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方法和路径
2024-07-12潘富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职业教育日益凸显其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乡村振兴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此发展形势下,研究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梳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探讨具体方法和路径,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教育信息化;方法;路径;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7-0054-05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职业教育还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及内在逻辑
(一)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农民可以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可以说,职业教育有助于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农民在获得职业技能后,可以在家乡创办特色产业或将就业目光投向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兴产业,为乡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助力农民增收。此外,职业教育还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农民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创新发展,使乡村文化更具活力。通过职业教育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例如,农民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民主法治观念,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搭建更多平台,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1]。
(二)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通过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为乡村输送了大量具备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弥补了乡村人才空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推动乡村传统产业朝着现代化、科技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持续增长。职业教育不仅传授农业技术,还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乡村文化得以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此外,职业教育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职业教育强化农民的法治观念和公民素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还搭建了城乡人才交流的平台,推动城乡产业、人才、文化等资源要素互动融合,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多机遇。总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因此,全面加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将有力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源配置不均。农村职业教育相较于城市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难以满足农村学生的需求。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缺乏与城市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得农村学生就业渠道受限。
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农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往往过于陈旧、缺乏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脱节。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在农村产业中发挥所学,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2]。
四是师资力量薄弱。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经验,难以胜任农村职业教育的工作。
五是农村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融合度不高。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与当地农业产业、乡村企业等紧密相连的产教融合体系,导致职业教育成果难以在农村产业发展中有效体现。
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方法
(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这支队伍的关键使命。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可以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全面的农业知识和技术。通过系统的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等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有助于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理念、环保意识和乡村治理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职业教育可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能力。通过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学到创业技能、创新思维和市场分析方法,激发创业热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新型职业农民在职业教育中接受道德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市场规则,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为了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训质量。需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设置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课程,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求。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同时,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设置实训基地,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增强培训效果。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总之,职业教育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3]。为此,我国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产业
在农村地区,职业教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通过职业教育,农民可以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可培养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农民具备了更多就业技能,有利于他们在城乡间流动,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持,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产业还有助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职业教育不仅传授农业技能,还可以传播现代文明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乡村文明进步。总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创新政策措施,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引领乡村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和重要支撑,要以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据统计,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曾经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 职业教育既注重“富口袋”的技术技能培养,又注重“富脑袋”的观念转变、思维优化,能够打造全领域覆盖、多层次兼备、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理应在担当与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大有可为[4]。
(三)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
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仍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在财政投入上向农村地区倾斜,确保农村学校具备基本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此外,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带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整合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为农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打破地域限制,使农村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职业技能和农业科技知识。通过加强与企业、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同培养农村学生掌握实用技能。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同时,鼓励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最大化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使农民能够在农业生产之余,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搭建一体化教育体系,使农村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能够顺利完成学历提升和技能拓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5]。总之,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完善,对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改革创新,构建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建设。同时,落实优惠政策,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切实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合法权益。农村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农村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农村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养,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农民合作社等多方主体作用,形成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与城市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农村职业教育应主动对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从事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农村新兴产业。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推动农村创新创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总之,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战略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办学体制,加强产业融合,强化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通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政策支持与保障
政策支持与保障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新时代乡村发展中,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肩负着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使命。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政府应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将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这有助于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农民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6]。同时,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建设。例如,对在农村投资兴办职业教育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用地优惠等措施,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与农业、林业、工信等部门的合作,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鼓励农村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水平。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不仅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而且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产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政府应关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效,对农村职业院校进行定期评估,通过考核评价,推动农村职业院校改革创新,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总之,政策支持与保障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政府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战略目标,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加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产业发展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在我国新时代乡村发展中,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职业教育应根据农村产业结构特点,设置贴近实际、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创业的课程。加强农业科技、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特色养殖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培养农民具备一技之长,助力农村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应与农村企业、合作社等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农村产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农民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此外,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应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引进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7]。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拓宽农民成长渠道。职业教育应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为农民提供继续教育、技能提升的机会。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满足农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总之,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战略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推行产教融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师资队伍,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三)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在新时代乡村发展中,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使命。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发挥社会力量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为此,需要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企业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主体,应与职业院校紧密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企业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等资源,协助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他们可以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学习平台,拓宽其知识视野。科研院所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专业人才,可以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科技支持。通过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应用,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此外,发挥社会资本投入,助力农村职业教育建设。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有助于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农村职业教育的成果和农民成才事迹,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总之,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等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紧密融合。通过发挥社会力量,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四)强化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在新时代乡村发展中,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农村人才培养质量和农村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相关部门应组织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深入了解农村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及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应紧密结合农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乡村振兴输送合格人才。通过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如与农村企业、合作社等实体经济紧密合作,搭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多位一体的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职业院校应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引进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通过有效拓宽职业教育辐射范围,助力农村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满足农民多样化学习需求。通过拓宽职业教育辐射范围,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乡村振兴。
(五)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职业教育要培养乡村治理人才。职业院校应根据乡村治理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熟悉乡村治理法规、具备现代化治理理念、善于调解乡村矛盾的治理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职业教育,为乡村治理提供科技支持。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开展乡村治理领域的研究,推动科技成果在农村治理中的应用。例如,推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此外,借助职业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居民素质。通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公民素质教育活动,增强乡村居民的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使其成为现代化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乡村居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构建和谐乡村,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此外,职业教育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职业院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乡村文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营造文明乡风。职业教育要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职业院校应围绕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乡村治理品质,构建美丽乡村。
五、结语
总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实践,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将推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美丽乡村,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翠香.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3):89-90.
[2]朱璋龙,朱建军.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乡村人力资本投资策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30-33.
[3]薛寒,李奕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文化的持守与转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6-29.
[4]朱德全,杨磊.职业本科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与新使命[J].中国电化教育,2022(1):11-13.
[5]叶蓓蓓,冯淑慧.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评价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7):90-99.
[6]石献记,朱德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多重制度逻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4):11-13.
[7]潘海生,林晓雯.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21(15):40-44.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and Path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Pan Fu
(Tourism College, Hai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ikou 570216, China)
Abstract:With the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i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rural develop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lso provides a broad s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is development situation, studying how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ims to sort 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exploring specific methods and path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olicy formula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Method; Path; Beautiful country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