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师阿拉尔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研究

2024-07-11陈晨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服务

[摘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实现第一师阿拉尔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基于全面了解、掌握第一师阿拉尔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基本情况,找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总结“保险+期货”项目典型案例经验启示,提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完善金融保障体制机制、优化服务模式、建立信用环境、推动金融人才建设等方面,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第一师阿拉尔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3—0139—07

[作者简介]陈晨,女,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一、引言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指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在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实体经济的概念,指出要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我国学者在进行实体经济研究时一般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外的行业均划分为实体经济[2],也有学者认为实体经济的定义不能简单地将产业进行归类,应该按照经济活动的社会效应来判断是否属于实体经济,将能够有利于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活动纳入实体经济范畴,损害社会福利的经济活动排除在实体经济范围。本文以三大产业中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外且利于增进社会福利的部分为实体经济的研究对象。

通过梳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成果发现,一些学者从金融结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如林逸夫(2009)认为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同[3]。李智峰(2020)等学者提出金融结构的优化措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些学者则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如刘昌龙(2019)认为要通过金融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市场体系、服务创新、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入手优化兵团“三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4]。戴红军,陈丽琴(2019)基于兵团14个师市金融资源配置区域不均衡,提出应扩大资金获取渠道,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兵团金融配置效率[5]。李萍,李光明(2019)认为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担保物,法人主体资格、生产方式的科学程度,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产品种类、需求匹配、贷款利率,政府利率优惠和政府小贷担保对信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

多数学者认为金融对实体经济具有正向影响,但在发展中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要素禀赋、企业规模和风险特征,及时作出调整,从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发展环境和风险防范等多方面的措施进行优化。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探索第一师阿拉尔市(以下简称“师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师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市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金融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师市金融机构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地方法人银行为辅,保险、证券、基金、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并存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截至2022年末,师市辖区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共26家,服务网点120个,金融从业人员1464人。其中银行机构9家、证券营业部1家、基金公司1家、保险机构12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担保公司1家(如表1)1。

2022年,师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63亿元,占兵团金融业增加值的9.8%。截至2022年末,师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1.7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98.54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11.87亿元,同比增长17.39%,金融机构数量、网点数量和存贷款余额位于南疆兵团师市首位。2018—2022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8%。金融机构累计贡献税收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师市针对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情况专门印发《关于实施小额信贷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通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3年6月30日,师市个体工商户小额信贷已审批783户、5639.5万元,已放款743户、4868万元,2023年上半年670户享受了贴息12.31万元2。同时,师市金融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涵盖银行、商业、保险等功能区,是南疆兵团师市首座金融综合体,建成后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窗口”,为南疆金融功能区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在2023年8月22日,新疆阿拉尔市塔源产业引导基金揭牌[9],标志着兵团首支师市级政府产业引导母基金成功设立,该基金总规模10亿元,采用“母基金+子基金”双层架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与师市重点产业投资,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金融服务能力稳步增强。一是优化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发展。通过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政银企座谈会等金融服务活动,凝聚政、银、企三方合力,推动资金供需双方深入交流、广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依据企业不同需求,制定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方案,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从“单一贷款提供商”转变为“综合服务提供商”,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师市财政局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银行业金融机构激励评价办法》等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敢贷、愿贷”,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3年8月底,辖区内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累计投放贷款113.24亿元,同比增长17%。二是直接融资模式有所发展,师市目前有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新农开发)和新疆青松建材化工两家上市企业,2018—2022年期间新农开发无直接融资,青松化工非公开发行股票6.8亿元、债券6500万元。三是保险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师市保险已基本覆盖责任、信用、医疗、养老、健康、意外等重点领域。2018—202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由1.31亿元增长至3.14亿元,年均增长19.1%。2019年至今,陆续开展了红枣及生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获得郑州商品交易所等外部资金支持1300万元,保障红枣种植面积7.92万亩、生猪2.26万头。四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发挥积极作用。2023年8月成立了新疆阿拉尔市塔源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10亿元,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消费电子、文化旅游、现代农牧业、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师市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服务机构不健全。师市已基本形成金融机构体系,阿拉尔市金融中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但金融机构仍有缺失,金融细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是商业银行阿拉尔分行审批权限小,金融产品少。如师市现有商业银行9家,现有银行分支机构等级较低(法人机构1家,一级分行1家,二级分行1家,支行6家)。建行、交行、中行、工行等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审批权限较小,金融产品限制条件多,需要层层向上报批,严重制约了企业贷款获得效率,不利于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二是缺少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在师市没有分支机构,政策性银行仅有农发行在师市设立了办事点,师市企业获得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性贷款不多,无法支撑基础建设的资金需求,金融资源的配置有待优化。四是类金融机构较少,缺少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样化融资模式发展存在短板。

2.金融产品与实体经济发展供需不平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限,金融供给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一是师市金融供给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差异化信贷政策,对师市重点行业领域如纺织服装、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等优势产业金融支持力度较弱。二是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较少,产品定制性较弱,较难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三是直接融资规模偏低,上市公司较少,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较低,服务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平台较少,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

3.金融监管机构欠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位于阿克苏市,离阿拉尔市路途远,在师市缺少派出机构,银行普遍存在调缴款不便、时间成本和押运成本高等问题,企业贷款等情况均需上报上一级机构,存在金融监管成本高、不便、易缺位等,无法满足南疆金融功能区的发展需要。

4.金融专业人才匮乏。一是金融专业人才吸引力较弱。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业发展环境等因素,相较于北疆及内地省市,师市吸引金融专业人才较为困难,同时人才流失率较高。二是师市在培养本土和引进疆外金融人才方面发展较为滞后,本地培养上,阿拉尔大学城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塔里木大学虽然有经济与管理学院,但本科偏管理学较多,硕士以农业硕士为主,金融、经济专业设置相对欠缺,缺乏高水平的财经类院校和科研机构,金融教育、研究资源较为匮乏,金融人才培养能力较弱。三是新型产业和金融环境相对落后,很难吸引业界精英,金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都比较缺乏。

5.金融生态环境有待优化。一是师市企业金融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对信贷产品和政策不了解,无法充分利用银行资源,以及企业资金管理欠缺,难以通过银行对企业的授信业务审查。二是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在办理贷款等业务时达不到银行要求,导致信贷办理审核难以通过。三是小微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建设相对滞后,金融机构难以掌握其发展状况,存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制约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师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践:“保险+期货”模式案例分析

(一)“保险+期货”项目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第一师阿拉尔市政府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手段,围绕特色农业产业,聚焦服务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依托聚天红“红枣期货交割库”,连续三年开展红枣“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建立了红枣产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红枣产业良性发展模式;与辖区金融机构签订《共同守则》,开展白名单制线上业务“两免一优惠”小额农户贷款,开发“企信贷”“农贷通”等“线上+线下”结合的金融产品,为农户、合作社等缓解融资难、价格低、销路窄问题,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9]。

1.小额农户贷款解决春耕资金短缺和担保难、融资难问题。“农贷通”产品正是兵团推行“两免一优惠”小额农户贷款政策后,金融机构配合政策落实落地开发的信用产品。2018年开始,在兵团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协调下,辖区金融机构签订《共同守则》,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农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优惠利率的“两免一优惠”小额农户贷款。自贷款优惠政策实施以来,每年为农户投放的小额农户贷款约30亿元,平均每年为农户节约融资成本8000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信心。

2.“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增量扩面。有了资金的支持,师市林果业得到大力发展。为促进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2021年,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格林大华期货等单位的支持下,阿拉尔市开展5单红枣“保险+期货”和2单“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项目。三年总保费规模达到1350万元,其中:争取郑商所、期货公司等外部资金895万元,财政配套资金280万元,农户自缴175万元。共惠及3家合作社、约1278户枣农,保障现货价值约2.7亿元,累计赔付739万元1。

在此基础上,师市财政加强与郑商所的对接,继续申报2022年红枣“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进一步扩大试点项目范围。同时,师市组织申报了2022年大商所养殖类“新疆专项”和“生猪专项”两个项目。

3.不同产品组合有效缓解枣农急难愁盼问题。(1)“保险+期货”,缓解枣农价格问题。枣农通过保险公司购买红枣期货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购买红枣场外期权以实现再保险,期货子公司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当红枣价格下跌时,期货子公司对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保险公司对枣农进行保险理赔,从而为枣农提供保障。2021年运用该模式实施的县域覆盖项目规模达到1.45亿元,获得枣农一致好评。

(2)“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缓解枣农销售问题。在开展“保险+期货”的基础上,发挥聚天红“红枣交割库”资源优势,引入果业协会下属企业、合作社,负责为投保农户提供订单收购工作,企业的收购库存和价格风险再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或期现贸易方式完成风险闭环。该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农户的销售问题,还能解决合作社、企业采购原料的需求,重要的是按交割标准统一了红枣行业标准,促进了产业品质提升。2021年企业、合作社开展的“期货+订单农业”金额达到1.7亿元。

(3)“保险+期货+银行”,缓解枣农资金问题。“保险+期货”给予了农户一个有价格、有数量的保单,具备收入凭证作用,枣农通过保险公司保单提高银行增信,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在担保和周期上再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该模式得到地方银行的认可,配合出台了相应的金融产品支持农户、合作社发展。

(4)“企业+合作社+农户”“期货+订单农业”,建立产业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以红枣期货为工具,期货交割库和大型龙头企业为关键的风险管理闭环系统。首先,合作社通过为枣农提供“保险+期货”业务服务获得了农户的信任,入社会员逐年增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农业,保障枣农销售问题,同时满足合作社的采购需求;其次,合作社与交割库企业签订仓单购销合同,将枣农的“通货”按照期货标准进行加工整理,通过期货点价或基差交易的形式销售给大型企业或红枣交割库,在解决购销问题和价格问题的同时,提升了地方企业的加工量;最后,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兑现利润,或者将红枣交割品以准仓单的形式卖给金融机构和期现公司,以期现业务形式提前兑现利润,进一步扩大贸易量,有效遏制住外地客商地头收购压级压价的行为,实现红枣坐等收购转变成为竞价收购的方式,使枣农在销售红枣时更加有底气,收入增长更稳定了。

(5)“保险+期货+订单农业+银行”,产业金融一体化,促进“三农”持续性健康发展。随着红枣订单种植模式的推进和宣传,加上银行“两免一优惠”小额农户贷款的发放,以及聚天红果业公司年初无息发放订金给枣农,极大地缓解了枣农年初种地时候的资金需求,“保险+期货+订单农业+银行”模式得到了连队合作社及枣农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国有龙头企业的形象和口碑;另一方面随着种植收入的提高,枣农重新对红枣种植有了信心,砍树、弃荒等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同时该模式围绕农户开展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实现各环节的风险闭环,使各方参与主体均能实现收益,促进红枣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4.发挥交割库作用,实现期货和现货成交两旺。为促进阿拉尔红枣产业发展,客观反映红枣产业市场变化,进一步拓宽销售方式,提升销售价格,2019年11月第一师阿拉尔市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合作,以聚天红公司为平台,正式发布新华(阿拉尔)红枣价格指数;同时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期货+订单”利益联接机制,使枣农增收、公司增效,2021年聚天红果业公司与6个农业种植合作社、420户枣农签订红枣订单2.39万亩,发放订单订金550.79万元。聚天红红枣期货交割库运行三年来,累计注册标准仓单超1300张,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增长至5.2万吨,非标仓单质押量增长至2万吨,有效实现期货和现货交割两旺。

(二)“保险+期货”项目取得的成效

1.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在师市财政的支持引导下,“两免一优惠”小额农户贷款实现大力发展,红枣“保险+期货”得到有效推广,期货交割库取得期现交割两旺的成绩。阿拉尔红枣“保险+期货”从一个点逐渐扩展到县域,承保总量、保障面积、保费规模一步步增加;同时依托交割库的期货服务功能,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从单一的价格模式逐渐演变为“企业+合作社+农户”与“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各经营主体应对价格风险和稳定生产经营提供了新模式,稳定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切实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受到广大农户、合作社、合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一致好评,有效助力师市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实现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有机结合。新华(阿拉尔)红枣价格指数以促进阿拉尔红枣产业发展为目标指引,以大数据分析为技术手段,以价格指数发布为展现形态,客观反映红枣产业市场变化,量化红枣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已成为红枣主产区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抓手,同时也为助力阿拉尔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阿拉尔打造成全国红枣信息发布中心、贸易定价中心奠定了基础。

3.阿拉尔数字普惠金融实践得到各方认可。2019年阿拉尔红枣“保险+期货”项目获得郑商所“最佳优秀奖”,并被中国期货业协会评为“优秀服务实体经济的案例”,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讲解。2021年9月28日,在阿拉尔举办的“2021年期货服务乡村振兴”论坛暨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被中国证监会选为代表案例在行业内推广,进一步营造了金融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保险+期货”项目的经验启示

1.完善政策措施,利用金融创新拓宽产业发展路径。通过三年的实践,阿拉尔充分利用小额农户贷款、红枣“保险+期货”、期货交割库的政策优势,建立“保期+期货+订单农业+融资”的产品模式,实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有效汇集各方资源,保障农民利益、减轻财政负担,促进农业振兴、行业融合,为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在延伸供应链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与价格指数结合、价格指数与交割仓库结合,在助力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提升特色产业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知名度、话语权,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向标准化发展、产业化转型升级,是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益尝试。

2.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需要建立长效的体制机制。一方面需要从降低成本上想办法,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给客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以适当的成本和商业方式给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有关各方提供资金;另一方面需要从产品模式上下功夫,解决传统普惠金融效率低、成本高、风控难的问题,引入行业龙头企业、仓储公司等利益共同体,同时与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增强农业产业链中关于还款资金来源、信用征信、货物监管、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管理[9],改善现有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真正使风险管理能够实现闭环运行,推动建立包括政策、制度、技术等在内的一揽子系统性的数字普惠金融解决方案。

四、师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改善金融发展环境

一是引进和培育多元化金融机构。吸引更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小额信贷公司、担保公司在师市发展,探索引进金融科技企业,多种方式增加资本金注入,培育和发展本地特色金融机构,形成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并推进更多银行在团场设立营业网点,实现师市辖区农牧团场金融服务全覆盖,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提升师市金融服务能力。二是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在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做强做大金融服务团场职工的能力,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普惠性,支持有活力的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三是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师市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二)简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

在农业和小微企业方面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融资形式的变化,结合融资企业的实际情况,推出能够满足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小微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完善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以“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等金融服务模式为基础,健全专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部门,整合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建立产业链交易信息监督机构,为产业链上的主体提供精细化、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同时可以上下游延伸,如延伸至科技育种、播种、销售等环节与电商、农产品期货公司相融合。二是完善农业产业基金金融模式。通过优化基金平台管理制度,提供运作平台,建立师市战略性产业基金,更加精准化、稳定化地使用资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主体发展。

(三)建立信用环境,维护金融发展环境

师市中小微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银行借贷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和抵押担保程序,资金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合同期限。中小微企业一般缺少传统的土地、机器设备、房屋等抵押物,在财务管理上又存在不规范、透明度低等问题,导致审批通过率极低。应强化行业商业信用,加强企业财务监管,引导实体行业财务规范管理,维护好师市金融发展环境。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乘着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东风进行上市,最大化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四)普及金融知识宣传,促进团场职工在金融市场的主动性

通过调研发现,团场职工对于金融、期货等内容了解笼统,仅简单了解农业保险,对于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主动性不高。可以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党校等平台加大对职工群众、一线党员、连队“两委”等群体的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金融基本技能的掌握。如,可以邀请红福天等“红枣+期货”的推动企业相关负责人与参与的职工群众进行现身说法,让金融知识的宣传更具有可信度和真实性,提高职工群众的接受度。一是发挥连队“两委”、一线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让职工群众了解“期货+保险+订单农业”等金融知识,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培养鉴别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升金融素养。二是建立职工群众参与金融市场的激励机制,如农业信贷补贴激励、赔付激励等方式,引导职工群众参与金融活动。

(五)政府积极引导,扩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积极推动股权融资。建立企业上市挂牌综合服务机制,利用好新疆企业首发上市、新三板挂牌‘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绿色通道政策,抓住股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机遇,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同时,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作用。推动青松建化和新农开发等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法人治理,不断提升信息披露水平,引导市场和投资者增强对公司的认同,不断提高融资能力。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撬动社会资本,助推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发展产业基金。以新疆阿拉尔市塔源产业引导基金设立为契机,以“母基金+子基金”双层架构,支持师市纺织服装、石油(煤、天然气)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消费电子、文化旅游、现代农牧业、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和领域的发展[9]。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聚力整合各方资源、集成要素,打造产业投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新兴产业,扶持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构建以产业引导基金为基础的基金矩阵。三是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稳步发展债券融资,积极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筹集资金支持师市重点领域市场主体发展和项目建设。探索经营性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或项目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设施领域企业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应用,扩大参与主体。四是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国家西部大开发、向西开放和援疆政策的支持,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介入,扩大师市金融资源。五是政府部门可以提前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情况推送至金融机构,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方式,为企业制定融资方案,畅通融资渠道,全力帮助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促生产、保经营、稳发展方面面临的困境。

(六)加强金融人才建设,优化金融软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塔里木大学和阿拉尔大学城的作用和优势,培养适应于南疆金融功能区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如增设经济、金融、保险、统计等学科专业,聘请在南疆地区具有长期实践的金融专业人才作为客座教授,争取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点等,加大培养的力度和拓展学科专业发展空间。二是充分发挥台州援建阿拉尔的契机,增强智力援疆力度,加大金融人才的双向交流。如增加金融人才来阿拉尔援疆,为阿拉尔注入金融新理念,同时将本地金融专业人才送往内地进行学习和业务交流。三是优化配套金融人才服务环境。要想留住金融相关专业的高才生和金融领域专家,就要为他们打造更大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可探索补贴的方式或成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等形式助力师市金融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通过返聘内地和援疆省市优秀退休人才等柔性引进方式,不断完善师市金融人才发展的软硬环境,为优秀金融人才队伍“栽下梧桐树”。

(七)健全金融风险补偿机制,防范金融风险

一是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健全法治化金融综合治理,整合公安、网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信访等部门力量,完善分级分类处置机制,同时主动与地方建立兵地协同的金融风险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及时沟通交流机制,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二是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和处置应对。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强化金融风险的源头防控和事中监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化解债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智峰,王学军等.优化金融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J].学习与实践,2020(7):44-52.

[2]王文正.促进金融租赁公司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7):116-118.

[3]林毅夫.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8):4-17.

[4]刘昌龙.兵团“三化”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9(1):39-44.

[5]戴红军,陈丽琴.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金融发展评论,2019(4):92-104.

[6]李萍,李光明.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获得金融支持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7):54-57.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5/17/content_5512456.htm,2020-5-17.

[8]刘春梅.兵团第一师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D].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23.

责任编辑:刘昌龙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金融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君唯康的金融梦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