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情况调查研究
2024-07-08陈慧娜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情况,2022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针对未成年人利用全国公共图书馆情况展开调查。调查重点围绕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现状以及对公共图书馆的使用需求展开,结合调查情况,针对公共图书馆提出场馆空间规划、阅读服务与指导、培养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意识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24)03-0053-06
1 引 言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同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1],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专业人员开展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伴随着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阅读关注度不断提升,我国未成年人阅读与服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未成年人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情况,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具专业化、针对性的服务,2022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针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利用情况展开调查,获取最新最全的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情况,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决策提供参考。
2 调查的对象、指标及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为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情况,重点围绕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现状以及对公共图书馆的使用需求展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的界定,本次调查对象为到馆不满18岁的服务群体[2]。由于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行为特征和心智发育存在差异,本次调查问卷分为0—6岁幼儿组、7—12岁少儿组和13—18岁青少年组。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更为客观地反映现实,本次调查采取线上资料搜集、腾讯会议采访和问卷调查三者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共35家公共图书馆进行,共发放线下纸质问卷10 000份,回收问卷8 237份,线上回收电子问卷954份,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8 796份。其中,0—6岁幼儿组有效问卷总计4 182份,7—12岁少儿组有效问卷2 885份,13—18岁青少年组有效问卷1 729份。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情况特征
3.1.1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接待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此次调研显示,我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读者接待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以2019年为例,我国公共图书馆年平均接待未成年人读者量为50.51万人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限流的情况下的2021年年平均接待未成年人读者量为23.93万人次。根据《中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调查》[3]数据显示,此项指标在2010年调研期间为29.62万人次。在非限流常规情况下,未成年人读者接待量上升了70.53%(见图1)。
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年平均接待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民阅读观念和社会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成年人在阅读推广领域的参与度日趋提高。
3.1.2 未成年人阅读方式更为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种阅读载体涌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载体也从单一纸质文献逐渐变为多种阅读载体并存,读者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对未成年人阅读方式调查发现,大部分未成年人都使用过电子阅读设备进行阅读,但接受调查的3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对纸质文献阅读的接受度均超过80%,而对电子阅读的接受度均不足60%。可以发现,对大多数未成年人读者而言,纸质文献依旧是阅读主流。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电子资源的不断丰富,电子阅读方式已成为纸质文献阅读方式的有力补充。参与调查的各组群体中,对电子资源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见图2)。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组46.0%的读者每天使用电子阅读设备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他们接触电子阅读设备主要是因为喜欢数字阅读的形式和内容,也有部分幼儿是为了上网课。仅有18.6%的幼儿从未接触过电子阅读设备。少儿组读者主要使用电子阅读设备进行学习。40.7%的少儿组读者每天使用电子阅读设备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31.5%的少儿读者每天使用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他们接触电子阅读设备主要是上网课和查找资料。青少年组读者会利用电子阅读设备进行更为广泛的、全方位的浏览与阅读。30%的青少年读者每天使用电子阅读设备的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43.4%的青少年读者每天使用时间在1小时以上。他们接触电子阅读设备主要是为了查找资料和日常浏览。
3.1.3 未成年人对公共图书馆功能化需求差异明显。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性。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幼儿家长携幼儿读者前往公共图书馆的首要目的;少儿读者是使用公共图书馆借还服务的主要群体;青少年读者则更看重公共图书馆的空间价值。对未成年人来公共图书馆的目的调查发现,幼儿组65.4%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带孩子来公共图书馆是希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少儿组49.5%的被调查人员则主要是希望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喜欢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以及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青少年组59.4%的被调查人员表示除了喜欢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以及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还因为公共图书馆有文献借还服务,同时需要在阅览室里自习或是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相较而言,青少年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空间需求要求更高,他们更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交场所的空间价值。总体而言,随着年龄增长,未成年人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从文献需求逐渐延伸至空间需求,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正逐渐从文献存藏向社会交流与共享转变。
3.1.4 公共图书馆多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特质凸显。随着新技术平台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微博、微信和网站已成为未成年人读者获取图书馆资讯的主要途径。公共图书馆多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特质日趋明显。在此次调查中,从未成年人获取公共图书馆资讯的渠道来看,幼儿组中49.4%的幼儿家长通过微博、微信获得图书馆活动信息,38.4%的幼儿家长通过朋友、老师或者其他家长推荐获取活动信息,35.9%的幼儿家长则是通过网站获取。少儿组中48.9%的少儿读者通过朋友、家长和老师的推荐了解图书馆的活动,34%的少儿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了解活动信息,30.6%的少儿通过微博、微信推送获取活动信息。相比之下,青少年读者通过网络获取活动信息更自由,43.4%的青少年通过朋友、家长和老师的推荐了解图书馆的活动,43.1%的青少年通过微博、微信推送获取活动信息,38.3%的青少年通过浏览图书馆网站上了解活动信息(见图3)。
3.2 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3.2.1 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总体而言,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中,未成年人参加的活动主要是故事会和讲座,有近一半的未成年人从未参加过公共图书馆的活动。具体而言,幼儿组受访者表示参与最多的是公共图书馆组织的故事会和手工活动,参与的人数占比分别为32.6%和22.7%,之后依次是讲座、演出、电影或参观展览等,而44.8%的幼儿组受访者表示从未参加过公共图书馆组织的活动。少儿组受访者参与最多的是公共图书馆组织的阅读会和讲座,参与人数占比分别为22.8%和19.9%,之后依次为观看演出、电影或参观展览,45.5%的少儿组受访者表示从未参加过公共图书馆组织的活动。青少年组参与最多的是公共图书馆组织的讲座、志愿服务和阅读会,其参与人数占比分别为26.3%、21.6%和21.6%,之后依次是观看演出、电影或参观展览,有40.3%的青少年组受访者表示从未参加过公共图书馆组织的活动。分析3个不同受访群体未成年人参与公共图书馆活动程度相对较低的原因发现差异较大。幼儿组受访者表示妨碍幼儿读者参加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时间陪同和不知道活动的相关信息,占比分别为40.2%和38.2%。少儿组受访者表示妨碍其参加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活动时间不合适以及不知道活动的相关信息,其占比分别为41.1%和37.7%。青少年组受访者中有50.3%的受访者表示妨碍参与活动的原因是活动时间不合适,42.2%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活动的相关信息。可以发现,除了幼儿群体受制于自身行动能力,需要依靠成年人陪伴到馆,更多的具有自主行动能力的少儿群体和青少年群体,妨碍其参与图书馆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在于信息获取渠道相对闭塞,使其无法及时获取活动信息。
3.2.2 图书馆检索技能相对不足。虽然超过50%的少儿及青少年读者自认为具备较好的网络检索能力,但他们对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检索的认知和利用相对欠缺。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少儿组或者是青少年组受访者普遍对个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有较高评价。52.3%的少儿读者认为自己可以完全独立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23.1%的少儿读者认为自己可以顺利进行检索,但是缺乏技巧;超过40%的少儿读者表示需要提高个人信息检索能力。在青少年调查群体中,78.7%的青少年读者认为自己可以完全独立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15.4%的青少年读者自认为可以顺利进行检索,但是缺乏技巧;5.3%的青少年读者表示需要有人指导才能完成检索任务;仍有约20%的青少年读者希望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
3.2.3 文献资源与空间需求成为影响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对公共图书馆使用满意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无法满足其文献借阅需求和阅览座席不足成为影响未成年人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在对未成年人使用公共图书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调查发现,幼儿及其家长在使用公共图书馆资源时,45.8%的家长表示在使用公共图书馆资源时没有遇到困难;24%的家长在查书、找书方面需要帮助。对于少儿读者来说,36.5%的少儿读者对文献借阅服务不满意;25%的少儿读者感觉阅览室座位不足。青少年读者在利用公共图书馆时,有40.4%的青少年读者感觉最大的困难是阅览室座位不足;34.3%的青少年读者对借阅服务不满意。结合未成年人到馆目的,进一步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各年龄段的读者需求满意度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幼儿及其家长前往公共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因此对公共图书馆文献的需求度要求最高。近50%的幼儿受访群体表示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使用方面没有遇到困难,仅有8.8%的家长觉得馆藏中没有适合自己孩子的读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公共图书馆经过多年的文献调整,馆藏幼儿文献得到了一定的调整。
少儿读者由于处于幼儿读者和青少年读者之间,因此在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利用上,存在明显的两者兼具的特征。近50%的受访者选择关注公共图书馆的借还服务和良好的阅读环境及氛围,说明文献资源和空间资源是影响少儿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该群体不满意的选项中,馆藏文献和座席不足成为首要和次要的两大选项。究其原因,少儿读者对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不满意反映出该群体已经不再满足于图书馆提供什么,我就读什么,而是带有较强的阅读目的。馆藏资源在与少儿多样化阅读需求的匹配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少儿读者对文献资源的满意度相较幼儿读者群体略有提升。同时,随着学业压力的逐渐出现和社交需求,公共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价值渐显,少儿读者到馆除了常规的查找资料、阅读文献,还需要完成校内作业、自习以及进行必要的同学共读。公共图书馆空间的相对不足,导致少儿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空间资源的使用略有不满。
青少年群体学业及社交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该群体对公共图书馆的自习空间尤为关注。通过青少年对公共图书馆利用的资源调查可知,约有64%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利用公共图书馆的空间自习和完成校内作业等学业任务。公共图书馆空间资源已成为青少年读者到馆的首要需求。而公共图书馆坐席的相对有限成为制约青少年对公共图书馆利用的重要因素。随着不同年龄段读者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对公共图书馆的功能需求也从最初简单的文献利用逐渐过渡到文献与空间兼具的需求。当前公共图书馆少儿及青少年文献相对不足与有限的空间已成为影响未成年人对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4 启 示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在培养和强化未成年人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民众阅读质量和水平,提升国民阅读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场馆空间规划、阅读服务与指导、培养图书馆利用意识和服务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4.1 打造“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文化社交空间
随着全民阅读理念的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理念也从最初的“信息共享空间”到强调知识创造的“学习共享空间”。从最初强调“存藏”和“阅读”到强调“空间”“共享”和“交流”,从强调以“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4]。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终身学习、休闲娱乐、社会交流的第三空间服务价值愈加显著[5]。在此建设理念下,公共图书馆应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公众文化发展需求,加强馆内阅览空间建设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公共图书馆,从“场馆分级”“文献分级”“服务分级”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年龄读者群体的阅览需求。特别是在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服务时,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在认知、行为和阅读需求方面的差异,在服务空间规划上不仅要具备功能的适用性,同时需要兼具互动性和趣味性。注重打造并发挥公共图书馆空间价值,结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的阅览场所和研讨空间。此外,在未成年人的阅读活动策划上,需注重互动交流,通过与同龄人、家长、馆员等群体的互动,培养未成年人与公共图书馆的情感连结,促进未成年人更好地使用公共图书馆,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4.2 推动文化服务融合创新,提供学校和家庭阅读指导
鉴于未成年人的阅读活动特质,幼儿读者需要依靠成年人实现到馆阅读和参与相关活动,而少儿读者和青少年读者虽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受制于阅读时间以及学业压力,对图书馆的阅读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6]明确提出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融合路径。作为开放的社会教育场所,公共图书馆应该借助文献资源优势,建立健全适合未成年人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机制,结合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阅读特征,积极拓展馆外延伸服务,打造“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跨界多元服务模式,发掘公共图书馆的新供给点,通过社会资源的融入,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场域,丰富服务形式,充分发挥社会大讲堂的优势,培养学龄读者的“图书馆意识”[7]。例如,美国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甚至将阅读推广活动带到了自助洗衣店、无家可归收容所、WIC中心等这些看似与阅读毫不相关的场所,使阅读资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8]。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季童读”阅读推广项目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读者延伸服务的跨界合作、融合发展提供了引领示范作用。该项目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以推荐优质新书为核心,联合图书馆界、教育界和出版界等各方共同打造的大型未成年人阅读推广项目。依托“四季童读”合作平台,在公共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机构)、学校之间构建儿童阅读推广生态圈,借助省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举办富有创意的延伸服务。积极开展馆际合作,在“四季童读”的合作框架下,鼓励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结合当地特色与需求,开展一系列馆外延伸活动,创新了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家庭是社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应该开展面向家庭的阅读指导,通过建立家庭阅读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认识童书,学习如何开展家庭阅读,同时提供家庭阅读参考书目,为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提供策略支持,通过制订长期的目标、规划和长效机制,为家庭阅读提供持续、精准、优质的阅读指导。
4.3 提升未成年人信息素养和图书馆意识,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阅读以其不受地域限制、快速便捷等特点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随着数字阅读的发展,社会大众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加工以及去伪存真的分辨能力需求与日俱增,急需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受众对海量网络信息中有效信息的获取和加工的能力。公共图书馆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信息素养教育,制订完备的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和举措,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基础业务工作,持续性开展。针对少儿读者和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使用需求,围绕馆藏数字资源推广、数字阅读技能以及信息检索技能等开展数字化分级服务,帮助未成年人了解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功能,树立公共图书馆利用意识,学会使用公共图书馆线上资源,掌握数字资源检索技巧,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鉴于前文少儿读者与青少年读者因到馆读物获取不足而引发的满意度下降问题,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建立健全少儿读者和青少年读者阅读文献的采访机制。通过定期开展调查问卷、读者荐书、文献利用数据分析等方式,对馆藏文献提供针对性采访和文献结构调整以提供数据支撑。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加大对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的结构调整,结合各年龄段读者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与阅读需求,采取分级分区阅读方式,适当缩减副本数量,扩大在架文献品种,进一步合理匹配文献类别与载体形式。加大对馆藏优秀文献的筛选和推荐力度,通过图书导读、童书精读会等阅读推广活动,提升少儿读者和青少年读者对馆藏优秀文献的信息获取,发挥公共图书馆阅读引导的社会职能。
4.4 加强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善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创新服务
未成年人对公共图书馆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除了幼儿读者自身因素,其他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未成年人未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在于对信息的获取不及时。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其服务也需要跟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转换提升。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逐渐成为未成年人的学习工具和娱乐、沟通平台。有调查显示,我国30余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开通抖音短视频服务的有23家,占比约为71.9%。[9]以微博、微信和抖音短视频等为首的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新媒体的兴起也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智能化建设和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开展资源共建共享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完善数字服务,推广移动阅读方式,搭建服务微平台,大胆探索和创新,勇敢打破传统的宣传模式,以未成年人乐于接受的表现方式传递公共图书馆信息,提供阅读资源与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视频通信技术,通过社交媒体和智能移动通信平台开展线上服务,以线上互动的方式为未成年人提供实时的活动内容和服务资源。同时,要善于利用数字技术,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宣传渠道,不断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公共图书馆,使用公共图书馆,进而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和影响力。
5 结 语
《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指出,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10]。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我国的阅读推广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力推动未成年人阅读,营造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社会阅读氛围是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未成年人的阅读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正在从传统的文献存藏向如今的空间交流、终身学习的转变。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作为,结合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通过深入调查与研究,有针对性地从文献、场馆、服务等多方面为未成年人读者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为深入推动全民阅读,全面建设书香中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EB/OL].[2024-01-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3262.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EB/OL].[2024-01-15].https:∥www.gov.cn/xinwen/2020-06/01/content_5516649.htm.
[3]李晓明.中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调查[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68-73.
[4]吴建中.从上海图书馆东馆设计看全球图书馆建筑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2022,41(6):9-14.
[5]拱佳蔚.大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思维与实践:以上海图书馆东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3,42(2):81-89.
[6]“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EB/OL].[2024-01-1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23/content_5620456.htm.
[7]刘梦璇.少年儿童图书馆用户教育中外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102-106.
[8]陈小凡.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延伸服务研究[J].图书馆,2022(1):77-82.
[9]孙雨,陈凤娟.公共图书馆“抖音”短视频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1):85-94.
[10]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全民阅读[EB/OL].[2024-01-25].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22/content_5553414.htm.
[收稿日期]2024-01-17
[作者简介]陈慧娜(1978—),女,本科,副研究馆员,中国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