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探讨
2024-07-12曾黎
曾黎
摘 要:后进生转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现实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复杂,转化后进生也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转变后进生,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只有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放大,给予正面回应,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后进生。同时,教师的教育还应及时、有效,从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入手,及时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公平;赏识教育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转化差生历来是教育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许多教师头疼不已。在转变差生方面,只要方法得当,循序渐进,差生是一定会有转变。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对“后进生”的定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西方国家将那些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不良倾向或不适应现象的学生称为“问题学生”;国内现行教育心理学则把“品德不良”“意志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定义为“后进生”。但不管如何定义,“学习习惯差”及“行为习惯差”是后进生的主要外在表现。当然,很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并非不勤奋努力,而是因为学习习惯或者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导致难以像正常学生一样胜任学习。
事实上,“后进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师需要仔细分析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学习环境不佳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则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学生能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专注于学习。同时,在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父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学生的家庭面临经济困难、夫妻不和等问题,则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如焦虑、自卑等,从而无法专注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此外,家庭环境不稳定的家庭,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鼓励,在面临问题时,会感觉孤立无援,从而自暴自弃,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能自然也无从谈起。
当然,除了家庭环境外,社会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影响。现实社会中,各种网络游戏和低俗文化频现,且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学生往往难以抵御其影响,从而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也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当然,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多重压力,也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和抑郁心理。近年来,小学生抑郁群体的出现就是最明显的征兆。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能,让学生无法真正发挥潜能。
(二)学习方法不当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个人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效能有着重要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难以取得理想成绩,学习方法的运用不当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生难以高效吸收知识,并且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的重要侧面。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包括记忆方法、复习方法等。缺乏学习策略的学生往往倾向于死记硬背知识点,对知识点囫囵吞枣,无法理解吸收。这样的学习方法导致效率低下,让学生盲目努力,无法高效吸收知识,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在应对考试上也常常表现出“手足无措”的状态,对考试的技巧策略、时间管理等都无所适从,表现得焦虑、紧张,无法将学习效果有效展现。
(三)缺乏自信心
学生会面对复杂的课程、高强度的学习,这些困难和挑战都可能让学生感到无助和无奈。如果学生此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的无助感就会逐步扩大,影响学习的信心,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的学生,其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都会逐步减低,从而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或者寻求帮助来克服困难,以至于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彻底沦为“后进生”。
因此,在学生前行的路上,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心中有力量去面对困难,有勇气去克服困难,有勇气去尝试和探索,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找到突破学习困境的道路。
(四)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诸多原因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对学习本身感受不到兴趣,感觉学习本身没有意义;有一部分是对某些学科感受不到兴趣;有一部分是对学科教师不喜欢。不管什么原因,学习兴趣不足的最终结果,都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传统的教育认知中,教师喜欢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难以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就导致了个别学生对某些学科感觉枯燥,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更有甚者,不喜欢学科教师,从而对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也不喜欢。因此,在此情形下,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科缺乏兴趣的原因,发掘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了解这是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价值产生了疑问,将学习赋予了获取高分、进入名校等功利目标,忽视了学习本身的探索、提升自我的价值。教师如果能将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能提升他们对学习的认知,从而想学习、爱学习。
二、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分析
(一)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环境
现实中,几乎每一个教师都遇到过“后进生”。很多时候,能否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前途,还关系到学生的家庭幸福、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行为观察,更需要深入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这样一位学生,该生从原本相对贫困的家乡迁移到经济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这种巨大的环境转变给该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冲击。地区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差异,让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新环境的各种新鲜事物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之格格不入,从而忘记了自己拥有的优点。这种心理现象在“迁移学生”的群体中并不罕见,如果不加以关注和引导,学生可能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进而自暴自弃。
为此,教师对该学生进行了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挖掘其身上的优点,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为其鼓掌。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教师惊喜地发现该学生开始了举手发言。尽管学生的口音浓重,朗读不够流畅,但教师依然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也用掌声为该学生加油。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学生的作业逐渐完成得更加认真,字体也写得更加规范。教师在评语中对学生的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
后进生的形成有内外部的原因,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转化“后进生”的途径。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心与后进生进行交流沟通,获得他们最大限度的信任和认可,唤起他们的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从而为转化后进生打好基础。
(二)信任学生,积极鼓励学生
后进生在学校中,往往被视为学习差、品行差的代名词,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后进生”抱有成见。然而,越是受到区别对待,“后进生”越是“作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了“后进生”与教育工作者的对立。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长处,后进生也不例外。只是后进生与众不同的长处,往往不被大家所看见。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耐心,也很难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给后进生以肯定,可以促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能让他们随时修正自己的言行,进而发奋学习。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后进生的优点,及时对他们予以表扬,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优点,使后进生能从被歧视、批评的氛围中解放,从而实现对他们的转化。
例如,在对上述“迁移学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让该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并让学生展示才华,在语文活动手抄报比赛中,该学生荣获了三等奖,教师在班里颁发奖状,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认可。如此,进一步强化了该学生的自信,这种良性循环使该学生逐渐崭露头角,不断提升了学习成绩。
后进生很多时候并不是“差”,他们往往有常人难见的闪光点。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转换一种眼光,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他们,就会发现“后进生”也有很多待开发的潜能。如果以此为突破口,给予后进生以极大的动力,能顺利推进转化工作。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后进生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因材施教”,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在备课方面,备课是一种有个性、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教师应该在课前深入了解后进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从而在备课时,针对后进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能力进行充分准备,以便于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更适应于后进生。当然,备课整体流程并不是要围绕着后进生“转动”,而是适度考虑后进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上出一堂生动活泼的好课。
其次,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随着科技进步,智慧课堂越来越成为可能。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各种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需求,设置多媒体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生活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后进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教师要培养后进生的兴趣迁移能力。教师可以将观察到的后进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尽可能地迁移到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如,前面提到的“迁移学生”在语文手抄报活动中获得三等奖,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会激励其在其他目标上的努力,这就是兴趣迁移的力量。
(四)授之以渔,提高学生学习技巧
学习方法的提升对后进生而言,更多情况下是学习习惯的更新,通过学习习惯的更新培养,从而达成学习能力的提升。现实中,大部分后进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他们设置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确保学习方案有一定的挑战性,能让后进生“努力跳一跳就可达成目标”。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辅导及课后测试,及时发现后进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互助小组的形式,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后进生的学习技巧。一般而言,小学生群体中,相互之间模仿性极强。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较为优秀的学生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后进生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攀比”心理的约束化解。
那么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首先,科学分组。教师通过对小组成员的了解,让他们都能发挥自身优势,互帮互助,从而为合作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设置让后进生“出彩”的内容板块,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自信,从而为其模仿优生打下心理基础。其次,在分组之后,对各个学生明确角色责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出后进生的学习缺点和问题,针对性地给出学习建议和意见,帮助后进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后进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和帮扶下逐渐提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施起红. 小学后进生转化心得[J]. 教书育人,2013(22):71.
[2]涂光辉,雷晓波. 班主任工作技能[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陈慧. 小学班主任“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有效策略探析[J]. 求知导刊,2022(19):107-109.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