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心健康如何托起五育并举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024-07-09李小伟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五育青少年体育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的新要求,将“健康第一”的理念再次上升到新高度,这无疑为学校体育工作吹响了新的冲锋号。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新年伊始提出了2024年的工作目标:坚定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年”为牵引,综合施策,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等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中考体育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地方已经完成了中考体育,也有的地方还在陆续开展……从现有的政策、措施中不难看出,中考体育已成为撬动学校体育的杠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多地将中考体育分数提升至100分,体育学科赶超部分学科,从“小三门”跃升至与语数外相同的地位。

当前,我国更加重视学校体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有序推进《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校园足球带动校园体育蓄势前行,阔步走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大路上;随着《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进一步落实,“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正逐步变成现实。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德智皆寄于体

一项关于全球日常运动量的报告显示,全球超过八成的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长期缺乏运动,不仅会损害青少年的健康,造成他们体质下降,还会使其组织器官机能下降30%,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三高、肥胖等慢性病发生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运动不足现已成为影响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险因子,而运动则是“最好的抗病良药”。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

体育活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增进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锤炼意志品质,这是育德;可以增加学识、增长见识,体会运动的节律和规律,深化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体育本身就是育智;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体育本身具有审美特征,运动就是美,体育与美育紧密相关;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体育又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

体育使人快乐,体育丰富人生,体育塑造人格,体育是最基础、最美好的教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于学校丰富德育、增进智育、促进美育、改善劳育也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都统一于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进程中,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中。

当前,我国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现状是“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五大要素亟待突破“弱于体美”的现状,从“短板”抓起,努力达成加强体育、增强体质的突破,进而实现强化“五育并举”的目标,同时,五大要素必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做到“五育并举”,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体魄强健才能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出发,从顶层设计上,密集出台各项政策、规定,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整体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通过多年的有效推进,我国体育课时的总课时占比由8%左右增至10%~11%,仅排在语文、数学之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配置达标率超过95%以上;学校体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近年来,云南的学校体育工作引发社会关注。云南不仅成为全国第一个把中考体育调整为100分的省份,还出现了一所没有“小眼镜”的“零近视”小学,而云南大学“体测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的做法也被称为“最严体育校规”……云南以中考体育改革的“小切口”,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大变革”,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开好体育课程、开足体育课时、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局面正在形成,体育课与语文课、数学课已然成为云南的“大三门”。

如果说,云南学校体育改革的内因是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要求、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外因则是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担忧。

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2021年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9年与2014年相比,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质总体出现好转,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小学生和初中生改善较其他年龄段明显。然而,大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久坐不动、看手机、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多,不仅增加了更多的“小眼镜”“小胖墩”和“骨脆脆”,伴随而来的还有广大青少年学生群体在情绪、行为、家庭关系方面都遇到了诸多困扰,如恐慌、焦虑、抑郁等情绪有所增加;在行为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表现出孤僻、沉迷电子游戏等;在家庭关系方面,青少年学生与父母之间产生了更多的矛盾冲突。

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运动不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直接且重要的原因。

面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青少年学生运动不足带来的严峻挑战,青少年学生必须练得棒棒的、长得壮壮的,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身心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

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就指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这个阶段,长身体是第一位的,身体好了,才能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强化五育并举的突破点,要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要成为学生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培育、增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推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二是学校体育要着力推进课程一体化、内容多样化、教学个性化、方法智能化,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不同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素质潜力学生的需求。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一专与多能相结合、甘于奉献与提升待遇相结合,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支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要动起来、跑起来、玩起来,大力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争取每天锻炼两小时,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彰显身心健康、团结拼搏、开放自信、永不言败的青春活力,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四是让体育回归教育,让教育回归本源,让青少年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打造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树立赛场就是教育场的理念,在赛场上展现青少年学生阳光向上的良好形象。

五是全社会掀起重视体育的热潮。建立、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家庭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让孩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要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和开展好课外锻炼;政府则要把重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强国建设和人民幸福的基础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只有让健康第一成为教育乃至全社会共同遵循的理念,“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才能得以实现。

作者简介:李小伟,《中国教育报》体育与健康版主编,副编审,《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委会委员。

猜你喜欢

五育青少年体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青少年发明家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