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的旅程
2024-07-06黄密密
黄密密
阳光明媚、草木生长,正是探索自然的好时节。用绘本作为引子,激发孩子对万物的兴趣,展开探索自然的旅程吧!
走进花园、池塘,发现多样世界
《一粒种子的旅行》
[德]安妮·默勒/文、图 王乾坤/译
我们会在很多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植物没有脚,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
翻开这本书,我们会被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吸引,进而被引入花园一般的植物世界,探索植物的奥秘。作者用具有真实感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植物种子旅行的各种方式,如,自己“弹射”出去、搭乘蚂蚁“出租车”、靠果实吸引鸟类帮忙……植物的生存智慧让人大开眼界。这些多样的旅行方式也打破了“植物长在土里不能动”的思维定势,它启发我们:在看不见的地方,大自然正运筹帷幄,合理而巧妙地安排着世间万物。
共读建议:这本书适合孩子做植物观察活动前阅读。我们可以利用问题引入,带孩子阅读绘本,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然后和孩子一起进行自然观察,目的地不必遥远,小区里的绿化带、公园里的花圃,都可以作为观察场地。在观察中,引导孩子留意一些位置奇特的植物,如,长在阶梯缝里的青草、房檐上的凌霄花,猜一猜它们的种子是靠什么旅行的。将阅读的魅力延伸到书外,引导孩子观察植物,提升感知力和观察力,开启亲近自然的契机。
《池上池下》
邱承宗/著
冬去春来,我们对四季变化已经习以为常。一只小白鹭却打破了时间的沉默,揭开了池上和池下的生命故事。池上和池下有许多昆虫,有的长大后离开水面,有的凶猛无比,是水中一霸,还有的是水中清道夫。小池塘就是一个微观世界。
在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和写实的画笔描绘的小世界里,一只麻斑晏蜓的虫卵悄悄地长大了。它趁着黄昏爬上枯枝,慢慢蜕变,然后巡飞、觅食、求偶,最后在秋天诞下虫卵,虫卵则在池塘里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历程。如此,生命一代代周而复始。这是自然生命共同的规律,昆虫如此,人亦如此。这样朴实而深刻的生命哲理,通过绘本渗透给了孩子。
共读建议:“四月,春天送来绵绵梅雨,洗涤大地一季冬寒,滋润快要枯涸的水池,盈盈春水充满生气。”这本书的文字十分优美,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意的自然世界。我们也可以趁着暖融融的天气,带孩子到池塘边,观察生机勃勃的昆虫。飞舞的蜻蜓、蹦跳的水黾,相信这些丰富精彩的自然景物,能让孩子发出连连惊呼。
打开笔记本,记录观察和发现
《我看见一只鸟》
刘伯乐/文、图
观察自然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不过,有一种方式能让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做自然观察笔记。如同这本书里的小女孩,她用笔和本子,画下自己观察到的鸟类。其中,有一只鸟长得格外美丽,它究竟是什么鸟?小女孩带着妈妈一起去寻找答案。
在探寻和分辨的过程中,母女俩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鸟类,原来,每一只鸟都与众不同。书里还有小女孩做的笔记,文字和线条虽然稚嫩,却传神地勾勒出一只只鸟儿独特的身影,令人称奇。试想,假如她们没有做观察笔记,这次旅行会不会变成步履匆匆地经过,最后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这里的鸟挺多。长什么样?鸟嘛,都长一个样。
最后,回到书名《我看见一只鸟》,它后面跟的不是句号,而应该是惊叹号。因为它是一双好奇的眼睛,透过枯燥与乏味的遮蔽,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共读建议:如今,我们有很多机会去旅行,可是常常步履太快,没有静下心来欣赏风景,因此错过了大自然的美丽。家庭出游时,不妨和孩子一起拿起纸和笔,记录旅行过程中遇见的植物、动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保护动物,敬畏生命
《苏丹的犀角》
戴 芸/文 李星明/图
这是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故事围绕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和它的犀角展开。对于犀牛来说,犀角就是身份的象征和骄傲。然而,苏丹却三次失去犀角。
苏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妈妈用犀角为它赶跑敌人。可是,盗猎者为了获得犀角射杀了它的妈妈。后来,苏丹被送入动物园保护后,即使长出犀角,也没有用武之地,犀角渐渐退化了。等苏丹再次回到非洲草原时,已是30多年后。它的族群被盗猎得几乎消失殆尽,而它也失去了犀角——为了防止苏丹被射杀,动物保护者不得不锯掉它的犀角。
终其一生,苏丹失去了亲友、家园和身份。当我们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一定不能忘记,自然界还有许多像苏丹一样遭受侵害的动物……
共读建议: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尊重生命是一门必修课。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都是生态中的重要一环。人类因为贪婪和欲望制造过多的杀戮,破坏生态稳定,终将威胁人类自己。阅读绘本后,我们可以带孩子了解濒危动物北白犀及其他面临消亡的物种,讨论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保护动物,如,不消费犀角制品、保护动物栖息地等,引导孩子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走进花园、池塘,发现多样世界
《一粒种子的旅行》
[德]安妮·默勒/文、图 王乾坤/译
我们会在很多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植物没有脚,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
翻开这本书,我们会被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吸引,进而被引入花园一般的植物世界,探索植物的奥秘。作者用具有真实感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植物种子旅行的各种方式,如,自己“弹射”出去、搭乘蚂蚁“出租车”、靠果实吸引鸟类帮忙……植物的生存智慧让人大开眼界。这些多样的旅行方式也打破了“植物长在土里不能动”的思维定势,它启发我们:在看不见的地方,大自然正运筹帷幄,合理而巧妙地安排着世间万物。
共读建议:这本书适合孩子做植物观察活动前阅读。我们可以利用问题引入,带孩子阅读绘本,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然后和孩子一起进行自然观察,目的地不必遥远,小区里的绿化带、公园里的花圃,都可以作为观察场地。在观察中,引导孩子留意一些位置奇特的植物,如,长在阶梯缝里的青草、房檐上的凌霄花,猜一猜它们的种子是靠什么旅行的。将阅读的魅力延伸到书外,引导孩子观察植物,提升感知力和观察力,开启亲近自然的契机。
《池上池下》
邱承宗/著
冬去春来,我们对四季变化已经习以为常。一只小白鹭却打破了时间的沉默,揭开了池上和池下的生命故事。池上和池下有许多昆虫,有的长大后离开水面,有的凶猛无比,是水中一霸,还有的是水中清道夫。小池塘就是一个微观世界。
在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和写实的画笔描绘的小世界里,一只麻斑晏蜓的虫卵悄悄地长大了。它趁着黄昏爬上枯枝,慢慢蜕变,然后巡飞、觅食、求偶,最后在秋天诞下虫卵,虫卵则在池塘里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历程。如此,生命一代代周而复始。这是自然生命共同的规律,昆虫如此,人亦如此。这样朴实而深刻的生命哲理,通过绘本渗透给了孩子。
共读建议:“四月,春天送来绵绵梅雨,洗涤大地一季冬寒,滋润快要枯涸的水池,盈盈春水充满生气。”这本书的文字十分优美,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意的自然世界。我们也可以趁着暖融融的天气,带孩子到池塘边,观察生机勃勃的昆虫。飞舞的蜻蜓、蹦跳的水黾,相信这些丰富精彩的自然景物,能让孩子发出连连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