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红山” 万世源流

2024-07-10海丹青

共产党员·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牛河梁积石红山

海丹青

站在西辽河畔,千年的流域之风吹送着的,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长河日月,更有千年不朽的红山之魂。伴随西拉木伦河的滚滚河水,关于红山的传说早已世代相传。

故老相传,远古时代,九名天女触犯天条,惶惶不安,不慎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落人间,于是九座红色的山峰从天而降,化作了今天的红山及其余脉。传说引人入胜,山河饱含深情。岁月流转,蒙元时代的蒙古人(并非狭义的蒙古族人)心怀隽永地称红山为乌兰哈达,蒙语意为“红色的山峰”,表达祖祖辈辈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赤诚。这片以辽河流域中的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北至内蒙古中南部,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覆盖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的神秘土地,见证着早于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神秘发源,讲述着独特而灿烂的红山文化。

伴随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的公布,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其重要性再次得到确认。辽宁,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是红山文化的摇篮,是探寻新石器时代晚期古国时代的第一站。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其《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一书中,明确地阐述了“辽宁西部地区的红山文化为中华龙文化标志,是中华文化起源和文明起源”这一观点。自此,辽河流域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古人类聚落址,被世人所瞩目。

随之而来的新一轮专项考古调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绵延覆盖了140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涉及12个乡镇、110个村庄,发现了121处遗址,其中11处具有红山文化元素,6处遗址文化层堆积丰富,为红山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22年11月,考古队员在一处遗址中采集到了丰富的文物,包括精美的玉斧、锋利的玉镞、实用的砍砸器、细腻的石器工具,以及带有压印“之”字纹的陶片等。2022年至2023年年底,辽宁省完成了大凌河中游、细河流域和辽河干流地区4900平方公里的调查任务,新发现红山文化遗址共计129处。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红山文化的认识,更为研究古国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龙的传人

古老的辽河如同岁月的长龙,承载着人们千百年来对于龙的幻想与期待。颠倒时间的沙漏,我们所能看到的,远远不只龙之形象在伟大的劳动人民心中的初露峥嵘,更准确而言,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关于中华龙之文化的演变与传承。但当我们再进一步探索,深入历史的脉络追根溯源,才猛然发现,红山文化的出现,宛如一道曙光,照亮了龙的辉煌历程,也揭开了史前龙文化最为璀璨的篇章。

1921年,红山文化遗存首次被发现,自此结束了千年沉睡于地下的静默时光。1935年,位于赤峰市东郊的红山后遗址被发掘;1954年,“红山文化”被正式命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深入研究红山文化的考古调查覆盖了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的田野间,辽宁省喀左文物普查队领队郭大顺和他的团队,如同时光的猎人,追寻着远古的足迹,在朝阳地区相继发现了东山嘴遗址和牛河梁遗址,自此,红山文化琳琅璀璨的远古宝藏,揭开了珍奇而神秘的面纱。

1983年,牛河梁遗址的一件文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那是一种有或猪或熊的兽首的环形玉器,人们称它为“玉猪龙”。它的出现,如同打开了红山文化龙形象的大门。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内,20多件玉猪龙相继被发现,造型一致、细节相似。比对后世2000年商代玉龙的形象,不难看出玉猪龙更为原始和抽象,经过专家们深入的比对与研究,可推断玉猪龙很可能就是后世所塑造的龙图形的祖形。与玉猪龙相继出土的是“C字形龙”,也称“勾形龙”,它体形硕大,长喙朗目、鬃鬣苍劲、形态逶迤、身形遒劲,更是红山玉龙的典型代表,仿佛是一条穿越时空的巨龙,诉说着红山文化的辉煌与神秘。

红山文化的遗物中,以龙为形的饰品俯拾皆是:女神庙遗址内的泥塑龙、龙纹图案彩陶器等,都有着精美的造型。东山嘴遗址中出土的双龙首玉璜,以其独特的造型成为公认的红山玉器代表。它像是两条相互纠缠的龙,首尾相连,象征着龙的力量与智慧。它不仅是红山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这些与龙有关的文物,相互印证,共同构建了红山文化龙形象的丰富内涵。甚至在某些大型的墓葬中,还发现了龙凤合体的玉器,它们象征着吉祥与尊贵,也展示了红山文化对龙与凤的崇拜与敬畏。

玉出红山

在辽西广袤的土地上,牛河梁遗址群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而在这些明珠中,第16号遗址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考古者的目光。1979年,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时,11件精美的红山文化玉器破土而出,它们的光华穿越了千年的岁月,照亮了历史的长河。这些玉器不仅仅是简单的随葬品,它们身上所承载的,是红山先民深邃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件玉器,都仿佛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向我们娓娓讲述那些远古的时光。

时光荏苒,20多年后,又一件红山玉人横空出世,它的出现,再次震惊了考古界。这件玉人做工精美,高度写实,仿佛是一位远古的贵族,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历史。

牛河梁第16号遗址,虽然不是遗址群中最大的一处,但它是发掘最早的一处遗址。在这里,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红山文化的墓葬中,只随葬玉器,而不见其他材质的随葬品。在牛河梁第二地点1号冢21号墓中,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座墓葬中竟然没有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普遍随葬的陶器。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这些玉器,究竟代表着什么,是财富的象征,还是权力的标志?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这些答案似乎都显得不那么确切。因为,在红山文化的墓葬中,即使是中心大墓和大型的石棺墓,随葬的玉器数量也并不多,一般不超过10件。这与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巨大规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矛盾的现象,让考古专家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些玉器在红山文化中的地位,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们不仅仅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更可能是红山先民们精神世界的寄托和表达。红山玉韵,是穿越千年的神秘低语。它们是我们与远古时光之间的桥梁,也是我们探寻红山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线索。

红山文化的玉器,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玉器是斧、凿等工具和兵器。这些玉器可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第二类玉器是各种动物形状的装饰品。这些玉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可能是红山先民狩猎和渔猎生活的写照。第三类玉器则是一些神秘的礼仪用品。它们或许曾是红山先民在祭祀和宗教活动中的法器或神器,也可能是他们沟通天地、祈求丰收的神秘工具。

这些玉器,每一件都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它们见证了红山文化的兴衰变迁,也见证了红山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金字塔”

在遥远的燕山以北,在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一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秘密。5500年前,这里曾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初现之地。

牛河梁,一个深藏在燕山支脉努鲁儿虎山南麓的山丘,庄稼地里石块散落其间,默默讲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1983年,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的到来,让这片沉寂的土地重新驿动起来。

经过考察,考古队员们惊讶地发现,这些看似普通的石块,竟然是红山人精心垒砌在墓葬上的标志。这一发现,解开了困扰考古学界近半个世纪的谜题。红山人的墓葬,不同于那一时期普遍流行的“土坑竖穴式”,而是在墓顶上堆满了石头的“积石冢”。

这一独特的墓葬形式,不仅展现了红山人对于死亡的独特理解,更凸显了他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天地的沟通。积石冢周围环绕排列的彩陶筒形器,更是让人惊叹不已。这些筒形器上下中空又无底,高近半米,内部放置的小石头,仿佛是红山人沟通天地的神秘媒介。

牛河梁地区,因诸多积石冢的分布,被专家认为是红山文化古国的“陵区”。这一发现,让我们看到了5000年前的红山社会,已经出现了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王者。他们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威仪。与此同时,红山文化的“积石冢”与埃及的金字塔在形式和时代上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边缘起台阶、顶部平缓的积石冢,时间距今5500年,其形式与时代都介于埃及玛斯塔巴和台阶式金字塔之间。这不禁让人思考,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站在牛河梁的山巅之上,俯瞰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可以听到5000年前红山人的呼唤。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红山文化的“积石冢”,无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回望历史的星空,红山之巅,绵延千年的文明曙光历久弥新、璀璨夺目。

神女崇拜

辽河之畔,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红山晨曦,照亮了牛河梁女神庙遗址。随着考古的“笔触”不断深入,那深埋于地下的神秘所在逐渐呈现,铺陈出一段辉煌而又瑰丽的神女画卷。

红山儿女在远古岁月中辛勤劳作,用智慧和汗水筑造了坚固的积石冢。而在高高的冈丘顶部,他们又筑起了一座壮观的祭坛,那是他们与天地沟通的神圣之地。这座祭坛非同一般,直径不同的三重同心圆结构由下而上,犹如三个紧紧相扣的环,象征着红山人与天地、祖先的紧密联系。红山儿女眼中的女神,是大地之母的化身,她孕育着生命,守护着家园。她的雕像,在红山人的手中逐渐成形,那是对生命力的崇敬,对延续力的祈愿。红山人将她视为神明,建起庙宇,将她供奉在最神圣的地方。这些久远的记忆,终于在1983年的秋天被唤起。第一场秋雨过后,考古队员们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发现了泥塑的人耳,还有那座隐藏在冲沟里的5000年前的庙宇。庙宇的平面结构呈“亚”字形,室内,那些女性人物塑像的碎块,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而如真人头部大小的泥塑头像,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她的脸形方圆,鼻梁凸起,面涂红彩,双眼中镶嵌着青色圆形玉片,脸部表情生动逼真。这是红山女神的容颜,端庄而高贵。

无疑,这座女神庙是红山人对祖先偶像的崇拜的象征。庙内众神像以主神为中心,严格的层次性体现了人世间的人际关系,更体现了“一人独尊”的等级制度。这座庙宇虽然面积不到100平方米,却容纳了丰富的神像阵容,从大型神像到动物神像,无一不体现了红山人的宗教信仰和神权意识。

红山女神像不仅是红山人的信仰,更是红山文明的象征。饱含着红山文化特质的积石冢、祭坛、女神庙和玉葬之礼,共同构成了红山文化完整的宗教和礼制体系。这种坛、庙、冢三合一的布局,一直延续到后世的明清时期,从中华文明的伟大起源到中华文化传统的逐步形成,红山文化始终光耀辽河流域的春秋沧溟。

在红山文化曙光的映照下,辽宁这片土地,找到了它的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也镌刻下了最初的文明记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龙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红山文化,更是龙之文化的辉煌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龙的起源与发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龙的崇拜与敬畏。今天,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典型代表的辽宁主要文化符号,已经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辉。每一次考古发掘,都在向人们揭示着红山文化古老的历史,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祖先及远不止5000年的悠久文明。

今天,西辽河流域水土肥沃、炊烟缭绕。辽河岸畔,红山文化的遗迹静静地矗立着,等待着更多的人来探索、来发现,来感受那凝重而有力的历史脉动。

猜你喜欢

牛河梁积石红山
红山荞麦看木森
对于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综合研究
大连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积石冢研究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浅析牛河梁遗址无底塔形器和无底豆形器造型及功能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牛河梁神庙漫议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积石峡水电站座环焊缝熔敷金属量的计算
5000年前红山文化庙、坛、冢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