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学校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4-07-22郭晓宁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4期

【摘要】近年来,在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包括学生缺乏自信、学习兴趣不高以及课堂教学压力大等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培智学校教师进行了创新性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以提升智力障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与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培智学校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与生活场景相似的情境、提供不同形式的互动机会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认知、感悟和应用.对此,该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教师将传统的记忆、练习和讲解方式与充满创意的生活实例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具有情境性的教学环境,开展各种有趣、富有挑战的任务或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相关的图像化思维及应对问题的策略技巧.

1 影响智力障碍学生高效学习的干扰因素

1.1 家庭因素

智力障碍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高效生活化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家庭关系是影响智力障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智力障碍学生往往处于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家庭成员之间纷争不断的环境中,这种压抑的氛围容易导致学生情绪低落、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其次,家长教育观念也对智力障碍学生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智力障碍学生的父母往往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对其学习制定的要求过低,缺乏挫折和挑战,这样学生就无法充分发挥自我认知和发展能力.

此外,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影响智力障碍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家庭缺乏启示性、鼓励性的学习氛围,轻视学生的优点、特长和个性,采取华而不实的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家庭责任感也是影响智力障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缺乏育儿知识,不懂如何引导孩子,未能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这将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自信,无法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1.2 身体因素

智力障碍学生的身体状况对其高效生活化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一些智力障碍学生可能存在各种慢性疾病或身体残疾,如运动协调障碍等,这些身体因素会导致学生的触觉、本体感受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存在瑕疵,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其次,与身体状况相关的心理问题也可能影响智力障碍学生的高效生活化学习.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问题,或者由于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而受到限制和困扰.这些心理问题会进一步干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最后,营养摄入不足也可能成为影响智力障碍学生高效学习的因素之一.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基础,在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身体健康可能受损,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降低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另外,智力障碍学生的食物口味和偏好也与普通学生不同,这可能会限制他们摄入必要的营养元素,进一步影响身体状态.由此观之,身体素质对智力障碍学生高效生活化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对智力障碍学生高效生活化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影响智力障碍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智力障碍学生往往缺乏优质、适宜的教育资源,如特殊求职技能、培训班、个性化的教辅材料等,从而导致学习上的困难和局限.其次,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会影响智力障碍学生的高效生活化学习.如果社会环境缺乏宽容、理解与包容心态,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歧视和孤立将会使他们感到压迫和排斥,进而降低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文化氛围的贫乏和残缺,如科普知识的缺乏或对艺术、音乐、体育等多元文化领域的忽视,可能阻碍智力障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接受新事物.此外,交通、住宿等各种基础设施也可能影响智力障碍学生的高效生活化学习.偏远地区通勤不便或住宿条件差的情况,会增加学生出行和接受教育的成本和艰难程度等.

2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生活化教学,也称为“生活化学习”,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论,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认知、理解和应用.它是通过生活中与学生直接相关的话题和体验进行的有效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生活化教学具有自主性、因材施教和实践导向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3 培智学校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巧用生活实例,完成课堂导入环节

巧用生活实例来完成培智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造力.具体而言,使用生活实例作为导入方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的知识呈现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和探究过程中,从而充分拓宽其认知视野,并促进其深层次思考和探索.另外,这种导入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加贴近生活,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和内涵.

例如 教师在教学“认识尺”这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首先向学生们展示出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不同的尺子,如软尺、直尺,卷尺等,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吗?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引起学生之间的抢答和交流.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些不同类型的尺子的特征,并引导学生们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内容为教师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尺子的特征分别举出一些生活中应用到这些尺子的实例,如在数学学习中用到直尺,在量衣服、腰围时用到软尺,在量身高时用到卷尺等,促使学生们对此进行抢答,有效地完成课堂的教学导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3.2 构建生活情境,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通过构建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造出一种现实的场景,使得智力障碍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拥有更加深入地情感体验,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水平.生活情境构建要依据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年龄等不同要素灵活应对,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类似于日常生活的背景,以使学生更加自然、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资源,比如教材、操作器材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例如 教师在教学“数与运算”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先去引导学生们熟背6到9的乘法口诀,然后教师给学生们构建出几个和乘法口诀相关的不同的生活情境,如“老师让小明去商店购买奖励给数学学科优秀学生的文具,其中一个笔记本6元,小明需要购买9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们对此进行角色扮演,如有的学生扮演小明、有的学生扮演收银员,引导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去进行数学运算,有效地加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3 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应用知识

组织实践活动是促进智力障碍学生应用知识并加深理解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进行知识应用和实践操作,以此达到加强思维、感性体验和技能提升等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其中,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与知识点相匹配,从而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得到更准确、更有意义的指导,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促进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教师还需积极引导、倡导自由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以达到知识共建、经验共享的目的.另外,教师要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安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例如 教师在教学“计量轻重”这一单元的过程中,就可以先让学生们在课堂中认识秤、克、千克等基础理论概念以及称重的具体方法,然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比如,苹果、书本、一袋大米、一位学生等,同时教师要准备好称,让学生们分别以小组的形式通过相互合作用秤称这些不同物品的重量,对于称得物品重量又准确又快速的小组教师要对其进行奖励,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的应用数学知识.

3.4 注重评价总结,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评价总结,通过及时回顾和总结学习效果,向学生传递积极的反馈信号,从而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发其进一步的学习热情.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定期分析、统计和反馈,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测试、教学作业、组内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以及个人成长进行评估和梳理.除此之外,评价总结的作用不仅在于鼓励和激励学生,还能够激发他们自我学习和发掘潜能的欲望.当学生遭遇学习挫折时,教师要及时关注他们的情感状态,寻找机会来肯定他们的付出、掌握的新技能,激励其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 教师要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如情境性、体验性、个性化、建设性和激励性等,这些指标可用于描述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包括教学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加工,得出有关学生的信息,如他们的兴趣、需求、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各个方面的表现数据等.再有便是,教师也应注意突出重点,对不同领域给予权值或优先级的考量,在综合分析后制定出评价结果.最后,教师需要将数据分析结果与自身经验和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结合起来,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并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培智学校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是一项创新教育方法.在传统学科教育的基础上,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特点提出了一视同仁的教育方式,以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营造生活场景化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通过无意识的认知和感性理解转换成悟性理解和思维突破进而领悟数学学科知识.因此,培智学校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合理利用现代化手段与新兴媒介,创造条件丰富多彩的学习环节,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沛宇.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2(06):3.

[2]秦文明.培智学校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1(50):65-67.

[3]朱维娜.培智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1):92-94.

[4]马喆.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1(6):2.

[5]史兰菊.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0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