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偏差及其矫正
2024-07-09严立明
摘 要
积极探索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施为,也是践行新课标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的关键举措。然而,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受限于种种因素,教师在设计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时出现了作业主题离散化、作业目标模糊化、作业内容浅表化、作业评价简单化等偏差。想要矫正这些偏差,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一是聚焦作业主题,锚定历史跨学科作业的价值引领;二是明确作业目标,靶向历史跨学科作业的素养定位;三是优化作业内容,深化历史跨学科作业的问题设计;四是改进作业评价,完善历史跨学科作业的评价量规。
关 键 词
跨学科作业设计;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
引用格式
严立明.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偏差及其矫正[J].教学与管理,2024(19):45-48.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具有价值导向、诊断学情、改进教学等功能。为了进一步革新历史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历史教师有必要积极思考如何进行历史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然而,跨学科作业设计是历史教学面临的新问题,教师在设计历史跨学科作业时容易出现种种偏差。如何矫正这些偏差成为当前历史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偏差
优化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旨在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共通性素养,意在磨砺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从具体作业设计出发,梳理其存在的典型问题,是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质量的必经之途,也是转变新课程视域下学习方式的有力举措,更是呼应核心素养时代更新教学理念的现实诉求。经过梳理发现,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偏差。
1.作业主题离散化
作业主题离散化是跨学科作业设计存在的首要问题。设计历史跨学科作业的要义和前提在于“主题”,因为某个特定的“主题”可以对作业任务起到聚焦、统摄和整合作用。缺乏“主题”引领的跨学科历史作业是低效的作业,甚至是无效的作业。无主题引领的作业只是将相关学科知识“生拉硬扯”堆砌在一起,无法实现相关学科知识、方法的真正整合[2]。比如,“品读抗战家书,传承爱国精神”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该主题学习的立意确定为“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有教师设计了如下作业:(1)写一首诗表达对英雄英烈的赞美或者缅怀(跨语文);(2)根据英雄人物某个历史细节编写剧本并展演(跨历史);(3)用地图呈现相关英雄人物的出生地(跨地理)。虽然这些作业内容与学习主题有所关联,但是仍属于相关学科知识、方法的叠加,忽视了知识的整合性以及方法的融合度,未能有效彰显“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这一教学立意。
2.作业目标模糊化
作业目标模糊化是跨学科作业设计存在的第二个问题。作业目标在整个作业系统中起着导向性作用,它制约着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评价[3]。然而,很多教师不重视作业目标的预设,只是简单地将作业目标定为夯实主干知识、提升相关能力,从而导致作业目标表述随意化、模糊化。以“品读抗战家书,传承爱国精神”这个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有些教师预设的作业目标为:(1)了解抗战英雄的相关事迹,感受抗日英烈的家国情怀(跨历史);(2)知道抗战家书的书写格式,提升言语表达能力(跨语文);(3)通过分析抗战家书的主要内容,理解抗日英烈的人生观、价值观(跨道德与法治)。这样的作业目标叙写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使用了含糊不清的行为动词,如“了解”“知道”“理解”等,学生无法明确学习程度;二是达成作业目标的条件或者工具缺乏具体表述,学生无所适从;三是作业完成的标准抽象空洞,学生没有努力方向。这种模糊化的作业目标既影响了作业的整体质量,又消减了跨学科学习的整体效果。
3.作业内容浅表化
作业内容浅表化是跨学科作业设计存在的第三个问题。作业内容浅表化主要体现为问题设计缺乏思维含量。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探究性,这种探究性折射到问题设计上,就要求教师在厘清教学逻辑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研究性学习成果。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的核心要义把握不准,致使作业内容涉及范围过于宽泛,进而使相应问题的设计出现浅表化问题。比如在“品读抗战家书,传承爱国精神”这个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有的教师预设了如下问题:(1)你知道的抗日英烈有哪些?(跨历史)(2)如果给抗日英烈写一封信,你会写什么内容?(跨语文)(3)你应该从抗日英烈们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跨道德与法治)。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涉及历史、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似乎有跨学科作业的味道,但这些问题缺乏内在的联系,既不需要调用太多历史本学科的知识,也不用迁移其他学科知识来完成,这种“为跨而跨”的作业显然不符合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义。
4.作业评价简单化
作业评价简单化是跨学科作业设计存在的第四个问题。跨学科作业评价简单化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单一化,一般以教师为主;评价标准一元化,一般只看本学科素养达成度;评价结果数量化,一般以分数呈现。比如,以“品读抗战家书,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开展学习,某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些任务:(1)按照书信的一般格式,请同学们给抗日英雄写一封信;(2)根据某个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创作历史短剧并录制视频;(3)学习一首歌颂英雄先烈的歌曲,唱给长辈们听。学生完成此项作业后,教师个人仅依据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对学生作业展开评价,并没有从语文、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音乐等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进行评析。而且,评价结果也只是以数值的形式呈现,评价结果的使用更是付之阙如。这样简单化的跨学科作业评价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没有成就感、获得感,导致作业的目标导向、情感激励、思维诊断等功能无法实现。
二、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偏差的矫正策略
作业主题离散化、作业目标模糊化、作业内容浅表化和作业评价简单化是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偏差的四大表征。通过对这些偏差进行梳理,初中历史教师在跨学科作业设计中就可以规避设计误区,为落实科学、合理、有效的跨学科作业铺垫基础。针对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存在的四大偏差,可采取以下措施对其进行矫正。
1.聚焦作业主题,锚定历史跨学科作业的价值引领
所谓主题,是指在历史学习中,教师根据教材资源或者乡土历史资源所提出的有明确价值导向的专题[4]。作业主题是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在分析教材资源或者乡土历史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某个时期或者某个历史人物确定的核心内容(关键问题)。它是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价值线”,应贯穿跨学科学习的全部过程,包括作业环节。作业主题具有聚焦、统摄和整合的作用,它可以将看似无关的驱动性任务或者问题群组统合起来,进而为历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启智增慧奠定基础。
在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新课标强调要多方面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成为教材资源的必要补充[5]。为此,笔者立足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王景弘文化,开展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围绕航海家王景弘可以探究的内容有很多,比如:王景弘的祖籍地、王景弘的生卒和入宫、王景弘的正使身份、王景弘的历史贡献、王景弘的文献记载少的原因、王景弘的后裔、王景弘之死等等。这些探究内容虽然都指向王景弘相关历史,但教师在进行跨学科作业设计时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具体史实,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相关内容,让学生积累历史智慧、收获历史启示、磨砺必备品格[6]。在围绕历史人物王景弘开展跨学科作业设计时,可以设计的驱动性任务或者问题链也很多,若想让作业内容更具整合性、指向性和价值性,就应该赋予跨学科作业以“灵魂”,而这个灵魂就是作业主题。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和国家的重点战略,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笔者将“探寻王景弘足迹,弘扬航海精神”作为本次作业的主题,通过该主题引领学生探究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共通性素养的达成。
2.明确作业目标,指向历史跨学科作业的素养定位
美国学者马杰认为,规范、科学、合理的作业目标应该涵盖三方要素:一是作业效果需要的前提条件(使用的工具);二是完成作业的具体流程(实施的步骤);三是衡量作业效果的标准(尺度)。概而言之,一个清晰、明确、科学的作业目标,需要条件(工具)、过程(步骤)、标准(尺度)三个关键要素,且缺一不可[7]。此外,教师叙写作业目标时,要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不能用“掌握、了解、理解、把握”等空洞抽象、含糊不清的动词,而要多使用“写出、说出、画出”等具体明确、可测量的行为动词[8]。
依据“探寻王景弘足迹,弘扬航海精神”这个跨学科作业主题,可以将本次作业的目标叙写为:(1)利用大事年表,罗列王景弘的五项生平事迹,侧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素养;(2)通过多媒体展示《王景弘下西洋路线图》,观察并说出王景弘所去过的三个国家或者地区,侧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区域认知素养;(3)通过图书馆或访问相关学者,搜集三则材料证明王景弘的正使身份,侧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言语表达素养及与人沟通的共通性素养;(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王景弘的祖籍地,侧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和合作学习的共通性素养。这样的作业目标设计是明确、具体的,因为完成此跨学科作业的条件(工具)是“大事年表”“路线图”等,过程是“罗列”“说出”“搜集”,标准是“五项”“三个”“三则”。从培养的核心素养看,均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兼顾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和共通性素养的考查。新课标实施以后,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课程目标来确定,而作业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贯通起来,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故作业目标确立的落脚点在于核心素养和共通性素养的培养,且培养过程是持续的、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3.优化作业内容,深化历史跨学科作业的问题设计
情境和问题是跨学科作业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对于历史跨学科作业而言,情境可以是历史情境,也可以是现实情境。其中,历史情境主要通过相关史料或者材料来创设。从说服力和可信度上来说,通过史料特别是冲突性史料创设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历史思考。创设了好的情境,还需要高质量的问题相匹配,这样才能设计出优质的跨学科作业。那么,高质量的问题是怎样的?有学者认为,高质量的作业应该具备真实性、探究性、开放性、指向性和逻辑性等特征[9]。
为了彰显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探究性,笔者设计“探究王景弘的祖籍地”这一作业时,利用两则观点相悖的史料建构历史情境,并匹配了相应的问题链。具体内容如下:
材料一:王景弘,龙岩集贤里人,后分属宁洋;永乐间随太宗巡狩,有拥立皇储功,赐嗣子王祯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
——摘编自《龙岩州志·卷十·人物上·中官》
材料二:王景弘出生于洪武四年辛亥十月丁卯,字琛琳,是家中三兄弟中的老季,后随父徙漳。母亲姓蔡,晋江东石女……
——摘编自《毅轩杂志》
问题:(1)关于王景弘的祖籍地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通过图书馆查找或者上网搜索,龙岩、晋江在明朝所属治所是哪个?该治所对应今天的哪个地方?
(3)关于王景弘的祖籍地问题,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一摘编自《龙岩州志·卷十·人物上·中官》,材料二则摘编自《毅轩杂志》。不管是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均不属于正史记载,关于王景弘的祖籍地的记载,哪种更可信?这样创设历史探究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基于该历史情境设计的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和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跨了历史、语文两科的学习;第二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素养和区域认知素养,融入了历史、地理两门课程的学习;第三个问题属于现实问题,龙岩、晋江两地就王景弘的祖籍地引发争论,类似的“文化之争”“学术争鸣”在我国屡见不鲜。该小题考查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责任意识素养,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这三个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也契合课程目标的教学要求。
4.改进作业评价,完善历史跨学科作业的评价量规
作业评价是跨学科作业实施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环节,理应得到重视。然而“一直以来中小学的作业都是单一的判断对错的工具,最终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是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毫无美好的情趣可言”[10]。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需要历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互相合作,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程度,开展增值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评价的落脚点是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共通性素养的提升。有鉴于此,完善历史跨学科作业的评价量规是改进评价的有力举措。
比如,以“探寻王景弘足迹,弘扬海航精神”为主题开展的跨学科学习,笔者设计了相应的作业评价量规,见表1。
此作业评价量规设计采用星级评定等级的办法,围绕四项作业内容,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开展评价。比如,第一项作业内容为利用大事年表罗列王景弘的五项生平事迹,对应的评价标准有三个等级:能够列举三项王景弘的生平事迹,可以获得一颗五角星;能够列举四项王景弘的生平事迹,可以获得两颗五角星;能够列举五项王景弘的生平事迹,就可以获得三颗五角星。以此类推,第二、第三、第四项作业的评价也如此操作。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此评价量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有学生自己,有历史教师,还有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11]。
综上所述,设计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时,首先要把握作业设计的“高度”,即关注作业本身的价值性,遵循“无价值不入题”的原则;其次要把握作业设计的“精度”,即关注作业本身的指向性,遵循“无目标不立题”的原则;再次要把握作业设计的“深度”,即关注作业本身的思维性,遵循“无思维不命题”的原则;最后要把握作业设计的“效度”,即关注作业本身的情境性,遵循“无情境不成题”的原则。着力把握好以上四个要点,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施为。
参考文献
[1] 严立明,杨佳攀.初中历史结构化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01):55-58.
[2] 钱金燕,常小伟.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09):25-32.
[3] 王月芬.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4] 黄牧航,朱命有.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命题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5.
[6] 严立明.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教学与管理,2021(07):53-55.
[7] 阳利平.厘清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5):86-91.
[8] 李润洲.三维教学目标表述的偏差与矫正[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5):78-85.
[9] 马云飞,肖龙海.设计高质量问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教学逻辑[J].中小学管理,2022(08):36-39.
[10] 刘春生.作业的革命[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140.
[11] 严立明.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涵、特征和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22):14-16.
【责任编辑 郑雪凌】
* 该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课程视域下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FJJKZX23-675)、2022年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村中学学科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一体化设计实践研究”(JKYJX22-29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