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4-07-05丛杨段嘉婷

大学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丛杨 段嘉婷

[摘 要]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通过对主流价值话语的视听建构,在涵育青年理想、激发民族自信、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思政教育价值。但对长沙市部分高校本科在校生的调研结果显示,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中,由于传播路径有限、教育形式单一,仍存在着融合意识薄弱、融合路径单一、融合效果欠佳等现实问题,需要从赋能电影内容创作、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激活学生自主意识三个方面开拓实践路径,切实推动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题材电影;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0-0113-04

现实题材电影是指将表现当时社会状况和人们生活感受作为主体的电影[1]。党的十八大以来,现实题材电影秉持扎根人民、深入时代的创作理念,推出了《百鸟朝凤》《十八洞村》《我不是药神》《穿过寒冬拥抱你》《奇迹·笨小孩》等一批精品力作,体现出真善美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和共同追求[2],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针对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面临的融合意识薄弱、融合路径单一、融合效果欠佳等现实问题,笔者结合高校思政工作实际和对长沙市部分高校本科在校生的调研结果,围绕赋能电影内容创作、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激活学生自主意识等方法策略,对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探析。

一、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强化思想引领,提升主流价值的表达效度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3]。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善于用以小见大的方式,着眼社会发展进程中微观个体的生命历程,构建起国家发展与人民个体的现实关联。例如《我和我的家乡》将医疗政策、乡村教育、新农村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中的民众生活变迁作为叙事视角;《十八洞村》将脱贫攻坚的宏大叙事融入杨英俊等村民们摆脱家庭贫困、走向幸福生活的个体奋斗历程。这两部电影通过个体化的叙事视角,温情诉说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价值主题。

在引领道德风尚方面,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着力彰显时代开拓者们的生命体验、情感历程、生活本质,通过对新时代英雄故事的讲述讴歌,帮助大学生观众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树立道德观念。比如《天上的菊美》《我是医生》等影片将讲述视角聚焦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先驱人物,在讲述英模先进事迹的同时,彰显英雄身上的崇高品德。在激发民族自信心方面,以战斗为主题的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具有天然的话语优势。比如改编自2015年“也门撤侨”真实事件的现实题材电影《红海行动》,在刻画反恐撤侨战斗情景的同时,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与担当,激发大学生观众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聚焦青年关切,加大社会热点的引导力度

相较于理论宣讲、新闻评论、直播讲解等方式,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能够从微观层面对社会热点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地梳理总结,引导大学生在观影过程中加深对热点事件的理解。例如面对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的严峻挑战,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防疫工作进行了有组织的污名化,现实题材电影《中国医生》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讲述了全国援鄂医疗队医护工作者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国人生命健康的感人故事,不仅对武汉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景解读,而且对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了深刻动人的影像传达,对大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效果。

现实题材电影不否认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现实挑战,也不以直面现实矛盾为由刻意营造负面情绪,而是通过影像多维度展现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本质,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积极回应社会难题。例如《我不是药神》《亲爱的》《少年的你》《扫黑·决战》等影片分别对医患关系、拐卖儿童、校园暴力、扫黑除恶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并着重渲染处于社会困境中人性的斗争精神和温暖光辉,这些影片反映出强烈的思辨精神和反思意识,在发挥电影社会治理功能的同时,对培养大学生的斗争精神、涵养大学生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进取精神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三)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增强思政教育的话语温度

电影通过画面、色彩、物象、声音等一系列电影语言元素,在银幕中构建起“真实”的电影世界。与此相对应,德育教育有机融合了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绪体验是枢纽,是道德知识感知和接纳的直接动力[4]。在观影过程中,电影的文本内容和视听元素共同对观众进行感官刺激,强化了观众在观影时的沉浸式体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工作载体。

首先,通过故事讲述,实现寓教于事的育人效果。例如电影《我的姐姐》既是年轻姐姐在父母去世后在未来人生和年幼弟弟间做出选择的人性拷问,又是对现实社会中“重男轻女”“二胎家庭”等诸多社会问题的集中表达。电影结尾处,姐姐毅然放弃签署领养协议书的剧情设计,让观众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其次,通过视听传达,实现以情育人的教育目的。例如在以大连7·16油爆火灾事件为故事原型的电影《烈火英雄》中,熊熊烈火的特效和爆炸轰鸣的音响刻画出火灾现场十万火急的情形,在带给观众感官体验的同时,让大学生观众从心底感受到消防队员面对重大灾难时英勇逆行的伟大。

二、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之处

为探究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现状,笔者围绕融合意识、融合路径、融合效果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对象为长沙市部分高校本科在校生,回收有效问卷7542份。调研对象包括文史哲、经管法、教育学类、理工学、农学、医学、艺术类等专业领域的学生,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一)缺乏系统设计,融合意识相对薄弱

在关于融合意识的调查模块中,有94.2%的学生表示对现实题材电影“了解”或“较为了解”;有83.3%的学生对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做法表示“感兴趣”或“很感兴趣”。在调查中,有32.5%的学生认为影视作品在“两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使用频率“很少”,有54.7%的学生认为使用频率“较少”;而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使用中,学生认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政论专题片”“纪录片”和“革命历史题材影视片”,分别占44.3%、27.1%、16.8%,认为现实题材电影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的仅为4.7%,选择“其他”影视类型的学生占7.1%。由此可见,当前部分高校对现实题材电影的主流价值内涵缺乏充分认知,对电影语言背后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缺乏发掘,缺乏将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课堂教学的统筹规划,造成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常态化难以得到保障。

(二)缺乏形式创新,融合路径较为单一

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是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显著优势之一,能够助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上述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的使用场景中,学生认为在“哲学社会科学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占47.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占45.1%,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占7.5%。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对现实题材电影的使用方式,仅散见于思政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而对发挥现实题材电影作用于大学生情感共鸣引发、思想启迪等深层次的价值引领功能有待加强。在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的传播平台选择上,有74.6%的学生认为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程度“低”或者“较低”。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融合较为生硬,影响了学生的观看体验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缺乏教育引导,融合效果亟待增强

电影的表意从不取决于(或很少取决于)一个孤立的影像,它取决于影像之间的关系,即最广义的蕴涵[6]。相较于政论专题片,现实题材电影在传播主流价值方面的含蓄性,更需要通过艺术化的剪辑、解读方式,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题材电影的教育内涵。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6%的学生表示能够感受到现实题材电影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有73.4%的学生表示“不能”或者“很难”理解。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真正发挥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的育人作用,还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和艺术素养,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和引导。但实际情况是,笔者所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电影内容解读和引导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2.1%的学生表示“满意”,有11.4%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而有46.5%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电影艺术的了解不多,难以准确发挥现实题材电影中的思政育人价值。

三、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价值赋能,把主流文化融入电影内容创作

坚定价值引领导向,深入发掘主流思政教育内容。现实题材电影内容时代意蕴的丰富,使得该类题材具有较大的创作难度,易存在现实性不强、正能量不足、价值观不正、审美情趣不高等问题[7]。需要创作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电影内容创作中,提高电影的思想性和价值性。

贴近青年群体,创新电影语言表达。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成熟期,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决定了青年大学生存在追新逐异的审美倾向。因此,在电影语言表达方面,可以根据青年群体喜爱4K、3D数字化电影技术,奇观化电影特效以及偶像化电影演员的观影特点,合理利用电影艺术的娱乐和审美功能吸引青年大学生的关注力。

强化专题教育,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思政教育的开展不只需要点对点地进行专题教育,更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例如2021年上映的现实题材电影《守望青春》,以全国道德模范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30余年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经历为原型,刻画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变迁,对青年大学生细致了解、深入理解、积极支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丰富传播载体,将影视思政融入高校育人实践

着眼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可由高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牵头制订学校推进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考核反馈评估制度,总结思政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任课教师对电影素材的使用效果,真正推进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建设。

加强平台建设,保障资源供给。由数字技术推动的科技革命使电影的传播不再限于影院、电视等传统手段,借助互联网和便携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可实现线上线下多维传播[8]。为保障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资源供给,可以着手建立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资源推广平台,依托高校思政专家库、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等平台,邀请高校思政教育专家骨干和影视艺术专业教师,对电影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对电影主题、上映时间、主要演员等电影基本要素进行分类,为学生提供下载参考和观赏建议。

着力师资培育,提升教育水平。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对教师在实际利用现实题材电影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时出现的困难和疑惑进行解答指导,定期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进行媒介素养提升的专业培训。同时,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将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成为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观影力行融入学生成长全程

精准引导,提升学生观影兴趣。为加强对学生观看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的教育引导,高校可以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制订观影指南,科学指导学生观看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例如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可推荐学生观看《十八洞村》《我和我的家乡》等影片;在进行拼搏奋斗教育时,可引导学生观看《穿过寒冬拥抱你》《奇迹·笨小孩》等影片,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进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搭建平台,丰富学生参与方式。高校可搭建方便学生参与的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研讨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观影之后积极进行影评撰写和观感交流,加深对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的感受和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影片剪辑将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直接素材,发挥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激发自觉,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氛围的营造对于主体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十分深远,其重要意义之一便在于激发主体的知行合一意识[9]。从强化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意识出发,注重发现和培养思政教育中的学生意见领袖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教育团队,引导学生观察、体悟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的思政教育实效,不断为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和创新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将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不只需要电影创作者以人民立场观照现实生活,创作出更多优质的电影作品,更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统筹规划,从教学端发力、在实践处延伸、向常态化努力,将新时代现实题材电影教育纳入高校思政教育大格局,有效引导大学生在观影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思想共鸣、情感共振与价值共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星,粟牧.百年背景下的新世纪中国电影现实题材分析[J].中州学刊,2006(2):232.

[2] 张宏森.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电影新局面:在青年电影创作人员专题学习座谈会上的讲话[J].电影艺术,2018(1):7.

[3]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J].求是,2019(8):7.

[4] 李蓉.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J].出版广角,2021(24):87.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6] 吴小丽,林少雄.影视理论文献导读(电影分册)[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187.

[7] 杨阳.新时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进路[J].中国电视,2021(3):56.

[8] 罗薇薇,杨媛媛.以影培元:银幕“红色记忆”辉映高校思政育人[J].电影评介,2021(21):90.

[9] 苏米尔.新文科传媒艺术思政育人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基于专业思政研创剧《长征路·民族情》的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4):154.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