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雨课堂慕课+分级分层+思政”精准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2024-07-09赵新宇王彦群王亚明高贤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15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雨课堂慕课

赵新宇 王彦群 王亚明 高贤强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计算机基础;雨课堂;慕课

0引言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为深入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议精神,各高校贴合自身情况,不断对各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改革。根据会议精神,大学生公共课程或专业课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如盐入水般地进行思政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育人与育才相统一[3-4]。文史类课程因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占据先天优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引入思政元素。相对来说,理工类课程重在阐述客观规律,较少涉及人文背景,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在理工类课程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教师需根据相应的知识点,整理背后的发生事件和人物故事,将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理工类课程之一也不例外。接下来,以塔里木大学为例,本文将在阐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进一步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措施上进行实践探究。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1地位重、内容泛、课时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塔里木大学为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是大一学生系统性认识计算机从无到有,从有到广泛发展的重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课时量安排分别为10学时和22学时,理论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操作系统概念和历史、信息安全等,实验课程主要涉及Windows10基本操作、Windows10系统设置以及文件夹管理、Office2016相应软件的具体操作、Python语言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等。课程每个部分具有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准确清晰、简单易懂方式传授于学生,如何将这些知识通过有趣的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挑战性。

1.2理论要求高、实践要求高、逻辑思维要求高

大学计算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点密集,具有层层递进的趋势,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如计算机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数据在计算机的组织方式、不同数制间的相互转换、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实验部分比重大,Windows10基本操作、Office相应软件操作、多媒体技术等实验需要严密的思考和大量的训练,学生才能有较好的掌握。

1.3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5]。因此,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然而,很多教师在大学计算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教师讲解主导,学生模仿实践”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技能操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计算机技术在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学生应承担的责任意识,更不利于培养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伦理思考和法律意识,难以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1.4教师专业能力突出,融入思政元素偏弱

经过调研,绝大多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教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授课老师主要根据大纲要求,帮助学生提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较少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较少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和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致使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脱节,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6]。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授课老师不具备思政教育背景,缺乏相应的思政教育专项培训。因此,任课老师虽然可以对本课程进行授课,但难以培育出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1.5线下教学资源紧张,授课效果不理想

由于塔里木大学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办学规模扩大、招生人数稳步增长,专业机房和公共机房的扩建需要时间,线下教学资源紧张,导致机房上课密集,学生机房练习时间有限,知识消化和技能掌握效果不理想。

1.6讲授内容和学生专业结合度不高

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在各个专业的讲授内容方面具有统一性,这就会导致教师授课内容和学生专业背景结合度不高的问题。例如,教师课上举企业管理相关案例,人文专业学生就会无精打采,举物理观测数据分析案例,体育专业学生就会躁动不安,这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知识理解不深等问题,影响学生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能力。

1.7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因此同一班级学生间的计算机水平具有参差不齐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以相同的课程标准来统一要求学生,会导致水平较高的学生认为课程进度缓慢、课程内容没有挑战性,无法激起学习兴趣;水平较低的学生认为课程进度较快、课程内容具有难度,当前知识没有消化,就进入下一个知识点,容易产生厌学、恐学的情绪,降低授课效果。

1.8考核评价不全面,未考虑学生综合方面成长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一般采用总结性评价,即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课堂表现、随堂测验、实验报告)和期末成绩(统一机考)分别占总成绩的30%或40%和60%或70%。总结性评价主要注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最终掌握情况,却忽视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维发展过程。按照科学角度来看,学生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应该被纳入评价范围中,这就涉及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一般称之为过程性评价。在现代教育中,授课老师应该向着过程性评价倾斜,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收获过程,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思维发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模式传统、社会责任教育缺乏、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脱节、考核评价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向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方向的发展。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学团队可从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6个方面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化工作。

2“雨课堂慕课-分级分层-思政”精准教学模式

2.1雨课堂慕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款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它以插件的形式嵌入PPT中使用。师生借助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等),在微信公众号上关注“雨课堂”就可将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建立沟通桥梁,在“课前-课堂-课后”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几乎实时互动。

大规模在线课程,简称“慕课”,是近些年来非常流行的网络教育模式,具有教学资源精品化、教学过程个性化、学生可参与度高、教学活动交互性强等优势,使在线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呈现方式更灵活多样。慕课的出现,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结合了两种模式的优势,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协作创新能力,并方便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极大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借助雨课堂慕课平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混合式教学。

教学团队成员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来研究慕课资源设计及基于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并采访教学名师,来丰富和完善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雨课堂慕课”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

2.2分级分层,精准明确教学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不同背景学生,专业和基础的不同,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有所不同,精准明确教学目标可助学生理解自己学习之后须具备何种能力[7]。根据学生入学分级考试,教学目标分为初级-知识掌握和素质培养、中级-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高级-综合应用和素质培养3个层次。

层次不同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不同,初级层次主要针对零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学生达到大纲制定的学习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中级层次主要针对基础良好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侧重知识的实际应用;高级层次主要针对基础扎实、主动性高的学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领域前沿技术,建议学生精通一门计算机语言,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天梯赛、互联网+等大型竞赛,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根据授课层次不同,融入思政元素的内容也不同,需要强调的是,所有层次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程度是一致的,这是授课老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时刻意识到的。

2.3提升教师融入思政元素能力

更新和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融入思政元素能力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动力源泉和实施效果的必要条件。思政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教师应该立德立行、言传身教,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教师作为目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实施有效的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提升教师融入思政元素能力[8]。

1)鼓励教师参加优质的线上和线下的培训学习,从先进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聘请各领域专家来校分享思政教学经验,建立教师间的交流平台,汲取营养、拓宽教师眼界和思维。

3)积极参加教学竞赛,打磨课程,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和专业素养。

4)组织部门间集体备课,讨论学生培养方案上的精准对接问题,发挥互补互动作用,提升教师大局观。

5)将思政教育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评价中,促进教师的综合发展。考核评价包含政治立场、教学能力、教学理念、职业道德评价和个人发展5个评价维度;评价量化可从平时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心得和教学年终总结进行参考。

2.4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前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几乎没有交集。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内容指示,需要深入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探索挖掘,科学拟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追求共同理想、勇于担当和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设计内容见表1。

2.5丰富教学过程,构建精准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内容繁多,课时紧张,教学实施过程采用基于雨课堂和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利用该模式记录学习数据,分析学习情况,调整授课节奏,总结学生成长。基于雨课堂和慕课混合式教学内容结构如图2所示。

混合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雨课堂和慕课预习、课堂线上雨课堂和实际互动交流,课后雨课堂和慕课复习。具体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

1)课前预习通过雨课堂平台和慕课资源开展,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主题,下发预习计划,学生登录雨课堂和慕课进行学习,完成讨论、留言、预习作业,列出知识难点,形成课前学生反馈数据。教师根据反馈数据,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调整授课内容重难点,指导教学实施过程。

2)线下课堂授课内容由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组成,授课通过雨课堂和多媒体实施。理论内容利用雨课堂平台对重难点进行清晰阐述,并通过雨课堂数据反馈,调整授课节奏;实验内容通过多媒体对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对个性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并查看实验报告的最终效果。

3)课后学生通过雨课堂复习,完成布置的雨课堂和慕课作业,提交实验报告和学习心得。教师对提交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记录,下次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并要求答错的学生再次提交作业,巩固学习。教师须认真阅读学生的学习心得,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联系交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2.6优化教学评价

全面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是检验学生学习课程内容获得成长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9-10]。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应考虑学生的成长过程,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来客观综合地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基于雨课堂和慕课的考核体系如图4所示。

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总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占比60%,包括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中成绩(20%);总结性考核成绩占比40%,重点是对课程内容学习成果的考察。

教师依据学生的考勤情况和学习数据,如线上讨论次数、作业完成情况、随堂测验正确率、线上学习时长等,来核算平时成绩,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分析数据与量化成绩的关系,找出成绩波动的因素,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成长。

实验考核是由课程实验报告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实验项目两部分组成。根据实验操作截图、实验报告效果、小组答辩和互评等核算实验成绩。教师根据实验成绩,发现学生特长,鼓励小组讨论、发挥优势,通过配合协作完成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期中考核成绩是通过学生在雨课堂阶段性提交的学习心得和在慕课的阶段性测验核算的结果。教师根据核算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鼓励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向学习效果好的学生请教和讨论。学生依据阶段性成绩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态,弥补自己的不足。

期末考核成绩是通过正规集中考试形式,学生在机房完成上机考试之后由计算机直接给出的计算成绩。

教师根据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总结性考核成绩,编制班级成绩分析表,分析全体学生的学习成果。

3结论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在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6个方面的优化改进,较上届学生,本届学生学习热情上涨,自主学习意识增强,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综合素质极大提升。然而,大学计算机课程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仍处于探索阶段,思政资源和评价体系须进一步优化完善。因此,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后须深入理解和研究各章节内容,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不断挖掘和融入新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完善育人体系,使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发展成效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雨课堂慕课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