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是否会降低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

2024-07-11肖博文敬莉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

肖博文 敬莉

[摘要]在劳动要素价格上升以及人口红利消弱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在国际市场上的要素价格优势逐渐消失,这是否会导致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优势断崖式下跌?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个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从不同行业要素特征的视角出发,探讨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要素价格上升不会阻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反而能够助推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提升,其中,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尤为显著;劳动要素价格上升能够倒逼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其中,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尤为显著;劳动要素价格上升能够通过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正向影响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这也证明了技术创新是我国制造业发挥竞争优势的重要推手和渠道。

[关键词]劳动要素价格;技术创新;行业要素特征;需求引致效应;自主创新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3—0074—11

[作者简介]肖博文,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敬莉,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 、引言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经济优势塑造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形势日趋激烈,为了更好地在全球贸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世界各国纷纷强化自己的比较优势以图增强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优势。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1]。发展中国家则是利用自身更加低廉的劳动要素价格优势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中以谋求发展,我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依靠相对低廉的劳动要素价格和世界上最庞大劳动力数量一举成为制造业大国[2]。但如今,我国制造业却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对内,伴随着经济长期的发展,我国的劳动要素价格不断攀升。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可知,2014年时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年薪仅为40486元;而到了2023年,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年薪已达到91674元,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薪资已经翻倍,相比于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复存在[3]。对外,随着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贸易长期处于顺差,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美国来说也是需要防范的对象,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长久的贸易封锁[4]。

在2022年,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达到31.4亿美元,总产值超过全球的30%,但我国制造业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仅在全球市场上占比6.1%。这也表明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大量廉价劳动力带来的要素优势,而非在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5]。我国制造业发展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只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取低端的劳动加工费用,而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带来的附加值收益较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全球贸易形式的变换,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从劳动要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和效率突破为主导的发展模式[6]。在这一关键时期,我国制造业想要成功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华丽转身就必须摆脱对低廉劳动要素的依赖,转变传统以劳动要素为主体的代加工模式,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加大创新型投入;将提质增效作为发展重点,打破技术上的封锁,实现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十四届人大代表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作用,指出所谓新质生产力即要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核心,转变我国制造业以劳动要素优势为导向的传统生产模式[7]。从短期来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时间,而劳动力成本上升正处于我国制造业转型的真空期,这无疑会对我国制造业的市场优势产生影响[12]。但以长期而言,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不仅能够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模式等渠道来缓解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带来的阵痛压力,还能推动新型产品研发和品牌口碑塑造。因此,深化技术创新在劳动要素价格上升与制造业市场优势之间的中介机制,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价值链攀升和高附加值的获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政府部门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是指我国立足于国际市场之上,创造产品增加值、占有市场效率和持续获利的能力。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大规模市场、要素价格、互联网技术创新等。在过去,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早期古典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体现来源于要素禀赋和国际分工。新贸易理论则是把规模效益作为国际市场优势提升的重要来源。现代经济学者们对如何形成国际市场优势的研究不一而足,谢子远[8]、姚战琪[9]认为坚持推动产业集聚的加速形成能够减少产业链循环所带来的中间成本,间接带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增强其国际市场优势。张峰[10]、张长征[11]等人则认为要发挥政府调节的机制作用,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对传统重污染高耗能产业进行环境管制,有效改善国内制造业生产环境并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升行业市场优势。刘斌[13]、郭然[14]坚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要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以降低劳动成本。孙文杰[15]认为我国制造业应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改善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三类产业的投入比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产需求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急剧增加,我国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一) 劳动要素价格对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直接影响

劳动要素价格不仅在平衡产品和货币市场之间占据核心地位,也是影响国际贸易市场行业竞争的主要推手,是引导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对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要素投入比例也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而不断完善调整,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引进外资、产品出口优势等具有显著影响[16]-[17]。部分学者基于成本理论出发,认为劳动要素价格上升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弱化制造业产品出口价格优势,间接导致我国制造业效益减少,引起国内制造业向劳动要素价格更低的地区转移,最后可能导致我国出现产业空心化危机,不利于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提升[18]。另一部分学者则基于效率理论出发,认为劳动要素价格上升会在客观上促使制造业摆脱依赖低廉劳动力发展的路径,转而寻找更合理的要素组合方式,实现由低级生产要素向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等高级要素的转变,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强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19]。其次,劳动要素价格的提升会促使企业更谨慎地寻找生产员工,改善企业内部人员结构,诞生更多高技能劳动力,提升生产效率。企业是逐利的,在面临着劳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为弥补相应的成本损失,企业会从其他渠道寻求利益的互换,如改善管理方式、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培养人才等,进而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20]。当生产效率提升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劳动要素价格提升所带来的成本损失时,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就会得到提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劳动要素价格上升能够推动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提升。

(二) 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的异质性作用

按照制造业的要素特点来看,我国制造业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即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我国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但在面临着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员工平均工资上涨的危险局面,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意识到要继续存活下去并有利可图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努力寻求新的要素组合方式,这可能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敏感度相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更高。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小企业较多,对劳动力的依赖更大,劳动成本较低,更容易实现要素替代[21]。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由于拥有充分的资金,可以更加轻松地投入更多的资本进行技术研发以提升生产效率,缓解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压力;但由于其过度依赖资本的投入,所受约束较多,其灵活性较低,对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敏感度较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本身的创新水平就相对较高,对劳动要素的需求也相对较低,为稳定劳动成本上升情况下的盈利水平,会不断更新产品以提升产品质量,因此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其的影响也相对较小[22]。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优势的影响强弱有别。

(三) 劳动要素价格对技术创新的理论及机制分析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波特曾提出过“创新补偿效应”,即当面临着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时,会激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改革进行效率的提高以弥补成本方面带来的损失。劳动要素价格上升主要通过引发要素替代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创造性破坏效应来推动制造业企业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工资理论》中曾提出过,伴随着劳动要素价格的上涨,企业的相对剩余价值减少,为了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企业会寻求新的要素组合方式,如改良技术、增投设备、加大投资等。要素替代效应也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核心机制之一。人力资本效应则表现为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后,企业会主动寻求与当前市场平均工资相匹配的员工并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同时会主动通过更多的企业福利以激励员工的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以发挥更强的创新激励作用[23]。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面对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局面,会进一步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创新来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而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会因为收益的减少而选择退出市场,这就是创造性破坏效应。虽然从长期来讲会降低制造业整体的竞争性,更易形成垄断,但在短期内也会增强行业总体的创新水平。

创新产出与劳动要素价格和人力资本效应具有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时,人力资本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创新回报也会增加。工资水平提高能通过激励作用和工作效率提升来促进创新产出[24]。从短期来看,劳动要素价格提高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减少人工需求,造成就业压力以至于给整个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创新产出上的正面作用会逐渐大于其由于“要素替代阵痛期”所带来的负向作用。因此,通过自主创新机制来提升产品质量以获得更高附加值是形成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新渠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在劳动要素价格和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之间发挥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一是技术进步,劳动要素价格上涨会促使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换先进设备、改良管理方式、完善经营模式,从而转变以劳动为导向的要素组合。二是自主创新效应,企业技术进步后,能在实际生产中学习到更多先进经验和知识,与企业现有生产经验相结合,会产生更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质量产品,增强其市场优势。三是产生需求引致效应,伴随着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客观上会促使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改变。四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当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改变后,高技术、高效率的企业在市场上会占据一定的优势,赚取更多超额利润,而低技术、低效率的企业为了不被淘汰出市场,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改善自身的要素组合,实现更高效率的生产。最终,我国制造业会拥有更强的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充分发展。

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总的来说:劳动要素价格上升会倒逼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会促使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会通过自主创新效应和需求引致效应促使企业最终实现结构升级,增强其国际市场优势[25]。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3a:劳动要素价格通过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各类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上升且强弱有别。

假设3b:劳动要素价格通过技术创新产出,推动各类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上升且强弱有别。

三、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分析

本文参考戴翔[26]的指标选取,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衡量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以我国制造业某细分行业出口总额占总出口的比重与世界制造业某细分行业出口总额占总出口比重的比值表示。RCA指数以1.25和2.5为分界线,低于1.25即认为该行业国际市场优势较弱,处于1.25到2.5之间则认为有较强市场优势,大于2.5即认为有极强的市场优势。计算公式如下:

[RCAabt=(XabtXabt)÷(XcatXcat)]

RCAabt表示b国a行业在t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Xabt表示b国a行业在t年的出口总额,∑Xabt表示b国所有行业在t年的出口总额,Xcat表示世界各国a行业在t年的出口总额,∑Xcat表示世界各国全部行业在t年的出口总额。

为了具体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市场优势,本文依照2017年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并参考相关文献根据要素密集度划分行业的标准,将制造业细分为3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根据表1的测算结果可知,2011—2020年中国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具有极强连续市场优势(RCA连续大于2.5)和较强连续市场优势(RCA连续大于1.25)的行业主要有:(1)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的2个细分行业,纺织服装业和木材加工业。此类行业可以容纳大量低级劳动生产要素,单个环节创造的附加值虽然很少,但整个产业创造的附加值总量却具有相对优势。(2)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的5个细分行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此类行业拥有大量资本,可以高薪聘请高素质人才并进行大规模技术投资,其国际竞争优势远大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3)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的6个细分行业,电气机械制造业、通用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制造业、专用设备业。由此可以看出,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相比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更多细分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仍有较多的细分行业RCA指数低于1.25,但总体来看,具有上升趋势,说明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形成竞争优势的细分行业最多,总体上看也是呈现出良好的创新趋向,但我国现阶段的技术创新大部分来源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27],所以其国际市场优势在上升幅度上不如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根据图1可以看出,2011—2020年3类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说明我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市场上仍占据一席之地。其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RCA指数最高,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RCA指数最低,这也说明了技术这一生产要素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竞争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RCA指数虽然最低,但仍然呈现上涨趋势,说明我国应继续挖掘剩余人口红利。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促使我国制造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局势中得以发展[28]-[30]。

四、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计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当前学界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标准不一而足,主要包括固定市场份额指标、贸易竞争指数、产业盈利能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由于RCA指数既可以体现出口的绝对份额,又可以展示某国某一行业的相对优势,因此本文借鉴余东华,孙婷[31]的研究方法,采用RCA指数来衡量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优势。

(2)核心解释变量。劳动要素价格(LP)通常由员工的平均工资和行业社会福利构成,由于全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数据难以获取,本文借鉴王燕武[32]的做法,以制造业细分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平均工资(Wi)乘以0.981代替制造业细分行业人员平均工资。又以平均工资的35%代替社会福利,其数学表达式为:LPi=Wi*0.981+Wi*0.981*0.35。

(3)机制变量。本文在机制分析中论述过技术创新在劳动要素价格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借鉴郑兵云[33]、陆瑶[34]的做法,从技术创新投入(Innova-in)和技术创新产出(Innova-put)两方面进行分析。技术创新投入主要以国家对行业的研发投入资金进行表示,这也是我国促进行业技术创新而一以贯之的重大战略措施。技术创新产出则是行业接受研发投入后进而实现创新制造的成果,用行业申请的实用型专利数量来表示。

(4)控制变量。参考现有文献[35]-[36],本文从行业要素特征出发,分别从科技、劳动、资本三个维度选取控制变量。①政府直接投资(Gi)、物质资本水平(Pc)、外商直接投资(Fdi)三个变量能从资金层面上对制造业的市场优势产生影响,资金越多,行业的灵活调整程度越高。②从业人员数量(Eq)、劳动投入水平(Lab)两个变量从劳动层面上对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产生影响,劳动者数量越多,质量越好,行业的生产效率越有保证。③技术人才占比(Ski)能够从技术层面上反映一个行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技术型人才越多,行业研发的速度越快,从而保证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高额附加值,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具体变量说明见表2。

(5)数据来源。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RCA指数是将《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20版和《联合国国际贸易分类标准》进行匹配后整理计算而得,其中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总值和世界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总值是从UNcomtrade数据库中所得,中国制造业各个行业的出口总值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世界制造业所有行业的出口总值从WTO数据库中获取。其他控制变量和中介变量数据则分别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国泰君安数据库中获得。

(二)模型设定

(1) 劳动要素价格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影响。为了探讨劳动要素价格以及各类影响因素对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影响,本文构建①式进行考察:

[RCAit=α0+α1Lp+α2Gi+α3Pc+α4Fdi+α5Eq+α6Lab+α7Ski+δit] ①

其中各变量的下标i、t分别代表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年份,RCAit主要代表制造业细分行业在某年的国际竞争力,Lp代表劳动要素价格,Gi、Pc、Fdi、Eq、Lab、Ski为本文的主要控制变量,[δit]为模型的随机扰动项。此外,本文进一步从我国制造业要素特征,即劳动、资本、技术三个维度去分析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行业的异质性分析。

(2)劳动要素价格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机制检验。为了考察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中介作用,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投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相关模型如②式,③式所示。

[Innovainit=β0+β1Lp+β2Gi+β3Pc+β4Fdi+β5Eq+β6Lab+β7Ski+ηit] ②

[Innovaputit=χ0+χ1Lp+χ2Gi+χ3Pc+χ4Fdi+χ5Eq+χ6Lab+χ7Ski+λit] ③

其中Innovain和Innovaput分别代表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控制变量主要包括Gi、Pc、Fdi、Eq、Lab、Ski。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劳动要素价格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及其异质性分析

表3展示了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影响,其中第(1)和第(2)列分别表示未加入和加入控制变量后,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总体的影响。第(3)和第(4)列分别表示未加入和加入控制变量后,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第(5)和第(6)列分别表示未加入和加入控制变量后,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第(7)和第(8)列分别表示未加入和加入控制变量后,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从我国制造业总体层面来看,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这说明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其影响是正向的,能够助推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增强。假设1成立。

从劳动、技术、资本三要素层面来看,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助推作用最强,技术密集型其次,劳动密集型最弱。这也印证了本文上述的分析,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最高,在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后,其既没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丰厚资金,也没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先进技术,从创新补偿效应和效率效应两方面所弥补的成本损失最小。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自主创新和高技术投资,也能负担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更能享受到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倒逼企业技术创新的红利。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由于本身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基础较好,对劳动要素的依赖相对较小,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其的助推作用也相对较小。因此,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对不同要素特征的制造业行业市场优势会产生不同影响,假设2成立。

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预期基本一致:(1)从资本层面来看,政府和外商的直接投资越多,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提高。(2)从劳动层面来看,从业人员越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力越强,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市场优势反而会有所下降。劳动投入水平越高,会推动制造业整体的市场优势上升。(3)从技术层面来看,技术型人才越多,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优势越强。

(二)劳动要素价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检验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要素价格升高,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要想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我国制造业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引进外来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增加研发投入,实现自主创新,从而构成我国制造业市场优势持续上升的重要基石。因此,技术创新投入可能是劳动要素价格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机制,为验证这一机制的重要性,本文构建模型对其进行检验。表4的(1)(3)(5)列展示了技术创新投入这一渠道的实证检验结果,技术创新投入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劳动要素价格上升会通过技术创新投入带动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提升。

技术创新投入的最终目的是更快更好地转化为技术创新产出,因此技术创新产出是劳动要素价格影响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另一重要渠道,表5的第(2)(4)(6)列进一步检验了技术创新产出的微观通道。结果表明,劳动要素价格上升能够有效地提升技术创新产出。

从劳动要素价格对各类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来看,对三类制造业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818、0.722、0.276,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也意味着劳动要素价格上升能够助推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加其技术研发资金。其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受到的影响最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劳动要素价格上升的敏感度最强,面临的成本压力最大,更需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以改善其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本身的资金较为充裕,在面临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时有更多的资本和选择,能更为轻松地增加研发投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本身的技术禀赋较高,并不依赖于劳动要素的数量,即使劳动要素价格没有上升,其基础研发投入也相对较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劳动要素价格的敏感性最弱,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创新补偿效应对其发挥的作用也最小。

从劳动要素价格对各类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来看,三类制造业专利申请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25、1.078、0.672,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也意味着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技术创新产出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用最强,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用最弱。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拥有最多的资本,能更轻易地进行大规模投资,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也使得其“技术替代劳动”的激励效应更强,能够更多地把研发投入转化为实际成果。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创新产出上有着两大优势,一是其对劳动要素的依赖性更强且平均劳动要素价格低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容易实现要素的替代。二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虽然资本较少,但却更为灵活,能够更好地实现要素的帕累托最优。但由于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薄弱,导致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之间转换效率要略低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劳动要素数量的依赖性最小,劳动要素价格是否上升对其技术创新产出影响不大。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劳动要素价格上升会倒逼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且根据行业要素特征的异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表明了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并非是降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消极信号,而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入高端化的客观因素。假设3a、3b成立。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选择替换机制变量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分别选取科技相关支出和专利授权数来反映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37]-[38],重新验证技术创新在劳动要素价格和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之间的机制作用。表5的结果与前文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检验的可靠性。表5中的(1)(3)(5)列分别代表劳动要素价格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2)(4)(6)列分别代表劳动要素价格对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正处于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刻,而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已经成为一种现实趋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这种压力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底会产生消极影响还是积极作用呢?本文通过对劳动要素价格、技术创新和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劳动要素价格上升可能在短期内会影响我国的就业,阻碍制造业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制造业会通过技术创新以自寻出路,反而会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优势。

2.劳动要素价格对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影响会因为行业要素特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会努力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加快劳动要素替代,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会加大研发投入,寻求产品由一般化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会继续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积累生产经验,争取实现由引进外企先进技术向企业自主创新的历史性突破。

3.技术创新在劳动要素价格和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之间发挥着正向的机制作用,我国制造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两方面助推行业国际市场优势的上升。技术创新作为制造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弥补我国制造业因劳动要素价格上升而造成的成本损失。

为了有效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优势,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我国应该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实体经济,为其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提供更多技术指导,加快其结构的转型升级;给予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更多资金上的灵活性,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资本配置的最优作用;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提供更多资金上的支持,使其可以继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发挥自身的要素禀赋。

二是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对不同要素类型的制造业实行不同的补贴方案,优化要素的配置结构。完善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为制造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通过资本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制造业国际市场优势的提升。

三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应该转变传统思维,弱化依赖低劳动成本的意识,坚持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技术创新实力、丰富生产经营策略、积极引进信息智能技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造高质量发展模式。同时,应该坚持“水桶效应”,构建全局意识,重点突破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短板,打破技术性壁垒。

参考文献:

[1]周薪吉,袁堂军.双循环视角下的中国就业变动影响因素研究[J/OL].当代财经,1-15[2024-04-27].

[2]蒋永穆,薛蔚然.新质生产力理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系框架与路径设计[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4(5).

[3]张玲,冯海洋,解晶,等.劳动要素配置视角下按需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管理学报,2024(2):169-180.

[4]徐玉德,刘晓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J].财政研究,2023(11):65-78.

[5]王婷,候永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职业阶层流动——基于非认知能力视角分析[J/OL].学术探索,1-15[2024-04-27].

[6]成前.劳动力老化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河南社会科学,2024(4):51-59.

[7]罗润东,李琼琼,郭怡笛.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自动化与制造业转移[J].改革,2023(8):66-81.

[8]谢子远,张海波.产业集聚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机理——基于中介变量的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4(9):24-35.

[9]姚战琪.数字经济、进口技术溢出对中国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2(3):52-64.

[10]张峰,薛惠锋.环境规制、实际汇率会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11):68-82.

[11]张长征,孟宪祺.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否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产经评论,2021(6):74-89.

[12]张晶,陈志龙.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中国制造业转移[J].统计研究,2021(6):70-85.

[13]刘斌,魏倩,吕越,等.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J].经济研究,2016(3):151-162.

[14]郭然,原毅军,张涌鑫.互联网发展、技术创新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21(1):171-180.

[15]孙文杰,沈坤荣.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9(3):81-91.

[16]Feng-Wen C ,Jingwei X ,Jiang W , et al.Do rising labour costs promote technology upgrading? A novel theoretical hypothesis of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23,66327-341.

[17]Xuejie B ,Qingrui Y .How Do Rising Labor Costs Affect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J].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2019(4):98-111.

[18]沈永建,许瀚文,丁信信,等.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传染效应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23(3):3-20.

[19]高洁超,张越,范从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金融资产配置的视角[J].金融论坛,2022(12):9-19.

[20]孙琴,刘戒骄,胡贝贝.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建设需求分析[J].科研管理,2024(3):31-41.

[21]庄旭东,段军山.中国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竞争力水平——承担社会责任是“纾困保险”还是“成本负担”?[J].现代经济探讨,2023(7):102-114.

[22]罗建强,潘蓉蓉,杨子超.制造企业服务化、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23(2):116-125.

[23]乐菲菲,李雅敏.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与创新投入——基于数字技术背景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3-18+60.

[24]王培浩,李阳.高新技术制造业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J/OL].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4(5):95-110[2024-04-27].

[25]孙凯,李煜华.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分析与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8-11.

[26]任志成,戴翔.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5(1):48-58+127.

[27]陈立敏,谭力文.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方法研究——兼与波特指标及产业分类法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4(5):30-37.

[28]Fatima N ,Yanting Z ,Guohua N .Retraction Note to: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environmental policy stringency,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 OECD countries, and CO2 emission with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4(15):23302-23302.

[29]Ricardo M ,Stuti S ,Charalampos A .Role of perceiv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ness (PTI) across genders vis-à-vis open government data (OGD) adoption and usag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2024(2):194-214.

[30]李俊久,张朝帅.数字要素投入、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国际经贸探索,2022(11):51-65.

[31]余东华,孙婷.环境规制、技能溢价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7(5):35-53.

[32]王燕武,李文溥,李晓静.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1(10):60-67.

[33]郑兵云,徐曼琳,李邃.环境规制对异质型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J].科研管理,2024(4):157-165.

[34]陆瑶,崔雨薇.国企混改引进技术战略投资者的成效评估: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J/OL].南开管理评论,1-32[2024-04-27].

[35]李颖.技术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来自制造业的数据[J].湖北社会科学,2020(8):77-83.

[36]王家庭,李艳旭,马洪福,等.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转换:资本驱动还是技术驱动[J].中国工业经济,2019(5):99-117.

[37]Grzegorzewska E ,Sedliai ková M,Jelaó i óD.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 lesson from the selected EU countries[J].Wood Research,2021(5).

[38]阳立高,谢锐,贺正楚,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12):136-147.

责任编辑:刘昌龙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一般基金项目“新发展格局下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机制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BYJ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
“欧洲杯”有哪些新闻报道技术创新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网络组织对技术创新的贡献
技术创新语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难点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创业投资模式下的两类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