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07-09张姣姣王炜崔雨婷薛鸿雁王鲜忠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两性一度新农科课程思政

张姣姣 王炜 崔雨婷 薛鸿雁 王鲜忠

摘要 建设一流课程与实施课程思政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两个问题。以西南大学国家一流课程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介绍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如何实现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共同体”,在“两性一度”的基础上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编写课程思政案例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实践,分享了课程思政效果考查如何与知识考核相结合的经验,并就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旨在更好地将一流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实施结合起来,为“新农科”建设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关键词 新农科;课程思政;两性一度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2-027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2.06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l of Animal Physi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ZHANG Jiao-jiao,WANG Wei,CUI Yu-ting et al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two problems faced by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course animal physiology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can achieve the same direction and form a “educating community”,how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wo properties and one degree”,and how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 and compil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of the course. We share the experience of how to combine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 of the course with the examination of knowledge,and put forward some view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olved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e aim is to better integ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cultivate more new talents of “knowing and loving agricul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wo Properties and One Degree

基金项目 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YKCSZ23034);重庆市教改项目(YJG233040,232027);西南大学教改项目(2022JY020)。

作者简介 张姣姣(1988—),女,重庆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动物生殖生理调控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8-11

“新农科”是中国高等农林教育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主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次战略行动[1]。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这就要求高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一流课程,就是金课,其标准就是要符合“两性一度”的要求,也就是要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3]。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连接生物学基础与兽医临床的桥梁。其任务是从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水平认识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种生理现象、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建立“One Health”的理念。2020年西南大学动物生理学入选国家一流线下课程。为了建设好一流课程,笔者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构建了“育人共同体”,更新了教学内容,重构了课程体系,将能力和素质培养贯穿教学实践的始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也认识到课程思政属于价值引领教学目标的内容,也是金课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在一流课程建设中,应该将实施课程思政与建设一流课程相结合,以实现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的效果。

1 课程思政元素的导入

课程思政要以授课教师为主体,思政课教师要帮助授课教师提高思政教育的思想素养,协助其深入挖掘和发现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进一步辨别和把控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内容的政治站位,共同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4]。课程思政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专业课教师必须与思政课教师合作,构建“育人共同体”[5]。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打破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分工明确、责任不同的现状,将思政教师纳入专业课教师团队,通过教学研讨会,相互交流与借鉴教学经验,并通过专业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活动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深度融合,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2.1 挖掘知识性 挖掘动物生理学知识点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物质的跨膜运输是细胞生理的基础知识,小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根据被动转运的特点,该研究提炼出了“顺势而为”这一思政元素,通过类比告诉学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实际上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也是“顺势而为”的体现。同样,根据主动转运的特点提炼出了“迎难而上”这一思政元素,科技人员的努力就像主动转运需要的ATP,正是因为他们迎难而上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才取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为了解决学生面对困难究竟该怎么办的疑问,强调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困难,预测通过努力能否克服困难,帮助学生提高预判的意识和能力。

2.2 挖掘高阶性 高阶性就是将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3]。例如,在动物生理学的消化这一章节,分析了胃黏膜被自身消化的多种原因,其中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溃疡和胃癌的原因。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通过直接口服幽门螺杆菌成功证实了幽门螺杆菌对胃溃疡的作用。在分析这一事例时,告诉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值得学习,但目前可以利用动物模型和完整的实验设计去证实致病菌的作用,让学生更加理性地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不强调后面的内容,而只是强调奉献精神,可能会鼓励学生重走Marshall口服病原菌的老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奉献精神的意义,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毫无帮助。

2.3 挖掘前沿性和时代性 课程思政如果脱离了学生熟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很难产生共鸣,课程思政则会成为学生的负担[6]。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可利用学生熟悉的例子来引入思政元素。例如,适应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达尔文提出了适者生存的理论。基于此,提出了“适者生存是否适用于人类”这一问题。在面临新冠疫情时,我国并没有采用适者生存的策略,而是采用了免费检测和治疗的策略,最大程度保护了弱势群体,体现了“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理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向学生传递了“生命至上”的思政元素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激发了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认识进化论,提高了其思辨能力。

2.4 挖掘挑战度 增加课程思政的深度和挑战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关键[7]。例如,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性,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受到刺激强度、刺激时间以及强度时间变化率的影响,给动物注射药物时要求“两快一慢”实际就是这个原理在临床上的应用。如果教学只是停留在这个原理的临床应用上,那么对学生的启发意义并不大。而如果将其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哲理结合起来,学生就能从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层面去认识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其品德修养。

3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实践

3.1 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一流课程要求把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8]。例如,在动物生理学乳腺结构的知识点中,希望学生掌握腺泡和腺管对排乳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知识,首先提出“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高铁和实现村村通”,学生们很自然地想到是“为了脱贫致富”。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排乳的交通管道是什么”,同学们很自然地想到是乳腺的导管系统,同时也认识到导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对排乳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很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并且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对于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的思政元素的印象更为深刻。

3.2 无缝导入课堂,体现课程的高阶性 脱离专业课程内容去讲授思政内容,学生对此接受度并不高,课堂育人的效果也非常有限,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思政[9]。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坚持课程思政元素一定要建立在具体的专业基础之上,绝不是为了思政而思政。例如,在讲授红细胞生成和调节的内容时,打破了传统的讲授顺序,按照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生成部位的变迁、所需的微环境、生成过程以及调节机制的思路进行课堂设计,提供了每个环节异常导致的贫血病例,并将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兴奋剂问题等融入每一个环节,从而自然地引出了医疗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中的法律问题以及兴奋剂的公平性问题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了思政教育,并且将课程思政与能力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3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实践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越来越多,但是每门课程的学时数是有限的,许多课程的学时数甚至有减少的趋势。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十分必要。利用超星平台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分解,设定了学生需要课前完成的自学内容,并通过设置自测题来检验自学效果;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难点讲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有时间从知识点引出相应的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进行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

猜你喜欢

两性一度新农科课程思政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方法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型金课建设研究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会计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