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古籍整理的一点认识

2024-07-07

博览群书 2024年5期
关键词:讹误笺注古籍整理

古籍整理,前人称为“校雠”,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目的在于使古籍便于今人以及后人阅读利用也。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因抄写、刊刻、自然剥蚀等造成讹误,就需要校勘订正,讹者正之,脱者补之,衍者删之,倒者乙之,使其尽可能恢复古籍的原貌,便于阅读利用。同时,也因古今语言文字以及表达方式之不同,前代典章、名物、制度、事典、语典之丰富多样,历史语境之不同,人物交游之隐显,事件背景之遮蔽等等,更易造成古籍阅读理解的困难,因而予以整理,实属必要。

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对原有古籍进行的种种加工整理,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其中,注释、笺注是古籍的“深度整理”。注释起源于解经,前人称为训诂。笺,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有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笺注,谓注释古书,以显明作者之意。笺注的最高境界,应是求得作者之原意,写作之初心,引领读者进入其历史语境,理解作者身之所历与心之所思,进而理解其时代,从而知人论世,古为今用。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序》曰:

注杜者必反复沉潜,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悄然如身历其世,面接其人,而慨乎有余悲,悄乎有余思也。

因此,校订文字,注音解字,解释典故,阐释文意,乃其必不可少的工作,尤其是解释典故、阐释文意,应力求做到信、达、雅。

张鷟《龙筋凤髓判》一书,如欲笺注,必须深入理解“判”这种四六文体的基本特性、独特的表述方式,以及丰富多样典故在文句中的准确蕴含,更应熟悉《唐律疏议》《大唐六典》《唐会要》以及新旧《唐书》等基本文献,将其置于唐代政治、制度、律法、文化的语境中,予以恰切的阐释,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否则,将会错误百出,南其辕而北其辙,谬种流传,贻误不浅。

——雷恩海(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栏目编委,著有《古典诗学的整合与重建:〈沧浪诗话〉与金元明诗学》《唐诗三百首讲疏》等)

猜你喜欢

讹误笺注古籍整理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四库全书总目》五峰集 斐然集笺证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诗史、索隐与晚明记忆
《曝书亭集词注》笺注内容探析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明督抚年表》讹误校补十一则
中华书局校点本《金史》讹误补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