹春珮在值好航行班,协助船长做好现场协调指挥的同时,还拍摄了大量现场照片和视频,为后期海事调查留下宝贵现场资料。詹春珮正是在这样的现场锤炼中学会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快速成长。

“海上搜救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搜救的困难不见得是狂风恶浪,而是要不断在绝境中寻找希望。”詹春珮说,“我从小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这里,这种感受是很直观的。我喜欢在船上工作,想在这样的团队站稳脚跟。”

“如果我是船长,我能做到吗?”

在“海巡01”轮上的前两年,詹春珮每年在船上能待上200多天,直到船长——也是她的师父姜龙都有些看不下去,开玩笑地说:“虽然船上白吃白住,但是你也要上去接地气。”

“我很享受在船上的工作,这里的人简单而纯粹。就像我的师父,是在航海路上带着我前行的人。他说过,作为一个驾驶专业的学生,首先你要尊重自己的专业,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首先应该做好的是本职工作。师父对这份工作热情、专注,那些年,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船上,以至于他休假在家时,五岁的女儿不习惯他的陪伴,曾忍不住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去工作啊?’这些都是让我非常触动的。一个月27天的考勤记录,对船长来说是工作常态。”詹春珮说。

时至今日,詹春珮都能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操纵船舶的情景。一条船动辄几个亿的资产,船上二三十个人,航行值班期间,驾驶员就是船长的代表,整条船的安危无疑就掌握在驾驶员手中。“那次师父让我指挥船舶转向,我既紧张又激动,下舵令的时候多少有点小心翼翼。当时,操舵水手给我一个鼓励的眼神,对我说,‘没事,大声点儿’。”

詹春珮说:“第一次过渔区,大晚上,仅凭雷达和望远镜在密密麻麻的渔船渔网之间穿梭,心就在嗓子眼吊着。那个晚上,我做梦都在避让渔船渔网。刚开始值零点到四点的二副班时,我梦见过自己当班困得差点睡着,也梦见过在航道里把船开得飞起,做着梦自己就把自己吓醒了,清醒过来发现自己正在回家的大巴上。”

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考验,詹春珮只能更加严苛要求自己。除了船舶操纵,无论三副阶段的消防救生,二副期间的改海图、做航次计划、管理仪器设备,还是当大副时,对整个部门的管理,她用行动证明着自己。

2020年,以大副詹春珮为领衔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海巡01”轮成立。几年来,每一次搜救都是他们创新灵感的源泉,每年由詹春珮牵头以“问题导向”开展课题研究和创新工作。成立当年,工作室与上海航标处联手开发出基于AMRD和北斗通信技术的海上落水人员漂流标,通过实时监控漂流标的情况确定人员落水漂流轨迹,从而提高搜救成功率;2021年,根据上海港邮轮业发展,针对海上发生大规模人员医疗应急情况,联合东方医院共同研究探讨并制定《海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指导手册》,并加入由上海市各大医院和应急单位组成的“急诊创伤救治”序贯医疗联盟;2022年,结合过往案例及经验制定《中远海水域油轮消防事件中的应急处置指导手册》;2023年,詹春珮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历经多岗位锻炼,有的赴英国担任国际海事组织初级技术官,有的任海事调查官、船员考试评估员和船舶安检员。

詹春珮(中)和工作室成员讨论执法行动

2023年6月,詹春珮通过理论考试、实操评估和船上见习考核取得无限航区一等船舶船长适任证书,今年2月1日,她被正式任职“海巡01”轮船长。

詹春珮说:“在站在这个位置,确实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我总是在想,船长的肩章是四条杠,分别代表专业、知识、技术、责任,缺一不可,如果我是船长,我能做到吗?我的师父姜船长为团队谋发展,设身处地为队员考虑,他的魄力、担当都是我需要学习的。”

成为船长后,詹春珮认识到,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她发挥女性细心、耐心和亲和力的优势,关注身边人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带来更体贴的关怀。她说:“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文化。‘海巡01’轮上有一种‘家文化’,这是一种难以言喻却又真实存在的温情和凝聚力。船上这种情感纽带的建立,跟我们大家共同经历了那么多巡航搜救任务的磨砺分不开。我们都秉承一个共同信念,那就是一丝希望、百倍努力。”去年入职的韩奕宁在船上实习。“考虑到船上空间有限,女生贴身衣物晾晒不方便,詹船长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烘干机。”韩奕宁说,“她对我们的关心体现在种种细节里,很打动人。”

当下,“海巡01”轮作为上海市首个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后,詹春珮经常面对小女孩童声童气的问题:“姐姐,我长大了也能当船长吗?”随着近年来,詹春珮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年度海洋人物”,“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她的故事被更多人所了解,她也成为众多水上专业女生的榜样和目标。

詹春珮说:“航海原来属于一个偏男性化的领域,很多人觉得女性干这事儿不行或者不合适,我亲自走过这条路,希望给更多女性正向鼓励,有梦就勇敢去追。”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