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农牧区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2024-07-10李利芳

北方经济 2024年4期
关键词:农牧区实践路径共同富裕

李利芳

摘  要:本文基于内蒙古农牧区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应从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经济体系、健全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机制、加大农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着力,不断推动农牧区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关键词:内蒙古     农牧区     共同富裕     实践路径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推进和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时代课题。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其中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间的不平衡。推进和实现内蒙古共同富裕的难点主要集中于农村牧区,农牧区实现共同富裕是内蒙古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层次性、渐进性的全面系统、统筹协调推进的过程。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内蒙古农牧区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探析。

一、内蒙古农牧区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困境

从纵向来看,目前内蒙古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从横向来看,内蒙古农牧区社会共同富裕的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城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推进农牧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亟待深入探究和及时破解。

(一)现代农牧业体系尚未建立,农畜产品低端居多

农牧业发展未实现规模化,更多的还是零散作业,现代化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农畜产品生产然低端和粗放,附加值低,深加工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农牧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没有形成全链条,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影响农牧民深耕农牧业的积极性。而且农牧区集体经济的规模较小,有的区域甚至没有村集体经济,这也使得村集体相关工作的开展缺乏支撑。

(二)农牧民稳定增收的机制仍不健全

2023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21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676元,两者差距较大。农牧民增收的途径和空间未有效拓宽,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2023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仅为580元。农牧民就业途径较为单一,工资性收入占比不高且不稳定。由于没有持续性、常态化的增收机制做保障,巩固农牧区前期脱贫攻坚成果难度较大,发生返贫的风险很大,严重影响着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也制约着农牧区共同富裕的推进。

(三)农牧区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近年来,内蒙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依然非常的明显和突出。如农牧区学校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等利用还不够充分,严重缺乏优秀骨干教师;城乡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依然严重,分布结构不尽合理,现代化的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优秀的医护专业人员高度集聚于城市;绝大部分农牧区的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及保障标准落后于城镇,农牧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约是城市的一半,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更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牧区许多区域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常年失修,远不能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求,广大农牧民饮水安全也存在较大隐患。农牧区绝大部分道路远未达到较大型货运车辆通行的质量要求,严重阻碍着农畜产品的流动和城乡间其他资源的互通。

(四)农牧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产品价值变现率低

内蒙古广大农牧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差,自然条件复杂,气候也较多样,绝大部分地域干旱少雨,荒漠化、沙化严重。据内蒙古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全区12个盟市的83个旗县(市、区)分布有荒漠化土地,面积88966万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0.14%;有92个旗县(市、区)分布有沙化土地,面积59723万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33.66%。复杂的地理环境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牧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高难度和高成本。前些年内蒙古有的地域依托资源优势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违背规律对自然环境进行盲目开发利用的现象,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此外,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绿色财富,但目前生态产品的价值还尚未实现大量变现,成为内蒙古绿色发展需要突破的重要问题。

(五)农牧民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

农牧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乡土风情、风俗习惯,绝大多数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一些旧风恶俗也会阻碍社会发展。一方面,几千年来的封建小农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消除,一些农牧民思想比较保守、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和先进观念,缺乏现代经济社会的竞争意识,不愿或没有能力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农牧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现代农牧业发展知识储备不足,掌握和应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较低,对产业规模化、发展集体经济等先进生产方式也缺乏了解。政府虽然在广大农牧区进行了大量文化宣传宣讲工作,修了不少的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以及图书室。但农牧民接受、利用的实效并不理想,许多图书室成为盆景、摆设,没有多少农牧民走进去、坐下来去阅读。

(六)农牧区基层党建有待加强,社会治理有待提升

基层党组织是团结带领农牧民群众建设现代化农牧区、推进农牧民共同富裕的战斗堡垒。当前,在内蒙古农牧区普遍存在基层党组织干部党员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思想较为保守落后等问题,导致思维不够活跃、干事循规蹈矩、创新力不足、引领力不够强,在“再观察观察、再等等、再看看”中延缓了农牧区发展的节奏、延误了发展的时机。有部分基层党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组织号召力、凝聚力不强,也无法更有效动员和组织农牧民参与基层建设和治理,带领农牧区致富的能力亟待提升。

二、内蒙古农牧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一)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坚定共同富裕的目标方向

广大农牧区基层党组织要保持强大引领力,不断促进农牧民更积极主动地奔向共同富裕之路。一是要发挥全面领导作用,确保方向。应清醒认识到我们党在共同富裕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政治保障作用,扎实推动党和国家有关农牧民共同富裕理论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认识农牧区发展基础弱、产业水平低、区域差距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民解心忧,为民办实事。二是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合力。充分调动一切有助于共富目标实现的各类社会资源,凝聚共富力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共同富裕的优势。三是要发挥思想引导作用,优化预期。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整齐划一、齐头并进。这就要求农牧区基层党组织既要认识到农牧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可及性,也要考虑到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目标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保持足够耐心,稳步前行。

(二)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经济体系,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基于内蒙古农牧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内蒙古在全国农畜产品战略基地的目标要求,通过土地整合、承包转让等形式,实现土地集中连片,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运作;推动养殖业有组织、成规模、链条式运营;建立或引进发挥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赋能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农牧区集体经济,通过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联合,积极探索农牧区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合理分配农牧区集体经济收益,在推动农牧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完善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机制

一是完善保障农牧民充分就业的服务机制,为农牧民创造更加开放、公平的就业环境。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做好民生工作、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政府可为农牧民提供获得一技之长的培训,积极为农牧民就业与当地企业用工搭建沟通桥梁,为农牧民建立城乡利益联结长效链接,从而广开就业门路和聚财途径,多元化提高农牧民收入。二是拓宽农牧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探索通过对土地使用权的灵活变通运营,实现土地转包、流转或项目复合性经营,如套种、轮茬种植、种养结合等。条件便利的农牧民可利用自己的房屋及庭院搞农家乐、牧家乐以及庭院采摘、庭院经济等精细化的经营,政府对这些经营应给予大力鼓励引导和优惠政策支持。三是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尝试创新就业创业渠道,激活农牧民更积极主动奔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应广泛依靠、教育引导、组织带动广大农牧民,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离不开勤劳奋斗,主动思想转变,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尊重农牧民的首创精神,引领农牧民向新型职业农牧民转型。

(四)加大农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变现

加大对农牧区自然生态建设与保护,增进农牧民的环境福祉,是民生建设的应有之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是理念的入心入脑,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生动实践。因此,一要持续打好保护农牧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持久战,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健全生态产品补偿机制。二要促进农牧区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积极制定实施碳排放、碳中和的行动方案,推进碳交易的实施。三要因地制宜发挥农牧区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势,以农牧业为载体,通过产业链延伸、技术赋能等,开发“生态+产业”,实现农业、畜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发展和做大绿色休闲农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助力农牧民增收。

(五)加快推进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足量优质且城乡均等化供给,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要义。一要加大对农牧区基础性教育的关怀和投入,通过城乡教师队伍的互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城市先进教育理念的辐射,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使农牧民的子女也能够享受到公平且优质的教育。二要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化布局的同时,对基层医护工作人员实施定期常态化培训,充分利用远程医疗服务技术,积极引导和促进医联体、医共体发展,提升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质效。三要以深入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剥离户籍背后附带的城乡不同等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应解决好农牧区因“空心化”和老龄化叠加而更为棘手的养老保障问题,加快构建政府兜底与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与医养康养机构相结合的农牧区养老服务体系。四要补齐农牧区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和水利等的巨大短板,为农牧区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性支撑。

(六)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打牢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

着力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新时代农牧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精神富裕对物质富裕的精神引领和智力支持功能作用,促进农牧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牧民思想和行为的导向功能。结合农牧区实际和农牧民思想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二要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深化农牧区乡风文明创建工作,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和引导作用,逐步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三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畅通农牧民文化诉求意见表达渠道,根据村庄(嘎查)、社区的实际条件完善并发挥好乡村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开拓“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充分运用农牧民更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传播形式,如乡村大舞(戏)台、乌兰牧骑、传统庙会、露天电影等,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更多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在有声有色中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让更多农牧民群众在劳作之余感知文化的魅力,享受精神文化大餐,接受新时代精神文明熏陶。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由部分到整体、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渐进式推进、螺旋式提升的长期历史过程,内蒙古农牧区共同富裕的推进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自治区统筹规划、城乡协调推动,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才能最终实现全区城乡人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涂圣伟.中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道路[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23.

[2]宋雅兵,朱进东.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现实阻碍与行动路向[J].新疆社会科学,2023,(02): 41-51.

[3]王道勇.推动农民共同富裕的主要约束与对策思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02):92-102.

[4]包思勤.内蒙古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06):186-192.

(作者单位:1.内蒙古大学;2.内蒙古党校)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农牧区实践路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