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研训新样态助推教师内涵式发展
2024-07-09林妮李海滨徐小勇裴珍
林妮 李海滨 徐小勇 裴珍
重庆市开州区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专业提升,强化教学研究促过程深入,强化实践指导促引领有效,强化一体化建设促特色发展”为工作目标,以三级联动教研、学研用培训体系、常态化赛事平台为实施路径,形成了区级研训引领、校本研训根基、网络研训共享、联动研训拓展的立体研训新样态,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三级联动,构建全覆盖教研立体网络
(一)教研网络支撑点——区级中小学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
区级中小学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以下简称“学科中心教研组”)由教研部门直接领导,体育教研员任组长,成员为通过区县优质课、展示交流、课题研究、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种形式发现、遴选的一批骨干教师和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学科中心教研组现有21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
学科中心教研组由教研员制订中心组发展计划,将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指导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引领学科发展作为发展目标。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课堂观摩、问题研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共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科研指导能力。
学科中心教研组的成员是区级教研的引领者,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排头兵,其在各种教研活动中上展示课、上示范课、主持教学研讨;在各种培训活动中作专题讲座;在课题研究中带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并独立谋划组织区域教研活动,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中心教研组成员要将在学科中心教研组所学到的知识、先进经验和教学成果向片区、学校、教师辐射,形成教研的联动。通过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力量,发挥“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教研网络拓展线——片区学科工作坊
开州区依托13个片区,建立片区体育学科工作坊13个,将区域内的骨干教师、学校体育教研组长吸纳为工作坊成员,区级中心教研组成员为工作坊坊主。通过片区工作坊的建立和研训活动的开展,把体育研训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各坊主组织工作坊成员共同研究片区内的体育发展特点、教学问题和教师发展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研训计划,为片区内的学校提供精准、有效的教研服务。各工作坊每月开展研训活动不少于1次,活动内容由坊主根据区域研训计划制订片区月研训方案,经教研员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工作坊成员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片区学校共同参与研训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区域教研氛围。同时,工作坊成员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成为片区体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三)教研网络基础面——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教研网络的基础面,更是区级教研、片区教研网络的惠及面。体育教师通过区级教研、片区教研获取到的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升、问题研究成果等最终都要落实到校本研修中,通过校本研修内化为学校每名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区级中心教研组、片区学科工作坊深入学校校本研修中,为校本研修提供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方式、研修评价等方面的指导,解决校本研修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让校本研修更具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学、研、用,打造全链条教师培训立体网络
(一)系统学习,多要素整合
1.建立个人阅读书库
个人阅读库分为精读、泛读、选读三类,其中精读和泛读由学科教研员遴选推荐,选读类教师根据个人兴趣和自我成长需求,自主选择书籍和期刊。每名教师有一份个人阅读书单,形成个人阅读书库,在一学期内完成精读类至少1本、泛读类至少3本、选读类至少5本的任务。教研员每学期分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组织一次线上全员主题读书会,每月组织1次学科中心教研组线下主题读书会,通过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进行读书交流分享,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教师主动学习和思考,从而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思维拓展。
2.搭建学习平台
搭建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新进教师培训、区级中心教研组培训、体育技能培训和教学能力培训、骨干教师论坛等多样的学习平台。如,搭建“教育专家开州行”“开州教育名师大讲堂”两大培训平台,常年邀请市内外专家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同时,借助线上学习平台,为教师推送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课程,体育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自主选择学习。
(二) 深入研究,课题引领发展
通过对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调研,把典型问题梳理成问题清单,形成区级体育学科重点问题研究清单、校级重点问题研究清单、校级研究问题自主选择参考清单。将问题转换研究课题,教师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不断深入、尝试、创新、实践。如,“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是区级重点问题研究清单中的其中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研员带领区级中心教研组、骨干教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构建“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打造体育卓越课堂的有效路径》的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开州区“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的模式,让“教会、勤练、常赛”成为体育课堂教学常态化、规范化的教学方式。
(三)实践运用,成果转化课堂
1.打造精品课例
将学习和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精品课例,是指将教师学习的理念和方法、研究的成果和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以课例的形式呈现出来。以课例为载体,不仅检验了教师学习和研究的效果,还展示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教研员每学期下发精品课例主题,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的教师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进行课例的设计,教师共同探讨同一教学主题如何在不同学段中体现技能的衔接性、学习目标的进阶,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结构化设计的能力。精品课例的积累形成了开州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精品课例资源库,资源库中现有“跳远”“篮球传接球”“体操技巧”“快速跑”“跳绳”“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精品课例。精品课例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推动了全区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体验运用,引教师入境
通过“课例设计—课例实践—研讨再构—实践优化—提炼策略”的“五步体验式课堂构建”引导教师将理论学习、问题研究、实践探索相结合,通过亲身体验和运用,提高教师设计教学、钻研教学、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能力。
第一步,课例设计,教研员确定课例研究主题,选定示范课授课教师,学科中心教研组打磨课例,让课例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并向开展“五步体验式课堂构建”活动的片区教师下发同课异构主题,片区内教师根据主题备课、上课、磨课,借助工作坊、校级体育组成员的智慧,精心设计课例。
第二步,课例实践,示范课展示,直观示范教师如何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教育课堂。同时,随机抽取参与活动的教师与示范课同课异构,使一线教师获得感性体验。
第三步,开展说评议课,说课讲述课例背后的教育教学原理和设计思路,评议课现场分享破解同类问题的实践经验,实现同伴智慧共生,根据评议和研讨形成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教师再对课例进行二次备课,对课例进行重构和优化,实现课例的增值和提效。
第四步,实践优化,教师根据重构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上课,在实践中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五步,提炼策略,专家聚焦培训主题进行专题讲座,针对课例帮助参训教师梳理思路、统整观点、化解疑难、提炼策略,让教师在“五步体验式课堂构建”中形成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五步体验式课堂构建”模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平台,同时也构建了一个以实践为核心的学习情境,激发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赛、展、评,搭建常态化教师成长立体平台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学科自信和专业发展,开州区搭建了区级常态化的赛事平台。
(一)计划安排,有序推进
根据体育教师成长需求,对体育教师赛展评进行整体规划、计划安排。两年一届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竞赛、大课间展评;每年一届教学设计比赛、大单元设计、微课比赛、论文评选;每期一届精品课例比赛,全面考察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同时,常态化赛事明确了各赛事时间表,根据时间安排各赛事有序推进,让教师们能够提前准备,积极参与,并建立全方位自身发展规划。
(二)校、片、区三级赛事网络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增强赛事的覆盖性,采用了逐级选拔的方式。首先,各学校在校内进行初赛,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片区的复赛。然后,片区复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将代表片区参加区级决赛。这样的选拔方式不仅能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还能确保比赛的质量和水平。
(三)总结提升,不断进取
每个赛事结束后,教研员会对赛事进行总结与表彰。由评委组、参赛教师、教研员多角度总结赛事呈现的亮点与不足,反思改进措施,提炼优秀经验,为参赛教师寻找不断完善的方向。同时,对在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让每一名参赛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