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山水画题跋的文学意象与艺术表现

2024-07-07张茹琪黄小涵

名家名作 2024年12期
关键词:题跋画作山水画

张茹琪 黄小涵

[摘 要] 北宋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使绘画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画家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物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但他们所追求的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表达情感和思想,赋予每一幅画作更深层的内涵。在创作过程中,诗歌和绘画相辅相成,这种结合不仅使作品更富有诗意和韵律感,也丰富了观赏者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北宋时期也是题跋兴盛的时期,跋文作为对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读,对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画家通过撰写跋文,向观赏者解释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手法,引导观赏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为绘画艺术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山水画题跋入手,分析北宋山水画题跋中诗情画意的共生,以及文学意象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并影响艺术表现。

[关 键 词] 北宋;山水画;文学;艺术

一、文学意象在北宋山水画题跋中的体现

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文人也不必以隐居山林为寄托。因此,绘画重心转而表现大气朴拙、亲切震撼之感。画家注重切身体验,细致观察四时之景,将山水的自然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文人笔下的山水,或行云流水,或远山峦峰,或可徜徉其间,或可遥望其境。在幽静之画卷中,融入自我心境,与大自然相融相济,感受生命之灵动,与山水共鸣共生。由于长卷形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得书画形式也逐渐趋于丰富。北宋士大夫的金石书画鉴藏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书画题跋的勃兴。

其中在北宋山水画题跋中也不乏对诗词典故和文学经典的引用。例如晁补之的《跋翰林东坡公画》:

……抑孔子之教人“退者进之,兼人者退之”,君之治气养心,亦固若是耶?尝试折衷于孟子之言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1]

从这则题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绘画特色以及笔法的运用他甚少提及,主要是想表达对画家性情、人格、境界的评价,并借用孔、孟的话回答心中疑问。

宋人创作的题跋呈现出鲜明的文学性特点,诗与画从一开始便有了趋同的功能,例如“画以明志”“诗以言志”等都阐述着诗画关系,更体现在诗情画意的结合,题跋多以诗词的形式表现。例如黄庭坚的题画诗跋:

花光寺下对云沙,欲把轻舟小钓车。

更看道人烟雨笔,乱峰深处是吾家。

(《题花光山水画》)

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

(《题宗师大年画》)

在题跋中,展现出作者与读者相近的文化情结,呈现出士大夫阶级独有的审美趣味。北宋时期,山水画家众多,然而士大夫才是题跋的主要群体。这些题跋不仅是艺术作品的附录,更是文人们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达的结晶。它们透露着宋代文人对内心世界的观察与人生哲理的体悟,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映照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北宋士人题跋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米芾的自题中多有体现,其子米友仁活动于两宋之间,对苏黄、米芾有所继承与发展,例如,《云山图》(见图1)上的自题诗,是目前搜集的资料中最早题写于画面上的山水题画诗。从他的自题中可见对作画态度和志趣的书写。

二、北宋山水画艺术表现与文学素养的呈现

山水画的特点反映着画家的绘画风格,山水画的意境是画家内心情感的表现,也离不开文人涉猎广博,在绘画、书法、文学、哲学、美学等领域皆有突出成就。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推动着中国山水画大步前进。

以郭熙为例,郭熙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早年风格精巧细致,晚年落笔逐渐雄壮。作为山水画家他的经典名作不在少数,以《窠石平远图》(见图2)为例,作品描绘深秋之景,蜿蜒的小河将平坡分割,坡旁有几块圆形巨石立于水中。山坡上则林木稠密,有枯树虬枝,形似“蟹爪”。作品把具有北宋山水画标志意味的圆曲坚挺的线条之美发展到了极点。而这幅作品所展示的,正是一个山河明净、苍茫远阔的画面,使我们感受到山水画的沉雄远阔,还有历史沧桑。

在郭熙看来,画家只有远离利欲熏心的官场,切身体会自然才能将山水物象与人的精神相融合,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在他的山水理论中亦能体现出这一点。他强调真正的山水之景在不同季节、不同方位有不同的特点,四季山水云气各有特点,写“真”山水不能拘泥于一时的意象。郭熙的《林泉高致》深刻反映了他的审美思想与艺术主张,在中国画论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林泉高致》讲述了山水画家如何观察、取法自然,如何继承与表现传统等,这些都非常符合士大夫阶层“可游可居”之境,并认为这是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由此亦可见郭熙文学素养与审美意趣表达趋于一致。

山水画的尺幅有限,但文字所表达的意趣却是无限的,因此文字在山水画题跋中显得尤为重要。借山水的整体气势与格局表达自己的人生境界,在“方寸之间”的山水画中表现“无穷之境”的效果并非单纯靠留白表现画面,更重要的是能让读者通过文字展开艺术想象。

黄庭坚《跋画山水图》云:

江山寥落,居然有万里势。老夫发白矣,对此使人慨然。古之得道者,以为逃空虚无人之境,见似之者而喜矣。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会当摩挲双井岩间苔石,告以此意。[2]

张元干《跋米元章下蜀江山图》云:

……此老风流,晋、宋间人物也,故能发云烟杳霭之象于墨色浓淡中,连峰修麓,浑然天开,有千里远而不见落笔处,讵可作画观耶!六朝兴亡,实同此叹。[3]

这两则题跋都是描述山水之景,但并不是单纯描绘画面景色,而是由景及人。黄庭坚借山水画抒发对人生境界的深刻体悟,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内心的解放。与黄庭坚相似,张元干也不仅仅惊叹于画面的广袤绵延,他将思绪延伸至六朝的兴衰变迁。这些观点与宗炳、郭熙等人传达的山水画理论不谋而合,彰显了他们对艺术与人生的共同理解。

三、诗情画意的共生与审美追求的探讨

北宋时期,儒学复兴,赋予山水画特有的文化价值与道德意义。山水画中的题跋更是艺术表现与文学表达的结合,用文字直观地对画面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抑或是对绘画作者品德的歌颂与赞赏,再者是鉴定画作时间、地点、经手、收藏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题跋都体现出文学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与交融。这其中,文人的交游活动大大地推动着题跋的发展。

雅集,即饮酒、写作、品茶、下棋、书法、谈论禅和道教、观赏古董等活动的集会,这种风雅的集会成为一种社会新时尚。在这样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发展出了一个广大而特殊的社会阶层——文人士大夫阶层。雅集也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之间交流的重要形式。文人士大夫是为山水画题跋的主要群体,因此在雅集中留下文人的不少画作与著作。最著名的当属“西园雅集”,以苏轼、王诜、米芾、李公麟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留下画作与题跋(见图3)。这些文人画家不仅在技艺上精湛,更在作品中表达了深厚的思想和情感。文人雅集的参与者们在交游和雅集中互相影响,相互学习、交流创作心得,促进了文人画的繁荣发展。他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人雅集自苏轼之后以鉴赏书画居多,这对题画诗词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士人题跋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以赞赏作者人品、作品的内涵为出发点,知名士人留存下来的题跋与历史记载相统一,也构成了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并存的珍贵文化史料。自题与他题的盛行,也是题跋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体现出士人文化交流与碰撞。

例如张元干的《跋江天暮雨图》:

刘质夫建炎初与余别于云间,今乃相遇临安官舍,出此短轴求跋。颇忆丙午之冬,吾三人者,苏粹中在焉,情文投合,皆亲友好兄弟……[3]

在这则题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和好友刘质夫、苏粹中三十年来的深厚情谊,作者对《江天暮雨图》画面的描述甚少,显然并非题跋的重点所在,这段题跋中展现了张元干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题跋写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在题跋中,写作者彻底代替了画作本身,成为题跋中的主角。他以笔墨描绘着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将友情的珍贵与自己的人生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题跋写作风格不仅彰显了作者的个人特质,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人文意蕴。

四、结论与启示

北宋的山水精神有着多元化的特点,注重寄情山水的精神遨游,归于自然的淡泊之心。而山水画题跋则承载了文学想象与艺术表现之间微妙的关系。这些题跋通过文字的凝练与修辞技巧,将艺术家笔下的山水景观转化为观者心灵的寄托,为观赏者创造了一座迈入艺术境界的桥梁。

山水画题跋以其独特的文学性,将观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世界。艺术家以笔墨勾勒出崇山峻岭、奔流飞瀑的壮丽景象,而题跋则以文字的力量,进一步丰富了这些画作的内涵。题跋以婉约的笔触、深沉的意境,将山水画所表现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融合。题跋的文学性质赋予了画作更加广阔的意义,使观者能够在审美的过程中沉浸其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此外,山水画题跋也起到了连接艺术家与观赏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艺术家通过题跋,向观者传递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情趣。题跋中的文字与画作相互映衬,共同构筑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使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这种桥梁不仅仅是文字与画作之间的联系,更是观者与艺术创作者之间的沟通和共鸣。

总之,北宋山水画题跋的文学想象与艺术表现相互交融,共同构筑了一幅幅富有情感与诗意的艺术画卷。它们不仅仅是对山水景色的描绘,更是建立起艺术家与观赏者之间情感联系的桥梁。这种独特的关系使得山水画在文学想象和艺术表现的交汇点上展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点。

参考文献:

[1]晁补之.鸡肋集[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144.

[2]黄庭坚.山谷题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84.

[3]曾枣庄,刘琳.芦川归来集:卷九[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412-413.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题跋画作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