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区域地理命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2024-07-09田超
摘 要
大概念视域下的区域地理综合试题有利于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高通路迁移能力,原创命题前需要厘清命题流程,构建区域地理大概念体系,命题过程中关键要寻找能够传达核心价值的区域地理大背景和能够激活思维迁移的大情境载体,牢扣大概念体系进行。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的重要方向,“习题课”是高三地理综合复习的重要形式,很多综合试题都是基于“鲜活”的区域创设情境和真实问题,教学中可通过构建知识关联、分析学生答题思维、深挖试题素材、习题变式延伸等策略来提高区域类“地理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大概念;区域地理教学;区域认知;原创命题;高中地理
引用格式
田超.大概念视域下区域地理命题分析及教学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4(19):49-52.
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是一项目标要求更高、测量功能更丰富、操作过程更复杂的全新考试[1],上海市高中地理新教材实施后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下简称“等级考”)的试卷结构将由若干情境化的综合试题构成。大概念处于学科中心,是对核心内容的提炼和整合[2],以大概念为指导思想进行命题能够引领试题立意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本文以“区域空间的相互作用”大概念下的原创综合试题为例,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区域地理试题命制的着力点,并针对高三地理综合复习阶段的“习题课”,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区域地理“习题课”教学效率的方式,为高中地理教学落实“区域认知”素养提供参考。
一、大概念视域下的区域地理命题思路
地理教师的成长需经历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到课例生成、试题命制工作闭环的过程,其中原创命题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的高阶阶段。学科大概念是地理命题时的指导思想,构建地理大概念体系能够引领区域地理命题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
1.厘清地理综合题命题流程
原创命制一套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等级考试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结合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对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建议[3]、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地理科目等级考命题要求,以及笔者的实践经验,命题可总结为六个过程。一是明确任务目标,这是命题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全局构思,基于地理学科几个具有统领性的大概念,如“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区域间的关联机制”“产业区位的合理选择是地理空间优化的体现”,大致分配全卷要考查的内容、试卷分值、题型。二是寻找情境素材,在大情境、新情境中更能检验大概念的迁移能力,教师需有专业的视角和学科的敏感度挑选区域情境。三是预设问题,问题设计要站在知识结构、核心素养考查、思维水平等的高度来立意,尽量命制新颖、独具一格、非典型性的题型,以避免平日教学中“答题模板”带来的框定。四是根据预设的问题查找、编写、绘制、组织能够支持问题的素材,地理素材丰富多样,所有素材应兼顾有效性、可读性、权威性等。五是制定答题标准。预设的参考答案应该尽量准确、全面,评分标准要适切,得分点分配要合理。六是模拟做题,以检验试卷的完成时间、难易度是否得当,如不得当应及时调整,最后经反复打磨、修改成题。
2.构建区域地理大概念体系
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4],这是本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的一大亮点。地理学科大概念是指地理学科中跨越了不同内容领域并模糊了不同内容领域边界的学科顶层概念[5]。学科大概念可以通过研读学科课程标准、解析学科核心素养、反思学科本质等方法来提取[6]。例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1992)》中“空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为:地球上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自给自足,为了交换资源和信息,各地之间建立了运输和交通网络。“区域”解释为:区域是研习和开发环境时便于处理的单位[7]。因此,命题中可基于“区域空间的相互作用”这个命题大概念,分解出三个命题子概念和若干具体概念(如图1),命题过程中可以按照概念体系系统性地组织试题,并检验试题的层级关系。
二、大概念视域下的区域地理命题着力点
学科大概念是地理等级考命题的核心指向。在理念上,地理命题应从“知识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在能力立意上,应着眼于对体现核心价值、指向学科素养、凸显关键能力、内嵌必备知识的活性概念和原理的迁移能力;在命题素材上,应设计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以便对不同内容、不同水平学科素养的考查。下面以“区域空间的相互作用”大概念原创综合试题为例,阐释大概念视域下区域地理试题命制着力点。
石油对外依存度指石油净进口量占本国石油消费量的比例,近10年来,我国的石油依存度总体较高。2022年,中国进口的石油中约有54%来自中东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已连续4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1)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 地区石油富集与其地质构造有关,该地区处于亚欧板块、 、 三大板块的边界处,这里的石油可能形成于恐龙生活的 代;(2)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海上运输线路是从该国东部的 ,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运往中国大陆,油轮在经过甲处海峡时,航行处于 (A.顺水B.逆水)状态,且吃水深度 (A.变大B.变小);(3)沙特花费16亿美元修建了横贯东西部的延布输油管道,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延布输油管道耗费巨资的原因;(4)从地区特点和运输路线的角度,评价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风险性;(5)根据图2判断近十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变化情况,石油需求缺口变化情况,近十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最高的是 年,为缓解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带来的危机,简述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1.找准区域地理大背景命题,传达核心价值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政治要求和价值导向,命题中只有把握这个价值导向,才能科学选才、精准选才。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中阶段应承担起国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方面知识内容的教学,其中资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命脉和国家发展依托。面临供需矛盾大、对外依存度高、开发利用水平低等问题,维护资源安全必须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利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8]。本题以“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石油供给和消费现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低等基本国情,自觉参与到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决策中来,比如如何落实石油供应安全、石油运输安全、石油地缘政治安全等。石油的分布、生产、消费在空间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了解国际石油分布的空间格局是培养石油安全意识的基础。中东地区富集了全球将近一半的石油资源,该地区也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了解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才能知已知彼,更好地为国家谋发展。同时,中东地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争夺稀缺的淡水资源和宝贵的石油资源,加之宗教文化差异,该地区常常局势动荡,成为我国在石油储备策略上的一大挑战。试题中通过特征、原因、变化、措施等设问形式,以我国和沙特阿拉伯两个空间区域为主对象,培养学生的能源安全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牢扣区域地理大概念体系,培育能力素养
只有活化学科大概念思维,才能高质量作答试题,本试题以我国、沙特阿拉伯、中东等不同尺度区域间的空间关联为学科大概念底色,串联起区域划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区域认知素养。本题以综合分析题的形式,组合了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题型,覆盖了气候、地形、板块、洋流、海水的性质、地球演化历史等自然地理知识和区域发展、交通运输、能源安全等人文地理知识。既突出重点,又注重覆盖面,题型结构简明、合理,题量适度,开放题比例适当,这符合上海市教委发布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要求。除此之外,本试题强调在相对复杂的情境中调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具体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两大核心素养。具体素养和能力培养见表1所示。
3.寻找区域地理大情境载体,激活思维迁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命题时的“情境”应该为“问题情境”,即真实的问题背景。一道地理综合试题应是一组浓缩版的教学活动,大概念教学的有效展开方式便是情境创设[9],大概念命题亦是如此。地理原创命题的立意与情境的联结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从立意到情境,即根据考试目标和要求,确定好考查的知识模块,进而查找与其相关的新闻或学术情境,并编制能支持立意的数据、表格、图像等材料,通过整理、编辑、转化材料形成问题情境,最后进行有效设问,使其具有特定的测试功能。当一定要考查某个知识模块,对素材没有特别要求时,可采用这种方式。二是从情境到立意,即根据已有的经典、热门、稀缺素材联想到可以考查什么,从而尝试进行问题设计,最后根据问题完善素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不管哪种方式,命题立意始终是灵魂,情境仅仅是激活地理知识进行思维迁移的载体。情境素材的组织上要兼顾高中地理知识模块和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考查,形成素材和立意高度吻合的大情境载体。地理命题中对于大情境载体的组织及加工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是指可以有大的地理背景,如本题中的中东地区大背景,石油资源大背景。小是指设问角度小,如本题中关于油轮航行状态、我国石油消费和缺口变化情况的考查。第二,材料要科学权威。文字应来自权威媒体的具有明确定论的材料,地图的细节应无科学性错误,数据要来自正规的统计网站。如本题地图素材根据标准地图进行二次绘制,石油生产和消费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第三,素材完整且不冗余。一道正规的试题素材应与设问是高度对接的,每一个设问都应该有充分的材料支撑,而每一个材料也都能成为答题的有用材料,地图则要有合适的信息载荷量,信息量太少,没有存在的价值,信息量太多,则会显得杂乱。第四,教育价值要积极正面。素材应尽量避免负面的、社会影响恶劣的材料,如本题素材的灵感来源于巴以战争,但最终并没有将该地区的战争作为素材。
三、大概念视域下区域地理命题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区域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基本单位,区域认知是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023年开始,上海市地理等级考试题的题型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前单独考知识点的选择题逐渐转变为综合题,往往一道地理综合试题就是一个真实的复杂情境,也是一个鲜活的区域,由此可以看出新高考政策下的命题立意已从“考知识”转向了“考能力”“考素养”。
1.构建试题知识关联,落实区域综合思维
图形化是构建知识关联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将大脑中零碎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明确区域各要素间的主次关系与要素联系,加深对区域的整体把握。等级考教学过程中的试题讲评课可将试题情境作为教学的引子和宝贵素材,以问题串驱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以实现讲评一道题便是学习了一个区域、进行了一场云端旅游的目的,其间可将区域分析思路、区域发展过程、区域地理知识等图形化。如前文原创试题的讲评可以通过“查找学习区域地理特征→联想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关联区域地理环境与学科知识内涵”的过程进行,通过该试题将板块运动、海水性质、洋流、气候、地形、交通、能源等知识加以串联,使知识结构化。
2.分析学生答题问题,提高“教—学—评”一致性
大概念视域下的地理试题,其作用不单纯停留于检测学生的地理本体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提供给学生一种解决真实地理问题的情境,并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分析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维品质,让评价结果反作用于教学,能够指导地理教学走向精准。如案例中“为缓解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带来的危机,简述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该小问6分,学生在答题中体现出了不同的思维层次,教学中可借鉴SOLO评价理论的思想对学生的答题表现进行分级(见表2)。根据学生不同水平的思维,在试题讲评课中或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细化分析。
3.深挖试题素材,升华区域教学价值
对于一道高质量的试题,深挖试题素材并升华其教学价值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途径,该方法主要针对试题评讲阶段。一是深入挖掘区域背景。试题评析前可指导学生查找该区域的自然背景、社会经济背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讲解区域相关知识,以加深对区域的认识。二是深挖地理设问。引导学生反思设问依据、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考查的能力,这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和命题思路,还有助于提醒学生反思知识的重难点。三是深挖地理试题参考答案。通过分析答案要点,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通过归纳解题方法,更好地解决类似的地理问题。通过反思自身答案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避免类似错误再犯。
4.习题变式延伸,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注重概念的创新价值——迁移。区域地理习题变式延伸方式有两种,一是新试题与原试题相似的“低通路迁移”,二是新试题与原试题不具有相似性的“高通路迁移”。前者可通过变换区域空间尺度、更换试题区域、改变设问方式、改变设问角度等低难度、低工作量的试题改编获得;后者需完全重新创造区域背景、素材呈现方式、试题情境、设问方法等,但命题立意(即命题大概念)不发生改变,这便回归到了前面提到的原创命题。
针对大型综合性考试的地理试题命制本身就饱含着大概念的高位思想,只是以往的命题研究未将实践过程中的大概念思维逻辑化、系统化。综上所述,大概念视域下的区域地理命题关键点在于“概念架构”“情境创设”“立意与情境结合”几大方面,基于大概念思想的区域地理命题对落实区域认知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大概念命题的更多思想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君,陈志国.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13):78-81.
[2] 金鑫.科学大概念教学的缘起、价值及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9(24):8-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4-4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5] 李春艳.中学地理“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9):96-101.
[6] 陈明慧,符太胜.核心素养背景下大概念教学的若干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03):17-20.
[7][9] 冯以浤.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04):289-29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3-5.
【责任编辑 王泽华】
*该文为上海市闵行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等级考单元教学开发与实施”(QY202323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