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晋北戏曲非遗资源价值提升策略研究
2024-07-10袁云霞
一、引言
晋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戏曲资源,包括北路梆子、雁北耍孩儿、灵丘罗罗腔、繁峙秧歌戏等,许多剧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文旅融合有助于发展晋北旅游行业,引导社会保护和传承戏曲,推广戏曲文化,创造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忻州古城成为传承戏曲非遗的理想平台。忻州是山西北部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以戏曲文化为重点,推动非遗旅游资源活化,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有助于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增加地方民众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在“太忻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本文基于晋北戏曲非遗资源,以忻州古城为例,提出文旅融合中晋北戏曲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有望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文旅融合视角下戏曲非遗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价值
近年来,戏曲非遗资源开发在相关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内戏曲文化研究持续开展,特别是在戏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使戏曲与旅游结合备受关注,多数研究从戏曲文化特点出发,探索了文旅共生的“戏曲+旅游”发展模式,同时,国内已有多地尝试“戏曲+旅游”的发展形式。学者普遍认为,文旅融合不仅经济受益,也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梁福兴等学者以广西壮族蚂拐节为研究对象,对社会剧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展开探讨。杨银冬等人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调查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网红经济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开发提供了相关策略。邱洪斌、于善波等学者以龙胜为例,对侗戏演出类型等进行研究,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之间的联系,认为尽管戏曲非遗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文旅融合背景下戏曲非遗资源的开发却面临着困境。由此可见,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戏曲在凸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发展文旅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三、文旅融合视角下晋北戏曲非遗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
作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晋北戏曲非遗资源具有多重优势。首先,晋北戏曲种类较为丰富,包括北路梆子、二人台、赛戏、雁北耍孩儿、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灵丘罗罗腔、晋北道情戏等多种类型,拥有大量的国家级非遗和省级非遗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次,从传承角度看,晋北戏曲的发展历史较长,已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稳定的人才队伍,能够充分满足游客在文化旅游产品方面的需要。最后,晋北戏曲的受众相当广泛,发展“戏曲+旅游”能够有效满足人们在戏曲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晋北戏曲的影响力较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晋北戏曲也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宣传和发展,待开发的市场空间较大,能为“戏曲+旅游”发展持续提供动力。
四、忻州古城晋北戏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忻州古城晋北戏曲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特研究设计专题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忻州古城晋北戏曲文化和旅游活动的融合度,以及游客对晋北戏曲与旅游融合水平的评价。调查问卷以忻州古城晋北戏曲文化旅游游客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忻州古城游客对晋北戏曲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忻州古城晋北戏曲文化旅游的感受进行调查,由14道题目组成,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10份,回收调查问卷共205份,其中有效问卷202份。
2.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游客认为在旅游过程中戏曲文化和旅游活动的融合度较差,只有少量旅游项目体现出晋北戏曲文化特色;只有接近10%的游客认为旅游活动比较充分或非常充分地体现了戏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
针对忻州古城戏曲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游客认为是旅游过于商业化,以及其他娱乐产业对文旅产业的冲击(见表1)。
针对忻州古城的戏曲文化旅游游客体验方面,大部分游客认为,提高戏曲文化旅游活动的互动性有利于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游客对忻州古城晋北戏曲文化旅游活动互动性和体验感的认可程度不高(见表2)。
(二)问题分析
1.戏曲和旅游的融合程度不足
当文化艺术形式如戏曲与旅游业相结合时,其融合程度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游客的体验感。调查结果显示,忻州古城晋北戏曲文化旅游中,戏曲表演与旅游活动的融合不够紧密,这些表演往往被视为独立的旅游项目,而没有与整体旅游项目有机结合;同时,晋北戏曲的特色元素分散在不同的旅游景点,缺乏统一规划,使游客很难获得完整而连贯的戏曲文化体验,导致游客对戏曲文化的了解和体验相对较少。
2.戏曲文化旅游活动互动性不强
戏曲文化旅游活动的互动性,对忻州古城晋北戏曲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丰富游客的体验,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游客认为忻州古城的晋北戏曲相关旅游项目互动性不足,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不够好,游客参与戏曲活动的机会有限。部分游客认为,忻州古城提供的戏曲文化旅游体验主要是观赏性的,而缺乏让游客积极参与的互动环节,这使他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而无法真正融入晋北戏曲文化之中。
五、文旅融合视角下晋北戏曲非遗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一)优化观光型戏曲文化旅游产品
忻州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旅游产品定位存在不准确的情况,缺乏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同时,戏曲资源零散,并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影响了戏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完善。为此,促进晋北戏曲资源与旅游更好地融合,就要从观光型戏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入手。开发观光型旅游产品,将具有知名度的景点和戏曲文化结合,以景点的影响力为载体,充实晋北戏曲文化的新内容。
1.提升观光型文旅产品的互动性
展示原创戏曲作品,可以使游客通过观赏戏曲真正体会晋北戏曲文化的内涵,理解剧本情节的转折和角色背后的故事,以更生动的形式给游客传授戏曲的相关知识,真正做到文旅融合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忻州古城的吸引力。
2.重视观光区域的服务升级
一方面,完备的设施建设是实现戏曲文化旅游资源活化的保障,戏曲文化产业基地和戏曲文化体验中心的建立,能够提高晋北戏曲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古城文旅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忻州古城的服务不够规范、部分商家服务水平不足的现实,应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和体系,并通过系统化的旅游服务培训,提升晋北戏曲文化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
(二)开发休闲型戏曲文化旅游产品
休闲型戏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充分把握古城的文化基调,传承晋北戏曲文化。
首先,应创建戏曲文化体验区,打造戏曲文化博物馆,并以晋北戏曲文化周的形式定期举办相关的展览和表演,供游客了解忻州市戏曲文化发展的历史。游客可以通过参加活动,以观演和观展的形式充分享受沉浸式体验。其次,结合当前消费者的审美特点和戏曲的特征,开发具有功能性和审美性的文创产品,提升文创产品的吸引力,使游客乐于收集戏曲相关的周边产品。最后,设立戏曲主题公园,开办戏曲相关的公益活动,充分融合忻州的地域特色和戏曲的优势,增强戏曲的感染力,促进忻州文旅融合发展。
(三)打造体验型戏曲文化旅游产品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忻州古城要想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就要突出地方戏曲文化旅游产品的差异性,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调动游客前来旅游的积极性。
忻州古城的旅游资源丰富,品牌较多,但是和其他发展成熟的旅游城市相比缺少显著的特色。因此,忻州古城要在康养旅游资源开发中提高游客的忠诚度。首先,可以在表演中融入现代科技,如运用VR等技术设置互动性强的节目,将全息投影技术融入戏曲表演增加场景的氛围感,为戏曲文化旅游产品增添科技感,打造深入人心的戏曲文化旅游品牌。其次,应开发晋北戏曲主题的研学旅游活动,主要面向对戏曲有研学需要的游客,体验戏曲表演,学习化妆和着装等,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研学旅游中进一步加深其对晋北戏曲的认识。
综上所述,要提炼忻州晋北戏曲文化的精髓,与旅游业进行结合,建立从戏曲创作到戏曲景观建设、戏曲消费、戏曲培训的完整产业链,促进晋北戏曲非遗文化旅游的全方位发展。
六、结语
目前关于非遗类戏曲资源与文旅融合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从文旅融合视角分析忻州古城晋北戏曲非遗资源的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有利于加快推进晋北戏曲非遗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经研究发现,忻州戏曲文化旅游在发展中仍然面临戏曲和旅游的融合程度不足、戏曲文化旅游活动互动性不强的问题,制约着晋北戏曲非遗资源的开发程度。因此,全力推进观光型、休闲型、体验型晋北戏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优化,以满足戏曲、文化、康养三个维度的文旅发展需求,是晋北戏曲文化旅游全方位发展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向强,刘海朦,杨梦琪,等.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08):1057-1064.
[2]梁福兴,邱石杏,汪凤丹.基于社会剧场理论的节庆类非遗传承与旅游展演研究——以广西纳洞壮族蚂拐节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3,44(02):11-17.
[3]杨银冬,卞丽敏.网红经济下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非遗文化传播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03):9-11.
[4]邱洪斌,于善波,崔秀兰.乡村振兴背景下赫哲族“农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05):55-60.
[5]刘羽婷.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文旅产业园提升方案——以泗水等闲谷艺术粮仓为例[J].文化产业,2022(16):145-147.
[6]杨旭,任宇婷,张书凝,等.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模式研究——以丹寨万达小镇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4,40(02):292-302.
[7]李渌,李晨宇,徐珊珊.记忆与空间:历史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逻辑构建——基于贵州织金古城的实证[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3):67-8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忻州市科技局项目“基于晋北戏曲资源开发的忻州古城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06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袁云霞,女,博士研究生在读,忻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民间音乐)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