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优质教研 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2024-07-09屈明朱艳陈晶晶

中国学校体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重庆市教研体育教师

屈明 朱艳 陈晶晶

编者按:2024年3月7日—8日,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开州区教育委员会承办,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市开州区温泉中学、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协办,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2024年重庆市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暨教育乡村振兴重庆学校体育行活动”在重庆市开州区温泉中学举行,有效呈现了重庆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成效,引领推动了“大城市、大农村”背景下重庆市乡村学校体育的共同发展。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创新开展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得益于有一支精研业务的教研员队伍及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真落实,本刊本期结合本次活动,呈现重庆市市、区两级教研及高中学校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推进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以期为各地教研工作开展和高中学校体育工作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重庆市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结合重庆实际,坚持以优质教研为纲,聚焦强化师资培养、推进教育均衡、倡导特色发展、加强路径导引、及时总结反思等方面积极创新教研方式,夯实体育项目式教研,努力促进高中选项教学落地、核心素养落实、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推动重庆市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一、多维提升,制订教研规划,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重庆市认真剖析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以打造优质体育教师队伍、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构建学校体育文化、挖掘体育学科价值、为每名学生的终生幸福打下良好基础为工作基本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科研管理,以及学生体质发展落实等重点工作,立足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制订《重庆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工作三年规划(2020—2023年)》,注重多维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旨在锻造一支优质教师教研团队。

在3年规划中,重庆市以项目式教研为基础,一步一个脚印从“1到7”扎实推进教研工作。基于“1”个理念:落实“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理念。明确“2”项使命: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为体育教师发展服务。组建“3”个团队:组建强有力的学科联席会和指导委员会团队;打造有共同价值取向与追求、甘于奉献的基地研究团队;凝聚全市41个区县的教研共同体团队。厘清“4”项现状:学校体育工作现状、教研工作现状、教师发展现状、学生发展现状。落实“5”项培训:推进高端培训、省际交流、城乡互动、连片教研、捆绑发展等五项工作联动,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开展“6”项研究:体育课程资源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活动与课余训练研究、教学评价改革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教师队伍发展研究。争创“7”项成果:探索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体育教学教研工作新机制;解决基于学校体育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建设特色鲜明的体育教研文化;形成体育教研的研究交流中心;形成体育优质资源汇集中心;形成体育教研(教师)人员的学习中心;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最终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学科品牌。

二、协同均衡,做好教研帮扶,促进学校共同发展

重庆市是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典型,现有41个区县,共有人口3191.43万,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渝东南、渝东北片区与渝中、渝西部片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配比形成鲜明对比。教育振兴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强教师能力建设、推进教育均衡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

一是以赛代培,短时间、大强度、高效率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如,高中体育优质课大赛率先创新比赛机制,采用评课+解读方案与答辩+学生调研+点评培训“四位一体”的赛课新机制。5天时间,20名评委辗转6000余公里、深入40个区县开展评审工作,40位校长、120名选手、720名学生、5000余名体育教师参与了课堂展示、方案解读答辩、问卷调研、基地专家点评培训、教学观摩,这种以点带面、以赛促改、以培增研、从城市向偏远学校覆盖扩优提质的举措加速了重庆市落后地区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是项目式推进“区域”教研,拓展教师专业能力。根据“就近发展”原则,将教师按工作区域和擅长领域的特点,由各区县体育教研员推荐,遴选到不同的项目研究团队,如中高考与学校体育评价项目研究团队、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研究团队、课余活动开发与应用项目研究团队、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团队、课余训练项目研究团队、体质健康促进项目研究团队、智慧体育新媒体应用项目研究团队、教师发展项目研究团队,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

三是建立区县片区帮扶联盟。重庆市的41个区县按地理位置分为中心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渝西片区,每个片区的盟主分别由全市统一调配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担任,盟主负责组织和主持各片区日常学术研讨、课堂展示、教师培训,每一学年各片区轮流承办1~2次全市联盟课堂教学和教师基本技能展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经验。该帮扶联盟3年为1个周期,周期结束后由市教科院统一从科研课题、论文发表、教师培养、课堂教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5个方面进行考核并颁发证书。

四是定制个性化教研方案,进行分层分类教研、个性精准教研、多元融合教研、数据循导教研,开展序列化、专题化、层次化的主题教研。如,石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面临着体育师资严重匮乏、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体育器材配备不齐、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缺乏等现实问题,市教科院相关人员赴石柱县实地调研后,为体育教师量身定制了“追光计划”,极力争取教育政策与资金支持,帮助该县在3年内配足体育器材;同时,在全市召集优秀体育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志愿者,定点帮扶中益乡小学、沙子中学等学校,帮助学校完善体育学科课程体系、师资培训、学生体育活动策划、学生业余训练指导。

五是发挥基地辐射引领作用,重庆市2018年获批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基地,基地建立了核心研究团队,在基地教研核心团队下成立了子团队,辐射引领区域教师专业成长。基地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项目组核心成员共150名,分别来自不同区县,核心成员定期培训、承接课题项目、承办学术活动、承担培训任务,子团队的成立可以吸纳更多的教师加入研究团队,辐射引领更广的区域,确保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都不掉队,共享发展。

三、特色发展,立足学校文化,倡导个性化校本课程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基地,各学校以自身学校体育文化出发,开发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探索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一是鼓励学校申报学校创新体育课程基地,启动课程试点,实施课程改革方案。如,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是排球特色课程创新基地,该学校有60余年排球运动历史,该校在高中部实行“2+1+X”课程,其中“2”为必修的体能和健康教育模块、“1”为排球特色模块、“X”为选修模块;初中部实行“1+1+X”课程,即“1”为必修必学武术大单元课程、“1”为排球特色大单元课程、“X”为课程标准要求的其他项目大单元课程。

二是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指导学校开发学校的活动课程、比赛课程、训练课程。利用社团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打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课程;利用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合理设计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比赛课程;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设计专业性强、水平高的训练课程。

三是支持学校创新多元评价方式,改进结果评价,合理利用增值评价,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实施以来,各学校根据学校硬件设施、师资情况和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等制订了相应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走班实施方案》,其中评价体系是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实施、评价结果运用等。如,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的排球是其特色课程,该校单列了《重庆八中排球特色课程评价细则》。

四、路径导引,加强过程管理,助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合理的路径导引能帮助教研团队更好地应对挑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队健康成长。在近3年的教研工作过程中,重庆市按照以下9条路径,扎扎实实做好教研团队建设和管理。

一是建好文化,带好队伍。首先,设立团队目标,明确团队价值观;其次,制订行为准则,要求团队成员坚守价值追求,提高学习自律,找准工作创新,强化成果提炼,建立工作自信,提高自我修为;最后,抓好“九善”,久久为功,即善于学习、善于管理、善于协调、善于交流、善于总结、善抓重点、善寻亮点、善聚众智、善于宣传。

二是搞好调研,有序推进。重庆市专门成立课题组,专题调研区域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政策法规等相关情况,了解学校体育发展的难点、重点、痛点问题,区域发展、历史传承等问题,以及场地器材等条件保障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及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形成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研员专业发展需求暨体育教研员研修课程研究与开发调研报告》《重庆市中考体育改革现状调研报告》《重庆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现状调研》等报告,为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三是立足课堂,提高质量。课堂是教研的“根”,重庆市加强课堂研究,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运动乐趣;注重激发内驱,让体育教师、教研员学课标研教材蔚然成风;鼓励创新实践,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运动。

四是把握热点,顺应发展。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当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公平、“双减”政策、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理健康问题、中高考评价改革、活力校园建设、大课间改革等热点问题积极探索,深入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努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与全面发展。

五是汇聚资源,丰富课程。注重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外和校外资源、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体育与健康信息资源等的利用与开发,最大限度丰富课程内容。重庆市教科院每年会把教学比赛的优质课进行梳理,建立资源库;把一线体育教师的优秀案例进行收录,建立典型案例库等。

六是借力评价,重在落实。抓住新时代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与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契机,完善重庆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实行常态监测,保证课程质量,以质量监测撬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重庆市通过全市的学校体育质量监测保障常态的学校体育教学,通过高中学业水平监测有效实施高中选项走班教学,落实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七是教研转型,深耕发展。着力抓好课堂、课程、课题。课堂由教向学转变,注重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体育运动;课程从育体到育人转变,不断挖掘学科价值,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题从单纯理论研究向解决真实问题转变,无限贴近教学实际,让体育教师真正研究教学,营造良好的体育研究氛围。

八是物化成果,提炼宣传。坚持开展教育日志、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反思讨论、案例展示与推广等活动,注重成果积累与转化,提炼亮点推广运用,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重庆市教科院收集重庆市各地优秀的体育教师成长案例编写了《榜样的力量——重庆市优秀教师成长录》,有效地宣传了区域内的体育教师。

九是多方支持,合作共赢。借助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进行校本研修专题研讨,鼓励年轻教师开展教学风采展示;通过同行互鉴互学,开展成长中的骨干教师论坛和体育名师教学实践分享;创建民间学术组织——特级教师体育教育论坛、体育学科教研基地联盟等,进行学术交流、思维碰撞。

五、反思推进,总结反思,继续砥砺前行

重庆市的优质教研创新实践遵循“多维提升、协同均衡、特色发展、优化路径导引”的原则。首先,系统实施了以赛代培、项目式推进“区域”教研、建立区县片区帮扶联盟、鼓励创新体育课程基地申报等具体举措,通过保证每一名教师在各自擅长领域里的充分成长与发展,实现了重庆市体育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跨越式提升。在2024年调研的120名教师的体育课堂中,90%的课堂聚焦核心素养,内容设计融合情境教学;85%的课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清晰;80%的课评价注重多元化,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中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体育品德的培养;75%的课创新上课器材,优化上课内容;95%的课设计项目特色的补偿性体能练习,并且练习强度、密度、心率都能达到要求,体育课堂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获得感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形成了勇争上游的体育教学研究文化。其次,在教研工作中,实施线上线下、市内市外、均衡发展的工作方式,主题导向、以点带面、深度研究、百花齐放,实施分层分类教研、个性精准教研、多元混合教研、数据训导教研,做到系列化、专题化、层次化主题教研,以智能诊断化教研集聚全国、省、市、地区、学校等体育教师共同参与教研的方式,集思广益,汇聚多方师资,研究并总结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展。

除此之外,近些年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能有序、有效开展,离不开以下5点:领导重视很关键,必须寻求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团队给力很高效,组建研究团队需要志同道合,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团队团结在一起,相互帮扶;研究方向很重要,研究要遵循国家政策法规与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地方实际,这样才有利于研究的实现;共同发展很温馨,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群人走比一个人会走得更远,相互帮助,携手前行,才能更好地发展;责任情怀很必要,在当前“学校体育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起不要”的情况下,每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情怀尤为重要,每一名体育教研员和教师,应富有教育情怀,具有责任担当,为体育教育发展尽责,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猜你喜欢

重庆市教研体育教师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