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思政课”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在守正创新中铸魂育人
2024-07-11仲计水玛依娜·阿得力别克
仲计水 玛依娜·阿得力别克
摘 要:“大思政课”善用之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遵循。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在守正创新中铸魂育人,就必须在明确工作目标、多项措施并举、凸显综合成效、勇于面对挑战、持续深化建设几个方面努力。
关键词:“大思政课”;新时代;铸魂育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要求。在北京联合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完善办好思政课的体制机制,着力发挥好思政课在学校“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学院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汇聚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强大合力。
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要明确工作目标
第一,要致力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彰显育人合力。学校党委连续三年出台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十条意见,每学期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听思政课,给“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保障,做出了示范。同时,全校各学院、各单位大力支持思政课建设,如开展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各学院派出了70多名辅导员参加教学组织工作。
第二,要致力于增强思政课教学亲和力、针对性。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学校校史作为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推动思政课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教育有机融合。
第三,要致力于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北京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施,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互促进、同向同行路径的探索,有利于更精准、更有效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引领作用。
第四,要致力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院发展。形成了以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等为代表的榜样群体。先后获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重点项目;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首届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论坛。
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要多项措施并举
第一,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学校党委高站位认识“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系统构建“大思政课”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组织保障,强化“大思政课”理论研究,成立“大思政课”研究中心,制定了《关于办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实施意见》《落实北京市“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举办了“‘大思政课善用之”专题展览,与人民网共同开通了全国高校首个“大思政课”建设专题网站等。
第二,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学校教师、学生走出去。学院着力上好“红色基因、北京味道”的“大思政课”。2021年,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2020级3,000多名本科生全员开展北京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作为学生的思政大课堂。学校党委书记楚国清示范授课,创造性地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汇聚校、馆力量,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联大师生走出去,红色资源融进来”的生动景象。《光明日报》、新华网、《北京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给予了报道。
第三,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近年来,学院着力将校外的优质“大思政课”素材引进思政课堂,推进思政课教学活起来、火起来。突出体现在开好“这里是北京”公选课。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要内容,由校外专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共同讲授,讲北京故事,树家国情怀。校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加盟,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人民网公开课等媒体给予报道。
第四,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深下来。“大思政课”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了学院思政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北京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因专业施教分类教学改革的步伐。在北京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大思政课”实践中就秉承了思政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的特色,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导入、重师生互动,将“教师驱动”转换为“教师+学生”双驱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在北大红楼,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围绕“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围绕“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双师联袂,开展深入的理论阐述和生动的现场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学院申请校内专项资金启动了“思政课北京地方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设项目,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生动实践、北京红色文化、北京联合大学校史三个主题开发了教学案例、微视频和VR等教学资源,并着眼课堂教学,各门思政课北京教育资源融入教学改革同步推进。2023年,出版4本北京教育资源融入4门思政课的教学研究丛书。
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要凸显综合成效
第一,探索出一条思政课教学与北京红色资源有机融合、上好“大思政课”之路。《用好北京红色资源 上好“红色基因、北京味道”的“大思政课”》入选《2021年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做法汇编》。
第二,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教师的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学校每年开展的“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中,学院教师近三年共计8人次入选全校“十佳” 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增强了思政课教师上好“大思政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了教师成长。近三年,1名教师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名教师在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2名教师在第十二届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2名教师在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课例征集展示活动获二等奖、三等奖;1名教师在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类)获二等奖,同时获最佳展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
第四,促进了人才培养。2022年、2023年,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2024年,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中荣获全国二等奖、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全国三等奖各1项。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一等奖等省部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11项。研究生的就业率每年都达到100%。
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要勇于面对挑战
第一,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阐释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示范带头作用有待继续加强,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激发。理论宣讲工作的特色化有待凸显,在推进宣讲工作常态化的同时,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广泛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彰显特色与声势。
第二,对照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要求,重点学院、重点学科、重点课程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和能力亟待提升,学科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聚焦,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学科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支撑服务作用。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还需要持续增强。
第三,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发挥还不平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有待提升,“红色基因、北京味道、联大特色”的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不平衡,须进一步深化分类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用好北京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红色资源,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上好“大思政课”的能力有待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结构,需要健全完善引、培、用、留的良好机制,形成合理梯队。
第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际,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推动学院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深度融合的机制有待继续完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学院的引领作用还有待提升。
贯彻“大思政课”善用之的要求,要持续深化建设
第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大思政课”建设。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每年在“三报一刊”上要至少发表3篇理论文章。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党支部作为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的示范作用。
第二,以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深化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编辑出版《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研究(第三版)》。继续推进分类教学改革。高标准完成4个教学创新团队和7个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北京市朝阳区思政中心联合召开第二届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继续开好“1+N”思政选修课。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推进与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通州区梨园镇“大思政课”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大思政课”建设合作。
第三,以学科发展提升“大思政课”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做强特色学科。发挥好4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带头人和12名学术骨干的作用。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申报博士点准备工作,进一步论证特色与优势。推进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等方面的工作。
第四,以制度体制机制保障“大思政课”建设。提高学院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有温度的和谐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研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营造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学院和谐文化氛围,为不断提高“大思政课”建设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