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碳审计的全面推进*

2024-07-06王蕊

绿色财会 2024年4期
关键词:双碳目标

王蕊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了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双碳”目标背景下,碳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一部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研究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碳审计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碳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全面推进碳审计的对策与建议,充分发挥碳审计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碳审计;全面推进;双碳目标

中图分类号:F239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气候环境的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碳审计作为碳排放管理的重要方式,将审计工作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通过衡量碳排放量,警示碳排放超标的部门单位及时进行整改,起到经济监督与环境监管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从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实现“双碳”目标,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面推进碳审计进行研究。

首先,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与碳审计的相关理论,更好地理解碳审计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全面推进碳审计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成;最后针对全面推进碳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阻碍,从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以保证生产制造企业的低碳稳健运营, 促进“双碳” 目标的实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碳审计的概述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基于我国国情,具有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碳审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碳审计是指由独立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痕迹进行检查、监督并评价,对企业或组织的碳排放进行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碳排放核算、监测、报告和策略制定,旨在帮助企业或组织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监管企业或组织资源利用情况和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重要方式[1]。碳审计的发展历程概况如表1所示。

(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面推进碳审计的必要性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开展碳审计活动,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缓解生态压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首先,全面推进碳审计,对各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估,可以有效控制碳排放,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通过全面推进碳审计,可以得到企业低碳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问题,采取合适的改进措施[2]。最后,通过碳审计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完善生态产业结构,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3]。

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碳审计发展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完善,我国碳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碳排放管理和碳审计工作,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并自愿进行碳排放的核算和报告,逐渐形成了企业自检、自查、自律的态势[4]。在碳审计工作推进过程中,碳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升级,为碳审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政府也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以保障碳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内文献资料为参考,对碳审计发展现状展开分析。2005年,我国在试点开展碳排放普查工作。2009年,正式开始 “碳审计”学术研究。剔除非碳审计主题研究的文献后,最终得到280篇,文章发表年份与发表数量的分布,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与低碳经济的重视,碳审计的相关研究呈现波动式的增长。

2020—2022年,以“碳审计”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年增长率达到345%。以上分析进一步体现了碳审计在实现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碳审计实践与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阻碍了碳审计工作的全面推进。

四、全面推进碳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碳审计技术落后

随着碳排放管理和碳减排工作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碳审计技术已不能满足新需求。碳审计技术的落后,一方面为碳排放核算方法中存在技术难题,碳核算数据精度无法保障;另一方面,数据采集方法与监测技术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数据获取的需求。因此,碳审计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保证碳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缺乏复合型碳审计人才

碳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储备,还需要掌握环境科学、经济学、统计学、物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且对碳排放企业的经济业务以及相关的行业政策有一定了解。然而,目前碳审计工作大多由传统的审计人员负责,传统的审计人员往往缺乏实践经验与跨学科思维能力,导致碳审计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制约了碳审计的全面推进。

(三)碳审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碳审计法律法规是碳审计工作规范化进行的保障,由于我国碳审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碳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一方面表现为各地的碳市场和碳交易平台的碳核算标准不统一,得到的审计结果不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碳审计监管制度未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碳审计报告质量难以保证,阻碍了碳审计工作的全面推进。

(四)企业全面推进碳审计的意识有待增强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企业对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视,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在审计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部分企业缺乏碳排放情况的披露,碳审计工作不到位,使得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难以了解到企业碳排放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虽然在审计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了碳排放情况,但是信息披露不全、不透明,全面推进碳审计的意识不强且披露行为不积极。

五、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面推进碳审计的对策

(一)创新碳审计方法

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碳排放的核算,将碳排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获取碳足迹,通过可视化的数据直观显示碳排放的程度与趋势。同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碳排放的预测和模拟研究,通过对碳排放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其次,在数据获取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以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与准确程度,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使其可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审计判断中。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审计抽样改为全样本审计,以降低审计风险。

(二)培养复合型碳审计人才

要解决复合型碳审计人才短缺的问题,应该加大碳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要重视校园教育,增加与碳审计相关的课程,邀请校外碳审计专家为学生们作知识讲座或碳审计案例分享,让学生深入了解碳审计的工作内容,激发学生对碳审计课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参考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等职业证书考试制度,增设碳审计师考试制度,设立碳审计协会,制定考试科目与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应涉及环境科学、经济学、统计学、物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以考证、就业以及晋升的形式激发碳审计人员的学习欲望,从而提升专业能力[5]。通过加大我国复合型碳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一支理论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碳审计团队。

(三)完善碳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一方面,对碳审计工作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碳审计标准和碳审计程序。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碳审计监管机制[6],对碳审计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对不合规行为进行处罚,以确保碳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号召企业主动开展碳审计工作

应增强企业全面推进碳审计的意识,提升碳信息披露的积极性[7]。尤其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号召其主动开展碳审计工作并自愿进行信息披露,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营造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企业氛围,树立正确的发展价值观,从而带动其他企业主动开展碳审计工作,形成低碳发展的竞争态势,进而推动碳审计全覆盖。

六、 结束语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面推进碳审计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碳审计技术落后、复合型碳审计人才缺乏、碳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碳审计意识不强等问题,应通过创新碳审计方法与技术、培养复合型碳审计人才、完善碳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推动企业主动开展碳审计工作,推动碳审计全覆盖,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厉国威,俞杨阳.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碳审计研究:基于新时代我国“双碳”战略目标下的思考[J]. 财会通讯, 2023(23): 135-142.

[2]程梅娟,刘青青. “双碳”背景下企业碳审计实施路径探究[J]. 中国农业会计, 2023, 33 (12): 70-72.

[3]徐兰,李书彦,鲍萌. 生态经济下碳审计的可持续发展[J]. 现代审计与会计,2023(6): 7-9.

[4]梁力军,冯江林,孙玉璇. “双碳”目标下碳审计实施与多元协同机制构建[J]. 财会月刊, 2023, 44 (11): 83-90.

[5]周一虹,张雪雁. 碳审计促进碳中和实现的机制与路径分析[J]. 会计之友, 2023(11): 121-126.

[6]吕伶俐. “双碳”目标下碳审计的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J]. 财会月刊, 2022(S1): 3-7.

[7]庄尚文,蒋屠鉴,王丽. 新时代推进碳审计全覆盖的问题与对策[J]. 财会月刊, 2020(17): 86-91.

责任编辑:田国双

猜你喜欢

双碳目标
“双碳目标”知多少
“双碳目标”下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策略思考
双碳愿景下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困境与出路
“双碳”目标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双碳目标”下的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挑战与应对策略
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新问题及关键技术
低碳约束下电力企业经营结构与绩效变动趋势探讨
我国碳金融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研究
践行“双碳目标”,迈向“海尔时代”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