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融合”开创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探究
2024-07-09赖隽
赖隽
摘 要:高中英语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如何通过英语课程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四个融合”的中学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即让英语课程与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个维度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思考力、行动力和成长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本文系统阐述了“四个融合”的内涵、原则和具体实施路径,为中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四个融合;课程设计;实践路径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英语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受关注的教学改革热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高中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四个融合”的思路,试图探索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以期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1]。
一、“四个融合”的内涵与原则
“四个融合”即让高中英语课程与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个维度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具体来说:
(一)生活融合:将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知识学习具有现实意义和生活价值。例如,设计涉及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的英语情景对话、小品剧本等,培养学生的家庭意识和社区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将英语学习融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融合:将英语课程与各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丰富英语学习的形式和载体。如在英语课堂上设计讨论交流、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诗歌朗诵等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操。
(三)社会融合:将英语课程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例如,设计涉及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等主题的英语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四)实践融合:将英语课程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融合,增强学生的行动力和成长力。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广播站策划制作、英语角主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校外实践,结合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四个维度的融合,旨在建构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在实施“四个融合”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1.立德树人导向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全过程。英语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充分挖掘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2.学生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英语课程实施中,要让学生成为课程实施的中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从“教”的角色转向“引导”的角色,为学生创设充分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在探索、实践中成长。
3.情感价值导向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英语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情操,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4.实践性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行动力和成长力。在英语课程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校园广播、英语角主持、社区服务、虚拟仿真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品德素质。
5.系统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构建完整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育人格局。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要与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相一致,与其他学科的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构建系统完整的高中思政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五项原则为“四个融合”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的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实效性[3]。
二、“四个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生活融合路径
1.校园生活融合
在学习“Unit 2 Travelling around”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英语课程与学校日常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校园认同感和责任感。例如,在学习这一单元中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境导览活动。让学生运用单元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向校园游客介绍学校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通过亲身参与导览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英语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对校园的归属感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另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担任校园新闻播报员,利用英语向全校师生报道校园动态、宣传校园文化。这不仅能让学生运用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应用,培养英语表达技能,更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家庭生活融合
在学习“Unit 9 Eⅹpress senses and feeling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以家庭生活为情境的英语情景对话、小品剧本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庭意识和孝亲敬老的美德。
例如,在学习这一单元中有关“表达感受”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家庭聚餐、家庭旅行等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家庭成员,如父母、子女、祖父母等,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可以运用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能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暖以及家庭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家庭意识和责任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与老人沟通的情景剧本,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向老人表达关心、尊重和孝敬之情。例如,设计学生与祖父母沟通的场景,让学生饰演孙子女的角色,用英语向老人问候、倾听他们的故事,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关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孝亲敬老美德,还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4]。
3.社区生活融合
在学习“Unit 5 Launching Your Care”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社区服务等活动,将英语学习融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这一单元有关“社区服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英语为社区居民提供翻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学生可以运用单元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为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英语翻译,协助他们处理日常事务,如医院预约、政府申请等。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同情心和责任心,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清洁社区环境、陪伴留守儿童等。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融合路径
1.课堂活动融合
在英语课堂上,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辩论交流,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和倾听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又如,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外交官、企业家等不同身份,在模拟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谈判、交流,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2.校园活动融合
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操。例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又如,组织英语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以英语诵读优秀诗作,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素养。
3.社会实践融合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运用英语技能,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例如,组织学生探访敬老院,用英语与老人们交流互动,表达关爱之情;又如,带领学生支教留守儿童,用英语为他们辅导功课、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奉献精神。
(三)社会融合路径
1.时事热点融合
将英语教学内容与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例如,设计围绕“美国次贷危机”这一热点话题的英语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探讨政府和公众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如,组织学生讨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析相关政策和行动,引导学生从英语学习中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2.社会发展融合
设计涉及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等社会发展主题的英语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例如,让学生阅读有关新能源技术、智慧城市建设的英文文章,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分组研讨,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又如,组织学生编写英语宣传手册,介绍扶贫开发的成效和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
3.文化交流融合
组织学生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例如,与国外学校开展线上文化交流互动,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又如,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他国社区的过程中运用英语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实践融合路径
1.校内实践融合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广播站策划制作、英语角主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学生担任校园广播站的主持人,负责策划节目内容、组织嘉宾访谈、主持节目录制等工作,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进行信息搜集、文字撰写、口语表达等,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沟通表达能力。又如,学生担任英语角的主持人,组织英语交流互动,为其他同学创设练习英语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实践能力。
2.校外实践融合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校外实践,结合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服务,如为社区老人提供英语陪伴、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英语翻译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和社会责任感。又如,带领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海滩垃圾清理、城市绿化等,让学生以英语向他人介绍环保知识和倡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3.虚拟仿真融合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设计模拟外贸谈判、海外探访等情境,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创设虚拟的国际贸易洽谈场景,让学生扮演贸易商、翻译等角色进行英语谈判,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技能。又如,设计虚拟的海外考察任务,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采访当地居民、参观景点,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
结束语
高中英语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任。本文提出“四个融合”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即让英语课程融入生活、融入活动、融入社会、融入实践,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育人体系。通过生活融合、活动融合、社会融合、实践融合,培养学生的亲和力、感召力、思考力和成长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路径的实施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情感价值引导、重视实践性应用、确保系统性衔接等原则。实践中可以通过校园生活融合、家庭生活融合、社区生活融合;课堂活动融合、校园活动融合、社会实践融合;时事热点融合、社会发展融合、文化交流融合;校内实践融合、校外实践融合、虚拟仿真融合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
总之,“四个融合”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益探索。这一路径的系统实施,必将促进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秦琳.“四个融合”开创中学英语课程思政新路径[J].英语教师,2023,23(14):20-23.
[2]刘家丽,雷艳玲.新课标背景下课程思政意识融入中学英语课堂的路径研究[J].广东安全生产,2022(24):7-9.
[3]马丹阳.中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及路径探究:以许昌市Y中学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23.
[4]刘惠敏.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2(17):88-89.
[5]王勤梅,杨保坤.一体化视角下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内涵及发展路径研究[J].英语教师,2024,24(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