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初探
2024-07-10蔺思甜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文学性较强的音乐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韵味。近年来,有很多作曲家以古诗词作歌词创作成艺术歌曲,促使古诗词艺术歌曲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随着音乐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也逐渐成为当代歌手声乐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歌手演唱水平、传递文化魅力而言有着积极作用。《青玉案·元夕》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后被谱曲成为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保留诗词原本韵味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兼具传统性和现代性,向人们呈现出元宵佳节街边的繁华景象,客观反映词作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围绕《青玉案·元夕》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有助于促进古诗词艺术歌曲创新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古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选用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诗词,采用现代作曲技法进行艺术谱曲,最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此种艺术形式能够让古诗词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古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古词古曲。我国北宋时期文辞音律盛行,加之市井文化繁荣,由此诞生了大量的优秀词牌。[1]例如,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杏花天影》以及《霓裳羽衣曲》等作品,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古词古曲。另一种则是古词今曲。其依托于现代音乐创作系统,对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艺术加工,赋予其别样的古风韵味。例如,《枫桥夜泊》《大江东去》《如梦令》《花非花》《卜算子》等都是目前备受欢迎的古诗词艺术歌曲。[2]
二、《青玉案·元夕》概述
(一)《青玉案·元夕》的创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有学者认为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当时正值南宋王朝内外交困之际,辛弃疾怀揣着满腔的爱国之情,却无路请缨,无法尽忠报国。他内心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最终化为了这首《青玉案·元夕》。词中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在这繁华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词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借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二)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曲作者简介
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曲作者李砚出生于湖北潜江市,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我想回拉萨》《吉祥欢歌》《江畔梅》《凤求凰》《吉祥的地方》等。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在多家媒体展播,其中《吉祥的地方》和《吉祥欢歌》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演出。此外,他还与许多知名艺术家合作创作了多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如与斯兰合作的《茉莉花开》,与董晶晶合作的《问缘》等。李砚不仅改编了《青玉案·元夕》,还改编了其他一些古诗词作品,如《燕子》《黄鹤楼》《凤求凰》《镜中吟》等。
(三)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创作背景
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是由作曲家李砚以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根据辛弃疾的原词进行谱曲,由邓垚进行编配伴奏改编而成,并由青年歌唱家曲丹演唱的音乐作品。该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在演绎过程中,钢琴的音色与词作的主题相互辉映,辅以古筝、琵琶等古典乐器,为听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且通过钢琴的表现力,这部作品得以在当代音乐领域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3]
三、《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征
(一)歌词的艺术表达
首先,修辞手法运用方面,《青玉案·元夕》表现出词作者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词作语言整体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文学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情感传递方面也更加深刻。例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句,采用比喻手法,把“火树”比喻成固定的灯彩,把“星雨”比喻成流动的烟火,刻画出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的场景,与欢乐的节日气氛融为一体,带给人强烈的美学享受。其次,从意境营造方面看,《青玉案·元夕》展现出了极强的文学性。其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形象地刻画了民间艺人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场景,也侧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巧妙地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最后,《青玉案·元夕》还体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作为一首流传千年的经典词作,创作之初就严格遵循了格律要求,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字句之间平仄相映,保持了韵脚的和谐统一。而这种韵律美使词作朗朗上口,也让这首古诗词更具节奏美感,为后期艺术歌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歌曲的艺术特征
1.曲式曲调编排巧妙
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整体采用了#f小调,节拍为4/4拍,每个乐句起音均采用弱起节奏。由于古诗词《青玉案·元夕》中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所以该艺术歌曲的整体风格偏向于抒情,而#f小调则具有充分传递感情的效果,与古诗词的内容和风格充分契合。[4]全曲中的情感表达层层递进,旋律线条主要是在小字一组C和小字二组A中展开(钢琴音组),中音区、高音区分别是对元宵佳节美景的细致描述以及内心情感的充分宣泄。引子5小节中的两个乐段涵盖了词作中的上下阕,但整体呈现的风格、速度却不尽相同。A乐段属于舒缓、平和的柔板,而B乐段尽管是A乐段的重复再现,却经过了节奏变化营造出一种紧张感,听者不难感受到旋律中的情感变化。随后,在55小节后,整体旋律逐渐趋于平稳,最后引出尾声直至结束,从而精准地传递了歌曲中的深邃情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与钢琴音乐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5]
2.乐器运用科学合理
在《青玉案·元夕》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乐器运用与编曲的巧妙结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展现了古诗词的韵味,还赋予了歌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感。
乐器运用方面,改编曲《青玉案·元夕》中对钢琴伴奏的运用较为出彩,极大地丰富了歌曲的音乐层次和审美价值。钢琴清晰、纯净的音色,与古筝、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相互融合,不仅保留了古诗词的古典美,还为其注入了现代音乐的活力。主乐器钢琴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和音色变化,实现了音乐的过渡和衔接,使整首歌曲的音乐结构更加紧凑、连贯。
3.编曲水平高超
在编曲方面,《青玉案·元夕》同样展现了曲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准,其通过对乐曲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的精心安排,使歌曲既符合古诗词的韵律,又能够凸显歌曲的情感内涵。在歌曲的高音部分,通过加强乐器弹奏的力度和速度,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激烈和动人;而在歌曲的平缓部分,则通过轻柔的乐器演奏和柔和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此外,李砚还较为注重歌曲的整体布局,通过对不同乐器的组合和编排,使歌曲在听觉上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种编曲手法不仅使歌曲更具艺术感染力,也让听众在欣赏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6]
四、《青玉案·元夕》的演唱分析
(一)气息运用
稳定的气息是音色和谐统一的前提,在歌曲《青玉案·元夕》的演唱中,对演唱者的气息把控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除了要契合传统古诗词韵味以外,也要符合当代歌曲的表达方式。所以,演唱者应保持气息的稳定和流动。一般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式来稳定气息,放缓呼吸频率,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以便更好地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变化,提升演唱的生动性。
词作开篇是引子铺陈,随着音律变化,气息应下沉到一定的位置,尤其是在演唱“夜”与“放”之间,需要保持足够气息来支撑五度的跨越,避免突兀地送气,否则会影响到乐句气息的连续性。而在B乐段的高潮部分,旋律较为激昂澎湃,情感表现力较强,其承载的是词作下阕内容,需要保持气息平稳推进,所以需要演唱者具有足够的气息使声音具有强烈的爆发力,尤其演唱到“那人却在”时,应短暂停留在气口处,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让高音更加轻松自然地呈现。同时也要注重气息的转换衔接,保证声音的连贯性,避免气息不足影响整体演唱效果。[7]
(二)咬字吐字
《青玉案·元夕》这首艺术歌曲蕴含着深刻的文学意蕴,能通过语言艺术展现出极强的古诗词韵味和意境。所以,演唱者只有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准确,才能更加深刻地传递情感,将歌曲的艺术魅力生动展现。具体而言,演唱者应加深对古诗词韵脚、平仄以及字词音韵规律等语言特点的了解,然后结合《青玉案·元夕》的字词发音来进行演唱。歌曲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味,细致、精准的咬字能够更加准确地传递情感。例如,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中,“星如雨”三个字在咬字时应适当增加力度,用于展现节日的欢腾和热闹氛围。而“蛾儿雪柳黄金缕”中的“蛾儿”“雪柳”等词语,发音要细腻、轻柔,避免咬字过于用力,以此来展现女子的娇美。同时,吐字时还要保证字头清晰、字尾归韵。清晰的字头可以帮助听众深入理解歌词内容,字尾归韵则是为了增强语言韵律感,赋予歌曲艺术魅力和特色。例如,歌曲中“凤箫声动”中的字头“凤”字要清晰明确,力度加强,用于表现悠扬的箫声;而字尾“动”字要归韵到位,保证词语整体发音的和谐、完整。[8]
(三)情感处理
首先,演唱者要准确把握歌曲整体的情感基调。在《青玉案·元夕》中,词人辛弃疾通过描绘元宵夜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演唱者要在演唱过程中保持一种既欢快又深沉的情感基调,既要展现出节日的喜庆气氛,又要体现出词人内心的忧思之情。[9]其次,演唱者要注重歌曲中情感的变化和转换。在《青玉案·元夕》中,词人的情感经历了从欢快到沉思、从向往到忧叹的复杂变化。演唱者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情感变化,并在演唱过程中进行自然转换。最后,演唱者还要注意歌曲中情感表达的细腻度。在《青玉案·元夕》中,词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演唱者要深入挖掘这些词句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细腻的声音处理和情感表达呈现出词人内心的细微变化。例如,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词人通过对节日场景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演唱者要运用轻盈、欢快的声音来呈现这一场景,并通过声音的起伏和变化来表现这种喜悦之情。[10]
(四)肢体语言
在舞台上,演唱者的身体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都是观众关注的焦点。所以,在舞台上演唱时,演唱者应注重自身仪态和气质的调整,保持挺拔的身姿,表情自信,演唱中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适当调整动作与表情,借此来更好地传递歌曲中的情感元素。同时,演唱者还要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手势、身姿和步伐等肢体语言来强调歌词中的关键词或情感点。如在描述元宵节的繁华景象时,演唱者可以运用手势来模拟灯火辉煌的场景;在表达内心忧思时,则可以运用头部低垂的姿态来表现沉重和无奈的心情。另外,演唱者还要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舞台上,演唱者不仅是表演者,更是与观众交流的使者。因此演唱者要时刻关注观众的反应和情绪变化,通过眼神交流、微笑示意等方式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引导观众进入歌曲的情感世界。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青玉案·元夕》作为一首经典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赋予中国古诗词新的生机与活力,受到了广大音乐家与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与肯定。由于《青玉案·元夕》自身独特的古诗词韵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在挖掘和把握其艺术特征的同时,也要注重将自身情感融入演唱中,在提升演唱效果的同时,更加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传统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雨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演绎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2):
76-78.
[2]张萍.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特征——以《扬州慢》《秋风词》为例[J].青年文学家,2023(36):135-137.
[3]许超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三种版本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4.
[4]邵悦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J].名家名作,2023(29):13-15.
[5]邓婉婷,陈羽璇.古诗词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J].戏剧之家,2023(25):106-108.
[6]刘晓玮.简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类别与艺术特征[J].文化学刊,2023(08):214-217.
[7]井一然.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J].音乐生活,2023(08):67-69.
[8]付晓雪.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审美特征和演唱要点探究[J].参花(下),2023(07):101-103.
[9]宋子钦.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音乐特征和演唱探析[D].河南大学,2023.
[10]朱富杰.论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D].天津音乐学院,2023.
(作者简介:蔺思甜,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延安大学,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