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晓丹:生逢其时,使命在肩

2024-07-23李玲

中华儿女 2024年7期
孙晓丹

她是一位深耕于一线辅导员岗位12年的“老兵”,曾被中宣部、教育部授予“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被教育部授予“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市优秀辅导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就是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孙晓丹。

孙晓丹说,与党的新时代同向同行的12年,与自己所热爱的工作相伴的12年,辅导员这个岗位带给了自己很多收获与成长。

在她的引领下,每一届研究生毕业就业率都达到100%,连续多年获得学校“就业率优胜奖”,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的从业比例高,先后有40余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就业。她所带的“村官”遍布北京顺义、昌平、房山、大兴等基层乡镇,更有学生在她的鼓励下,投身西部,扎根基层,在边疆地区为祖国建功立业。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让一个人的初心成为一群人的初心。孙晓丹说,这就是辅导员工作最有价值的地方。

2019年3月18日,她作为北京市辅导员代表参加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24年5月10日,丁薛祥副总理到北京科技大学调研时,她作为辅导员代表,现场参与了师生交流环节。

“国家给我们一线辅导员这样的机会,参与其中,我感到非常荣幸。”孙晓丹说,“国家和学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带给我归属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之扣带给我价值感,我与工作相互成就,生逢其时。”

引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孙老师,我想报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但不知道这个选择适不适合我。”孙晓丹看到了学生小李对投身祖国西部工作的向往,也看到了她眼中的困惑和迷茫。

“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才是最让人尊重和羡慕的。几年时间并不长,但会在你漫漫人生路中留下值得纪念的一笔。”孙晓丹说。

听完孙晓丹的话,小李想去西部服务的想法更加坚定了,什么是“大我”,她心中已有了答案,最终选择奔赴遥远的西藏拉萨市北京中学,担任思政课老师。

在毕业生做职业选择时,孙晓丹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对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进行自我探索,运用人职匹配的原则帮助学生分析利弊,指导他们探寻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为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生涯规划,她优化设计“思政专业研究生职业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学术研究能力”“行政能力”以及“新媒体技术”三大模块的培训,开设多门第二课堂课程,并为学生讲授《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

为给学生树立榜样,孙晓丹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在备赛一轮轮理论基础测试环节时,她通过查阅大量政策文件,了解了丰富的专业领域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做好国家就业政策的解读和引导。

孙晓丹和学生们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难题,不变的是孙晓丹事无巨细的关心和指导。她说:“最终我们的落脚点还是希望把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时代的需要相结合。”

她勉励同学们:“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必须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当下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才是应对问题的明智之策。”她带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强化专业认知,让他们逐渐树立并坚定信仰。担任本科生辅导员期间,她连续3年暑假,走进首钢、宝钢、邯钢等10余所大型钢厂企业的生产一线,组织冶金、材料、机械等专业的学生开展专业认知与工程实习。

她和同学们一起穿着工作服、戴起安全帽走进钢花四溢的生产线、智能的实验室,通过工业生产线的实地参观考察,对国家的工业产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很多同学想到这里工作,“我也想成为大国工匠,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学生的家国情怀融入理想、融入言行,据孙晓丹介绍,这些学生就业时,大多数都走进钢铁企业,立志为科技强国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学生在就业时专业对口、行业对路,找到了理想信念“实打实”的落脚点。

“与其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讲解或者理论输出,不如带领学生进行沉浸式的现场感知。”孙晓丹利用各种活动契机,引领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她带领学生在新中国成立70年庆祝大会、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现场,参与各项支持和服务保障工作,沉浸式地感知国家大事,同学们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激动地留影并发朋友圈。

“今天的同学们都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生逢盛世,也肩负重任”,孙晓丹常对学生说,在大学期间要做到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良好品格,为将来选择发展方向奠定基础、积蓄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有所涉猎,学会正确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才能“明大德”,学会正确把握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才能“立大志”,勇立时代潮头,才能“成大才”,争做时代先锋,才能“担大任”。

孙晓丹说,在思政教育中,理论学习不能仅仅靠灌输,还要做好转化和桥梁工作,将理论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要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可以指导自己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可以学以致用的。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用主人翁的姿态去思考、调查、发现。有共情才能共鸣,有信心才有信仰。所有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就在这些实践中。

将大道理落地,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

“只有自己信仰坚定,才能更好地讲深、讲透、有感染力,得到学生的认同,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2019年3月18日,孙晓丹作为北京市辅导员代表参加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令孙晓丹印象深刻、感悟颇深:“只有在思政课上扎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是政治上过硬,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信仰。”

“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要求我们时刻‘奔跑’着学习。”孙晓丹对于理论的学习与更新常常有危机感。多年来,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一早上班后,她会先用至少半小时时间刷“学习强国”,看各种资讯,然后思考怎么把新思想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她说,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学科更需要紧跟时代,知识更新一刻都不能落下,解释必须及时跟上变化。“思政教育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学习、熟记,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进学生心里。”

作为一名辅导员,孙晓丹一直努力践行如何把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一些大道理落地,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和努力践行。她善于通过青年人喜欢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程内容“有血有肉”、生动有感染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变化,我们的思政工作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孙晓丹积极主动探索了很多新的思政工作模式和方法。

在孙晓丹刚成为辅导员时,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梦”成为全中国最热门的词汇。能否以“中国梦”“北科梦”为主线,将学生四个学年串联起来?孙晓丹结合时代背景,设计了一个“寻梦大一、逐梦大二、铸梦大三、圆梦大四”的生涯教育规划。

“4年之后,大家要成为怎样的自己?想去到什么样的终点站?成为怎样的栋梁人才?”她为每一名大学新生设计一张“梦想火车票”。将“工匠精神”的理念融入学生培养工作规划中,帮助大学生立志成为具有专业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在社区街道,孙晓丹带同学们以快板“三句半”的表演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受到社区居民的热情欢迎,“爷爷奶奶非常高兴,大家都举着小红旗跟随我们一起应和起来。”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出去,孙晓丹和同学们都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教师不但要自己会讲故事,还要组织学生讲好故事”。孙晓丹积极响应号召,筹建理论小导师团队走进党支部、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开展理论宣讲。其中1名博士生荣获北京博士生宣讲团“十佳讲师”。

如何让同学们愿意听、听得进去?学生的网络阵地在哪里?这是孙晓丹经常和老师们探讨的问题,她进驻了B站、抖音、QQ、微信等青年群体较为活跃的网络平台,希望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

2016年,网络直播刚刚兴起,为了和同学们更好地交流,孙晓丹做起了直播聊天室,她发现,在直播间与学生交流,由于学生都用网名提问,表达更放得开,同学们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孙晓丹一一解答。

在经过一段时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尝鲜”后,孙晓丹对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技术融合起来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在此基础上,她和志同道合的辅导员小伙伴一起创办了网络微视频栏目“青声系语”。

孙晓丹这样定位“青声系语”栏目:“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治愈学生的困惑烦恼,排解学生的淡淡忧伤”。作为栏目的创始人,她从前期文案、中期拍摄到后期制作都精心准备,作为栏目的主持人,她真情实感的表述更是收获了很多“忠实粉”。

“青声系语”连续推出12期,每期栏目都聚焦青年学生最关注的一个话题,以青年愿意看、肯分享、爱讨论为制作目标,围绕“读书:人美更要多读书”,“爱情:恋爱这件小事”,“爱国:你爱过吗?我,爱,国!”等贴近学生生活又颇具教育意义的主题进行制作,用小声音讲述大道理。节目在腾讯视频、网易新闻和今日头条上播出时,累计吸引10万人次观看。

在这些创新形式的解读中,孙晓丹总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告诉他们,什么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孙晓丹用“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把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

辅导员是个良心活,需要全身心投入

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强,年轻化趋势明显,孙晓丹却一直在岗12年之久,成为学校辅导员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

“我热爱学生工作,喜欢跟青年人在一起”,在读书时代就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的孙晓丹,这些年带过本科生、研究生,文科生、理科生,面对过学生意外伤害、电信诈骗等各种应急处突事件。24小时开机,“5+2”、“白加黑”的节奏,难免有疲惫和心累的时候,然而每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成长。

“因为姓‘辅’,所以幸福”,在岗位上经历无数次的历练后,孙晓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方法,越来越享受这个岗位所带来的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三问和对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项要求为孙晓丹铸就了信念之魂、点亮了忠诚坐标。

孙晓丹(左一)带领学校辅导员宣誓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对我影响很大,高校辅导员使命在肩,首要职责就是要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更加隐蔽的斗争和更为多样的渗透方式,要正确处理好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认知问题,肩负起自身的使命担当。”孙晓丹说。

在三尺讲台上,她为学生补足精神之“钙”。“如果骄傲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老师讲得太燃了!”孙晓丹的思政课好评如潮,学生们纷纷在朋友圈分享感受。“我的课能影响到学生,燃起他们的青春热血,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做辅导员是个良心活。”孙晓丹说,辅导员要有情怀、有温度,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必须先打动学生。“很多年后,学生们回忆校园时光,大多数人都会记得自己的辅导员。”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辅导员有人格魅力,课程才更受学生喜欢。辅导员能够得到学生的满意和褒奖,是最大的成功。

无论是深夜的医院守护,还是办公室的促膝长谈,无论是活动现场的悉心指导,还是操场上的陪伴欢呼,有学生的地方就会有孙晓丹的身影。孙晓丹给自己增加了一个目标——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人生导师。

2016年学生的毕业季,恰逢孙晓丹硕士毕业,但她忙着准备学生的毕业晚会及其他毕业事项,无暇顾及“自己也是一名毕业生”,她既没有精力穿上学位服拍照,也没有时间参加毕业旅行和活动。

在毕业晚会上,节目进行到一半,现场的灯光突然熄灭,孙晓丹心中咯噔一下,“是不是流程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正在她担心的时候,一个学生手捧一束鲜花,推着一个大蛋糕走上了舞台,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同学们录制的视频。“感谢孙老师,我们偷偷为你准备了一个毕业季。”

“当时我非常感动,仿佛在做梦。”看到学生们特意准备的惊喜,孙晓丹泪如雨下,“辅导员的价值在于对学生的认真付出,看到学生的成长,让我感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感非常大。”

12年耕耘,孙晓丹渐渐找到了作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在她探索特色工作的过程中,在她提升教育实效的努力中,她点亮学生的梦想、照亮一颗颗年轻的心灵。

责任编辑 陈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