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矛盾”处发现深度解读文本的契机

2024-07-11杨大忠

名作欣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矛盾

关键词:“矛盾” 解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例证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最能看出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往的文本解读,往往集中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文学影响等宏观层面或者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微观层面,实际上,经典课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情节或人物性格的“矛盾”之处。“这些矛盾和反常之处恰恰是作家的匠心独运之所在,它们以非常规的面目出现在文本中,无时无刻不在召唤读者去研读和探究。”所以,探究“矛盾”的深刻内蕴,以此发现作品的独到匠心,是深度解读文本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名篇,时至今日,对其解读的文章可谓恒河沙数,但经典是不厌百回读的。笔者近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文存在几处值得深入推敲的“矛盾”之处,不揣鄙陋,撰之成文,以验证以上观点。

语言偏差:“都在我身上”和“都在我两个身上”的“矛盾”

文本中的“矛盾”,有时体现于极其微小的细节上的差异。同样一句话,在转述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形甚至迥异霄壤,古人所言“穿井得人”就是这个道理。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时故意制造这种细节尤其是语言差异上的“矛盾”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这就很值得揣摩回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层面,其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丰富的语言内涵是构成作品文学性的重要因素,探究语言内涵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品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样的语言,在不同语境中往往体现出差异和变形,且这种变化并非作者无意为之,而是包含了作者创作时的心理期待和思想趋向。

陆谦和富安邀请管营、差拨前来李小二酒店密谋加害林冲,因为东京口音和“高太尉”三个字引起了小二的警觉,于是小二让妻子在阁子背后偷听四人密谋的内容。妻子听了一个时辰后告诉小二:

……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陆谦等人前脚刚走,林冲随后进店,小二赶紧将四人密谋之事告诉了林冲。小二在转述妻子以上话语时,却变成了如下内容:

……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

都是转引差拨的同一句话,李小二夫妻话语中最大的差异就是:妻子口中的“都在我身上”变成了小二口中的“都在我两个身上”。按照常理,以上话语是小二妻子亲耳听到的,是第一手材料,差拨所说“都在我身上”应该是对的;可是小二对林冲述说时,为什么又将差拨话语改成了“都在我两个身上”?须知这一改,意思完全变化了:“都在我身上”,即差拨独自一人承担陷害林冲的重任;“都在我两个身上”,则陷害林冲的重任落到管营和差拨两个人身上了。差拨口里说出的同一句话,为什么在李小二夫妻那里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这就是文本中语言上的“矛盾”之处,看似无意之笔,实则有着独到用意。显然,小二妻子的话无疑更客观,毕竟那是亲耳听到的,并且差拨的话值得细细揣摩。陆谦和富安带来了高太尉害死林冲的密令,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升官发财机会(这从后文陆谦所说“都保你二位做大官”可以看出),差拨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重任独揽到自己身上。“都在我身上”,这句话既是向陆谦表达陷害林冲的决心,又对如何害死林冲胸有成竹。差拨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在尽显其卑劣、龌龊、歹毒心理的同时,又显示出他得意忘形之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管营大人就在身边,忘乎所以的小人心理使差拨完全忽视了管营大人的存在。

李小二对林冲转述时,将妻子的原话改成了“都在我两个身上”,这是有着深刻考量的。妻子说的无疑是差拨的原话,但精通世故的小二也深知,即便差拨主动兜揽独自陷害林冲的重任,没有管营的许可和帮助,林冲也不可能被害,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从四贼在酒店吃酒的情形来看,如果两位操着东京口音的“不尴尬”之人真是来害林冲的,他们应当达成了某种不可告人的交易,唯有管营和差拨精诚合作,才能完成陷害林冲的任务;否则,即便差拨害林冲的意愿再强烈,没有管营的许可,也无法加害林冲。鉴于这种考虑,如果小二对林冲转述妻子的原话“都在我身上”,林冲可能会产生疑惑:没有管营的许可,差拨怎么可能越权行事来害我,管营毕竟是牢城营的最高长官啊!为了打消林冲的疑虑,使林冲警惕起来,同时考虑到官场的现实情况,小二有意将差拨的话改成了“都在我两个身上”,即让林冲警惕管营和差拨两人可能会合作对付他。

要害林冲,管营和差拨必须同心协力。“都在我两个身上”,表面上看,是说管营和差拨的合作,如果将内涵扩大化,实则道出了北宋官员们相互勾结、荣损一体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是封建官场的政治常态,没有人会独善其身。这一方面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逼上梁山”的主题增加了鲜活的例证,另一方面,小二通过对妻子话语的改变,试图使林冲警惕可能到来的灾难,显示出小二的善良和良苦用心。

同样一句话,妻子如实转述,小二却将其略作改变,传达的意思则完全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有意设置这个语言上的“矛盾”,既凸显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又体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与勾结,间接暗示了主人公林冲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差拨的贪婪、狠毒和忘乎所以,小二的圆融、警惕和担忧顾虑,都在差拨的原话与变形之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行事特征:“沉得住气”和“沉不住气”的“矛盾”

文学作品中“圆形”人物的性格特征多元而丰富,“扁平”人物一目了然的形象特质往往会给读者乏味和单调之感,所以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行事风格往往都不会让读者一眼看穿,而是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会逐渐变得丰满而独特。有时候,作者会有意创设人物行事特征的“矛盾”,以此强化人物的性格特点,让读者体会其性格内涵。这构成了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方向。

陆谦、富安来到李小二酒店宴请官营和差拨后,为什么后来没有露面,直至他们认为林冲已经被火烧死才现身?林冲为什么找不到他们?这些问题涉及之前故事的情节照应和逻辑关联,厘清这个关系,能更好地理解小说深刻的主题。

陆谦、富安带着高太尉的密令来沧州,陷害林冲这件事必须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万万不能透露风声以免打草惊蛇。初来沧州,在和管营、差拨结识前,陆谦和富安来到小二酒店,也是“闪将进来”“闪入来”,鬼鬼祟祟,生怕暴露行踪。四贼在酒店密谋交谈,必然会说到林冲在牢城营的生活,以此为基础寻找进一步陷害林冲的突破口。此时的林冲,因为柴大官人的书信推荐,加上曾经贿赂过管营、差拨,在牢城营获得了看守天王堂的美差,可以自由进出牢城营。这一点,管营、差拨必定会向陆谦说起。沧州本是个不大的地方,就如小说所说“虽是个小去处,亦有六街三市”(第九回),如果陆谦和富安经常抛头露面,在沧州这个“小去处”极有可能会偶遇自由进出牢城营的林冲。为了使林冲放松警惕以便后续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同时也为了自身安全,陆谦和富安是绝不能在沧州街头出现的,否则其后果就会如詹丹老师所说“如果计划不隐秘,转而让林冲知晓,计划不但无法实施,还可能使林冲因此而报复”。这也是林冲在沧州前街后巷“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的主要原因,反映出陆谦、富安的狡猾、谨慎。为了陷害林冲,他们有意深藏不出,真正沉得住气。

但是,对陆谦来说,杀死林冲的重任必须尽快完成,因为高衙内的病是拖不起的。如果得不到林娘子,高衙内必然一命呜呼,就像陆谦来沧州之前对太尉府的老都管所说:“若要衙内病好,只除教太尉得知,害了林冲性命,方能够得他老婆和衙内在一处,这病便得好,若不如此,已定送了衙内性命。”(第七回)陆谦此次来沧州陷害林冲,必然也是高太尉催促前来。事不宜迟,为了让高衙内的病尽快好起来,同时也让自己尽早升官发财,陷害林冲之事必须尽快实施,于是,陆谦、富安沉不住气了。从文中的时间线索来推论,林冲来到大军草料场的当天晚上,火烧草料场的事情就发生了——试图烧死林冲的过程实在过于仓促和急躁。陆谦、富安在沧州潜伏了多日,总算使林冲放松了警惕,如今却迫不及待地试图杀死林冲,显得过于粗疏鲁莽,最终折戟沉沙,功亏一篑。这种沉不住气的举动终于得到了报应,三贼都被林冲枭首。

陆谦、富安等人“沉得住气”和“沉不住气”的举动前后相随,前者反映了奸贼狡诈诡谲的性格特征,后者反映了奸贼丧身殒命的必然性。林冲在沧州街头寻贼无果,会给读者留下众多悬念:陆谦、富安潜伏在哪里?他们何时会出现?他们会有什么新的陷害林冲的计划和举动?林冲能逃过这场劫难吗?……课文中这种“沉得住气”的情节设计,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深度的阅读期待,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进入小说情境,为林冲的命运而担忧;“沉不住气”的结局使悬念一下子被解开,奸贼被杀的命运使读者深感林冲快意恩仇的酣畅淋漓和大快人心,也使读者感到奸贼之前“沉得住气”的可鄙可笑。故事结局的陡转,既使读者彻底解开了心中谜团,也使读者在曲折的情节中更深刻地明白作者对林冲的同情态度。

“沉得住气”和“沉不住气”统一于同一组人物身上,构成人物行事特征上的“矛盾”,看似龃龉不合,其实既符合情节发展的合理逻辑,又使情节发展一波三折,构成人物命运的必然性。奸贼“沉得住气”使林冲放松了戒备之心,林冲看似大难临头;“沉不住气”又使奸贼仓促实施火烧草料场的计划最终事情败露,奸贼被林冲割头剜心。奸贼“沉得住气”和“沉不住气”的过程和结局,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结局大快人心,又揭示出报应不爽的天理昭彰,强化了故事主题的深刻性。

性格变异:前倨后恭和彻底加害的“矛盾”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积极推行学习任务群教学,在18 个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被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整本书阅读强调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而由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向原著拓展延伸,完整归纳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则体现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e ;同时,这又构成了文本深度解读的一个重要方向。

解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人物形象,陆谦是个绕不开的人物。此贼原本是林冲的故旧知交,因为贪图荣华富贵投靠了高太尉父子,对林冲的加害变本加厉,最终受到惩罚,丧命于林冲刀下。差拨的为人处世和陆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联系课文和《水浒传》原著中的情节深入解析差拨的总体性格特征,不仅可以丰富林冲的性格特征,而且对小说中的社会环境还有着积极的揭示作用。

林冲初到沧州牢城营,就受到差拨的羞辱:“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第九回)等到林冲拿出银子,差拨马上换了一副嘴脸:“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第九回)前倨后恭的嘴脸昭然若揭,前后态度的“矛盾”完全是围绕金钱变化的;林冲又拿出柴进嘱托管营、差拨照顾林冲的书信,差拨的态度进一步变化:“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第九回)柴大官人的祖先对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陈桥让位之功,由此柴氏获得了宋太祖丹书铁券的荫庇,柴进能写信给差拨让其照顾林冲,对差拨而言可谓挣足了面子,差拨照顾林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使得林冲背后感叹:“‘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第九回)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在京城受人尊敬的林教头竟然落到如此境地,难怪林冲如此悲慨。这真正体现出林冲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惆怅,金圣叹于此处也叹息曰:“千古同愤寄在武师口中。”“千古同愤”即千古以来都存在这种让人愤慨之事,这种普遍性体现出社会的黑暗程度。钱财贿赂加上柴进的托付,差拨对林冲照顾有加,不仅找借口免去了林冲一百杀威棒,还让林冲干着牢城营里第一省力的看守天王堂的美差,同时还让林冲自由出入牢城营,获得了充分的自由。

差拨对高太尉的为人是非常清楚的,“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这句话看似为林冲抱不平,实则表明高太尉善于害人的卑劣品行天下皆知,远在沧州的差拨也是知道的。可是,当高太尉派陆谦、富安来沧州托付管营、差拨陷害林冲的时候,差拨竟然没有任何犹豫,并且主动承担任务:“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爬墙进入草料场放火,就是差拨向高俅父子献媚邀功的具体行动。

林冲的贿赂、柴进的书信,和高俅的托付相比,孰重孰轻,谁能更快、更多地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差拨是非常清楚的,为此他不惜向臭名昭著的高太尉妥协,没有任何顾虑和犹豫,甘愿做邪恶势力的帮凶和爪牙。之前对林冲的照顾和此时对林冲的狠毒构成了人物性格上的一体两面,急转直下的性格上的“矛盾”有机统一于差拨身上。这种转变,和陆谦对林冲态度的转变可谓异曲同工,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真正体现了小人望风使舵、左右逢源、利字当头的丑恶嘴脸。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差拨,给人的整体印象只是狠毒与狡猾,但综合《水浒传》中差拨的其他行事特征来看,这个人物还有见利忘义的性格特征。他对林冲的态度经历了两重“矛盾”的转变:先是前倨后恭,之后由照顾转变为陷害。性格特征上的双重“矛盾”看似抵触冲突,实则和谐统一,很好地诠释了人物的内在本质。作为统治阶级中的底层官吏,差拨“矛盾”的性格特征更能使读者明白社会的黑暗程度:上梁不正下梁歪,善良的劳动人民还有容身之地吗?由此可见《水浒传》思想主题的深刻性和社会警醒意义。

通过三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文中的“矛盾”,是理解性阅读向思辨性阅读转变的积极过程。孙绍振老师说:“文学形象往往是隐形高于显性,隐形决定显性,故文学文本解读学的任务就只能是化隐形矛盾为显性矛盾。”如何将文本中的“隐性矛盾”揭示出来,使师生获得豁然开朗之感,无疑是文本深度解读的重要方向。经典课文中看似“矛盾”之处,往往蕴含着作者的独到匠心,这需要联系文本中的具体社会情境进行深入探究;人物行为的多面性构成了人物丰富的性格特征,相反的行为往往有机统一于具体人物身上,使人物性格显得丰富而复杂;同时,在新课标提倡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背景下,总结节选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不能将解析内容仅仅局限于课内文本,而要积极联系原著中的相关因素,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如此才能正确解读文中的“矛盾”之处。

作者:杨大忠,历史学博士,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桐乡市高级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第六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名作欣赏》《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著有《语文深度解读论》《水浒论议》《施耐庵驳议》《木心十七讲》等。

编辑:得一 312176326@qq.com

猜你喜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实用性教学分析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暴力美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听觉艺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