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物设计,凝聚共生

2024-07-06刘海军

中华手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共性手工艺法国

刘海军

个性与共性

中国传统手工制器中,不仅包含技艺、审美,还蕴含着对传统文化、习俗、信仰的坚守。“龙”是中国的精神图腾,代表人们对添丁求子、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有生就有死。纸扎是中国有代表性的一门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指祭祀或丧葬民俗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宅院、牌坊等用于焚烧的纸品。2016年,这些造型逼真、缤纷多彩的中国传统纸扎出现在法国巴黎设计展上,引来法国民众惊叹,后来不仅在卢浮宫展出,还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说明无论地域、文化背景如何,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两国人民在审美上总能找到一些共通之处。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一路走来,两国都在历史中发现彼此,携手走到现在。

两国相交就跟交朋友一样,需要找到共同语言或共同目标,需要在个性中寻找共性。中法两国自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以来,在过去数百年来,进行了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中法作为亚欧两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本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可·波罗游记》与《论语》。

18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将中国推荐给欧洲人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并一时风靡西方,激发西方社会对东方的憧憬,法国也是从那时开始了解中国。后来随着丝绸、瓷器、纸扇、茶叶等散发着迷人东方气息的手工艺品随着丝绸之路远渡重洋,流入欧洲,更是对“个性”的中国充满了无限想象,而“中国风”也一时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之后这股风在欧洲刮了半个多世纪。在此过程中,法国民众不仅惊叹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成为中国手工艺品的“忠实粉丝”,并渐渐影响到“中国风”的设计与法国当地的文化融合。

作为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影响力无需多言。17世纪,此书流传到了法国,有力推动了西方汉学的建立——西方汉学由法国人创立,在研究汉学过程中探寻其“共性”,甚至不少学者将孔子与“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相提并论。可见此书对法国人和法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曾在起草《人权宣言》时就引用了《论语》里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之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对此,法国总统马克龙有过如此评价:“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为法国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2019年恰逢中法建交55周年,马克龙总统在其位于法国尼斯的海燕别墅接见习近平总书记时,特意送给了他一本1688年出版的《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目前,这本书已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件重要藏品。书籍作者弗朗索瓦·贝尼耶不会想到,300多年后,自己编译的《论语导读》又回到了中国。孔子更不会想到,他的思想能够在中法之间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力。

在中法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看到“个性”与“共性”。“个性”与“共性”既是哲学概念,也是艺术概念,前者是艺术骨架的“精气神”,体现技巧与心性;后者是艺术的逻辑骨架,体现规律和本质。所以,最后的艺术是在“具体而微”的“个性”中呈现出“大乘气象”的“共性”。艺术如此,手艺亦如此。

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多元的中华文化,也让手工艺在材料、工艺、审美方面体现出地域性和民族性。但现在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共荣,越来越拉近了全世界的距离,“在地化”正向“全球化”快速发展,而“个性”也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边界的突破逐渐模糊,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共性”。于手工艺而言,让工艺、工匠或产品走向世界,要么引领世界要么融入世界,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开放与共荣

文化是一套价值观、一套理念、一套社会秩序的体现,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表现在各种造型、纹样等符号元素上,这些符号又通过日常器物体现出来,所以生活器物不仅是满足生活需求的实体物品,也是塑造我们价值体系的文化设备。可见,手工艺与文化的联系不仅体现在器物设计或使用上,也体现在制器过程中。传统制器讲究“材美”“工巧”——这也是西方制造所追求的。但是再往上一层的“天时”“地气”,则是中国独有的工匠哲学。例如,中国传统的木作中尤其讲究“天时”,因为古人认为“万物有灵”,只有顺应天时,才会在伐木时不影响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不会让家具变形木作甚至开裂。手工制器还跟“地气”有关,即地理环境、气候。例如古代有“郑刀宋斤鲁削吴剑”之说,就是因为土壤中的矿物成分、水里面的微量元素有所差异,故造成金属制器中的内部结构和热处理质量有所差异。这里面所包含的顺应天时、道法自然、随物赋形等造物观念都是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而他们又进一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其重要的一部分,并进而延伸到其他领域和日常生活。

法国作为文化之都、艺术之都与时尚之都,在时装方面拥有非常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完善的产业链,尤其是在时装、箱包设计上拥有全球话语权,这点从法国拥有路易威登、迪奥、香奈儿、纪梵希、爱马仕、巴黎世家等奢侈品牌可见一斑。因此,近些年,我国拥现了很多从法国留学或是在奢侈品牌工作归来的设计师,例如曾留学法国尼斯大学、法国国家装饰艺术学院的蒋琼耳,担任过法国爱马仕在中国新创立品牌“上下”的总负责人。现任教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担任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的范炜焱就曾供职于爱马仕集团总部研发中心。他们都将法国学习到的先进设计理念带回中国,再进一步跟中国的传统工艺融合,并推到全世界聚光灯面前。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讲求礼尚往来。近些年,我国也接纳了不少法国人前来学习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例如来自法国巴黎、图卢兹等地区的费丽西、文森、考夫曼、夏利等,他们或许是为了学习中国传统工艺,远渡重洋,一路追寻到贵州、苏州、重庆、上海等这些孕育苗绣、金砖、苏作、漆艺等中国传统技艺的手工艺发源地,跟中国工匠学习最传统、最地道、最正宗的传统手工技艺。

在这些人中,他们大多数都是怀揣着对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敬仰,以学艺的心态来到中国,但皮艺师托马斯不一样,他是带着法国传统的制皮工艺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来到中国。他任职的是一家位于深圳的“迪桑娜”品牌公司,该公司在探索海外皮艺市场时发现,老一辈欧洲传统工匠年龄渐长,新生代却鲜有人愿意传承,于是邀请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皮艺匠人加入。托马斯就是在那时来到深圳的。深圳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在这样一个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汇之地,类似托马斯这样的人或迪桑娜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正是他们积极推动了法国工匠入驻中国品牌企业这一全新运营模式,为手工艺文化融合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让更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制作工艺相融合,以此培养更多手工艺人才,助推手工艺文化交流走得更顺更稳、更广更远。

由此可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海外,这里面都有一种力量能够将中法两国民众凝聚起来。这种凝聚力的背后是前人以时间和实践换来的造物智慧,是跟双手相连的内心,更是坚守初心、共生共荣的精神。这让手工艺成为一条可以突破民族、国界、地域的纽带,让人们敢于走出去、引进来,将全球手工艺文化爱好者维系在一起,共同推动全球手工艺文化进步,促进国际间在文化交流中互信互鉴、互助共赢。

猜你喜欢

共性手工艺法国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法国(三)
法国(一)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