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

2024-07-11孙铁珉巩肖雅祝军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创业团队创业教育高校

孙铁珉 巩肖雅 祝军

摘 要: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更需要基于真实的情境,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对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行为活动特点及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需求进行分析,在勾勒大学生创业者画像的基础上,从供给端的角度就如何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团队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1]。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时代使命,而且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内涵。2024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预计有29.2万人,同比增加0.7万人,位居全国前列。针对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展调查与分析,不仅有利于了解首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活动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方针,而且也有利于把握大学生关于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和改进方向,对于全国其他省市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北京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趋势与特点

一直以来,北京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基于2012年至2022年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所做的就业创业调查[2],可以发现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呈现以下趋势和特点。

1.从发展趋势看,2012年开始,大学生创业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到2019年以后创业人数规模趋于稳定。从2012年开始,北京地区大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0.88%),随后开始呈现下降。2019年至2022年,全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登记人数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0.56%、0.52%、0.47%、0.46%,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比逐渐趋于稳定。这表明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北京地区大学生创业热情得到了释放,涌现出了一批时代的“弄潮儿”;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就业方式,创业始终是少数人的就业选择,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大学生终究是少数。

2.从个体特征看,本科毕业生始终是大学生创业的主力军,且逐渐呈现高学历倾向。自主创业者中本科毕业生始终占据了最大比例,2018年至2020年,分别占比62%、53%和56%;硕士毕业生占比虽不及本科毕业生,但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由2018年的20%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33%以上;专科、博士毕业生所占比例则始终处于低位。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全国范围的统计数据(硕士及以上学历创业者在全国总创业人数中的比例通常低于7%[3]),北京地区硕士及以上学历创业者占比显著偏高。其潜在原因可能是北京地区高校数量众多,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占比较多,这促使更多高学历毕业生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参与自主创业活动。

3.就创业领域和地域看,大学生的创业领域以第三产业为主,且倾向于在就学所在地开展创业活动。一方面,北京高校大学生涉足的创业行业较为广泛,信息技术行业、文教娱乐业等第三产业是其主要创业领域。[4]另一方面,地域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北京高校应届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地点选择显现出明显偏好。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北京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京创业,这表明创业者倾向于在熟悉且资源丰富的环境中起步。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集体画像

为了进一步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群体进行分析,依托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本研究对158支入驻创业园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样本来源分布为:理工园98支;沙河园28支;软件园19支;良乡园13支。调查面向所有团队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在性别构成上,男性109人(68.99%),女性49人(31.01%);在年龄分布上,23岁~27岁创业者人数最多(34.18%),18岁~22岁创业者占比位列第二(30.38%);在学历分布上,本科学历者居多(39.87%),硕士、博士研究生(包含在读)占比分别为29.11%和29.75%;在生源地分布上,来自城镇、来自农村的创业者占比分别为70.25%和29.75%。基于调查研究:本文从基本特征、内部驱动、能力素质和外部驱动四个角度,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集体特征进行了描绘。

1.创业者基本特征:男性为主、首次创业居多,集中在新兴产业开展创业。作为创业团队的领头羊,大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人的个人背景特征具有能够直观展现且可通过量化手段精确测量的特定群体属性,本研究从创业者的人口构成、家庭状况、创业历程、领域选择四个层面对其个人背景特征进行了剖析。在人口构成上,男性在北京高校创业者中占多数,而女性创业者较少;大部分创业者为首次创业,且多在32岁及以下开始创业,特别是在本科和硕士在读期间。在家庭背景上,来自城镇且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创业者占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与创业意愿和可能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创业历程上,多数创业者曾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并获奖,这些创业赛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创业能力,而且还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在创业领域上,大学生团队广泛涉足多个行业,尤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甚,这既体现了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扶持效果,也彰显了新兴产业的蓬勃活力。[5]综上,在创业者基本特征方面,北京高校创业群体呈现出男性为主、年轻化、城镇化和多元化等特征。

2.内部驱动特征:实现梦想是大学生创业者开展创业的关键动力。内部驱动因素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它激发创业者的内在动力,推动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聚焦于创业群体,本研究深入探讨了自我驱动和能力禀赋这两个特征。自我驱动是大学生创业的核心动力,其中,北京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动力主要来自抓住创业机遇(29.75%)和追求个人理想(24.68%)。这表明: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创业具有吸引力,能带来满足感和挑战,并对创业前景充满信心。这种强烈的内在动机推动他们勇敢地面对风险,实现创业梦想。通过分析2011年—201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可以发现相似结论:从创业动机来看,主动型创业和被动型创业虽然同时存在于毕业生的创业活动中,但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创业活动都是主动型创业。[6]

3.能力禀赋特征:坚持能力、抗压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对于创业者最为关键。能力禀赋是影响创业活动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设计了13个题目,对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能力禀赋进行了详细测量。调查结果显示:能力禀赋13题得分均值为6.12,平均标准差为0.98,中位数为6,众数为7,这表明被调查者认同各项能力素质对创业行为及创业质量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多数创业者普遍认为坚持能力、压力应对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对创业至关重要,这些能力有助于创业者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保持冷静,有效调配资源,实现创业目标。相比之下,机会评估能力和灵敏快捷能力虽然也重要,但得分略低。

4.外部驱动特征:北京的创业氛围与高校教育生态环境的助推效应明显。外部驱动因素能够提供创业所需的资源和支持,促使创业者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和应对挑战。聚焦于创业群体,研究深入探讨了外部诱因和社会支持两个特征。一方面,外部诱因(家庭、个人和社会环境等)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创业环境是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主要的外部诱因,且创业群体对外部诱因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每个人在创业过程中受到的外部影响是复杂且多样的,大学生对于北京的总体创业环境评价良好。另一方面,在创业过程中,对于年轻且缺乏经验的大学生群体而言,社会支持展现出关键作用。通过分析五类人员(家人、同学、朋友、专业课教师或导师、学校负责就业创业的教师)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程度,研究发现:学校和朋友对创业的平均支持度最高,说明北京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较好。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活动现状及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创业团队调查数据及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调查数据,从营收状况、资金来源、政策保障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存在着以下现状及需求:

1.多数团队盈利,少部分团队亏损,营收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团队规模、营收状况和创业时长是衡量大学生创业质量的重要标准。从团队规模来看,大学生创业团队通常呈现较小的成员规模。在调查的158支创业团队中,87.3%的团队成员数量未超过10名,仅有5支团队的成员规模超过20人。从营收状况来看,超过半数的创业团队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占比为51.9%;27.8%的团队在财务状况上能够有所盈余;但仍有20.3%的团队表示其创业活动处于亏损状态,显示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营收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创业时长来看,经营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团队占比相对较高,2020年达到72.3%,2021年进一步增加至76.4%。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团队规模、营收状况和创业时长方面均存在提升空间,创业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

2.资金来源以亲友支持主导,融筹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资金充裕是大学生创业的先决条件和实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本研究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金来源分为自筹与其他两大类。自筹资金通常来自父母、亲友借款和个人储蓄;而其他来源则涵盖“技术融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政府及高校扶持”“银行贷款”等。数据分析显示:半数以上创业团队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是自筹资金,其占比高达55.1%。在其他资金来源中,以“政府及高校扶持”“创业竞赛奖金”和“天使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团队数量位列前三甲,占比分别为12.7%、9.5%和8.2%。这表明: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仍然以自筹资金为主,其他资金来源途径虽然多样,但尚未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

3.北京市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稳定支持,但创业者对政策保障方面仍有进一步需求。北京市的创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创业的重要支持,在158支创业团队中,82%的创业团队认为北京市的创业环境对其具有正面影响,89%的创业团队对创业园区的各项服务给予“满意”及以上评价,80%的团队对其在北京市的创业前景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超过半数的创业团队将“创业资金问题”视为其主要的挑战,“市场推广问题”与“场地问题”也困扰着超过10%的团队。在对大学生创业园区的评价中,也分别有超过二成的团队对园区的“投融资服务”“新四板挂牌服务”“银行全流程服务”“行业产业对接服务”和“人才招聘服务”做出“一般”及以下评价。这表明:在优化创业环境和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竞争力的过程中,须进一步针对其需求不断优化创业政策,努力开拓融资筹资渠道,提供更多的行业资源整合机会,做好市场宣传及场地支持,以提升北京市作为创业城市的吸引力。

关于优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基于大学生创业者需求端的视角,为了增加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供给,结合本次调查,本文提出以下三点针对性建议:

1.坚持道术并重,创业教育既要点燃大学生热情,更要为其开展创业活动夯实能力基础。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平衡“道”与“术”的关系,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埋下创业种子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一,针对经营能力的提升,高校可以强化创业财务、创业会计等知识内容的教授,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财务意识,为日后的创业活动奠定坚实的经营基础。第二,为了提高学生的融资能力,高校可以组织模拟路演、资金资源对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融资流程,同时邀请投资人进入课堂分享经验,为学生提供与业界直接交流的机会。第三,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创业者访谈等方式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高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的机会,使其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实践创业决策,从而增强其决策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2.坚持以知促行,创业教育既要注重课堂学习,更要强化大学生的实践实训、以赛代练。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注重知与行的结合,强化实践与实训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一,要积极组织各类创业大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大对相关培训和赛事的支持力度,通过鼓励学生参与 “互联网+”“挑战杯”“京彩大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活动,推动优秀创业项目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模式,积累充足的实践经验。第三,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应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成果为评价核心,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3.坚持构建生态,创业师资队伍要更加多元化,持续提升教育者资源整合能力,赋能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教育中,高校要积极构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生态系统,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提供全方位的赋能。第一,创业教育的教师来源应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学术界专家,而且还应有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他们可以为学生带来实际的创业经验和行业前沿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和行业趋势。第二,高校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师和创业校友资源,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结合行业前沿进行创业,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和成功率。第三,高校创业教育主责部门要善于搭建互动平台,积极整合来自高校、就业中心(创业园区)、企业、投资者、大学生等各方资源,促进学生团队与其他创业者及企业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获取投资关注,为未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3年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重点课题“中外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课题编号:JYCY20231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4-01-25].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 content_5721685.htm.

[2][4]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70,76.

[3] 任泽平,白学松,刘煜鑫,等.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1)[J].中国青年研究,2022(2):85-100.

[5] 李响,祝军.首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现状、特征与挑战——基于对北京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的调查[J].北京教育(高教),2022(5) :52-55.

[6] 祝军,岳昌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调查:特征、动机与就业满意度——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1(1):87-95.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创业团队创业教育高校
基于大学生的创业团队建设策略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团队管理
基于区间数模糊集的团队创业潜力测评研究
农业类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