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4-07-12樊伟伟郭晓卿陈冬梅顾振华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根据1+X证书制度要求,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如何把握1+X证书制度给高职院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构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对1+X证书制度的理解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总结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7-0059-05
1+X证书制度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本质是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代表的技能等级标准和内容有效衔接。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全面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三教”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遵循系统性、动态性、发展性、人本性等原则。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实动因
(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质量的改革导向
自国家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来,从2019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举措。自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了培训和考核工作,发了大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整体上看,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这不仅体现在试点院校的数量上,更体现在试点院校的类型上。试点院校包括高职高专、中职、技工院校等各级各类学校,涉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这些院校均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要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变为以过程评价为主;三是要从注重评价的静态性转变为动态发展性;四是要从注重对学生的毕业标准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毕业后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持续就业能力的评价;五是要从注重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转变为建立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二)课证融通利益相关者的切实诉求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还是省级层面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都没有明确规定X证书与学分认定标准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地提到“学分认定标准可参照学历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找到利益相关者,并对利益相关者作出回应。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和普通利益相关者两种类型。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指对组织机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个人,普通利益相关者是指与组织机构无直接关系但会受到组织机构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属于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院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有着不同的诉求,这就需要构建与1+X证书制度试点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1]。
(三)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客观需要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后印发文件,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代的职业院校,要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了保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关于在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提高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效,必须建立与1+X证书制度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四)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接的必然选择
1+X证书制度试点既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实施的必然选择。1+X证书制度既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建立与1+X证书制度相适应的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1+X证书制度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对接。构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要将1+X证书制度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对接,实现1+X证书制度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机衔接,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有机对接。构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接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1+X证书制度有机对接的必然要求。
(五)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的未来趋势
以教育国际化为背景,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德国提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主张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开展“社区学院计划”,将社区学院与高校联合,实施“学分转移计划”,实现学生的跨校学习。这些经验启示我们,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积极作用。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含多个评价维度和多个评价指标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维度都有其各自的评价指标,而这些评价指标之间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从多维度、多层面对评价指标进行系统整合。在构建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从理论上明确各个维度和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实践上明确各个维度和层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维度和层面之间的关联度,通过分析不同维度和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各评价指标在体系中所占的比例[2]。
(二)动态性
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逐步实现动态优化。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原因出现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因此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同时,评价指标体系也要能够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而不断更新和完善,从而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动态评价机制,才能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要求。
(三)发展性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进行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时,要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根本目的,将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和办学能力提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过程要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变化。为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以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实现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例如,在职业教育中,有很多“X”证书,这些证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3],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拓展学校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管理水平等。
(四)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主体的评价需求,注重发挥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评价主体角度来看,1+X证书制度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个相关主体。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既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主体,也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主体,还直接承担着为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服务和保障的任务。高职院校要想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质量,促进X证书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从评价角度来看,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主体所具有的主体性,主要从其质量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两个维度来考虑。既要从“三全育人”角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也要从“五育并举”角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既要从过程性角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也要从结果性角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一)评价目标
1.加快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为抓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任务,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科学评价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办学质量。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发展实际,围绕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立健全与1+X证书制度试点相适应的院校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保障机制,形成学校自我评价、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
3.引导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水平。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重点,指导试点院校科学合理开发、建设和推广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和资源,提升培训能力和水平。
(二)评价范围
1.试点院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正式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高职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下同)。
2.考核评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按照“谁评价、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高职院校进行考核评价。
3.第三方专业机构要组织专家团队,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办法,并对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要避免简单地以规模和数量为标准开展考核评价,避免因考核评价不科学引发社会负面舆情。要注重考核评价过程,对工作质量进行诊断和改进。
(三)评价主体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质量进行评价,制订评价工作方案,开展质量评价工作。
2.各试点院校。负责本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日常管理,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行业企业。行业企业作为第三方,对本行业企业所举办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实施评价,对本行业高职院校实施评价,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实施评价。
4.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对证书培训标准、证书培训内容、证书考核程序、证书培训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与评价。
5.证书培训评价组织。证书培训评价组织负责面向社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机构的质量评价工作。
(四)评价内容
评价试点院校的办学质量,重点是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评价试点院校的办学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组织管理、证书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学生就业创业、教师教学能力、校企合作共建、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五)评价程序
1.院校自评。院校根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照《关于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质量评价的通知》,建立院校质量评价工作机制,编制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包括基础条件、办学特色、改革成效等方面。
2.省级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基础条件、办学特色、改革成效等方面,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个等次,分别对应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方案中的三个等级。
3.年度评价。年度评价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上一年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试点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情况,制订本年度质量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
(六)结果使用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试点院校要高度重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严格按照《关于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高度重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建立完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认真组织实施质量评价,全面客观反映试点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试点院校要将评价结果作为院校设置、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分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年度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院校和专业,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评价结果为合格的院校和专业,要鼓励其继续做好试点工作,并在各类学校资源配置中予以倾斜;对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院校和专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改,限期整改,并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四、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措施
(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多方面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一是要注重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二是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三是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从而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4];四是要注重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任务时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顺利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二)以人才培养过程为主线
人才培养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要以人才培养过程为主线,体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特色。在“产教融合”方面,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聚焦职业技能提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工学结合”方面,应强化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在“双师结构”方面,应以教师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是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考核评价;二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将专业课程知识与职业技能有机融合,把专业课程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
(三)以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起以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评价教师是否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否具有相关行业、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是否能够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做到教学与岗位技能要求相对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将课程建设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建立起体现1+X证书制度要求、能充分反映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适应工作岗位需求、课程建设是否达到职业标准和技能等级证书要求[5]。在此基础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评价。此外,还应将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及企业实践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如教师培训次数与培训内容、参加培训的专家类型等。
(四)以专业建设与改革为动力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将专业建设与改革作为重要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一是专业设置与调整情况,包括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合理性、适应性以及专业结构布局合理性;二是课程建设情况,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包括师资队伍结构、职称结构等;四是教学改革与研究情况,包括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课题)取得的成果和取得的社会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因此在1+X证书制度下应强化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评价。这些方面既要有静态评价,又要有动态评价。动态评价应包括:一是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情况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根据职业标准或工作过程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三是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课程教材;四是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及时修订完善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
(五)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支撑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可实现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时监控,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平台建设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学习平台、教师工作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二是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三是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试考核标准、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四是建立完善的反馈与整改机制,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更加科学高效。
(六)坚持科学合理,体现发展性原则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坚持科学合理、体现发展性原则。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围绕人才培养过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专业建设与改革等方面展开,以课程改革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与改革为动力,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支撑,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起涵盖教师、学生、教师培训中心、校企合作企业等在内的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业和职业发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性原则,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注重结果性评价的同时,也具有过程性评价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秋洁,宁玉红,廉月芳,等.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1+X证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23(1):42-46.
[2]钱娴.1+X证书制度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1):36-39.
[3]张悦,孙铭.1+X证书制度推动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10):20-23.
[4]祝维亮.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课证融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2(14):29-35.
[5]杜丽茶.“1+X”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大众标准化,2022(2):26-28.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Fan Weiwei Guo Xiaoqing Chen Dongmei Gu Zhenhua
(Sanya Aviation Tourism Vocational College, Sanya 572000, China)
Abstract: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a maj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a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such aspects as “dual quality” of teachers,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etc.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faced with an important task: how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how to rise up to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and how to construct a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and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Key words:1+X certificate system; Vocational colleges; Quali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