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早期领导人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2024-07-17周琚

世纪风采 2024年7期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农民运动干部,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以国民党的名义,共产党人在广州主持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在以毛泽东、周恩来、彭湃为代表的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关心和努力下,农讲所发展成为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大本营”,培养了大批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5年9月,第五届农讲所开办,彭湃任主任,毛泽东任教员,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农民运动等课程。1926年3月,毛泽东主办第六届农讲所,招生327人,招生范围从广东及周边省份扩大到全国20个省区的农民运动积极分子、优秀青年学生等。在毛泽东的努力下,第六届农讲所成为招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届。

1926年5月3日,第六届农讲所在番禺学宫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介绍了农讲所筹备和招生情况。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农讲所既要造就农村革命人才,成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培养农运干部的中心,又要按照马列主义研究农民问题,成为传播和交流农民运动经验的中心。他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须围绕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展开。

第六届农讲所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训练与军事教育并重的办学方针。毛泽东精心组织了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教员队伍。教员大多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运动领导者。第六届农讲所主要教员和课程有:毛泽东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周恩来讲授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萧楚女讲授帝国主义、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彭湃讲授海丰及东江农运状况,恽代英讲授中国史概要,李立三讲授中国职工运动,张秋人讲授各国革命史,周其鉴讲授广宁、高要、曲江农运状况,于树德讲授农村合作概论,陈启修讲授中国财政经济状况、经济学常识和苏联状况。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向学员讲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为了把各个阶层的关系讲清楚,当堂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多层塔,从塔基到塔顶,把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帝国主义等,自下而上一一展示清楚,然后鼓励大家:只要大家齐心团结,劳苦大众起来斗争,何愁“塔”不倒!1926年9月1日,毛泽东为《农民问题丛刊》撰写题为《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序言,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这套丛刊共有26种,是毛泽东以调查研究广东农民运动和总结国内外经验为基础编印的,为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的革命人士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了让学员毕业后能尽快组织、领导农民革命武装,毛泽东非常重视学员军训,规定军事训练时间占课程的三分之一,达到了10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军事教官带领学员进行各种严格的训练。每天清晨,军号声一响,学员们立刻起床,五分钟内穿好军装、戴好军帽、打好绑腿、背起汉阳造步枪,精神抖擞,歌声嘹亮,到东校场操练。学员们学习各种战术动作,还到兵工总厂进行实弹射击,锤炼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坚毅顽强的革命意志。

结合调查实践开展理论研究,一直是毛泽东治学的特点。第六届农讲所开学后,恰逢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在番禺学宫举行,毛泽东便组织学员到现场旁听,学习农民运动经验。6月23日,率领全体学员冒雨参加了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的反帝示威游行。8月,组织学员到海丰实习两周,调查了解农民诉求,实地学习开展农民运动的方法。据《中国农民》报道:“赴海丰实习在将届毕业之时,学生于上课已久,接受各种理论之后,亲人革命的农民群众中,考察其组织,而目击其生活,影响学生做农民运动之决心极大。”毛泽东还在学员中组织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拟定了36个项目,组织学生展开深入调查。毛泽东生活非常俭朴,穿的是粗布衫,居住兼办公用的是农讲所一间小小的东耳房,睡的木板床用两条长凳架成,铺上陈旧的草席和白被单,床头放着一对湖南制的方形竹笼,里面盛衣物,上面堆放书报杂志。室内还有几把木椅和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笔墨砚台之类。毛泽东谦虚认真、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至六届农讲所共培养了约800名学员。毕业后,学员们奔赴全国各地,将农民运动的火种播撒四方。

周恩来与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军事教育

1924年9月至1926年12月,周恩来在广州战斗了两年多的时间,历任中共广东(两广)区委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等职。期间,周恩来对广州农民运动十分关注,对农讲所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教育给予多方面支持。

1924年11月,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亲自制订政治课教学计划,先后开设社会主义原理、中国农民运动、中国职工运动、军队政治工作、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苏联研究等课程。毛泽东、张太雷、萧楚女等曾任农讲所教员的共产党人都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为了建立工农武装,大力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在农讲所举办期间,黄埔军校抽调一批优秀学员到农讲所负责军事训练,政治部还派员到广宁、东莞、海丰等地农会充任军事教官,协助训练农民自卫军。周恩来在广东区委军委工作期间,十分重视共产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经常在农讲所召开党小组长以上和积极分子参加的报告会或演讲会,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彭湃、恽代英、萧楚女经常来作形势教育报告。

1925年1月15日,广州政府号令东征讨伐陈炯明。东征军主力由黄埔军校学生军组成,周恩来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身份踏上东征的征程。主力部队出发后,农讲所选派20名原籍东江的学生参加宣传队,以方言向群众进行通俗易懂的宣传。1925年2月,周恩来率领东征军到达海丰,与第一届农讲所主办者彭湃紧密配合,建立中共海丰支部,组建训练海丰县农民自卫军。1926年初,彭湃结合自己在海丰开展农民运动的经历,对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农运开展的过程和斗争经验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总结,写成了《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农讲所的重要教材。周恩来亲自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1926年夏,周恩来作为教员,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讲所讲授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一课。他以参加武装斗争和领导东江地区革命斗争的亲身经历,重点讲授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的相互联系。对革命形势的分析,是周恩来授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指出,北洋军阀的部队由专制军队化身而来,压迫平民群众,而“现在的军队,绝不如从前那样腐败的,因为社会的制度,环境略不同了”。周恩来向学员们强调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指出“西方的社会革命与东方——中国的国民革命不同的地方虽多,而其最重要的就是农民问题”。针对学员多为青年的情况,周恩来认真分析了青年对武装斗争的重要作用,号召青年积极投身国民革命。他十分重视建立农民革命武装,指出,党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农民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军,就能把地主阶级打下去;我们之所以能平定商团叛乱,能打败反动军阀陈炯明和杨希闵、刘震寰反动军队,就是因为有革命的武装,有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援。如果没有革命武装,没有工农支援,革命政权就不能巩固。由此可见,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周恩来经常在教学中开展现场讨论。为了让学员深入理解革命形势和任务,他提出了三个讨论主题:“一是民众的运动,渐次变为有民族思想的运动,于是影响到军阀。第二点是军阀制度的来源。第三点是军阀制度的成立。”周恩来希望学员们能够通过个人的思考和相互讨论,对革命形势、革命武装和农民运动的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对革命的性质、任务作出正确的判断,将农民运动和军事运动结合起来,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周恩来曾对第六届农讲所的历史作用作过如下评价:“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在全国得到空前的大发展,规模之大是过去所从来没有的。从这个运动中,能看到革命的发展是走向农民的革命战争,能看到革命发展这个全局的,在我们党内的代表是毛泽东同志。他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进行农民土地问题的调查研究,出了20几种小册子。历届讲习所的学员后来分散到湖南、湖北和其他各地,发动了广大的农民运动。”1953年,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为广州农讲所纪念馆亲笔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彭湃与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建

作为农讲所创始人,彭湃主持了广州第一、五届农讲所以及海丰农讲所的工作,担任了历届中央级农讲所教员,开创了农讲所培育农运骨干的先例。

1924年4月,彭湃出任中国国民党农民部秘书。他利用自己在国民党任职的便利,积极倡议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决定创办广州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彭湃的积极筹备和主持下,第一届农讲所于1924年7月3日开学,招收学员38名,均为志愿从事农民运动的进步青年。彭湃为第一届农讲所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包括国民革命的基础知识、农民运动理论及实践方式,以及严格的军事训练。针对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学习过革命理论,对农民问题了解不深的情况,他设计了主课程——关于农民运动之理论及其实施方略者,分为农民运动之理论、世界农民运动史略及其现势、农民协会与自卫军之组织法、农民运动现况及其趋势、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农村教育、合作社运动与农村之关系、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8门子课程。他还结合海丰农民运动实际进行理论教育,其《海丰农民运动报告》陆续登载在《中国农民》第1、3、4、5期,对农民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届农讲所开办期间,彭湃亲自给学员讲课。课堂上,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分析农村政治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指出只有教育农民组织起来,与地主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才能获得解放。他鼓励学员,只要深入农村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农民便会组织起来,革命就一定会胜利。彭湃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亲自带学员到黄埔军校学习持枪、刺杀、瞄准、实弹射击,以及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山地战、村落战、森林战和夜战等实战技术,军训时间约占整个课程的五分之一。彭湃还引导学员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除正式授课外,最注意所外活动,凡星期日须有农村运动实习,步行之训练,马术之训练,又有农民党员联欢大会之组织,市郊农民协会之成立,及东西南北四郊之实际调查与宣传组织”。这些教学模式和经验,为第二至六届农讲所的举办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924年8月27日,彭湃把第二届农讲所的200名学员组织起来,创建了广东省农民自卫军,并亲任团长。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支以农民自卫军名义建立的正规武装。1924年10月,彭湃组织自卫军协助政府平定了广州商团叛乱,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农民的强大力量。

1925年9月14日至12月8日,彭湃主办了第五届农讲所。这届农讲所共有学员114人,来自广东、湖南、湖北、山东、江西、安徽、福建、广西等地。彭湃在主持此届农讲所时,除了进行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外,更加注重学生自治。农讲所设立了学生自治会,旨在培养训练学生自治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组织、有纪律、最革命”的战斗员。为促进各省学员交流经验、联络感情,农讲所组织学员到兵工厂参观,召开联欢大会。彭湃还亲自率领学员赴韶关参加曲江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并调查该地农民生活状况。

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错综复杂的革命斗争给尚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缺乏现成答案的新问题。以毛泽东、周恩来、彭湃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通过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革命实践,厘清了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了一套坚持革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并重的干部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能文能武”的革命干部。从广州农讲所毕业的800多名骨干,奔赴全国各地,燃起全国农民运动的燎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