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赛”的实践

2024-07-09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练形式比赛

研讨背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中的“赛”主要指比赛,通过“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练习,促进学生技能学习水平的提升;通过“赛”可以实现“评”的效果,检验学生对所学运动技术的运用能力。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富有趣味性与竞争性的比赛中,巩固、拓展学练成果,充分发展运动兴趣和爱好,实现个人的不断超越。本期话题研讨旨在探讨在“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赛”的实践,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话题1:谈谈您的“学、练、赛”一体化课堂中“赛”的环节存在哪些难点,或还有哪些困惑?

“赛”的环节存在的难点:比赛的组织,分组中如何把学生分成实力相当小的组;比赛场地的布置,要保证学生在比赛中保持安全的距离;比赛时机的确定,当学生未能基本掌握技术动作时就进行比赛,容易使技术动作变形。困惑:是不是每一堂课都要有“学”“练”“赛”;“赛”的目的是什么;赛的时机如何把握。

——安徽李厚余

“赛”的时长较难把握,如,学生学练排球技能后,教师在组织比赛时,发现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很享受这个过程,但是要考虑到10分钟的体能练习,学生往往只能参与7~8分钟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是要追求“时效性”,立马就进行纠错,还是尊重比赛的“连贯性”,等比完赛后再进行总结?学生往往会连续犯同一错误,这时候该怎么做?

——江苏李佳篷

“学、练、赛”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练习动力和兴趣、巩固技术动作,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学、练、赛”一体化课堂中“赛”的环节,存在以下难点或困惑:学生由于技术动作掌握得不熟练,甚至没学会,导致赛不起来;教师错误地认为标准、完整的比赛才叫赛;比赛时学生没有激情,无胜利的欲望;许多学生对赛过于看重,在没有学会的基础上就组织比赛,比赛时由于紧张容易形成错误动作。

——江苏张建

难点:在“学、练、赛”一体化课堂“赛”的环节中,笔者感到最难的是如何设计“赛”的内容、形式,如何把握“赛”的时间、量和强度,如何充分考虑学生能否喜欢、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赛”的内容是否一定要服务于本次课的学练内容,有些学练内容(如,新授课的第一、二次课的内容或理论课等)不适合比赛,应如何设计“赛”;“赛”能否采用体能训练或游戏的方式丰富内容。“赛”不能成为一节课的负担,不能走形式、做花样,应该是为本次课的学练内容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提高学练效果。但是有些项目,有些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存在学段和学生水平的差异,并不适合比赛,教师应该多思考设计更多的方式、方法和形式。困惑:“赛”一定是在每节课学练后才能进行?还是可以考虑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时阶段,把“赛”放到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以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贵州龙海霞、安徽金文波

在体育常态教学中,笔者在设计“赛”时,遇到以下几点困惑:1.如何根据学情设计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受益的“赛”,或是如何在“赛”中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评价。2.在小学体育课仅有40分钟的情况下,如何把控“赛”的时间和质量,提高“赛”的效率。3.在学生还未掌握某项运动技能的时候,如何设计真实情境下的“赛”。

——江苏朱云笙

话题1小结:“赛”不能成为一节课的负担,不能走形式、做花样,应该是为本次课的学练内容设计,赛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提高学练的效果,不能等同于终结性的或专项性的比赛。安全风险:小学生在比赛中可能会因为竞争激烈或动作不当而受伤。组织管理难度:确保比赛的公平性、秩序性和高效性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学生参与度差异:部分学生可能积极参与,而有些学生可能缺乏兴趣或信心。裁判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裁判能力或教师自身承担裁判工作。比赛形式设计:设计适合小学生的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比赛形式。心理压力:比赛可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表现和体验。时间控制:确保比赛环节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同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比赛时机:当学生未能基本掌握技术动作时就进行比赛,容易使技术动作变形,如,学的时候、练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而不是单独把赛放在一块或者最后参与而产生有些学生因为没掌握技能缺乏兴趣或信心的现象。比赛场地的布置:要保证学生比赛中安全的距离,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参与的。

——安徽金文波

话题2:结合案例谈谈,从单元或课时设计入手,如何更好地设计“赛”的形式与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

关于“赛”的设计,我们可以遵循结构化的理念,从单人到多人、从多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大组、从大组到男女对抗等。“赛”是检验学生学练结果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集体参与,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赛。以排球为例,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参加6VS6对抗赛,水平较一般的学生可以参加3VS3对抗赛,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参加1VS1对抗赛,以此类推,争取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设计“赛”的时候,加入“奖励”机制,如,将“赛”的结果与体能练习的数量挂钩,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赛的激情;再如,通过创设班级联赛等形式,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学练过程中的热情。

——江苏李佳篷

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设计“赛”的形式与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和场地器材等,首先设定相关的比赛规则,然后围绕主教材运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竞赛的环境中提升运动技能。教师要围绕主教材内容特点,充分考虑,制订明确的活动计划,科学分组指导,提前做好方法与规则培训,现场指挥调度,赛后及时总结评价,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山东罗兆杰

以篮球教学为例,从单元或课时设计入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设计“赛”的形式与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1.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如,3VS3或4VS4比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2.技巧挑战赛:设置各种篮球技巧挑战项目,如,投篮比赛、运球挑战赛等,以满足学生对提升个人技能的需求。3.联赛模式:组织班级内或班级间的篮球联赛,让学生体验更具竞争性的比赛氛围。4.趣味比赛:如,进行运球接力赛、传球准确性比赛等,增加比赛的趣味性。5.个人挑战赛:针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设计如单挑比赛等形式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6.限定条件赛:设置特定条件,如,限定某种投篮方式、限定传球次数等,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7.战术演练赛:在比赛中强调战术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和制订策略。8.男女混合赛:增加比赛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男女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山东马达

“赛”的设计与学、练相辅相成,即体现学、练、赛一体化的设计。以五年级篮球教学为例,将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根据教学需要融入每节课的学、练、赛环节中。其中,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为课堂设计重点,帮助学生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真实的比赛情境中感受裁判员的角色任务,提升学生对篮球整体规则意识的认识。具体如下:1.创设实战情境,注重篮球运动攻守相衡。2.创建比赛季,感受不同真实情境下的半场比赛。3.多元化评价,简化规则,提升学生参与体验。具体来说,所有的球类教学,学生最开心的环节就是比赛,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不会打比赛而出现组织难、学生参与度低的困惑,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简化规则。如,针对部分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制订限制走步、二运次数最多5次等违例规则,减少规则对学生的约束,减轻“规则”所带来的包袱,学生自然而然能乐在其中。

——江苏汪星辰

话题2小结:通过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优化,能够对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和兴趣爱好培育有较好的效果,综合研讨教师观点,具体案例解析总结如下: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难度、形式的赛,如,在篮球课上,可以设计一个3VS3的篮球比赛。首先,创造“赛”的情境,在赛中运用所学的技术,形成结构化的认知和技能,同时培养多维度的体育核心素养。其次,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进行打破规则的设计,如,篮球传接球练习,以全场6VS5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学会跑位,进行传接球,设定运球为违例行为。最后,设置三分钟或是一分钟的小型传球比赛,一分钟之内2名学生配合,比传球的次数。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在跑道上进行枯燥的中长跑比赛容易让学生心情烦躁,失去运动兴趣,可以通过往返跑、接力游、追逐跑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距、换对手、追逐等多种形式的赛,能够让比赛更有趣。

——甘肃张永璟

话题3:基于具体的内容和学情,结合案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与实施“赛”?“赛”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赛的内容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赛的过程要注意对主教材内容的运用,如,篮球上篮教学中,运用该技术则获得更高的积分,以此激发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动作。赛的评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如,降低难度的评价和激励式的评价等。

——四川罗杰勋

赛可以检验练从而促进学。由于从学到练再到赛需要学生对技能和规则有一定程度地掌握和了解,往往在小学教学中受制于学生体能以及技能掌握得不足,对此,在赛中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如,篮球降低篮筐高度、加大篮筐范围,足球缩小场地范围、采用小门框等。

——广东陈常青

体育课“赛”是将练习中获得的新技能加以运用的过程,比赛的目的要明确,不能为“赛”而赛,“赛”的目的是新技能的巩固与运用,为学生团结合作、展现自我搭建平台,同时也可以通过“赛”检验学练的效果。“赛”符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乐学”与“苦练”。在“赛”的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时机和比赛项目要把握得当。如,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课,学生在学会动作后,可以“1VS1”练习运球突破后接“行进间肩上投篮”,“3VS3”“4VS4”比赛,采用行进间肩上投篮动作投中的球才计分。2.组织形式要合理。“赛”多以课堂教学比赛为主,在形式上可以按技能分组,避免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也可以按性格分组、自由分组,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种友伴式的分组,学生团结度比较高。对于武术、体操类等闭合性动作技能,建议以个人展示和小组展示为主;对于球类等开放性动作技能,建议以对抗性小场地比赛为主。3.围绕“赛”挖掘“以体育人”的课程价值。“赛”体现了育人方式的转变,相对于新技术的学练应遵守技能形成规律的不同,比赛则是开放式的,比赛情况瞬息万变,更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比赛一定会出现输与赢的结果,但不要绝对论输赢,要能“赢得了”也要“输得起”,要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比赛会呈现出学生对规则的遵守情况,也会折射出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比赛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地点评与情感升华。

——山东赵海腾

以羽毛球大单元教学为例,在对前几个模块的教学中,“赛”主要的内容是以单个技术动作、专项体能训练及游戏为主,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技战术水平后,在后面几个模块的教学中,更多以参与、组织、欣赏各种羽毛球比赛作为“赛”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赛”的环节中去实践和体会。在“赛”的过程中,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不能“走过场,图热闹”,而要在设计“赛”的环节,密切结合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各种比赛情境,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首先要吸引学生,要让学生愿意、喜欢、自觉地参与到其中;其次,要让学生在“赛”的过程中有体验感、收获感和成就感,要以学生的基础水平分层次进行,不要只让拔尖的骨干“表演”,要力争每人都有上场展示的机会,达到对本次课的学习有一个自我检验的效果;最后,“赛”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回顾、总结和反思,在“赛”中去复习、巩固、提升。

——贵州龙海霞、广西欧淼贻

如何组织与实施“赛”。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若干组;其次,宣布比赛规则,严格按照规则比赛;再次,选定好裁判;最后,对比赛获胜者给予表扬,对未能获得好成绩者给以鼓励,说明比赛的意义,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如,对一个七年级的班级,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篮球的原地双手投篮技术后,可以把班级男女生分别分成实力相当的两组学生,男生的两组学生比赛,女生的两组学生比赛,并各选出2名学生做裁判,学生站在罚球线后移2m的位置,要求不能踩线投篮,脚跟不能离地,每名学生投篮3次,记取每名学生投中的次数,并把每组学生投中的次数相加,总次数多的组算一局胜,采用三局两胜制,教师对获胜的组给予表扬,并指出未能获胜组失败的原因,并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做到正确看待胜负。

注意事项:首先,要防止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差悬殊,防止学生对比赛失去兴趣;其次,比赛中要让学生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做好严密的组织,防止受伤;再次,根据学生的表情及时停止比赛,防止负荷过大;最后,教师对比赛要及时评价。

——安徽李厚余

要围绕所学内容设计内容,把所学内容简易化、趣味化、可量化,通过易比较的方式进行比赛,且赛的内容要对所学内容起到正迁移作用;形式上要符合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基本技能。注意事项:1.注意保证人员的安全,要将比赛区域和观摩人员观摩区域区分开。2.赛后要有评价,评价要中肯,要能起到激励、调动学生继续学习欲望的作用。3.注意赛的内容与所学内容的正迁移作用。4.赛的形式要简单易行,直观反映赛的标准。5.赛的负荷要适中,起到强化技能、增强体能的作用。

——安徽金文波

话题3小结:通过研讨教师的具体案例总结如下:组织与实施:1.基于具体的内容和学情,结合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与实施“赛”要结合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2.明确比赛内容计划,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时间、地点、目的、内容、参赛规则以及奖项设置等。3.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组,力求做到公平合理,如,根据学生的体能、技能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分组。4.现场调度有方,确保比赛安全,如,比赛进程、调整比赛规则、处理突发情况处理等。5.及时总结经验训,促进比赛实效,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望和斗志。注意事项:1.“赛”的目的要明确,不走形式。2.“赛”的时机和项目要把握得当。3.“赛”的组织形式要符合内容设计合理。4.“赛”要体现“以体育人”的课程价值。5.“赛”要点评及时与升华情感。

——山东罗兆杰

猜你喜欢

学练形式比赛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选美比赛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比赛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最疯狂的比赛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