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业强省视角的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研究

2024-07-10乔宇锋

北方经济 2024年4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河南省

乔宇锋

摘  要:河南省建设农业强省,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需重点解决耕地质量不高、约束激励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大省小农”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河南省情和资源禀赋,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应突出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强化整体转型改革,狠抓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实现绿色要素全覆盖。

关键词:河南省 绿色农业 农业强省 绿色科技创新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满足人民社会需要,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要立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构建绿色农业新发展格局。

河南省农业资源类型广、农产品品种多、农产品总量大,具备了建设农业强省的基础条件。但是河南省农业“大而不强”,与农业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竞争力弱、科技支撑不足、绿色转型缓慢等方面,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存在突出短板。从建设农业强省的视角看,绿色农业是河南省建设农业强省的根本出路,不断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向科技农业、绿色农业推进,提高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对河南省建设农业强省具有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绿色农业在建设农业强省中的时代价值

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是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体现在农业竞争力强、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产业链延伸能力强。中国式农业强国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民群众福利最大化。因此,农业强省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从横向看,要求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从纵向看,要求具有较强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一)绿色农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对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河南省人多地少,耕地质量总体等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经营主要依赖资源消耗实现增长,导致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居高不下,大量化肥和农药的投放导致土壤有机质锐减,不仅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也对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遵循和践行“两山”理念,提升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匹配度,能够为实现农业强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绿色农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有“产值”,也要有“颜值”。在经济层面,要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在生态层面,要实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农业绿色发展在本质上是农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能够为农业注入发展新动能。

农业绿色发展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先导,将绿色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绿色农产品供给,实现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通过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和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体系,能够减少农业废弃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农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农民富裕和环境优美的有机结合。

(三)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双碳”目标的根本措施

农业在“双碳”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碳元素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投入成分,但同时也成为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农业生产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得农业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农业生产的生态特征又有明显的碳汇作用,农作物、森林、草地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进行生物固碳,通过改善农田管理、建设农林复合系统、人工植树造林等方式形成碳汇,这是工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且农业这种生物的减排固碳方式成本更低、作用更大。

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低碳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从实现碳中和方面看,农业绿色发展可以优化种养模式,通过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方式,逐步提升土壤固碳和生物固碳能力,最终建立“碳汇”型农业生产体系。

二、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积极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但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面临双提升的压力,这意味着农业生产规模和开发强度还必须提高。二是河南省农业经营以小农户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大国小农”建设农业强国尚未有先例,河南省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一)农业耕地资源问题亟待破解

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耕地面积为7530.07千公顷,较2010年减少了697.33千公顷。发展绿色农业必须做到稳定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提升耕地等级和有机质含量,才能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耕地质量是阻碍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6,河南省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为4.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9g/kg,低于全国24.4g/kg的平均水平;耕层平均厚度20.4cm,低于全国21.6cm的平均厚度。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不高,优质耕地紧缺,成为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

(二)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亟待提升

发展绿色农业离不开绿色农业技术创新,只有绿色农业技术创新才能擦亮绿色农业的底色。河南省农业生产具有分散化种植、高复种耕作等特点,重用地轻养地、重无机轻有机。2023年,河南省全省氮肥使用量约为173万吨,每公顷耕地使用量达230公斤,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不仅造成土壤污染退化、农药残留超标,也导致了氮氧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河南省农业亟需从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原创性成果匮乏、关键技术“卡脖子”等问题。全省农业科技投入约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7%,仅为全行业平均科技投入强度的1/3,远低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2%-3%的水平。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不同于工业技术创新,在本质上具有公共品属性,其创新活动面临成本内部化和收益外部化的失衡问题。在农业强省的目标下,提升农业绿色科技创新水平,解决农业科技人才短缺,是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绿色发展约束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农业绿色转型发展,需要激发包括政府、市场、金融、科技等各类主体参与绿色农业的积极性,构建约束激励机制。河南省地域广阔,农业类型较多,目前的政策大多为宏观层面的指导意见,可操作性不强,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效率。

农业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产业体系绿色化,也要求质量体系绿色化。河南省农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综合标准偏低、农兽药残留标准和检测方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针对农业污染物管控的质量标准欠缺等。“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尚未建设到位,农民参与农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

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增长,在建设农业强省的视角下,针对实践中的痛点和难点,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立足比较优势,实现绿色农业的特色发展

河南省要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应积极吸纳国内外一切先进经验,用好后发优势。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落后地区应根据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利用后发优势取得更大的竞争力,取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农业绿色发展首先要认清楚河南省的农业资源要素禀赋特点和优势产业,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以较短的时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明确两个政策方向。一是完善农业区域分工格局。河南省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应进行差异化经营,宜粮则粮、宜畜则畜、宜经则经,在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和专门化,促进形成一批具有规模化的绿色农产品集群。二是增强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具有河南省地方特色的果蔬、中药材、茶叶等农产品为重点,打造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链,将特色资源转换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二)强化整体改革,实现绿色农业的制度优化

农业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充分激活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市场体系,用实打实的预期利润驱动制度变迁,以绿色制度变迁引导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绿色转型发展。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基于“大省小农”的省情,以小农户为基础,以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以涉农企业为重点,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打造复合式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强化绿色转型集成,注重政策之间的统筹规划和协同配合,使各部门出台的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在取向上能够协调一致,在实施过程中互相促进,在工作成效上同频共振。三是注重绿色转型发展经验转化,加强对各地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果跟踪,设立具有导向性作用的试验点、试验区,将各地的成功经验及时进行推广、普及。

(三)坚持大农业观,实现绿色农业的整体推进

在农业强省的目标下,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需要跳出农业看农业,“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和工农关系的结构性转换中实现农业的绿色增长。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将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为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基础支撑。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将工业和城市绿色发展的外溢效应转换为农业和农村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一是强化绿色要素驱动,构建绿色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引导绿色资本向农业农村倾斜,导入外部优质要素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二是强化绿色经营驱动,农业绿色转型既要将数字经济引入农业发展,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也要引入全产业链的理念,形成绿色农产品产销一体全产业链,还要引入标准化生产的理念,实现农产品生产环节可控、生产过程可追溯,为质量农业奠定基础。三是强化先导产业驱动,利用现代工业技术为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发展与绿色农业相匹配的良种培育、农机制造等先导产业,完善现代化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四)狠抓科技驱动,实现绿色农业的要素升级

根据内在增长理论,农业增长最关键的是获得并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农业绿色转型应充分引入绿色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

从内生增长的视角看,建设农业强省、发展绿色农业,一是强化绿色科技创新,以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导向,重点整合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多元协同的绿色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二是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特色村镇为载体,引导科技、人才、资本、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聚集,通过供应链进一步带动各类载体的辐射作用,让绿色生产要素流向广大农村。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要提升小农户的经营素质,也要积极引入城镇人才,培育出一批懂绿色、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参考文献:

[1]黄祖辉,傅琳琳.建设农业强国:内涵、关键与路径[J].求索,2023(01):132-141.

[2]耿鹏鹏,罗必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建设农业强国——从产品生产到社会福利的发展模式转换[J].南方经济,2023,(1):1-14.

[3]韩保江,孙生阳.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逻辑、主要特征与实现途径[J].社会科学辑刊,2023,(4):112-121+241.

[4]涂圣伟,张义博.“大国小农”建设现代农业强国: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J].东岳论丛,2023,44(7):15-23.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论我国绿色农业人才开发策略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