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最宜清补
2024-07-13袁殿文
袁殿文
我国对二十四节气的解读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比如“芒种三天见麦茬”,指的就是传统的生长期比较短的冬小麦,到了芒种的时节就成熟了,可以割麦子了,而随着麦收的开始,夏天也算正式到来,这也是芒种后的节气就是夏至的原因。
麦收时节极为消耗体力,身体补益有一些传统的做法,而夏日讲究清补,那时可能是谈不上补的,也许就是适应夏季的一些食物和其做法吧。
不过中医注重机体的系统调理,五脏都健康,也就相当于变相地补了,不知我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小时候,夏天最熟悉的就是菜园的蔬菜,能直接摘下来生吃的就是黄瓜和西红柿。那时我家有 70 平方米左右的菜园,每年夏天,我和弟弟最喜欢的就是去菜园摘瓜收菜。影视剧里,拿到顶花带刺的黄瓜,拿手那么一捋,或者在身上擦一下就吃的桥段是真实的!那个时候的拍黄瓜是真的散发着黄瓜的清香。
后来才知道我们轻易就能接触到的黄瓜中含有的维生素 C 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它还享有“厨房中的美容剂”的美誉。
至于西红柿更是相当于水果的待遇了,一般除了生吃,最多的就是西红柿蘸白糖,可以当一道下酒菜,小时候如果长了口疮,连续吃两次这个是特别有效果的,直到现在我仍然用这个法子,依旧管用!有段时间,体检查出“三高”,医生还建议我多吃点西红柿,可见西红柿营养丰富。
老实说现在吃得更多的圣女果和小时候那种掰开后能看到明显起沙的西红柿相比,我还是更钟情于后者。
当然我最熟悉的或者说对我人生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的一种水果,就是西瓜。
我初三那年,家里种了很多西瓜,也没有什么专业指导,就是从前一年种西瓜的人家要了一些种子,爷爷和母亲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便决定拿一块地种一年西瓜试试,这也算是经济作物了。
那年西瓜大获丰收,自己搭的看瓜的棚子,那个时候我只有 14 岁,特别喜欢去看瓜棚,然后在那一年,我跟着爷爷学会了掐尖,通过看瓜蔓大概判断瓜熟不熟,包括拍瓜听声音,都学得有模有样。
后来还和爷爷卖了一个多月的西瓜。祖孙二人每天拉着一车西瓜或走街串巷,或在马路边蹲点,其间的甘苦,冷暖自知,这成为我以后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事件之一。那一年的西瓜真的是吃“过瘾”了,但不是那种开心的“过瘾”,更多的是面对我们丰收的成果未能得到妥善处置的无奈。
西瓜富含多种维生素,人称“夏季瓜果之王”,“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民间这句俗语反映了西瓜的药用价值。 有史料记载,西瓜在明、清时被列为“太庙果品之首”,人们把西瓜叫作“贡瓜”。王祯在《农书》中说西瓜“食之如醍醐灌顶,甘露沁心”,指出了西瓜清爽解渴、甘甜润肺的价值。
当然,我现在仍然喜欢吃西瓜,只是最近两年血糖高了以后,一直在控制吃西瓜的量,但是那年卖瓜的经历,也是我更喜欢在路边瓜摊买瓜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小的时候,最常吃的还有红豆莲子稀饭。这通常是奶奶自己在家花半天时间用柴火大铁锅熬制的,奶奶说吃了能解渴消暑。红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高、热量低,富含维生素 E 及钾、镁、硒等矿物质元素,是典型的高钾食物,有助于清心养神、健脾益肾,与莲子、百合一起食用,可固精益气、滋阴润燥。
上海的夏天,很是闷热,夏天进补可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除了注重营养,还要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既要有科学依据又能走进寻常百姓家,最好也能符合上海的海派风格和大众口味。传统中医理论也讲究食补,我觉得诸如鸭子冬瓜粥、小米绿豆粥、芹菜粥、藕粥、百合莲子粥、橙汁、苹果汁、柠檬汁、菠萝汁、山楂汁、西瓜汁这些食物都营养丰富,很适宜夏日食用。还有一个更加大众的苦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加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很多女性钟爱的藕粉,也是夏季不可多得的滋养食品。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所有的季节、时令,人们因着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不同都在讲究各种各样的滋补,实际上最好的滋补还是文化和心态的补给,内心强大了,文化自信了,心情好了,格局高了,就是最好的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